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19510400000002

第2章 忠告一:做“有志”之人(1)

李嘉诚先生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学生学习,其中一点就是他能够在少时立定志向,决心将来要创一番大业。

在李嘉诚先生13岁时,他要为自己、为母亲、为弟弟妹妹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奋斗。李嘉诚所想的并不是个人利益,而是他作为家中长子,就需要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当时香港的经济环境比现在落后得多,生活艰难、人浮于事,哪有现在香港人这般富裕?贫困使不少香港人三餐不继,莫说是企求他日显贵,就是能够保证温饱,已是不少人的理想,甚至是梦想。

李嘉诚先生也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正如以上所讲,通常生活在这样环境之下的人,很多人追求的就是三餐之食,哪敢再有什么奢求?但是,我们要向李嘉诚先生学习的,就是他在一个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除了洁身自好,不自暴自弃之外,还毅然立志要开创一番事业。这种推动他事业成功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志向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推动自己不断向前、不断进步、不断打破现有生活状况的原动力。志向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所驶向的方向。没有这个方向,这条船就不知道何处是岸。

李嘉诚先生说过:“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会甘为下流。”

李嘉诚先生少年便有大志。他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上一个成功人士,是有原因的。

目标是指路的明灯人们外出旅游,总要有个目标;人们实施工程,总要绘出蓝实际上,人们随时随地的言谈和行动,也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人们常把自己的一生比作旅程,对每个人来说,这只有一次的人生旅程,怎么能没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呢?

选择和确立自己的目标,这是人生的定位意识。什么是定位?平常开会,总会有会务人员给每个与会者的座位前摆上一个姓名牌,这就是定位。但人生的定位,包括某一阶段和某一方面的定位,只能由自己来选择和确定。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喜欢做什么?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要达到什么目的?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如果一个人总是搞不明白,那么就只能说他是个糊涂虫、只会混日子。由此可见,自我意识是否积极,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对于一个人能否切实有效地选择人生,争取发展确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今天,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知识经济提出挑战,以往那种一切听从组织安排的想法,实在脱离实际,无法适应社会环境了。如果习惯于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不能扬长避短,你怎么办?

突然叫你下岗怎么办?就业时,人家问你能干什么,你怎么答?

积极的人生不仅是有事可做,而且是要求得发展,争取成功,那就必须要有人生的定位、奋斗的目标。

目标是你成功之路上的里程碑,能对你成就事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是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提高自己的。我们不可能在起始阶段就具备完备的能力和完美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渐渐改变、完善自己的能力和方式。

确立目标的原则可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标还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可以发掘最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人们的一举一动,一切价值标准,都必须以此为依归;也就是由个人最重视的观念或价值来决定一切。我们应该时刻把人生目标谨记在心,每一天都要朝此迈进,不敢须臾停顿。

认定目标也意味着:每着手做任何一件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如此不但可对目前所处的状况了解得更透彻,而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不致误入歧途,白费工夫。

林肯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间打铁铺的火炉上正烧着一个大圆铁,铁烧红以后,放在铁床上,打铁人把它做成一把刀。可是做好以后,打铁人并不满意,只好把它放回火炉上继续烧。

这一次,打铁人想把它做成整理花园的工具,结果又不满意,于是打铁人又把铁放回火炉中。这一次,打铁人把它稍微打圆了一点,想做成马蹄。

不料这次又失败了,打铁人心里很茫然,他再一次把铁棒丢进了火中,却不知道要做成什么东西才好。

灰心之际,就把铁棒扔入了水中,忽然听见咻的一声,于是他自嘲地说:虽然刚才什么东西都没有做出来,不过至少咻了一声。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样一则故事:

有位哲学博士于田野中漫步沉思,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得如此整齐,犹如用尺丈量过一般。

他不禁好奇地问田中工作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

老农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回答,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

博士卷起裤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结果竟参差不齐,不忍卒睹。

他再次请教老农,如何能插一排笔直的秧苗?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即可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

博士依言而行,不料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个弧形,划过半边的水田。

他又虚心地请教老农,老农不耐烦地问他:“你的眼光是否盯住一样东西?”

博士答道:“是呀,我盯住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

老农:“水牛边走边吃草,而秧苗也跟着移动,你想,这个弧形是怎么来的?”

博士恍然大悟。这次,他选定远处的一棵大树。

成功的果实如同田里的阡陌。你愿意拥有一片排列整齐的漂亮成果,抑或是参差不齐、扭曲歪斜的结果?

没有大到不能完成的梦想,也没有小到不值得设立的目标。

在开始您伟大事业的时候,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明确目标的人生,或目标不断飘移的人生,所得到的成果正如博士所插的秧苗一般。

一个人只有朝着确切的目标行动,才能把梦想化为现实,才能拼搏成功。

卡耐基说:“不甘做平庸之辈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才能调动起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平庸之辈”又有不甘平庸之心。这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不容回避的问题。尽管不可能人人都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是能使平凡的人生稍许较常人不平凡一些,尽可能比别人强一些,是肯定能办到的。

我们需要提升生存的智慧,思考成功,追求卓越,对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幸福等问题交出较完美的答卷。不甘平庸,崇尚奋斗,正是人生之歌的主旋律。

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努力,显然如竹篮打水,终将一无所有。

目标是构成成功的基石,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目标能给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你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就会信心百倍,向高峰挺进。

每一个奋斗成功的人,无疑都会有一个选择方向、确定目标的问题。正如空气、阳光之于生命那样,人生须臾不能离开目标的引导。

曾经有两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建筑一堵墙,一名行路人走过,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在砌砖。”一个人答道。

“我们在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他的同伴回答。

后来,将自己的工作视为砌砖的瓦工砌了一生的砖,而他的同伴则成了一位颇具实力的建筑师,承建了许多美丽的剧院。

为什么同是瓦工,他们的成就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别?

其实,我们从他们两人不同的回答中,已经可以看到他们之间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把工作仅仅当成工作,后者则把工作当做一种创造。前者在那儿只知道把一块块砖砌到墙上去,别的一概不知不问;后者不仅是在把砖砌到墙上去,而且他的目标很明确,要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

两个人在做同样的工作,一个有目标,一个无目标,这就是造成两人成就不同、命运迥异的根本原因。

有一位哲人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种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就是事业目标规划的过程。

规划不但使我们的行动有依据,人生有意义,还能激励我们的斗志,开发我们的潜能。

这仿佛是个定律。在人生的前方设定一个规划,并且把它不仅当做一个理想,同时也把它当做一个约束;就像跳高,只有设定一个高度规划,才能跳出好成绩来。

志当存高远能否有高尚远大的志向,这将对个人前途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有高尚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将有所成就;如果漫无目的地混事,随波逐流,将会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

成功的人,一定会有极大的抱负、极高的理想。“胸怀大志”这四个字是对成功人士最好的形容。

李嘉诚先生如果当年没有胸怀大志,也一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李嘉诚先生于22岁开创他个人的事业,他开办的塑料工厂以“长江”为名,反映出李嘉诚先生的内心并不因一个小企业而满足,他早年已经胸怀大志。李嘉诚先生曾经解释过,当时为什么以“长江”作为创业时企业的名称。他这样说,“长江不择细流,不嫌弃细的山泉或小的河流,不然又怎能汇聚成为长江?”单是这样的想法,已经显示出李嘉诚先生确是一个极不简单的人物。他以长江命名他所开创的第一项事业,除了表示出他的胸襟就如长江不择细流一样,什么河川、水流都可以容纳之外,更表明了他的事业将来一定要汇聚成如长江一样,气势磅礴,是万千川流汇聚而成的大企业。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李先生原意是将来他的事业也不可屈于人下,一定要成为领导者。这种大志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拥有的。

除了要成就一番大业,使企业成为行业领袖外,李嘉诚先生的大志还包括做到最好。如果一个企业规模是最大的,但所生产的产品在品质上有问题,这个大企业或迟或早都会出现问题。所以李嘉诚先生的大志,还包括要做到最好、最优质。做到最好、做到最优质是李嘉诚先生一贯的生意手法,也是李嘉诚先生的处世哲学。

李嘉诚先生要自己的企业一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他的企业一定要在其他人还未察觉到有市场潜力之前就已经进行探索、研究,提前打开市场。走在社会的前端,保有行业内领导的地位,凡事不可以落后于人,是一个抱负不凡的人才做得到的。

远大的理想通常促使我们发挥自身的最佳能力,激励我们努力工作,瞄准目标,全力以赴。当你问起NBA职业篮球高手“飞人”迈克·乔丹,是什么因素造成他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表现,而能多次赢得个人或球队的胜利?是天分吗?是球技吗?抑或是策略?他会告诉你:“NBA里有不少有天分的球员,我也可算是其中之一,可是造成我跟其他球员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你绝不可能在NBA里再找到我这么拼命的人。我只要第一,不要第二。”

罗马纳·巴纽埃洛斯是一位年轻的墨西哥姑娘,16岁就结婚了。在两年当中她生了两个儿子,丈夫不久后离家出走,罗马纳只好独自支撑家庭。但是,她决心谋求一种令她自己及两个儿子感到体面和自豪的生活。

她带着用一块普通披巾包起的全部财产,跨过里奥兰德河,在得克萨斯州的埃尔帕索安顿下来,并在一家洗衣店工作,一天仅赚一美元。但她从没忘记自己的梦想,即要在贫困的阴影中创建一种受人尊敬的生活。于是,口袋里只有七美元的她,带着两个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洛杉矶寻求更好的发展。

她开始做洗碗的工作,后来找到什么活就做什么。拼命攒钱,直到存了四百美元后,便和她的姨母共同买下一家拥有一台烙饼机及一台烙小玉米饼机的店。

她与姨母共同制作的玉米饼非常成功,后来还开了几家分店。直到最后,姨母感觉到工作太辛苦了,这位年轻妇女便买下了她姨母的股份。

不久,她经营的小玉米饼店铺成为全国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发商,拥有员工三百多人。

她和两个儿子经济上有了保障之后,这位勇敢的年轻妇女便将精力转移到提高她美籍墨西哥同胞的地位上。

“我们需要自己的银行”,她想。后来她便和许多朋友在东洛杉矶创建了“泛美国民银行”。这家银行主要为美籍墨西哥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如今,银行资产已增长到两千两百多万美元。这位年轻妇女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

抱有消极思想的专家们告诉她:“不要做这种事。”

他们说:“美籍墨西哥人不能创办自己的银行,你们没有资格创办一家银行,同时永远不会成功。”

“我行,而且一定要成功。”她平静地回答说。结果她真的梦想成真了。

她与伙伴们在一个小拖车里创办起他们的银行。可是,到社区销售股票时却遇到另外一个麻烦,因为人们对他们毫无信心,于是她向人们兜售股票时遭到拒绝。

他们问道:“你怎么可能办得起银行呢?”“我们已经努力了十几年,总是失败,你知道吗?墨西哥人不是银行家呀!”

但是,她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努力不懈,如今,这家银行取得巨大成功的故事在东洛杉矶已经传为佳话。后来她的签名出现在无数的美国货币上,她由此成为美国第34任财政部长。

你能想像得到这一切吗?一名默默无闻的墨西哥移民,却胸怀大志,后来竟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实体的财政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