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家庭幸福经济学
19509900000022

第22章 消费本身是一种幸福(2)

时装模特们提供的正是一种人力服务,服装厂商们雇佣时装模特的目的很明确,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服装产品。模特的工作,就是将厂商生产出来的衣服,在众多潜在买家面前更完美地展现出来。

大多数的衣服如果穿在身材出众、长相漂亮的人身上会更加引人注意,所以厂商必然会挑选最好看的男女模特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在模特圈里,无论男女,总是长得好看的薪水高。由于社会对男女两性的美丽标准不同,简单地认为女模特薪水高是因为她们比男模特长得好看,这是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女模特工资更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的需求。在服装行业,女装市场要远远高出男装市场。以美国为例,女人们每年买衣服的钱整整高出男人们两倍,而其他国家这个差距还要明显。

根据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则,既然女装市场的需求如此可观,那么对于生产厂商来说,女装的潜在市场价值更值得期待。厂商因而会找到一个更高的盈亏平衡点,以此为根据来决定对女装市场的投入成本。而在最能展现女装的女模特身上投入更多,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例如,一些拥有众多读者的时尚类时装杂志,在引导消费者选择怎样的服装和化妆品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往往这类杂志每一期都会刊登数量众多的女模特照片,这样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关注。而服装的生产厂商们当然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被人们关注,所以他们会不惜大价找一些顶尖的女模特来作自己服装的代言人,以便吸引更多潜在买家的注意。有了这些杂志读者的关注,服装厂商的潜在效益也会随着增加。

与之对应的是,男模特在杂志上的附加值就显得小很多。多数男性并不会过多关注时装杂志,他们甚至都很难说出一本男性时尚杂志的名字。即使服装厂商聘用了男模特拍摄服装照片,投入的成本虽然要比女模特少,但带来的效益是远比不上女模特的。这样一来,厂商当然不愿意花钱雇佣男模特。

同样的道理,在化妆品领域,厂商们也多会找女模特来做广告,一个漂亮女模特带来的潜在效应对于厂商来说是难以估量的。大多数男人根本不使用化妆品,市场的潜在消费需求很小,因而能够参与这一劳动力市场的男模数量不多,价格也不会太高。

面对这诸多领域都不如女模特的情况,男模特的工资水平自然和女模特相差甚远。一般情况下,男模的出场费只有女模的三分之一,顶级男模的出场费也只不过是顶级女模的一半左右。

在经济市场中,商品的价格除了生产成本外,更多的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男模与女模的生产成本,实际上相差并不大。造成两者工资收入差异的根源,显然是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决定供求关系的正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我们的购买力实际上是决定男女模特工资的关键所在。商家愿意花更多的价钱在女模身上,目标很明确,他们希望以此获得更大的利益。

谁在为奢侈品税收埋单

2006年4月,中国对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具体内容包括:调整小汽车、摩托车等税目的税率;新增高尔夫球、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等。

这次对消费税进行调整有一个很明显的目的,那就是对奢侈品进行征税。奢侈品的使用者是通常意义上的富人,曾有数据统计显示,占中国人口20%的富人,上缴的个人所得税还不到国家个人所得税收入的10%。而对奢侈品征税,也就意味着富人要为自己的奢侈性消费支付更多税收。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进行财富的再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然而,增收奢侈品税是否真能实现“劫富济贫”呢?

征收奢侈品税的前提是,有人消费了这些产品。而且,必须考虑到税收归宿,即由谁最终承受税收负担的问题。依照经济学理论,无论向谁征税,最终都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分担的。奢侈品税看起来是向“富人”征收,但最终受到伤害的很可能是“穷人”。

因为当某些商品与服务由于征收消费税而提高价格时,富裕群体可能选择其他消费行为来替代。这样做的结果是,税收实际上最终落到了生产者身上,某些行业的工人可能会失业而面临困境。

例如,在1990年,美国国会曾决定对豪华汽车、私人飞机、珠宝、皮草、游艇等高档消费品征税,其目的是让消费这些物品的富人交税,以帮助穷人。表面看来,这是向富人征税的一种合理方式。但实施效果与国会期望的完全不同,反对者并不是富人,而是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与工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这项税所要帮助的低收入者。

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奢侈品的消费需求是极富弹性的,它不像食物和水这类很少能被其他产品替代的消费品一样。一旦国家要对消费豪华游艇等奢侈品征税,富人的理性经济行为就会苏醒。他们可以避开豪华汽车和游艇,转而进行其他无须纳税的消费行为。

由于税务负担总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当税收导致奢侈品的消费者减少,势必会影响到此类产品的生产者。这些生产者不仅仅是某个厂商或者企业主,还包括每一个从业者。游艇和豪华汽车的生产模式相对稳定,当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主不会轻易转型,而要想摆脱企业的困境,降低生产成本势在必行。裁员成为企业主的首选,而这些制造奢侈品的工人就会因为奢侈品税而失业。

美国政府原打算从富人腰包里掏钱,最终却害了“穷人”,这是美国政府在增收奢侈品税时面临的最大窘境。奢侈品税降低了富人在国内的奢侈性消费,结果,税收额没有大幅增加,税收的负担也更多地落在了制造奢侈品的企业和生产者身上。面对尴尬境遇,美国国会不得不于1993年废除大部分奢侈品税。

美国国会的政策没有充分考虑“税收归宿”问题,而税收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摊与“弹性”相关。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曾有个这样的解释:“当对一种商品征税时,这种税收由生产者承担还是由消费者承担,主要取决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是某种物品价格变动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程度,一般商品又分为需求富有弹性与需求缺乏弹性两类。需求越富有弹性,说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依赖性越弱,当价格由于税收而上升时,需求量大幅度减少,税收主要由生产者承担。同样,供给弹性也分为供给富有弹性与供给缺乏弹性两种情况。供给越缺乏弹性,说明生产者改变产量的可能性越小,即使价格大幅度变动,产量变动也很有限。因此,税收依然由生产者承担。

总之,一种商品需求越富有弹性而供给越缺乏弹性,税收就主要由生产者承担;需求越缺乏弹性而供给越富有弹性,税收就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而在中国,如高尔夫球、高档手表等,正属于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的消费服务。这类商品并非生活必需品,而且替代品很多。当这类商品由于税收而提高价格时,富人可以选择通过国外旅游、购买更多的房产等同样高档的消费来替代。

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不仅要承受“转嫁”而来的奢侈品税收,还面临因需求减少而不得不减少生产、降低价格的窘境。这就使得这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得不解雇员工。行业所有者利润减少,工人收入减少。本来这些行业的工人大多属于财政税收政策要帮助的对象,结果却不得不为奢侈品税收埋单。

房价上涨何时休

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的上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房价不仅关系到银行业的金融安全问题,也关系到整个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问题。面对快速增长的房价,我们可以从经济学来分析一下房价迅速上涨的原因。

房价上涨,如果是市场正常运转的结果,是价值规律在市场中的自发表现,那就是市场的正常现象。根据价值规律,价格总是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波动以实现供需平衡的。即通过价格、竞争等手段,促使市场达到供需平衡,最终使生产资料达到最优配置。不过,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房价过高并非完全是市场供需的真实体现,其中还有一些非市场因素在影响着房价。

首先,房子作为一种商品,决定其价值的第一要素是它的成本,而房价最主要成本是土地的价格。我国实行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以来,作为土地大国,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耕地。但同时,人口的巨大压力以及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建筑居住用地的需求也在进一步增大。有限的土地和不断增长的土地需求,将土地的价格一直保持在高位。土地价格的居高不下,势必造成房子成本的提高。

从市场经济入手,房价的上涨又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体现,是由房产的供给、需求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高则房价就高:反之,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低则房价就低。土地价格的上升导致房产成本的上升,使得房产市场的供给减少;而消费者对于房产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这样一来,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就相应地被提升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长期实行的福利分房制度抑制了人们对房产的需求和欲望。在实行住房体制改革后,在房产商品化以及中国数千年来买房购地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人们累积了几十年对房产的需求集中爆发。于是,在强劲市场需求的推动之下,房价也在不断攀升。

同时,房地产市场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它有供给的有限性和天然的垄断性。它的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是地租理论,它的利润也永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房地产市场本身就具有高成本、高投入、高价格的特性。

房地产市场又是一种区域性市场,作为不可移植的物质载体,不动产在区域范围内有着区域垄断的特点。作为房地产行业,高投入与收益回收慢的特性也决定了只有少数有实力的企业能够进入房地产市场。这样一来,房地产市场又有了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的特性。

在市场竞争中,少数企业在拥有了对市场控制力后,又不断扩大房地产差异,弱化竞争,通过先入企业的先发优势,达到了垄断地位。又通过其的垄断地位,使房价维持在较高水准。

除了房地产行业的内在特点决定房价高低外,决定房价的重要外部力量则是政府决策。政府会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供求调节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这其中包括通过对土地的供应调节、对市场的监管、政策的发布以及各种综合调控手段以影响房地产市场。政府大力开放房地产市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间接导致了房价的高位。

房地产的真正繁荣是在我国对金融领域改革的基础之上,在金融领域放开对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的限制后。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被极大地刺激,不断增强的消费能力,成为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的主要力量,这种有效需求的增长是房价上扬的内在动力。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投资者的贷款支持,又使得市场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于是,在有效需求与供给相互促进下,房地产价格的上扬也就不可避免。

不管房价高低,只要市场存在,就说明仍被社会接受,市场上的购买力仍存在。社会购买力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为社会需求,当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时,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以实现抑制需求的目的,从而形成供需平衡。从供需关系来看,如果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房价肯定会维持原价,甚至会出现下降。

但是现在房价一直居高不下,简单的供需关系似乎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实际上,这是购买力越位造成的。

房地产购买力主要有三种:当地城市实际购买力;全国各地非本城市购买力;国际购买力。房地产市场购买力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自由流动而且是趋于无穷大的。

如果每个城市的房产仅供应于本城市,只有第一种购买力来购买本地房地产,那房地产的售价只能与当地的消费水平相关联,完全符合供求关系。然而,由于非城市购买力和国际购买力发生了越位,两种购买力开始追逐某处的房地产,致使该地的房地产产品一旦投入市场,就会面对三种购买力的需求,房价于是出现飞涨。

当许多不该存在的购买力发生越位,流动性、无穷大的购买力去追逐区域性、有限性的房地产,势必造成需求大于供给的畸形发展,从而使房价上涨,这应该是当前房价过高的最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