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孝道(青少版)
19516700000029

第29章 孝的运用(10)

勤俭治家之本,忠孝齐家之本

勤俭治家之本,忠孝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积善传家之本。

——《格言联璧》

古人云“勤俭治家之本,忠孝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积善传家之本”,意思是说,勤俭是治家的根本,和顺是齐家的根本,保家的根本是谨慎,起家的根本是诗书,传家的根本是忠孝。

俗话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皇帝是一国之主,金银财宝可以任意享用,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皇帝的女儿是公主,也一定可以打扮得像天仙一般。

可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不是这样,他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还严格要求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有一次,他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穿着一件翠羽绣饰的华丽短袄去见他。宋太祖见了很不高兴,命令女儿回去后马上脱下,以后也不要再穿这样贵重的衣服。

魏国长公主很不理解,不悦道:“宫里翠羽很多,我是公主,一件短袄只用了一点点。有什么要紧?”

宋太祖严厉地说:“正因为你是公主,所以不能享用。你想想,你身为公主,穿了这样华丽的衣服到处炫耀,别人就会仿效。翠羽珍贵,这样一来,全国要浪费多少钱啊!按你现在的身价,生活已经够优越了,你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十分珍惜才是,怎么可以带头铺张浪费呢?”

公主没办法,只好脱去那件美丽的翠羽短袄,但心里仍然有点想不通。她想,你既然是皇上,又是我父亲,对我要求那么严格,看你对自己要求怎么样。于是,她向宋太祖试探性地问:“父皇,您做皇帝时间也不短了,进进出出老是坐那一顶旧轿子,也应该用黄金装饰装饰了!”

宋太祖心平气和地对女儿说:“我是一国之主,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和经济,要把整个皇宫装饰起来也能办到,何况只是一顶轿子!古人说得好,‘让一人治理天下,不能让天下人供奉一人’。我不应该这样做。如果我带头奢侈,必然有更多的人学我的样子。到那时,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怨恨我,反对我。你说我能带这个头吗?”

公主一边听着,一边琢磨着每一句话,再看看皇宫里的装饰也很朴素,连许多窗帘都是用青布制作的啊!公主觉得父亲说的话确实有道理,于是诚心诚意地向父亲叩头谢恩。

自古以来,只有勤俭节约致富,却从未有过挥霍家财创富的先例。挥霍无度只会败坏家产,坐吃山空则最终受苦受穷的人只会是自己和父母。

有的青少年会问,勤俭和孝悌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首先,勤俭能够保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物质生活,能够让家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让我们更好地孝顺父母。勤俭的人有一种坚持的意志和勇气,有一种持久的耐力去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能够让事情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

孝悌是我们的精神方面的表现。任何一个家庭都有它的家庭文化或者说家风,而勤俭这个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和睦家庭能够长久延续的物质基础。否则,节俭的努力也只是一个空空的躯壳,也只是表面的光辉和灿烂。而没有真正的家庭的温暖氛围,不就连家的最基本意义都失去了吗?再多的财富、再多的成就不也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吗?

可见,勤俭和孝悌是能够组成我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的重要内容,能为我们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栖息地。家中的一切都有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都铭刻着自己的爱心和维护。家是我们生活的见证。

孝义——至高无上的情感

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省心杂言》

如果把“孝”当做亲人之间的爱和承诺,那么“义”就是从亲情推而广之的期许和担当。“孝”要求子女不求回报地对待父母,这种毫无私心的情感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它也会反过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人格,让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多一分宽容和大度,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间可以相互持有自己的意见,同时相互尊重而成为好朋友,他们并没有想通过结交朋友为自己谋利益,也不想为此放弃自己的立场。而小人就不同了,他们总是习惯于从对方身上取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总是相互利用。在这些人身上,看不到友谊的光辉,更不可能得到“义”的回应。

电视剧《士兵突击》一度得到观众的热捧,这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戏,一帮男儿可以得到男女老少不同层次观众的一致认可,不得不说那是因为其中蕴涵了许多我们认为美好而这个世界太缺少的情感。生活中优秀的人太多,而能够和许三多一样简单、真挚的人太少。

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一条路让团长把许三多调离了红三连五班,但许三多已经把五班当做了家,他不愿意离开家,为此指导员很生气。当班长老马把许三多送到连部之后,指导员对许三多说:“带了上千号的兵了,我最信一种有情有义的兵,你小子有情义,不枉你班长对你好。虽然你这样在部队里是不行的,可我现在忽然有点看好你了。”

正像指导员所说的,许三多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他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他把五班当成了家,即使有调到团部的好机会他也不愿离开;他把班长史今当成精神的依靠,为了留住班长他拼命训练,班长走时他不顾军容军纪大哭大闹;他把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铭记于心,即使连队解散,他依然坚守着钢七连的精神;他把伍六一当成朋友,老A选拔赛上,在伍六一腿受伤的情况下,宁愿背着他跑,宁愿放弃进入老A的机会,也不抛弃战友独自冲刺;高城推荐成才再次参加老A的集训,袁朗认为成才仍然不够资格进入老A,想将他退回,而许三多看到了成才的进步,据理力争,为成才争取到了一个机会;在“Silence”的行动中,从十四米高空落下的许三多,受了重伤,但他清醒之后,拒绝了救护的要求,凭着毅力和坚持,来到师侦营的指挥中枢,配合自己的战友,完成了他们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赢得所有人由衷的敬佩。

有情有义的许三多把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诠释到了极致,让每个人为之感动、为之震撼。就像成才所说,许三多是一棵树,有枝子,有叶子,所以他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而成才自己则是一根电线杆,枝枝蔓蔓都被他自己砍光了。现在,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你是一棵树,还是一根电线杆?当我们渴望通过各种证书和关系来证明自己的时候,是否忽略了培养自己身上的“义气”?有时候,敢去担当的义气,比一张学历更具有号召力。

孝乃立身之本,是对父母对长辈的,那么义就主要是针对朋友的,义乃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一个对父母都不孝的人,他怎么会对朋友义呢?相反,一个对朋友不义的人,他对父母也不可能是无私的,所以孝与义息息相关,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