书城经济家庭幸福经济学
19509900000018

第18章 平衡艺术的真谛(2)

在度过灾年后,穷家家长专门去富家拜谢。交谈之中,又提到了下一年的粮食种子问题。穷家连吃饭都很困难,根本没有余粮做种子。于是,富家再一次表现出慷慨。富家家长说:“我家里的粮食还有一些,再给你们拿一斗粮食吧。”穷家千恩万谢,拿着一斗粮食回到家中。

回家后,穷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商量这一斗粮食应该怎么分配。分来分去,就出现问题了,因为这一斗粮食对于他们家来说明显不够。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于是,穷家开始抱怨起来,觉得富家太过分了,既然家里粮食有富余,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粮食。现在才给一斗,吃不够吃,做种子又不够。心里有了怨气,就难免到处说,穷家开始四处说富家的坏话。

没过多久,富家也知道了穷家的抱怨。富家人听了非常生气,心想:“我白送你们这么多的粮食,不仅不感谢我,还到处说我坏话,太不像话了。”于是,断绝了和穷家的来往。

本来关系挺好的两家人,却因为由一升米提高到一斗米而成为仇人。这就是俗语中常说的“一把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一个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把米,能解决他的生存问题,他自然会感激不尽。不过,如果继续给他米,那么这个人就会觉得理所当然,慢慢会变得心安理得。一把米已经不够了,两把、三把,甚至更多,对他来说,欲望已经被放大。

物理法则里面提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在“把米恩人,斗米仇人”这个事情上,却有了变化。当我们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时,往往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原因何在?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帮助我们找到了正确答案。

当我们在对某个事物或者人注入一定期望时,我们总希望随着量的增加,值也能够增加。事情却并非如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达到一定阀值时获得最大,但超过阀值时新增的量就会带来边际效用减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

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人们投入增加时,所获得的量是在不断增加的;但超出了一定范围,情况就会发生改变,投入越多,反而获得下降,就像股票市场不可能永远上涨,没有只涨不跌的现象。

对于“斗米仇人”来说,“斗米”就是边际效用的临界范围。在“斗米”之前,得到帮助的穷家是开心、知足的,边际效用能发挥最大作用。当突破了“斗米”的临界点,随着粮食数量的增加,已经习惯接受免费粮食的穷家来说,边际效用开始递减。一升米对于穷家来说,是得到了活命的保证;而一斗米,却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想法,带来的幸福感反而减弱。于是,便有了“把米恩人,斗米仇人”的荒唐事。

《世说新语·贤媛篇》里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女儿出嫁前,赵姬嘱咐女儿:“到了婆家,记住不要一直做好事。”女儿很纳闷,于是问母亲:“不做好事,难道我去做坏事不成?”赵姬回答道:“好事都不能做,更别说坏事了!”

赵姬的这番话其实充满着经济学智慧,好事不是不可以做,而是怕他人习惯了这样的做法。如果赵姬的女儿一直做好事,边际效用就会起作用。婆家会认为这个媳妇天生就是这样,对她所做的好事反而不会过于上心,会更加严格地要求她。一旦赵姬的女儿出现细小的差错,这时就是坏事的边际效用最大的时候,她在婆家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生活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当第一次帮助了某人,他会对你心存感激。而第二次帮助他的时候,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经过数次之后,这人就会把你的帮助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一旦他所期望的帮助没有出现,他还会对你心存怨恨。

施恩不图报,这是很多人帮助他人的初衷。不过,世间“恩将仇报”的事也屡有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事物的边际效用,让做好事的心情持续持续下去。

工作与家庭,孰轻孰重

她是大名鼎鼎的主持人;她是身家过亿的女富豪;她还是拥有一双可爱儿女的漂亮妈妈……她,就是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主席杨澜。

工作中的杨澜雷厉风行,俨然是一个女强人;而在家庭生活中,杨澜又是一个“周末捍卫者”,不管工作有多忙,她都会尽可能把周末时间留给家人。

有很多人问杨澜是怎么做到工作与家庭双丰收的。杨澜给出的答案是追求两者间的均衡。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杨澜这样在工作与家庭间游刃有余,他们只能无奈地选择其一,或者是在两者间疲于奔命。而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更多的人把重心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

你有多少时间没有给家人打电话,谈自己的近况了?你清楚他们很愿意听你说这些,但是你觉得说起来很烦,因为家人不懂你,你也没有耐性。但是你有耐性面对着一个明显不耐烦的客户说自己的公司。事实上,他也许根本就不想听。

你有多少时间没有安静听听你配偶的抱怨和倾诉了?因为没有心情,也不愿意把情绪带回家。但是,你会半夜爬起来接听老板的电话安排。事实上,老板找谁都可以。

放假本是件快乐的事,你却不能安排一家人的聚餐,不能全家人一起出去旅游。这些快乐温馨的事,你却一直没有时间做。因为你要去见那些各式各样、关系并不亲密的朋友,他们有无数的聚会等着你。事实上,这些聚会你都是被迫参与的。

你留给自己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少,想看喜欢的书、看喜欢的电影,但是你的时间不够。在看书的时候,公司的一个电话会立刻让你回到办公桌前;客户的约见,会让你不得不把买到的电影票退掉。

这些问题让现代人无言以对,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和家庭,就像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其实上是情感上的边际效应。

对于自己拥有的,随时能获得的东西,人们会不懂得珍惜。家庭、亲友,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似乎唾手可得,但却又远在天边,为什么会这样呢?

根据边际效应,与陌生客户的交谈带来的成就感要远胜于与天天在一起的家人的谈话;而一个无聊但新鲜的聚会的快乐也胜过人员固定的家庭聚会;老板的工作安排总是那么不确定,但自己看书、看电影的时间却可以随时把握。于是,我们放弃了那些边际效应递减的家庭生活,而选择了边际效应正发挥着最大效果的工作。

其实,为了工作,牺牲家庭与婚姻,最终会增加我们的边际成本。

我们常常忙于制定工作目标和如何完成这些目标,却忘了家中的儿子正等着爸爸回家与他打球,或者是正值青春期的女儿想跟爸爸谈谈班上的男孩,又或者是配偶正期待能够重回恋爱时的热情。

我们在不断忽略这些事情,工作与家庭失去了平衡,幸福与快乐也会随之而去。我们需要更多关注自己和家庭,注重均衡工作和家庭的方法。

首先,召集家人制定一个目标。把家庭与工作置于同等地位,这样在时间的分配上会更加合理。每周都要有留给家人的时间,把划定的时间写下来。时间一到,不给自己任何理由,结束工作回到家庭生活中。

其次,减少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在工作时间内,做好本职工作。如果经常需要超时工作,那就需要检讨一下有没有其他方法或途径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没有人能够在工作中担负起所有重任,所以你需要的是卸掉那些无足轻重的事,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家庭中去。

当然,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多安排一些家庭活动。例如全家一起去旅游,星期天出去逛公园,与配偶一起去喝杯咖啡谈谈心。家人的情感会在相处中逐渐升温,所以要尽量多安排与家人一起的活动。

工作不是一生的全部,家庭同样重要。懂得了边际效应,懂得了均衡,合理分配工作和家庭的投入,才能既保证好工作,又获得家庭的幸福。

恰到好处的“秘密”

在欧洲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

这一天,小镇上来了一个巴西人,他向镇上的人介绍说,自己名叫卡卡,来这里见见世面,顺便看看能不能找点活干。

很快,卡卡就在镇上的一家小餐馆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卡卡是个聪明的小伙子,他很用心地工作,迅速掌握了镇上居民的口味,他觉得自己可以在镇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过了一年,卡卡攒下了一笔钱。于是,他在镇上租下了一间小房子,开了一家专门卖巴西烤肉的餐馆,推出了一种口味独特的卡卡烤肉。卡卡的烤肉,既有传统巴西烤肉的特色,又非常符合当地居民的口味。卡卡烤肉在这个欧洲小镇上慢慢畅销起来,每天都能够卖出去上百斤。卡卡的小店也成为当地最有名气的烤肉店。

有一次,卡卡的老朋友迭戈来看望他。老友的到来让卡卡非常高兴,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招牌烤肉款待老朋友。卡卡给迭戈端来了一份烤肉,迭戈看着散发着热气的烤肉,香气扑鼻,忍不住垂涎三尺。迭戈切下一小块放入口中,细细地品味了一番。烤肉外焦里嫩,口感非常棒。迭戈对卡卡的手艺大加赞赏,第一份烤肉被他一扫而光。

卡卡看到迭戈这么爱吃烤肉,又给他端来了三份分量十足的烤肉。迭戈还在回味第一份烤肉的美味,一看卡卡这么热情,他又拿起刀叉吃了起来。

吃第二份烤肉的时候,迭戈仍然觉得烤肉的味道很不错,只是已经没有第一份那么诱人。迭戈在吃完第二份烤肉后,已经很饱了,再拿起第三份的时候,他开始有些为难。勉强吃了半份后,就再也咽不下去了。这时,迭戈忽然发现卡卡的烤肉,味道并没有特别之处,甚至还有点过于油腻。

其实,卡卡的烤肉并没有什么问题。烤肉的味道始终是美味的,所不同的是,第一份烤肉和第三份烤肉带给迭戈的不同感受。烤肉的品质相同,但迭戈感觉到第一份烤肉又香又嫩,第三份烤肉则过于油腻。同样的烤肉,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

实际上,每种事物都有一个“最优均衡量”,只有在达到这个最优均衡量的时候,事物才会带给人们最美好、最幸福的感觉。那这个最优均衡量应该是多少呢?

经济学家对此的回答是:任何一件事物的最优均衡量,都是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消费量。这就是所谓的“恰到好处”,即边际收益恰好等于边际成本。这个时候的消费量既不多也不少,人们感受到的事物处于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停留在这个消费量上,幸福的感觉就能恰到好处。

就像迭戈吃烤肉一样,第一份和第二份都给他留下不错的感觉,那时他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大体相当,正是“恰到好处”。迭戈如果在这个时候适可而止,不再继续吃烤肉,那他会对卡卡的烤肉留下美好的印象。不过,迭戈选择了吃第三份烤肉,这样边际效用递减的效果就相当明显了,烤肉最终给迭戈留下了油腻的坏印象。

对于迭戈来说,最恰到好处的分量是1~2份。如果迭戈能够保持在这个范围内,相信每一次吃烤肉,对于他来说,都是美好的;而一旦过了个消费量,迭戈只会对烤肉增加“恐惧”。

边际效用的原理,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运用到。比如,看电视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不过常时间看电视容易引起身体疲劳,放松的结果适得其反,那看电视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多少呢?我们就可以利用边际效用来做到恰到好处地看电视。

比如,你已经在电视机前坐了90分钟,正被一出精彩的电视剧吸引着,这个时候需要你做出决定,是继续看下去,还是关掉电视机离开?于是,你就需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一下:“我再看下去,是感觉到疲劳还是依然会兴趣十足呢?”如果你觉得已经有些疲劳,那就选择离开,关掉电视,换一种休闲方式;如果你依然对电视有强烈的期待,就可以继续看下去。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第三种感觉,那就是既不觉得疲劳,又没有太多的期待,看与不看都是无所谓。那么,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关掉电视,就此停下来,不再继续看下去。因为这时,对于你来说,看电视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已经相当,到达了“恰到好处”的临界点。

所以,为了留住对电视的美好印象,看90分钟的电视是你看电视的最优均衡时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利用边际效用。合理利用边际效用,让所有事物都能恰到好处地展现其最美好的一面,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