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夫人回信说,她太忙,没时间写。但是约翰逊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又给她写了一封信,但她还是回信说太忙。以后,每隔半个月,约翰逊就会准时给罗斯福夫人写一封信,言辞也愈加恳切。
不久,罗斯福夫人因公事来到约翰逊所在地芝加哥,并准备在该市逗留两日。约翰逊得此消息,喜出望外,立即给总统夫人发了一份电报,恳请她趁在芝加哥逗留的时间里,给《黑人文摘》写一篇文章。
罗斯福夫人收到电报后,没有再拒绝。她觉得,无论多忙,她都不能说“不”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全国都知道了。直接的结果是:《黑人文摘》在一个月内,发行量由2万份增加到15万份。后来,约翰逊又出版了黑人系列杂志,并开始经营书籍出版、广播电台、妇女化妆品等,终于成为闻名全球的富豪。
巧借他人的力量和威名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一种策略。约翰逊正是借助罗斯福夫人的力量,才使自己的事业取得了成功。所以,当我们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时,最好找棵大树好乘凉,用他人的影响力帮助自己做事。
不仅成功人士需要借他人之力,就是平民百姓也离不开朋友。这样,平时有什么事情,也有几个说话的、帮忙的,遇事方能应付。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个人大部分的成就是拜他人所赐。他人常在无形之中把希望、鼓励、辅助投入我们的生命中,在精神上鼓舞我们,使我们的各种能力趋于锐利。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让弱小的自己变得强大,让强大的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可以使自己的成功更持久。
借脑引智,高效能人士的秘诀
金钱买得到世间的物质,但是买不到智慧。一个人办事,与其向别人借钱,不如动用自己的头脑,借别人的智慧助己一臂之力。
当今世界,想取得成功的人不但需要个体的努力,而且需要知识的高度集结作为成功的基石。因此,你越是善于从群体中求知,越是不断地开拓新的求知领域,你就越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的优势互补,你就越富有应变能力,进而越能够应付多变的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人类要解决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乃至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单靠个人力量已很难奏效。
能够发现别人的才能,并为我所用,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力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智慧的营养提高自己。从别人那里借用智慧,比从别人那里获得金钱更划算。
一个小女孩到了向往已久的迪斯尼乐园,还幸运地遇到了乐园的创办人沃尔特·迪斯尼。小女孩激动地问道:“您真伟大!您创造了这么多可爱的动画朋友!”
沃尔特·迪斯尼微笑着回答:“不,那些是别人创造出来的,不是我的功劳!”
小女孩好奇地问:“那些可爱朋友的有趣故事应该是您创作的吧?”
老人还是平静地笑着说:“也不是,是许多聪明的富有想象力的人想出来的!”
小女孩认真地打量着自己心目中的大人物,不甘心地问:“可是……您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沃尔特·迪斯尼爽朗地笑了,抚摸着小女孩的头说:“我所做的就是不停地发现这些人,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啊!”
“君子善假于物”,精明的人善于用人。也许你可以凭借自己的勤奋和聪明才智获得一定的财富,但是如果你能把自己和别人的想象力、智慧完美地结合起来,那不是更完美吗?放弃可以借用的头脑和智慧,恰好证明自己没有头脑和智慧。
善于借助别人力量便可获得更多的收益,有助于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亲自预先写好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创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
大部分美国人都善于观察别人,并能够吸引一批才识过人的朋友与自己合作。这是美国的许多成功人士最重要的、最宝贵的经验。
高效能人士善于利用“外脑”,特别是善于利用专家参谋的意见,是基于以下原因:
1可以拓宽专业领域和知识范围
高效能人士在办事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各个领域,甚至要涉及社会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博的知识。但是,一个人即使穷尽毕生的精力,也不能成为真正的“通才”,而许多人的综合能够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为正确决策指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获取更多信息情报
高效能人士在做出正确的决断前,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情报。假如这些信息情报都靠自己搜集、整理、贮存、记忆和处理,不管精力如何充沛的人,都是不能胜任的。这就要求他们利用“外脑”扩大自己对信息的收集贮存量,且通过“外脑”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最后自己再做出决断。
3能够填补漏洞
古语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在考虑问题时,往往会思维单一,失之偏颇。有效地利用专家智慧,可以大大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填补思维的漏洞。所以,一个有效能的办事者要特别注意听取和运用专家的意见,有句话说得好:“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层,只看他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问题难,是因为他们只倚重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不懂得寻求别人的帮助。有的人甚至由于过于突出自己,而把本来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赶走了。
所以,一个人力量有多大,不在于他能举起多重的石头,而在于他能获得多少人的帮助。一幅名画中最伟大的东西,不是画布上的色彩、影子或格式,而是在这一切背后的画家的人格的伟大力量!
借大人物的光照亮自己的“钱途”
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背后就得站着一群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人,以及将会有何作为。大多数人的成功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商业理论中也有类似的观点:看一个人的才能,不是看他的口袋里有多少钱,而是看他的朋友的层次。成功者总是用心去经营人脉“磁场”,想方设法结交贵人,尤其是上流社会中的大人物。
古往今来最熟知个中三昧,并且将借势手法运用自如的,恐怕非金融界大亨罗思柴尔德莫属了。
19世纪20年代初期,罗思柴尔德在巴黎发迹,不久之后他就面对最棘手的问题:一名犹太人,法国上流社会的圈外人,如何才能赢得排斥外国人的法国上层阶级的尊敬呢?罗思柴尔德是了解权力的人,他知道他的财富会带给他地位,但是他会因此在社交上被疏离,最后地位与财富都将不保。因此他仔细观察当时的社会,思考如何受人欢迎。
慈善事业?法国人一点也不在乎。政治影响力?他已经拥有,如果再在上面花心思只会让人们更加猜疑。他终于找到一个缺口,那就是无聊。在君主复辟时期,法国上层阶级非常无聊,因此罗思柴尔德开始花费惊人的巨款供他们娱乐。他雇用法国最好的建筑师设计他的庭园和舞厅,雇用最有名的法国厨师卡雷梅准备法国人未曾目睹过的奢华宴会。
没有任何法国人能够抗拒,即使这些宴会是德国犹太人举办的,罗思柴尔德每周的晚会都会吸引很多客人。
罗思柴尔德的晚会反映出他渴望与法国社会打成一片,而不是混迹于商界的思想。透过在“夸富宴”中挥霍金钱,他表现出他的欲望不只在金钱方面,而是希望进入更珍贵的文化领域。罗思柴尔德透过花钱赢得社会接纳,但是他所获得的支持不是金钱本身可以买到的。事实证明,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受惠于这些贵族客人。
罗思柴尔德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跻身上流社会,与成功人士在一起,至少让你看起来像一个成功者,即使你可能还没成功。跻身于上流社会后,你将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虽说用上流社会赚钱,有许多便宜,但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甚至还隐含着很多很可怕的险情。因此,跟上流社会打交道,至少要明白如下几点:
1跟上流社会打交道,是跟人精打交道。跟人精打交道,你要想想你自己的智力和能耐。
2跟上流社会打交道,是跟权势打交道。跟权势打交道,你要明白权势的厉害和无情,以及你自己是否有社会背景。
3跟上流社会打交道,是跟钱财、荣誉打交道。跟钱财、荣誉打交道,你想想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和可能的得失。
4跟上流社会打交道,是跟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人和事物打交道。跟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人和事物打交道,危险更大。尤其当你人微言轻、身份低下时,更要思前想后,心有城府,这样才有可能周旋于上流社会之中,免受不测之灾。
总之,跟上流社会打交道,有点像火中取栗,结果不外有三:高明的人和有技术的人,能吃到栗子而不被火伤;次之,吃到了栗子却被火伤;再次之,既吃不到栗子又被火伤。第一种人当然是最好的,光占便宜,不吃亏。第二种人虽说有得有失,但毕竟占到了便宜,受点伤,有的人也认为无所谓。第三种人就完全不划算了,便宜没占着,浑身是你,连老本都赔上了,这就与他们的初衷大相径庭了,因此要竭力避免这样的结局出现。
向大师“取经”,咸鱼也翻身
很多人只知道比尔·盖茨、李嘉诚等人成功是因为他们有才华、自信、执著,其实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脉资源相当丰富。在本篇中,人们可以真切体会“人脉”在这些大师的成功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并可从中吸取经营人脉的宝贵经验。
比尔·盖茨:善用人脉成就卓越
善待你所厌恶的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为这样一个人工作。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就连三岁的小孩都会说长大后要做第二个比尔·盖茨。可见,比尔·盖茨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他成了财富与智慧的象征,而且这也是他当之无愧的。
他亲手创建的美国微软公司至今仍笑傲群雄。关于他的故事实在很多,关于他的评论更是众说纷纭:信息时代的天才、软件帝王、企业家、神、魔、恶毒小人……
但不管怎样,只要提起微软,谁都不会忘记比尔·盖茨,因为他是微软的创始人、微软的精神象征。
比尔·盖茨为什么能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呢?除了他的智慧、眼光、执著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拥有相当丰富的人脉资源。
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的时候,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但是他在20岁的时候,签了一笔大单。
如果把营销比做钓鱼的话,是钓大鲸鱼,还是钓小鱼比较好呢?回答肯定是大鲸鱼。因为钓到一条大鲸鱼可以吃一年,钓小鱼就得天天去钓。比尔·盖茨刚创业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一点。他一开始就钓了一条“大鲸鱼”。
他是如何钓“大鲸鱼”的呢?
首先,利用自己亲人的人脉资源。比尔·盖茨20岁时签到了第一份合约,这份合约是跟IBM签的。当时,他还是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他怎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呢?原来,比尔·盖茨签到这份合约,有一个中介人——比尔·盖茨的母亲。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妈妈介绍儿子认识董事长,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这笔单子,他今天的成功可能就要画上一个问号了。
其次,利用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比尔·盖茨重要的合伙人——保罗·艾伦及鲍尔默,不仅为微软贡献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还贡献了他们的人脉资源。1973年,盖茨考进哈佛大学,与现在微软的CEO鲍尔默结为好友,并与艾伦合作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第一个版本。大三时,盖茨离开哈佛投入和艾伦创建的微软,开发个人计算机软件。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使微软能够得到更多的技术精英和大客户。1998年7月,鲍尔默出任微软总裁,随即亲自前往美国硅谷约见自己熟知的10个公司的CEO,劝说他们与微软结成盟友。这一行动为微软扩大市场扫除了许多障碍。
再次,发展国外的朋友,让他们调查及开拓当地的市场。比尔·盖茨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日本朋友叫西和彦。他为比尔·盖茨讲解了日本市场的特点,并找到了第一个日本个人电脑项目,以此开辟了日本市场。
最后,比尔·盖茨雇用非常聪明、能独立工作、有潜力的人来工作。
比尔·盖茨说:“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是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可以为我分担忧愁的人。”
比尔·盖茨的成功,没有人不羡慕,也有人想做第二个比尔·盖茨,虽然是种想法,但有了追求才能去奋斗。奋斗只是成功的一种因素,用人脉搭建你成功的基石,这样的话成功才不会是空中楼阁,更不会是昙花一现。比尔·盖茨的辉煌我们也能拥有。
柴田和子:人情练达造就行销大师
在全球寿险界,谈到寿险销售成绩的时候,人们常常说“西有班·费德雯,东有柴田和子”。作为东方的杰出代表,柴田和子不断续写着销售神话,被誉为“日本销售女神”。
柴田和子出生在日本东京,从东京新宿高中毕业后,进入三洋商会株式会社就职。后因结婚辞职回家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妇。1970年,31岁的她进入日本著名保险公司——第一生命株式会社新宿分社,开始其充满传奇色彩的保险行销生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保险行销业绩。
在柴田和子进入“百万圆桌会议(简称MDRT)”之前,日本还没有一个人达到入会要求。1978年,柴田和子首次登上“日本第一”的宝座,此后一直蝉联了16年日本保险销售冠军,成为“日本保险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