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19512100000036

第36章 弄权(3)

李家烧得彻底吗?这是个疑问,因为李光不仅收藏书,他自己还写了个名为《小史》的野史,他的子孙不但把收藏的都烧了,还把他的《小史》也烧了,但是他的儿子李孟坚留个心眼,他事先把书背了下来,因为这毕竟是他父亲李光呕心沥血而成,怎么可以轻易的将他老人家的劳动成果付之一炬呢!

先背下来,等这阵风过去了,再写出来也不迟!

这个秘密足足保守了五年。

直到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这事不知怎么让秦桧的死党两浙转运使曹泳知道了,他能轻易放过这个整人的机会吗?立即向朝廷告发了李孟坚,说他背诵李光写的野史,里面有讥讽时政的话。

高宗听到这件事情,很生气,朝廷已经三令五申禁止野史,仍有人顶风而上,分明没把诏令放在眼里。

从重处罚!

秦桧就让人李孟坚抓了起来,送到了大理寺审讯,案子很快就结了。

李光已经遭到贬谪很久了,不能再贬了,就下了道永不再用的诏令。李孟坚被除名,流放到峡州。这个案子不单涉及到李光父子,朝中胡寅、程瑀、潘良贵、张焘等八个官员也受到了连坐,他们都和李光关系要好,经常有书信往来,审查李孟坚的时候,顺便就把这些书信搜了出来,秦桧根据这些书信,把他们八个人治了罪,分别被罢官贬谪。

曹泳因为检举有功,很快被秦桧提拔为岳州知府。

靠揭发他人升官,这道走得有点偏!

不正的用人之风愈刮愈烈!

一些人不脚踏实地的工作,而是忙于搜集他人有关忤逆秦桧的证据,进行揭发控告,以此来达到升官的目的。

绍兴二十年(1150年)六月,郑炜告发他的同乡福建安抚司机宜吴元美写了一本《夏二子传》,指的是苍蝇和蚊子。吴家有潜光亭和商隐堂,把亭子成为潜光,是有心与李光结党;把堂称为商隐,是不想附和秦桧。

这些靠诬告别人获利的奸诈之徒,早把这规则研究透了,要想举报成功,必须把秦桧带上,只要是惹怒了秦桧,那这事就成了,升官是一定的,发财是必须的。

吴元美不知不觉就成了郑炜升迁的台阶,踩着他,郑炜上去了,他自己下来了。

秦桧还真就把吴元美给贬了!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十二月,曾经和秦桧政见不和的龙图阁学士程瑀去世,他著有一部《论语讲解》,他的生前好友饶州知府洪兴祖和京西转运副使魏安行就把这部书刻印发行了,洪兴祖作序,魏安行找人刻印。因为与程瑀有过节,秦桧怀疑这部书有讥讽自己的内容,就把他列为禁书,下令销毁。

同时,还把积极宣传这部书的魏安行和洪兴祖治给抓了起来,予以治罪,最后,魏安行被流放到钦州,洪祖光被流放到昭州。

替别人出书,反倒把自己搭进去了。

也搞不清楚这是什么世道!

除了积极禁止野史外,秦桧还把打击范围扩大到一些诗文上面,只要发现有涉嫌讥讽时政的字句,就对作者加以问罪,大兴文字狱。

太学生张柏麟曾在墙壁上写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了吗?”就这么一句话,秦桧以影射高宗为名,将他刺配到万安军。

随便涂鸦也是犯罪地!

太学里的愤青们小心了!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严州通判沈长卿曾与李光一起讥讽议和,为秦桧所忌恨。后来他又与仁和尉芮烨共同写一首《牡丹诗》,里面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的句子,被邻居告发。

秦桧又以这个句子为罪证,将沈长卿流放到化州,将芮烨流放到武冈军。

看来写诗也要猫在被窝里,那是最安全的了!

绍兴十六年(1146年)三月,秦桧修成家庙后,曾突发灵感,写了一个《家庙记》,四处送人传看。

泉州知府赵令衿在看秦桧的《家庙记》时,随口说了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被在一旁的潭州郡丞汪召锡听到了,告发到秦桧那里,秦桧大怒,立即把他贬谪到汀州。

你看这个不自觉,看秦大人的文章,不把嘴闭严实了,惹祸了不是!

这野史也禁了,大牌学者的书也不读着了,诗也不敢写了,还能干点啥呢?

大宋的文人好郁闷呀!

49、反目成仇

那些反对秦桧的人,贬的贬、罢的罢、杀的杀,没有一个好下场!

那些附庸秦桧的人,又如何呢?应该是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享不尽那荣华富贵啊!

秦桧真是个讲究人!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情况截然相反,秦桧打击异己是毫不留情,对附会自己的人,更是提防大于信任,稍有不如意,便翻脸不认人,照打不误。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今天你帮着我排挤别人,明天你翅膀硬了,就可能反过来排挤我。

墙头草,随风倒,势利小人,不得不防。

张俊知道吧?为了陷害岳飞,达到独掌兵权的目的,不惜低三下四的拜倒在秦桧的门下,甘做秦桧的爪牙。

秦桧巧妙利用张俊急于扳倒秦桧的心理,将他收到帐下,使他在岳飞冤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张俊是张王牌!

有了张俊不遗余力的陷害岳飞,秦桧没怎么直接参与,就把岳飞的案子弄成了。

岳飞一死,韩世忠一退,枢密使就剩下他老哥一个了!

这兵权该归我一个人了吧?

要知道,弄死岳飞,我功劳是最大的。

秦桧,你当初的承诺呢?

张俊开始向秦桧,伸手邀功了。

这张俊也不是什么好鸟,好不容易收上来的兵权,全给了他,我这宰相不是被架空了吗?

话又说回来,为了治岳飞的罪,张俊确实出了不少力,岳飞刚死,立刻就跟他翻脸,恐怕不妥,让天下人耻笑!

还是让他干两天,如果他有自知之明的话,就该把这兵权主动交给我,毕竟我是他的主子,不能连这点规矩都没有。

为了兑现场诺,秦桧就建议高宗,把兵权交给张俊一个人掌管。

高宗对张俊向来比较信任,再有秦桧的举荐,枢密使就让他一个人干了。

这回我一个人说了算了。张俊乐开了花。

与秦桧之间不过是一场交易而已,现在交易成功了,各得其所,就没有必要再当秦桧的手下了,毕竟自己也是一品大员了!

从此以后,张俊对秦桧就不像以前那样唯命是从了。

一天过去,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

等着张俊主动上交兵权的秦桧,有些坐不住了!

好你个张俊,给你点阳光就灿烂,赖着枢密使的位置不走了?

秦桧也试着暗示张俊几次,可张俊根本不当回事,把这枢密使干得是有滋有味。

没有办法,秦桧使出了惯用伎俩,指使殿中侍御史江邈弹劾张俊,说他手握兵权,欲图谋不轨。

别人不敢说,张俊这个人,高宗还是了解的,这个人肠子花花点不假,要说他想篡权夺位,那绝对不可能!

这个我敢打保票!高宗拍着胸脯。

张俊没问题,但体制有问题,把兵权交一个武将手里,与太祖所创的军事制度不符,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好!必须继承传统。

这一问题,高宗下了决心要纠正。

张俊就此罢官!

胜利属于秦桧。

张俊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是白欢喜一场。

范同是秦桧的死党,在秦桧筹划收兵权的时候,范同没少给秦桧出谋划策,深得秦桧赏识。由于就推荐他为参知政事兼修实录,到了副宰相一级。

秦桧以为给范同升了官,范同会对自己感激不尽,更加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

事与愿违,这范同自打当上了参知政事,明显感觉翅膀硬了不少,腰杆是绷直,见到秦桧也不用点头哈腰了。

有身份有地位的感觉,真是爽呆呆!

遇到什么事情,范同不主动跟秦桧商量,自己一个人向高宗单独汇报,要知道,那可是秦桧的一贯作风啊!

好小子,学得还真快!

既然你小子翅膀了硬了,跟我玩单飞了,那我也不能跟你再玩双双飞了。

逆我者亡!

万俟卨看你的了!

再说秦桧的得力爪牙万俟卨,他对范同是嫉妒已久,一直觊觎参知政事这个位子,开始的时候还在为秦桧不举荐他而愤愤不平,现在看到秦桧与范同有隙,自己的机会来了,还不赶快出手!

万俟卨弹劾范同在收兵权这件事情上贪功,自己吃独食。

有万俟卨的攻讦,秦桧的附和。

范同还能站住脚吗?

高宗就把范同的参知政事给罢了。

范同一倒台,参知政事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秦桧就把自己的心腹万俟卨推了上去,干起了参知政事。

千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

不容易啊!

刚当上参知政事,屁股还没坐热,高宗就任命他为金国报谢使。

到了金国走了一圈。回来的时候,秦桧找到了他,让他在向皇帝汇报出使情况的时候,编造说金人赞誉自己,就是借金人之口来表扬自己,让高宗知道,秦桧在金是相当有面子的!

这意思,万俟卨明白了,不就是让我编点好话来吹捧吹捧你吗?这个容易,不过你拿什么谢我啊,要搞清楚,这次是你求我,不是我求你,没点表示总不行吧!

秦桧听到这话,心里是拔凉拔凉的!

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我这眼睛咋就这么瞎呢!

没过几天,皇帝退朝后,秦桧在殿中批阅圣旨,顺便就把自己的一个亲信给提升了,批阅完了,让小吏拿给万俟卨去落实。

万俟卨一瞧这内容,跟皇帝说的有出入啊,就撂倒了一旁,说:“我从来没听到皇帝有这样安排的话。”

小吏回来向秦桧一报告,这把秦桧气的,典型的中山狼!

两个人心里都憋一股气,见面也不说话,关系掰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秦桧与万俟卨决裂的事迅速在朝廷上下传开了。

万俟卨这把悬了,下一个继任者会是谁呢?大家纷纷猜测。

只有主动出击,才有机会!

御史中丞李文会、右谏议大夫詹大方就咬住万俟卨不放,接连上书弹劾他,说他以权谋私,扰乱国事。

万俟卨也有自知之明,得罪了秦桧,他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还是先退一步,辞职!

高宗就批准他辞职,让他离京为官。

万俟卨的阴谋得逞了,秦桧的计划破灭了。

能甘心吗?

不,坚决不能放过万俟卨!

给事中杨愿就在秦桧的支持下,向高宗上书,说诏令不当,把万俟卨所犯的罪行细数了一遍。

高宗没辙了,就又把万俟卨罢了官,贬到归州居住。

曾经助纣为虐,到如今,自己却落到为“纣”所害的下场。

因果报应啊!

50、惠及子孙

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到了秦桧这里,那就是一人得志,全家跟着沾光。

绍兴十三年(1143年),秦熺因为修撰史书有功,被封为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

有宰相老爹在朝里罩着,秦熺这个工作干得更加有劲,修撰史书,那是一片歌功颂德 ,竟挑高宗喜欢的话写,把高宗捧得那是相当的高!

这个秦熺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秦桧?

高宗觉得秦桧这样难得人才,一旦撒手归西了,得有个人接班啊!秦熺虽然做个御用文人很合格,唱个赞歌了,拍个马屁了,很适用。但要想做宰相,光会阿谀奉承还不够,得有点本事,能够驾驭整个朝政,把皇帝意思,贯彻执行下去,这需要魄力,也需要手段。

秦熺行吗?先试试看!

绍兴十五年(1145年)十月,高宗任命秦熺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恩惠待遇如同执政。

对秦熺很照顾,级别虽然没有升,但是待遇上去了,跟执政一样,相当于后备干部,前途无量啊!

虽然待遇提高了,但秦熺的工作还是编史,当时宣传手段很单一,没有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先进的媒介,只能靠书籍,书上怎么说,大家就怎么想,所以说,舆论导向很关键,秦桧必须把这个导向权抓在自己手上。

控制民众思想,就靠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