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19512100000004

第4章 涉世(4)

辽知道这件事后,生气是肯定的,心想,好你个宋啊,竟敢跑我后院放火来了。可气归气,辽现在确实实力大不如以前,一个金就让他焦头烂额了,对宋的策略是,不急于动武,而是派使臣去恐吓一番。

辽使对徽宗说,你还想不想当皇帝了,小心辽军打过来,端了你的老巢。

徽宗本来就是一介懦弱文人,没有胆识谋略,身边也是一帮乌合之众,辽一吓唬他,他就害怕了,坐立不安,后起悔来。

后悔了怎么办?后悔药是没得买的,只有采取补救措施了。怎么补救呢?徽宗就把金国的使臣给扣留了,到了约定出兵日期,也不出兵,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违约了。

徽宗这么做还挺得意,心想,让金和辽先打吧,打个两败俱伤,我好坐收渔翁之利。

徽宗这个想法好倒是好,但是机会来了,他能抓得住吗?

阿骨打率领金军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先后攻克了中京、西京,大辽已经是穷途末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了。

好家伙,机会来了,宋朝上下一片沸腾,徽宗迅速派童贯率领15万大军直奔燕京出发,准备上演一出趁火打劫的好戏!

辽都被打得支离破碎了,拿下燕京应该不成问题,庆功宴摆上来,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

宋徽宗揽着美女,摆下筵席,等着前线捷报。

他把宋军的实力估计得过高了,童贯的大军刚到燕京,就被辽将耶律大石率领的部队给打得蒙头转向,大败而归。

连辽残余部队都打不过,还恬不知耻要收复失地!

醒醒吧,徽宗!

他醒来了吗?不,没有!他的梦还有很长很长……

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可能机会还没有成熟,再等一等,徽宗和大臣们这么想。

机会似乎说来就来,在宣和四年(1122年)六月,辽宣宗耶律淳去世,皇后德妃主政,内部出现分裂,以郭药师为首的一些辽将开始向宋投降。

上哪找这样的机会,进攻,进攻,迅速进攻!

这一次,在有内部接应的情况下,宋军杀入了城内,与辽军近身肉搏,那场面是相当的激烈,在辽军强力的狙击下,宋军横尸城墙内外,大败而退。

煮熟了的鸭子又飞了!

就连已是穷途末路的辽军都打不过,这样的军队还能干什么?徽宗开始怕了,他对宋军的战斗力产生强烈不信任感。

他害怕战争,因为他有一支信不过的军队!

与此同时,金军却长驱直入,攻占了燕京。

看来燕京的问题变得复杂了。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徽宗并没有放弃对收复燕京念头,而且随着金军的占领,这念头愈加强烈!

徽宗梦想着金会履行承诺,把燕京等地归还宋,于是不断派人和金进行商议。

可是,当前形势今非昔比了,金早已不再是松花江江畔的一个小国,它已经占领辽的大半疆土,而且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士气正旺。处于巅峰时期的金,根本就不把宋放在眼里,心想,你连辽的残余力量都摆不平,还能有啥能耐?

好在金太祖这时候还没有和宋彻底决裂的想法,金刚攻下辽,局势还不稳固,在这个时候,不能急于与宋为敌,还是先想个法子把宋给安抚住,让他对金没有警惕性,然后,找个机会,再打他个措施不及,灭掉宋,完成大一统!

于是,金太祖就派人到宋责问徽宗:为什么金军攻到了燕京城下,却看连宋军的影子也看不到,此前,你为什么扣押我的使者,不按约定出兵攻打辽,把我大金当傻子耍啊?

徽宗自知理亏,面对责问,当然是无言以对,只能一再哀求金,看在盟友的份上,把燕京等地还给宋吧。

于是乎,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讲条件了啊,金说,这些地方还给你也可以,但是你得每年缴纳一百万贯“代税钱”,你想啊,我们攻下燕京等地费了多大力气,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弟兄们辛苦费、医药费、丧葬费、抚恤金等等费用得你们出吧,要知道我们是在为你们宋国卖命啊!

徽宗一听,这话也有道理,不能让人家亏本啊,谁叫咱屡战屡败,连燕京都攻不下来呢?再者说了,别说金要一百万贯,就是一千万贯咱也得给啊,谁叫咱将衰兵矬呢?

好吧,金提的条件全部答应,燕京等七个州归宋所有了!

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当徽宗派童贯、蔡攸兴高采烈去接受燕京等地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座座空城,所有人、财、物都被金抢掠一空。

宋让金给狠狠的涮了一把!

不过,童贯、蔡攸等人在给徽宗的汇报中,描述的是另一番景象:为了迎接宋天子的军队,燕京等地老百姓那是相当的热情,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纷纷拿出美味佳肴,琼浆玉液款待宋军,老百姓们一致感谢皇恩浩荡,感谢徽宗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决出来,他们向京师方向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太好了!徽宗得意十足,立即宣布大赦天下,并命人做了一个“复燕云碑”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

说完了一段政治形势,再看秦桧。

在朝廷上下忙着收复燕云之地的时候,秦桧却在密州教授的职位上刻苦工作,闲暇之余,仍不忘记埋头苦读,在为考试作准备。

秦桧的出色工作,得到了安抚使张叔夜的认可,在他的推荐下,秦桧又一次参加了朝廷组织的科举考试,考中词学兼茂科,被任命为太学学正,还是从事教育工作,不过身份从地方职员升到了中央大员,为日后的平步青云,奠定了基础。

看来,秦桧在政坛上发挥作用的日子不远了!

6、政治“处女秀”

要说这人啊,往往有打天下的能耐,却没有坐天下的命!

金太祖阿骨打就是这样的人,本来金灭辽,一片形势大好,又从宋那里勒索了不少钱财,国家达到了巅峰状态,原本可以享享清福了,不想却在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一命呜呼了!把辛辛苦苦打下的大好江山留给了其弟吴乞买,也就是金太宗。

这金太宗可不是一般人,身材魁梧,力大无比,一个人就能把熊、老虎这样的猛兽搞定,或许因为有这样本事,让他十分崇尚武力,野心很大,意图灭掉宋。

相比宋国皇帝文弱,金国皇帝更具暴力倾向,因此,饱受儒家思想灌输的宋国大臣们都把金看作是野蛮之邦,有点谈金色变,很是畏惧。

都知道中国足球有个“恐韩症”,莫非这大宋还有个“恐金症”不成?

历史证明也确有此症!

吴乞买上台后,一方面继续清剿辽军残部,另一方面,着手做进攻宋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样在宣和五年(1123年),发生了另一件看似不起眼小事,为金留下了攻宋的借口。

张觉原来是辽的将领,后来金灭辽时,他投降了金,金让他掌管平州,后来由于金统治残暴,老百姓就要求他摆脱金的统治,于是他就投降了宋。当时就是否接纳他投降的问题,宋内部有很大的争论,最后,头脑简单的徽宗还是选择接纳了他,这就为日后金攻打宋埋下了祸根。

好你个宋啊,我大金的叛将你也敢收留!

金怒了!

张觉这样反复折腾,最后也没落下个好下场,迫于金的压力,他被宋将王安中给杀了,还把人头送到金,来显示宋对金友好的决心。

这一切似乎已经晚了!

金好不容易抓住的把柄,怎能就此放弃!

宋危险了!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军完成了对残辽的清剿,俘获了辽天祚帝。

八月,吴乞买大旗一挥,金军分东西两路,分别由翰离不和粘罕率领,向宋发起闪电战。

连残辽都打不过的宋军,怎能抵挡住金的虎狼之师!城池纷纷失守,军队节节败退,坐镇前线的童贯,一路狂奔,逃回了汴京!

这个惨啊!

在宋军把守的诸多城池中,只有太原成功阻止住了粘罕统率的西路军前进步伐。而翰离不统帅的东路军,连战连捷,杀过黄河,直奔汴京!

徽宗和大臣们作梦也没想到战争会来得这样快!当他还在青楼里搂着李师师醉生梦死的时候,金军已经快打到了汴京。

朝堂上下一片慌乱!

擅长尔虞我诈的臣子们,在这个时候,却似乎没了精气神,个个诚惶诚恐,不知所措。

有的主张弃国南逃,有的主张议和投降,有的主张兴兵抵抗。

每天在朝堂上,吵吵嚷嚷,徽宗听着头都要大了!

在这个危难之时,太常少卿李纲站了出来,他劝徽宗退位,把皇位传给太子,这样一来,能给人改头换面的感觉,让天下的豪杰志士看到大宋的希望,一起来抵抗金军。

退位?如果在和平年代,这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当皇帝权力多大啊,金口玉牙要啥有啥!可如今形势不同了,皇帝是一个危险的职业,胆小怕事的徽宗对退位是求之不得的,只要一退位,他就自由了,想往哪逃就往哪逃,不再为江山社稷着想,不再被大臣们的意见所左右,也不会背上亡国之君的罪名。

说退咱就退,徽宗三下五除二,没用几天,就把退位的事搞定了,把太子叫到皇宫,把龙袍往他身上一披,新皇帝就即位了!

这就是钦宗赵桓。

时间是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又是一个小年!

钦宗即位后,改元号为靖康,1126年即为靖康元年。

迫于内外压力,刚上台的钦宗确实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比如处置了徽宗一直重用的蔡京、童贯等六贼,让人们看到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还是那句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钦宗也是一个胆小懦弱,反复无常的人。他一面重用主战派李纲,组织京师保卫战,征召勤王之师,另一面起用李邦彦、张榜昌等议和派,不断向金求和。

由于李纲组织有力,京师军民上下一心,多次挫败金军的进攻。

再由于金军远道而来,孤军深入,粮草补给不足,不宜久留,加之,各地的勤王之师不断汇聚汴京,翰离不感到局势对金越来越不利!

就这么两手空空的走了,未免太没面子了吧,要知道大金建国至今,还没有打过什么败仗?

不如抓住宋皇帝的致命弱点,狠狠的敲诈他一笔!

于是,翰离不借宋派使臣求和之机,向宋提出:索要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等各万匹、绢帛百万匹;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以亲王、宰相作人质,才许议和。

这样苛刻的条件,军事占优的宋能接受吗?

先看看议和派的李邦彦、张邦昌等人的态度,他们似乎得了很重的“恐金症”,铁了心求和,也不管敌我形势如何,也不管条件多苛刻,只要金军能退,就全部答应!

而以李纲为首的抗战派则坚决反对。

双方分歧严重,争论激烈。

注意,请注意,秦桧在政坛的“处女秀”即将登场!

此前,秦桧一直作为主管教育的官员,对朝政没有发表任何公开的言论,也没有上书建言献。

他难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吗?

错,他一直在关注局势走向,一直研究应对的策略,一直等待恰当的上书时机!

秦桧对金兴起的前前后后进行了仔细研究,对宋自身的情况做了全面分析,他认为,在整体实力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对金的策略必须以防守为主。

首先,金是个虎狼之国,贪得无厌,今天你割给他一座城,明天他就会索要两座城,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所以,对金的无礼要求,必须谨慎对待,能不割的就尽量不割,能少割的就尽量少割,尽最大努力与金周旋。

其次,加强边备,金是一个出尔反尔的野蛮之邦,对它不能放松丝毫警惕,应该调集重兵,把手关塞,坚决拒敌于国门之外,挫败金的不良企图。

再次,在与金签订和好盟约时候,措辞一定要慎之又慎,最好是召集百官,一起商议,不能因言语的疏漏,给金留下任何把柄,让金出师无名,在道义上没有立足之地。

最后,不能在礼节上屈膝受辱,要让金感到宋作为一个大国的威严,从心理上给敌人造成一种威慑,不让金使入城和上殿,让他摸不清宋的形势,了解不到宋的真正实力,用策略迷惑敌人。

在就是否接受金提出的条件问题上,议和派和主战派争论不休,钦宗迟迟拿不定主意之时,秦桧抛出了精心研究的“秦四点”:一言金人要请无厌,乞止许燕山一路;二言金人狙诈,守御不可缓;三乞集百官详议,择其当者载之誓书;四乞馆金使于外,不可令入门及引上殿。

不难想象,当时朝廷是怎样一个乱相,两派七嘴八舌的争论,上书直言的奏折应该海了去了,钦宗整日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秦桧的这四点建议,即使是看了,也已经麻木,不会做出什么特别的批示。

莫非就此石沉大海了!这可是秦桧的“处女秀”啊!

事情还不至于那么糟糕,秦桧的这四点建议,中心思想介于议和派和主张派中间,聪明的秦桧走的是中间路线,两派都不得罪,不管哪一派最终胜利,自己都不吃亏,免得落下个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下场。

显然秦桧这次议政,是有备而来,自己给自己留条后路!

官场险恶,不得不防啊!

正是秦桧这个既有议和内容又有主战内容的四点建议,赢得了两派一致认可,在这个非常时期,钦宗为了避免在用人问题上引起两派的纠葛,就把秦桧这个“中间派”任命为职方员外郎。

秦桧为自己主张找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发表时间,完成了一个漂亮的转身,从教育战线跨越到政治舞台。

从此,宋史上一个最富有争议性的人物正式登场!

迎接他的是掌声?还是叫骂?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