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19512100000010

第10章 出世(2)

可秦桧觉得自己有救国良策,但由于不是宰相,说话分量轻,与皇帝直接对话的机会少,无法得以顺利实施。

他认为,要想施展自己的抱负,推行自己的主张,必须做宰相才成!

当时的宰相是范宗尹,年仅31岁,非常年轻有为,而且与秦桧交情不错,是他力排众议,向高宗推荐秦桧,才让秦桧有了今天。

秦桧的大恩人啊!

范宗尹办事能力那是没得说,但就是过于徇私,导致举报、弹劾他的人较多!

正当秦桧为无法推行自己的政策而感到郁闷的时候!

一个机会出现了!

范宗尹认为自崇宁、大观以来实行的滥赏,给国家财力、物力带来很大浪费,本来由于战争的缘故,国库亏空,再实行滥赏的话,财政就吃不消了!

所以,范宗尹打算对滥赏情况进行一次清理整顿。这个提议本身是好的,与大臣们沟通酝酿时,包括秦桧在内的人都比较赞同!

毕竟国家现在不宽裕!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

但当范宗尹向高宗请示讨论一下这件事情!

高宗做了这样一个批示:“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

很明显,高宗是不同意这件事的。

这事到此就应该为止了吧!

不,还没完。其实,高宗也知道滥赏的弊端,也知道财力的紧张,但他为什么不同意范宗尹的提议呢?因为这时,他对范宗尹不满,想罢免他又没理由,所以,就抓住这件不起眼的小事来说事。那么,范宗尹怎么得罪高宗了呢?就是他与辛道宗兄弟来往密切。辛道宗兄弟都是武将,宋朝历来实行的是“崇文抑武”的政策,高宗讨厌文官与武将私下往来,认为那样对自己的皇位是个威胁!

要罢免范宗尹,不得不找个接替者,这个人是谁呢?高宗选中了秦桧,为了试探秦桧是否对自己忠心,是否与自己站在一条线上,高宗召见了秦桧,听取他对范宗尹提议讨论滥赏这件事的看法。

这实际是对秦桧的一次考察!

秦桧该怎么做?一边是有恩于自己的老朋友,一边是金口玉牙说啥是啥的皇帝!

要想继续在官场上干下去,就必须无条件服从皇帝,因为,这个官是他给的!

况且,聪明的秦桧,也知道高宗早就对范宗尹不满,这次不过找个借口罢了他而已,不管自己怎么表态,范宗尹官是肯定保不住了!

既然结局已经设计好了,那么自己就别再讲哥们义气了,还是保住自己的官要紧!

对不起了,宗尹老弟!

在与高宗的对话中,秦桧坚定的站到了高宗一边,认为皇帝这种做法,是一种孝顺,对太上皇的尊重!

同时,他对范宗尹的做法,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知我者,秦桧也!高宗满意了。

考察算是通过了,可把范宗尹得罪了,这事又没法解释清楚!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哥们,谁都得罪不起,但又必须得罪一个!

生死抉择!

得罪了皇帝,那可能这辈子就算完完了,什么抱负,什么计划,都付之东流!

得罪了哥们,在外人看,觉得不讲究,特别是范宗尹,那是有恩于己,这么一来,给那些嫉妒自己的人,提供了一个说事的把柄:忘恩负义!

没办法,谁叫咱是玩政治的呢!

无毒不丈夫!

范宗尹被罢了相,宰相位置就空了,打主意的人,真不少!

高宗有意让秦桧做宰相,但没急于任命,他想再观察观察!

夜长梦多啊!秦桧有些急了!

怎样才能做到出奇制胜呢?

如今天下动乱,人心思稳,就利用人们的这种情绪,来个抛砖引玉,给自己制造当宰相的舆论氛围!

要想成名,包装、炒作是必须的!

从古至今,向来如此!写书的,往往在宣传的时候,说什么内容有多么多么的精彩,是什么巨著、力作、处女作等等!其实,就是在逗大家腰包里钱呢,等你掏了腰包,拿到手一读!哇噻,味同嚼蜡!两个字:上当!拍电影的,在宣传上,说多少多少大牌,情节多么多么吸引人,等你买了电影票一看,两个字:没劲!当官的,在竞选的时候,说有多么多么好的执政良策,让老百姓过上多么多么好的日子,等你选票一投,他走马上任以后,自己的腰包鼓了,老百姓的腰包瘪了,两个字:腐败!

秦桧怎么炒作呢?

在公开场合,他大声宣扬:“我有两个锦囊妙计,可以震动天下。”

大家伙一听,好啊,你有这等妙计,那就赶紧说吧!

秦桧借机就卖了个关子,他说什么呢?说:“有是有,可是没有宰相,再好的计策也没有人去推行啊!”

言外之意,就是得抓紧任命个宰相了!

差点没说,大家看我秦桧怎么样?!

原本有没有宰相,大家伙也没觉得怎么地,各干各的,有皇帝在,大事小事都有他做主,没觉得少个宰相有啥不适应!

可经秦桧这么一点拨,嗯,确实没了宰相,这不少事还推行不了!

是该有个宰相了!

谁合适呢?百官开始议论纷纷。

高宗也觉得该到公布人事任命的时候了。

在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秦桧被任命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秦桧如愿以偿了!

一个宰相还不够,在宋时,宰相有两个,一左一右,各管一摊!

另一个宰相的人选,落在战绩卓著的吕颐浩身上!

这个吕颐浩因平定苗傅、刘正彦的叛乱,帮助高宗复位,立有大功,高宗一直很赏识他。

吕颐浩也出任过宰相,主管军事,因做事专横,独揽大劝,引起御史中丞赵鼎不满,赵鼎多次上书攻讦他,最后,被迫辞职!

绍兴元年(1131年)九月,因吕颐浩平定李成、张琪叛乱有功,高宗再次任命他为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实际上就把军权交到了吕颐浩手上!

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秦桧与吕颐浩都非等闲之辈,而且都比较专权,极力排挤对方,扩大自己的权力!

秦桧上台后的第一场真正的政治斗争即将上演了!

仕途险恶啊!

15、倾轧警报

在官场上混,总得讲究个人脉,有个圈子,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没有人脉,提出的再好的主张,没有人在那给你附和、造势,也很难被皇帝采用!

必须抓紧组建自己的执政团队!这是摆在秦桧眼前的头等大事!

人啊,一旦要是得势,位居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愁没有人跟在屁股后面混吗?

朝廷官员,干别的不行,趋炎附势都很在行。没事的时候,这帮官员就琢磨,谁在皇帝心目中有地位?哪个人能担任宰相?投靠谁对自己有利?

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不多!

这不,秦桧当了宰相,原本还是门可罗雀,眨眼之间就变成了门庭若市,登门拜访的人是络绎不绝!

很快,就有不少人站到了秦桧的这天战线上!

有了自己的团队,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不用自己亲自出面,打发个小弟办一下就完事了!

自己想说,却又说不口的话,让小弟替自己说算了!

要说这高宗,也是个糊涂虫。

八月份任秦桧当宰相,九月份任吕颐浩当宰相,两人同居相位,职能交叉严重,工作分工不明确,都想管,又都管不了!

这是个问题!

秦桧分析了一下,这个吕颐浩在外带兵打仗,掌握兵权,自己在朝廷,主抓内务,应该算是各管一摊!但由于高宗没有具体明确是两人的分工,这就就给自己将来的权力带来极大威胁。吕颐浩一旦还朝,凭他的性格,不但不把兵权交出来,还会来横加干涉内政,给自己制造麻烦,影响自己行使相权!

当务之急,必须把两个人分工明确,免得日后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