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希望被纷繁芜杂的大小问题弄得手忙脚乱,你就必须学会合理有序地安排事务处理的次序。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你可以将自己的行动分成四个层次:
1重且急:这些是最优先处理的,应当高度重视并且立即行动。
2重但缓:可以稍后再做,但也要进入优先处理的行列,一定不要无休止地拖延下去。
3急但轻: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紧急的事务,往往会被错误地列入优先行列中去,使真正重要的工作被拖延。
4轻且缓:其实大量的工作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我们却常常由于各种原因,本末倒置,耗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当你依照这个程序执行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获得有形的成果及回馈,最终,你将拥有所有你想要的东西,甚至更多。
玩转口舌艺术,搞定各种场合
说话要慎重,它不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必须加以选择。同一句话,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可以说;但是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就不一定可以说。不可以说而说了,就有可能影响交际的效果,甚至出乱子。一个人只有把说话内容和环境结合起来,他才算会说话。
尴尬死了,求人办事时没话找话说
一个人在熟人圈里需要交际,在陌生的环境中也需要沟通,尤其是求人办事的时候。有话说最好,没话时也要寻找话题。
在办事过程中,谈话时要善于寻找话题。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有了个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端。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当然,这种初次交往中的没话找话说,必须找得准确,说得得体,说得有情感。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于情。”与人交谈,要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倘若你对自己所谈的内容缺乏热情,语气显得冷漠、无动于衷,你又怎能感染对方,激起对方心灵的共振,又怎能找到话题呢?
1中心开花
面对众多的陌生人,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作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体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导致“语花”飞溅。
2即兴引入
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能取得好的效果。“即兴引入”法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作由此及彼的联想。
3投石问路
向河中投块石子,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在聚会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老乡,还是老同学?”无论问话的前半句对,还是后半句对,都可循着对的一方面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对方回答说是“老同事”,那也可以交谈下去。
4循趣入题
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就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象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下棋的情趣,车、马、炮的运用,等等。如果你对下棋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你对下棋不太了解,也是个学习的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
引发话题的方法很多,诸如“借事生题”法、“即景出题”法、“由情入题”法,等等。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引发一番议论。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于导出对方的话。
5适时切入
看准情势,不放过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入交谈,适时地“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
交谈是双边活动,光了解对方,不让对方了解自己,同样难以深谈。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适时切入,能把你的知识主动有效地献给对方,实际上符合“互补”原则,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础。
6借用媒介
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件东西,可问:“这是什么?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巧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别人的一切显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使他们表露自我,交谈也能顺利进行下去。
说到点子上,喝酒就能喝出名堂来
喝酒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推杯换盏间的溢美之词。只要你适当运用祝酒的技巧,就能“喝”出名堂来。
“酒文化”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结婚生子、朋友聚会、传递友情、求人办事,酒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劝酒对于营造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劝酒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常能在酒宴上发现这样的劝酒高手,几句“花言巧语”就搞得你明明酒量有限,还是喝了个酩酊大醉。应该说,既要让对方尽其所能地喝酒,又要活跃气氛,此外还要不伤和气、不损面子,这是一位劝酒者的基本“责任”。所以,在劝酒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使劝酒恰到好处。
1强调场合的特殊意义
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些人从不喝酒或喝得很少,但在一些特殊的喜庆场合就愿意喝两口或多喝几杯,一方面是心里高兴,一方面也是场合的特殊性使然。那么,劝酒者在劝酒时不妨就多强调一下此场合的重要性、特殊性,指出它对于对方的价值与意义,这样既能激发对方的喜悦感、幸福感、荣誉感,又使他碍于特定的场合而不得不再饮一杯。
例如,在一次老同学聚会上,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同学不肯喝酒,你劝酒时可以这样说:“好,这杯酒我也不劝你了,你愿意喝就喝,不愿意喝就别喝。反正今天是我们88级毕业生的第一次大聚,下次再聚真不知到什么时候了。我知道你酒量不行,这杯酒你要是觉得不该喝,大伙儿也都同意,那我也就一句话不说了……”话说到这时,那位老同学一般也不会再推辞了。这种强调场合的特殊意义的劝酒方法一般都是能见效的,因为没有谁愿意在这种场合给大家留下不注意场合的坏印象。
2强调酒宴对自己的意义
酒宴是联络和增进感情的重要场所,通过向同级、上级与下级敬酒、劝酒,能够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使彼此的关系更密切、更稳固。一般来说,如果劝酒本身真的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话,对方是不会轻易拒绝的。针对这种心理,在劝酒时可以充满感情地强调一下自己与对方的特殊关系,使劝酒变为两人之间独特的情感交流方式。
3真诚地赞美对方
人对于赞美的抵抗力往往是微弱的,特别是在酒桌上,热闹的气氛使得人的虚荣心很容易膨胀起来,而虚荣心一膨胀,人就免不了要作出一些超出常规的“豪壮之举”。另外,在酒桌上赞美对方的酒量或学习成绩、工作成绩,如果对方仍坚持不喝,就会牵涉一个面子的问题,酒桌上众人的眼光会给他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既然你能喝,既然事业这么得意,连杯酒都不愿喝,是瞧不起我们吗?这种压力是对方很容易感觉到的,因而他即使是迫于压力也得拿起酒杯。
单位里的张鹏考上了研究生,在单位为他举行的欢送会上,如果你是单位的领导者,可以这样劝酒:“功夫不负有心人,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成果。我们今儿祝贺你,这杯酒你得喝完。”在这种情况下,张鹏不得不喝下你的劝酒。
4语言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但在一些正式场合还是需要有所顾忌,如“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等内容,虽然语言诙谐,或许能起到调节宴会气氛的效果,但是格调不高,还是不用为妙,否则只能让在座人士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如果是在十分庄重的交际宴请中,劝酒辞就要讲求文采和风格。且看某市市长出访德国马尔巴赫市,在欢庆两市成为友好城市的晚宴上的一段致辞。
“让我端起金色的葡萄酒,在诗人席勒的故乡,用他著名的《欢乐颂》里的一段话,为我们已经签订的盟约干杯!巩固这个神圣的团体,凭着这金色美酒起誓:对于盟约要矢志不移,凭星空的审判起誓。”
这段劝酒辞风格独特。它突出该市是席勒的故乡这一典型特征,引用席勒的名诗名句,把酒会的欢乐气氛及双方长期友好合作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公开演说的效果就是打开听众的心扉
一场好的演说可以使听众觉得像是在看一场话剧,而不由自主地投入。
公开演说的主体是“说”,并且还不是一般的“说”。它与一般的谈话相比,不是三言两语,而是长篇宏论、洋洋洒洒;不是相互的我说你也说,而是我说你听。因此,如何在长篇宏论中紧扣听众的心弦,让听众饶有兴趣地听下去,如何在我说你听中,沟通演说者与听众的感情,就需要很好地掌握“说”的艺术。掌握这种“说”的艺术,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演说安排得当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听公众演说不同于读一篇文章,因为听觉远比视觉容易分散。一般在听的最初阶段,领会能力最强,效果最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注意力便越来越不集中。因此,作为公众演说者,不妨使用一些提示性的语言。比如,“要说明的有以下三点:首先……其次……再次……”,“现在是最后一个问题……”,“这一点与刚才所提到的××问题恰成鲜明对比……”,等等。
2先声夺人的开场白
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后面的第二印象、第三印象……直至最后的总体印象。因此,公众演说的开场白很重要,它影响着听众的情绪及其对整个演说的总体评价。好的开场白应该能给听众带来一种感觉,下面的演说会很有趣,值得一听,这正如一本书引人入胜的封面或序言一样。
3形成悬念和演说高潮
公众演说和电影、小说一样,不能平铺直叙。如果很早就表露出要讲的关键情节,一张嘴就能猜出下文,听众便会失去兴趣,那就很难再挽回了。
公众演说也要善于制造气氛。看似平常的讲述,实际在慢慢地形成“扣子”,使听众产生一种想知道下文的好奇心:有时刚要道出,又旁生枝节,进一步设置悬念,在听众兴趣越来越浓的情况下,随即抛出丰富有力的结论,这便可以形成一个高潮。短些的公众演说,只有一个高潮;长一些的公众演说,可以连续组织几个高潮,这样会使大家觉得波澜起伏、美不胜收。
4回味无穷的结尾
结尾好比公众演说的最后一击,也应该像开场白一样,让听众感受到它的震撼力。
结尾包含了公众演说的结论和总纲。演说完毕的时候,听众常常是对前面讲的东西模糊不清,甚至已经忘记前面所讲的内容。因此,在结尾处重申所讲过的要点部分,这是最好的总结法。另外,话应该在什么地方收住,也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要急于把一切说得太彻底、太明白。最后的结尾虽然是总结性的,也应该带一些有未了之意的神秘感和深刻感,使之成为一个含蓄的、意味深长的省略号。可以选择在听众兴味正浓时终止演说,“意犹未尽”总比“兴尽意终”更令人依依不舍,回味无穷。
5演说要富有激情,以情感人
演讲高潮既是演讲者思想最深刻、感情最激昂的时刻,又是听者情绪最激动、精神最振奋的瞬间。有了高潮,演讲方可最充分地表现其审美价值,进而产生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缺乏激情,你所说的话就会苍白无力、枯燥无味。想打动人心,说服对方吗?那么,请先倾注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