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修订版)
19514200000039

第39章 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策划(1)

舆论不能直接决定人们的思考,但是却可以引导人们去思考那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当节目有意识地、有重点地报道某一事件时,受众便会因其引导而关注这一问题。实践证明,新闻类主持人有意识的策划是把握事件的实质、创造出优秀作品的一项基本功。新闻类主持人的策划不仅用于一般的节目上,还常常运用于一些主题大型的、系列的、连续的节目中。

如“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进行大型的专题报道。直播节目“‘两会’之窗”、“‘两会’全面接触”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完成跟踪报道,在对会议进行不同节目处理的过程中,尝试分段引入现场视频信号、增加会场内外的互动。

专题类节目调动新闻评论部资源,集中优势兵力,确立了每天直播、自选专题跟进、相关栏目配合的报道计划,采用访谈、纪实、直播等多种手段,运用现场连线+现场短片+背景短片+演播室访谈等结构形式,兼顾节目的时效与背景,对“两会”进行了充分立体的报道。

播出时间晚的“央视论坛”,为了不重复别人的看点。经过反复提炼。把“两会”的亮点化做栏目的看点,每天选择一点做深做透,并增强短片的分量,丰富画面,增加信息量,避免了会议报道容易形成的刻板面孔。

中央电视台的《质量万里行》大型活动,采访的对象下至城乡百姓,上到共和国的部长、省长;有生产销售企业,有受益者或受害人;有检测监督机构,有立法执法部门;采访踪迹遍布各地。经过策划把质量这一关系到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到整个民族人民生活好坏的大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备受关注。

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策划常常运用于非事件性的战略性的主题事件。如在1996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策划的《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访红军》、《沿着红军的足迹》等节目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策划的特别节目中,如《改革开放三十年故事汇》、《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金曲》等都非常典型。

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策划还常常运用于可预见性的重大事件。如“三峡开工”“2008奥运提前看”和“三峡合龙”等。

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策划主要是指:新闻类主持人节目本身的策划,包含主持人节目的片头、片尾等;主持人形象风格的策划,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新闻报道内容的策划;对具有重大新闻价值事件报道的策划;对日常新闻节目内容报道的策划等。

事实证明,策划对新闻类主持人节目有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及特色

一、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现状

在我国,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出现,相对于综艺类主持人节目和服务类生活服务类主持人节目要晚得多,而且发展也较缓慢。这种状况对以新闻为主体、以“新闻立台”为根本的我国广播电视来说很不适应。这种状况既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关、与中国的国情有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有关、与人们的认识有关,也与新闻本身的性质有关,同时也与新闻节目的操作难易度有关。比如,新闻主持人是“说”新闻、还是“播”新闻就经历了许多年的争论,至于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策划创新就更加困难。时至今日,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在策划出新上、在内容和样式上,远远没有其他类型的主持人节目多彩多姿。

(一)一般认为新闻重在事实报道,在新闻节目中没有主持人发挥的余地

甚至有人认为:“新闻媒体是党的工具、喉舌与旗帜,丝毫也不能含糊,是绝不允许个人色彩浓重的主持人涉足电视新闻领域的。”“主持人的个性追求和新闻的要求有无可调和的矛盾”’“主持人处处以‘我’出现,引起受众对新闻可信度的质疑,主持人有碍于新闻传播效益的提高”等。

要想在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策划上有创意,就应该对以上的看法进行仔细探讨:

首先,应正确认识主持人个性特色的含义。我们所说的主持人个性是遵循人民利益,亦即符合宣传原则这一共性前提下的个性特色,是指主持人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有的感受、独具的语言风格。显然,主持人的个性特色并不等于与人民的立场观点不同,更不意味着二者的对立。

其次,主持人的个性是优化传播效果的手段,并非主持人追求的目的。主持艺术中的个性化本不应立足于”“处处以‘我’来展现”。

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已经证明,一些优秀的新闻类名牌主持人栏目以及他们的主持人非但没有“引起受众对新闻可信度的质疑”,相反,优秀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以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的学识,以他们新闻素质和业务能力,以他们别具一格的视角和新颖生动的语言所起的到位的议论,恰恰是“有助于”新闻传播效益提高的。

(二)人们对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及期望值高

这种期望值无疑是正确的,但这种期望值往往又使得人们对新闻类的主持人斤斤计较。这种观念的形成,从一个方面阻碍了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创新。受众有时对其他类型的主持人,即便是临时上场忘了该说什么都可以容忍,却认为新闻类的主持人在主持时是万万不可错的,甚至是一个“磕巴”都不能打。原因很简单,新闻类主持人要“真实”、“可信”。可问题是这“真实”“可信”的内涵虽然并没有人划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人们似乎有一种“默契”——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必须具有采访报道新闻的能力。“采访报道新闻的能力”只是一种“简而言之”的概括。对此,专业工作者自有明确所指,受众则能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实际活动做出判断。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受众对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颇为“较真”,以至于对于一直做新闻播报的播音员突然改称“这次节目由我来主持”,都不认可。可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不管人们怎么看、怎么说,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终于在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它一出现就带着一种强有力的势头,而且导向正确、时代气息鲜活、贴近百姓。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也以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有较强新闻素质和基本功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兴趣和重视。现在,说新闻也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终于也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了。

作为传媒主体的新闻,其在改革之路上的成果备受人们关注,应该说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发育成熟具有很大的象征性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的广播电视改革又跃上了新台阶,达到了新的水准。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出现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1.成为电台、电视台的领头节目。新闻类主持人节目除具有新闻性属性之外,还具有直播双向交流、群众直接参与、及时反馈、结构形式灵活的节目形态特点。作为新闻类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既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又灵活地运用了丰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主持人已走向成熟,能够在与受众的交流中把握节目的方向,以深刻地阐述完成动态评论。

例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举国哀悼。全国各地政府、军队、救援队、医疗队都投入了这场举世关注的重大斗争中,这成为了当时国内外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和热点。这场斗争中,电视、广播、报纸以及互联网共同完成了汶川大地震的报道。

这次大规模报道中,观众能看到,许多主持人在第一时间冒着危险去忘了灾区深入跟踪,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报道。既是记者也是主持人的张灵泉、李小萌对灾区人民的近距离访问,给了观众留下了深刻感人的印象。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大江截流”。主持人在现场采用大范围多角度展示新闻全景与细部,全方位多侧面跟进事件进程与变化,堪称百科全书式的背景报道。全部14个小时的节目由30个板块组成,由主持人有机串起,几乎关注到了三峡工程的方方面面。有《新中国领导人与三峡》、《世纪梦圆》、《世纪丰碑》,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揭示了三峡工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有《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展示了三峡工程的巨大作用;有《三峡工程与泥沙问题》、《三峡工程与地震》、《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工程与防空》,提出了三峡工程决策的科学依据;有《三峡移民》表现了库区人民对故园的依恋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有《新闻人物——郭树言、陆佑楣、张光斗、林一山、贺恭、乔生祥、杨浦生》,展示了三峡工程的领导者、设计者和建设者的亮丽风采;有《空中看坝区》、《千里库区行》、《三峡航道》、《大中型水库选粹》,介绍了三峡坝区和库区迷人的风光名胜以及它们在工程完工后的新姿。整个主持人直播过程各板块资料详实、采访深入、论证充分、表现手法新颖、权威性与可视性兼备。主持人的有机串联作用明显使整个节目更加立体化,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整个过程如同阅读一本有关三峡工程的百科全书。

全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已经开始从单纯的串联功能中走了出来,尝试驾驭事件、驾驭节目。方宏进和白岩松两位主持人的出色表现使他们成为节目的“调度者和组织者”。

此外,三峡的主持人直播还在发挥该形式的又一长处,即背景报道方面有突破。如《三峡工程一期二期工程综合介绍》、《三大江河截流工程比较》、《三峡工程与世界著名大坝的比较》等;有热点问题讨论,如《三峡工程的资金来源》、《大江截流对库区人文环境的影响》、《三峡工程与市场机制》、《高素质的建设者》、《三峡移民问题》等。采用主持人形式较之于以往的专题节目明显有机灵活。

主持人在主持中没有照本宣科,背景报道与现场进展同主持人的现场感受有机连接。主持人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其从容和自由发挥的程度是以往所没有的。节目和主持人的权威性、可信度大大增加。

2.它是广播电视评论中出现的一个新品种,是对传统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和创造。它是一种更具现代广播电视传媒优势,有很强的影响力、权威性和生命力的节目形式,也是今后广播电视发表言论的主要渠道。

3.它的出现使我国主持人节目整体水平得以提高,改变了新闻类主持人节目与综艺类主持人节目、服务类生活服务类主持人节目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使得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综艺类节目、服务类生活服务类节目得到享受和信息,更能从广播电视的“主体”得到优质服务。

我国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出现和趋向成熟可以说是我国广播电视的一大进步,体现了节目主持人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心不断增强,是主持人关注时代变革、关心社会、关心人的具体表现。它可以通过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充分发挥主持人与受众平等交流的优势,通过以事说理、事理结合的方式,反映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入真挚情感,将硬道理“软化”作及时细雨,更易被受众接受。它的思辨性、情理交融性和感染说服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它以其稳定的形象、权威的内容,群众参与独特的说理方式赢得受众信赖。

例如,诸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第一时间》、《面对面》等等知名的栏目,开创了电视新闻节目一种新样态;而旧有的新闻节目,也在不断改版,推陈出新,如《全球资讯榜》、《晚间新闻》、《综艺快报》。这些节目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样式、形态,同时也给其主持人提供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创作空间,使得一批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如董倩主持的《新闻1+1》、水均益主持的《国际观察》、柴静主持的《面对面》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说事》,等等,这些新的节目形式,给我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节目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大批个性鲜明、独具荧屏魅力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涌现出来。

《新闻30分》1997年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截流”现场直播就体现了高超的新闻主持人节目的策划水平。开始是筛选出两个方案:一个是多点设立主持人,另一个是由一位主持人贯穿始终。经过多次论证,选用了后一种方案。这说明广播电视新闻主持人直播表现形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又出现了从复杂到高级的简单。采用一个主持人串场的形式有利于把握整个工程的高潮和重点,从而有利于观众的理解和接受。采用主持人直播的形式,通过主持人按各个“点”的顺序,在行进中根据眼中景,视中物,信手拈来,环环紧扣,逻辑严密。主持人的报道方式增加了展示“过程”的机会,将过去枯燥的说明转化为一种新的语言,既给主持人以较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将“此时此刻”的现场魅力充分发挥了出来。

4.它是伴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和民主化进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作为政治文化不断进步的现代人参与社会的愿望希望得到认同、自我价值希望得到实现的反映,也是社会进一步开放、自由民主权利获得更大提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