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左手巴菲特右手彼得·林奇
19515200000017

第17章 股票篇(17)

4有比较丰富的股票投资理论与实务知识,具有股票投资实践经验,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关系。其信息来源不仅仅是局限于股市或股民之间,在亲朋好友中有经济、金融或企业管理方面的行家,能得到较有价值的投资咨询建议。

5性格开朗、豁达,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情绪乐观。一旦在股票投资中遭受局部损失,也能够“拿得起,放得下”,重整旗鼓,以利再战。

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股民,其特征在以上两者之间。

股民在股票投资过程中,可根据以上所列举的特征,对照和分析自己属于哪种情况,根据自己的风险能力采取相应的投资对策。但在实际中,往往是资金实力不强及风险承受能力差的股民在投资中最冲动,最期盼能以小搏大,赌博心理最重。而一些有产阶级,由于比较珍惜来之不易的财富,在入市前心理准备比较充分,其投资行为也相对比较保守和理智。

在将资金投入股市前,投资者应首先测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其方法是将上面提到的几种情况归纳为若干选择题,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用肯定或否定来回答。

1投资股票的目的不是投机。

2投资股票是看中红利收入。

3希望在股票交易中能获得丰厚的价差收益,但不贪图这类收益。

4股票的投资收益并不是重要的收入来源。

5对长期投资更感兴趣。

6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7有稳定的剩余收入。

8剩余收入能够满足入市的最低保证金要求。

9有能力承受和弥补股票投资的亏损。

10熟悉股票投资知识。

11有固定、有效的信息来源。

12有从事股票投资的朋友。

13参加过股票买卖。

14属于当机立断者,而不属于患得患失者。

15精力充沛。

16心理健康,不重虚荣重务实,在逆境中能保持乐观和信心。

接下来再将测试结果进行总结,肯定与否定的答案各占50%时,为风险承受能力适中者;肯定的回答多于否定的回答时,表明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强;如果否定的回答多于肯定的回答,则意味着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弱。

如果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就比较适宜于股票投资。如果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差者,应尽量抑制自己的投资冲动,一般应先熟悉股票市场的基本情况,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资知识及技巧。如果一定要入市炒股,可暂时投入少量资金,以避免股票投资风险给自己带来难以承受的打击,影响工作及生活。

选择稳健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首要之处是:记住股市大崩溃。即是说,要以稳健的策略投资,确保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并且要永远记住这一点。巴菲特的稳健投资,绝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的策略使巴菲特逃避过一次次股灾,也使得机会来临时其资本迅速增值。

但很多投资者却在不清楚风险或自己没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下贸然投资,又或者由于过度贪婪的缘故而失去了风险控制意识,没有选择稳健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即使在牛市中,也要通过稳健投资降低系统性风险。”对于近期股市的大幅振荡,有关专家认为,尤其是那些对市场风险缺乏深刻认识的新股民,选择稳健的投资策略是很重要的。下面故事中的所谓股市高手就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股市风险,没有选择稳健的投资策略,最终血本无归。

1996年,老李与同学老王一起来到深圳,他们一起谋划着自己的未来。老李一直是个较踏实的人,当时老李凭借自己的勤奋,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工资虽不算高,倒也干得很顺;而老王眼看着南方的繁荣,想起自己一无所有,于是干起了炒股的行当。1996年的中国股市是个大牛市,凡炒股的人,大多小有收益,老王也不例外。他是个狡猾的人,通过游说,他融到一笔资金,代理别人炒股,很快,赚到一笔不少的钱。九月份,他买了2万5千股的深万科,745元买入,运气也好,买入后就上涨,老王天天喜形于色,索性辞掉了工作,整天往证券公司跑。1996年12月初,他又鬼使神差地将股票在15元附近抛掉,净赚十几万。

然而,1998年,股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王的股票被严重套牢,甚至于讨债的人追得他不敢回宿舍。2000年,他虽然又赚了一些,然而,终究逃不过2001年中国股市惨跌的命运——他已经亏得连食宿也不能保障了,而此时的老李,早已跳槽成了一家外资企业华南地区的销售主管。

故事中的老王,在1996年9月到12月短短三个月时间,资金翻了一番。如果按照这个资金收益率计算,他的年资金收益率是400%,的确是高手啊。可是这位高手并没有赚到巴菲特那么多钱,其结果是不但把从股市里赚来的钱又还回股市了,而且老本也亏了,最终破产了。

究其老王亏本的原因,与他没有风险意识,没有选择稳健的投资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要在中国股市这样高波动性的市场中实现资本的增长,必须通过深入的研究,顺应股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追求稳健基础上的增值。

中国股市波动幅度要高于世界主要股市,甚至高于其他新兴市场。据统计发现,自1991年发展股市以来,至2003年3月,上证综合指数月收益率标准差为2213%。

而在1802~1975年的近200年中,纽约证券交易所月收益率标准差相当稳定,介于15%~88%之间,其中大部分时间处于35%~53%之间;1976~1991年间,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巴西等国家和地区,股票月收益率标准差中,除了阿根廷、智利在15%~20%外,其他国家均低于15%,大大低于中国的22%。

投资就像长跑,不在一朝一夕的领先。在长跑中运用更多的是“耐力”,一味地追求“爆发力”,必将过度地浪费“体能”,终致前功尽弃。同样,证券市场中能够最终生存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注重稳健的投资者。

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任何时期的任何行情,最大的投资机遇和最大的投资风险一定是来自于价值标准的变化!同样的青菜,在春夏秋冬有不同价格,因为它在不同时期所体现的价值不一样,人们衡量它的价值标准也不一样,价格自然会不同。更主要的是,青菜的价值与肉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其所对应的市场价格也是截然不同的。

这样的例子同样也发生和反映在股市中。例如,同样的汽车股,在2004年行业最景气时,人们给予它的估值标准可以达到25倍左右的市盈率,而在2005年行业景气度回落的时候,人们给予它的市盈率估值标准一下子降到了10倍左右。到目前为止,也只在15倍左右。这样的例子也曾同样发生在钢铁股和石化股里。

为什么说价值标准变化给行情带来的投资机会和风险是最大的呢?很明显,同样的股票在业绩没变化的情形下,市盈率标准从25倍降低到10倍,意味着这只股票的价格要跌去60%;反之,如果某一类股票的估值标准从10倍市盈率提升到20倍市盈率,则意味着这只股票的上涨空间将达到100%。

股票G天威,该股有超过60%的主营收入是来自于电站设备,因此,从2003年到2005年上半年的2年半时间内,人们以比较合理的电站设备类估值标准,给予它20倍左右的市盈率定位;但从2005年下半年起,该公司介入了太阳能产业,按照国际市场的估值标准,人们对它的估值标准从20倍市盈率迅速提升到了45~60倍,从而打开了该股超过300%的上涨空间。

人们的价值标准会随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每当行情新主流热点形成的时候,一定是这个主流热点所对应的行业或公司内部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判标准发生了变化!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我国股票市场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份全流通,股票市场的本色得以恢复

2005年5月份开始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让占总股份三分之二以上的非流通股逐渐实现自由流通,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有了能够发挥的基础和条件。股份全流通在相当程度上把控股股东、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管理层不再漠视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股份全流通使我国证券市场恢复了本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今后彻底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完全可以预期。

2整体上市已成趋势,国家战略资产越来越多地转入可流通状态

股改以后,股票市场出现了一股整体上市的风潮。从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三个角度看,这种风潮都具积极意义。整体上市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战略资产将从原来的高度控制状态逐步变成可市场化流通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可以使国家战略资产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价值重估,另一方面又意味着其控制权将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对于国有资产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