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19512100000026

第26章 风波(5)

虽说岳飞的奏章是秘密送达的,别人可以不知道,但作为宰相的秦桧,不可能不知道,凡是下面送上来的奏章,一般都要经过秦桧把关之后,才能报到高宗那里。就如同今天的文件一样,事先都要由公文处理部门领导签署处理意见之后,才能呈送到一把领导那里。

看了岳飞的折子,秦桧能不震惊吗?这可是大忌啊!要杀头的!你岳飞再有战功,兵权再大,再敢说话,也不能如此放肆啊,在这个时候,给高宗上这样的奏章,分明是要挟高宗吗?

闯了大祸了!

后来,岳飞打到了汴京附近,扬言要渡过黄河,直捣金人老巢。高宗担心把线放长了,控制不了岳飞。让他打过黄河,迎回钦宗,还都汴京,那就麻烦了。

况且,金兀术也放出消息来,准备接受议和谈判。

高宗就和秦桧商量让岳飞班师的事情。

秦桧就给高宗分析了一番,你看这岳飞,抗旨不遵已不是一回两回了,类似的问题经常出现,他早已经不把诏令当回事,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朝廷拿他也没办法。现在他打到了汴京,一直强烈要求北伐的他,怎肯轻易放弃。现在还有张俊、杨沂中两支军队被那边策应他,如果把这两支军队撤回来,岳飞就孤军作战了,到时候由不得他不班师。朝廷这边给他一个劲发班师金牌。让他看到陛下的班师决心,看他还敢不敢再抗旨到底了!

高宗就照岳飞说的办了,把张俊和杨沂中的军队撤了回来,一天之内给岳飞发了十二道班师金牌。

硬生生的把岳飞给班了回来!

岳飞又把这账算在秦桧头上,认为是秦桧主张议和,鼓动高宗给他发十二道班师金牌的。

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绍兴十一年(1141年)在打退了金兀术的又一次南侵,宋金就议和达成了意向协议之后,高宗萌生收武将兵权的想法。

内忧大于外患!高宗认为该到了解决武将威胁的时候了。

经过一番分析研究之后,秦桧建议高宗采取论功行赏的方式,把掌握军权的三大将领召到临安,授予高官厚禄,通过职务的调整,来达到罢黜兵权的目的。

岳飞的兵权,就是这样被解了。

出师北伐,收复中原,匡复祖业,尚未成功,一腔志向,还没有实现,这兵权就给解了,以后还怎么施展宏图大志?

都是秦桧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搞的鬼!

罢了岳飞的兵权,高宗并未满意,秦桧隐隐约约感觉到高宗对岳飞要有大动作。

这场硬仗是不是还交给我?岳飞名扬天下,扳倒了他,自己恐怕会身败名裂,这事还是躲着点好!

躲?能躲过吗?要知道这个时候,高宗最信赖的只有秦桧了!

33、岳飞与张俊

说起张俊这个人,容易让人与张浚相互混淆,这个张俊是员武将,从军以来屡立战功,特别是在拥立高宗一事上,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高宗在河北担任兵马大元帅的时候,张俊就跟随在高宗左右,一方面为高宗出谋划策,另一方面率兵保护高宗。对高宗是言听计从,忠心耿耿。

高宗很器重张俊!

常话说,文人相轻。其实武将也相互嫉妒,因为兵权、战功等等经常明争暗斗,你不服我,我不服你。

岳飞与张俊相比,是个典型的后起之秀,年轻有为,无论口碑,还是战绩,都盖过了张俊的风头,高宗对岳飞也是厚爱有加,岳飞经常口无遮掩、越职言事,甚至触犯军法,擅离职守,高宗也不怪罪,反倒是不断安抚劝慰。

张俊这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妒忌得很,你岳飞不过是个愣头愣脑的小子,我打过的仗,比你吃过的盐还多,凭什么你受到如此恩宠啊。

其实,高宗对张俊也很宠爱,把他和韩世忠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对他没有戒心,因为张俊做事都中规中矩,从不乱了规矩,不像岳飞,让高宗心里始终不踏实。

正是由于张俊对岳飞怀有一个妒忌的心,所以在与岳飞交往过程中,张俊处处留意,经常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斤斤计较,怀恨在心。

而岳飞又是那种性情直爽、不拘小节的人,跟皇帝说起话来都做不到谨小慎微,更何况跟张俊呢?

当年杨么作乱,连续挫败宋军的进攻,高宗派张俊前去围剿,结果是损兵折将而返。没有办法,高宗只有指定岳飞前去评定。结果岳飞只用了八天时间就把杨么给摆平了,缴获战船一千多艘。岳飞觉得与韩世忠、张俊都是大宋将领,交情不错,就在缴获的战船里面挑了两个最好的楼船,武器装备一应俱全,作为礼物送给了韩世忠、张俊,韩世忠比较实在,没有多想,很高兴就接受了。但张俊却很生气,认为这是岳飞故意在炫耀功绩,以送船的名义,来羞辱他。

真是奇耻大辱啊!岳飞,我记你一辈子!

绍兴十一年(1141年)初,金兀术南侵,攻打淮西地区,庐州被围,严格的说,这是张俊负责的防区,他应该带兵前去解围,但他慑于敌军的强大,犹犹豫豫不敢主动出击。高宗只好命令岳飞率兵前去解围。当岳飞的大军开进张俊的防区之后,张俊却以缺少粮草为由,拒不给岳飞的军队提供补给,想以此让岳飞知难而退。谁知岳飞偏不吃这一套,越是有困难他越不怕。

缺少粮草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高宗那里,高宗为岳飞知难而进的精神所感动,亲自写信褒奖他:“运输粮草是何等艰难险阻,可你却全不顾虑,以大局为重,一心解庐州之围。”

张俊原本想用这招把岳飞给逼退了,没想到岳飞因祸得福,还受到了高宗表扬。

弄巧成拙,张俊这肺子都快气炸了。

肯定是岳飞把我说的粮草不足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一方面,给我造负面影响,让大家认为我张俊没有大局挂念,不给岳飞提供补给;另一方面,借机向皇帝邀功,看我岳飞多厉害,缺少粮草也不耽误打仗。

你不仁我不义,你在朝廷上挤兑我,我也挤兑你,你不让我好,我也不让你好。

张俊回到朝廷之后,就四处散布谣言,指责岳飞以缺少粮草为借口滞留不前,没有与敌军直接交战。

到底谁对谁错,朝廷也糊涂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和金达成议和意向,战事初步平息,为了上收兵权,在秦桧的建议下,高宗论功封赏。

按理说岳飞无论在平息内乱还是抵御外敌上,都取得了卓著战绩,大小胜仗打了200多场,创下历史纪录,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时岳飞年仅38岁,就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论起功劳来,当然是无人能比,理当在韩世忠、张俊之上。

但是在韩世忠、张俊看来,成绩是次要的,资历才是主要的,这两个人从高宗称帝以来,一直都高宗的左膀右臂,而且对高宗惟命是从,从来没有忤逆高宗的旨意。

如果把资历浅且经常忤逆皇上的岳飞放在他们头上,那他们肯定不服!

就是高宗来说,他也不希望把岳飞列在韩、张二人之前,岳飞和这两个人没法比,他们在高宗心目中印象,那是一片忠心,而岳飞则是要复杂得多。

在论功封赏之前,高宗和秦桧先开了一个小会,研究了一下这功怎么论,这赏怎么封。秦桧也知道高宗心里对岳飞有意见,但岳飞又不能不封,他的功劳都摆在了那儿,不给封赏,恐怕天下人不服,特别是岳飞手下的那些部下不服,到时候生出事来,就不好办了!

一定要给岳飞升官,但不能超过韩世忠、张俊,不把他的功劳列在第一位,以免他头脑一热,居功自傲,要挟朝廷北伐,破坏议和。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高宗决定,授予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

这个决定,依然没有让岳飞的部下满意,他的幕僚们就认为岳飞太过于谦虚了退让了,明显着是韩世忠、张俊等人在排挤他,而他却不据理力争。

不该跟皇帝讲条件的时候,他讲了,到了该讲条件的时候,他又沉默了。

为国家利益,不要命的争辩;为了个人利益,他却没了底气。

岳飞这个人啊,太忠厚了,太大公无私了。幕僚们都摇头感叹道。

当时议和已经商谈得差不多了,满朝皆知。韩世忠以枢密使的身份反对议和,并且要求和金使面谈。高宗没有允许。韩世忠很恼火,就把矛头对准了秦桧,上书说他误国。

得罪了秦桧,这下要完。张俊看到韩世忠前程不妙,就像来个趁火打劫,和岳飞一起把他的背鬼军给瓜分了。

岳飞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怎能干这种背信弃义的勾当!

张俊的提议被岳飞严辞拒绝了。

岳飞又把张俊的一件好事给弄黄了,让张俊恨透了他。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五月,高宗命令张俊、岳飞到楚州部署边防。他们到了楚州,仔细视察一番,张俊打算修缮城池,来作为防备。而岳飞则强烈反对,认为:“应该尽力谋取收复失地,怎能做退守自保的打算?”

张俊听了这话吓了一跳,高宗都已经把议和的事情敲定了,你却还在坚持要进行北伐,收复失地,这不是典型的忤逆皇上吗?你的这话我得记住了,日后回去向秦桧奏你一本,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这事还没完,那边又出来一事,就是张俊向岳飞提议瓜分韩世忠军队的时候,韩世忠的军吏景著对总领胡纺说:“两位枢密使如果要瓜分韩世忠的军队,恐怕引起事变。”

引起什么事变?莫非要造反不成?胡纺越想越怕,觉得事态严重了,立刻把这事告诉了秦桧。秦桧正在被韩世忠指责为误国的事懊恼不已,准备弹劾他,但又苦于韩世忠没有把柄在他手里,无法进行弹劾。听胡纺这么一说,他茅塞顿开:有把柄了!

秦桧立即把景著给抓了起来,送进了大理寺,准备以煽动谣言的名义来治韩世忠的罪。

如果秦桧把韩世忠给搞掉了,那可太好了,这枢密使就是我一个人的了!张俊很是幸灾乐祸。

张俊这样不仗义,岳飞不能跟他学啊,他可是个讲义气的人,不能见死不救,连忙给韩世忠写信,把秦桧要治他罪的事情告诉了韩世忠。

韩世忠一听慌了,自己明明什么也没说,就这样让人家无缘无故的给扣个帽子,还要治罪,这也太冤枉了。不行,我得先下手为强,主动找高宗谈谈,把事情说开了,同时,把这官也辞掉了,告老还乡算了,何苦趟这浑水呢!

拿定了主意,韩世忠就面奏高宗,陈述自己的一片忠心,自为官以来,未做任何忤逆朝廷的事情,更没有煽动谣言,扰乱军心,强烈请求辞去枢密使职务,告老还乡,不再参与政事。

高宗本来对韩世忠就没什么坏印象,现在他又敞开心扉的表白自己,高宗就同意了他辞职的请求,不再追究他的责任。

总算是逃过一劫!

眼看就要上演的好戏,又让岳飞给整黄了。张俊对岳飞是无比的憎恨。

整不了韩世忠,我就整你,就不信整不死你!

张俊就开始散布谣言,说岳飞倡议放弃山阳,给岳飞造负面舆论,来损毁他在人们心目中英雄形象。

同时,张俊又把岳飞写信给韩世忠的事情告诉了秦桧,他深知因为岳飞反对议和,秦桧也很憎恨岳飞,来个火上浇油,借秦桧这把刀把岳飞给结果了。

韩世忠引退了,岳飞一旦获罪,自己不就独掌枢密院了吗?张俊把自己前程都设计好了。

为了达到目的,张俊极力与秦桧保持一致,积极拥护议和,帮助秦桧揭发岳飞等人,想来个坐收渔翁之利。

堂堂一个叱咤沙场的武将,竟然如此的卑鄙无耻,不能不让人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