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19517900000016

第16章 持戒精进:心为修行初渡头(1)

“精进”是六度波罗蜜其中之一。何谓“精进”?“精”就是心要专,“进”就是不退缩,行动要积极,精进意在劝诫人们于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人生苦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失,人们要懂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一步一步向自己的理想前行。

先有所见,而后躬行

人们通常将满腹经纶却不知如何运用的人称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样的“矮子”很多,既有赵括纸上谈兵成为千古笑柄,又有马谡痛失街亭万古遗恨。所以,古人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行,既是行动,也是行走,行动是一种随时而发的实践,行走是永远身在途中的状态,也就是说,修行与学习相伴相随,永远都不会停止。

唐代的智闲和尚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问智闲:“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呢?”他冥思苦想,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赐教!”

灵佑笑着说:“我不能说,我想听的是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阅经典,但没有一本书是有用的。他这才感悟道:“本以为饱读诗书就可以体味佛法,参透人生的哲理,不想只是一场空啊!”

灰心之余,智闲一把火将佛籍经典全部烧掉了,并发誓说:“从今以后再也不学佛法了,省得浪费力气!”于是他前去辞别灵佑禅师,准备下山。禅师没有任何安慰他的话,也没有挽留他,任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闲来到一个破损的寺庙里,还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但心里总是放不下禅师问他的话。有一天,他随便把一片碎瓦块抛了出去,瓦块打到竹子上,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智闲脑中突然一片空明,内心澎湃。他感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颤抖和喜悦,体验到了禅悟的境界。

他终于开悟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自悟自证,才能获得禅旨的真谛。”于是,他立即赶到灵佑禅师身边说:“禅师如果当时为我说破了题意,我今天怎么会顿悟呢?”

真正的修禅绝不仅仅是参参禅,念几句阿弥陀佛,更在于参悟禅宗道理,在于以慈悲的“行”来实践开悟的“知”。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自己在经典中学到的,还是由圣人大德告知的,都不是真正的懂得,仍然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来参悟。

佛法是需要修证的,一个去修证、实践佛法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一个不去修证、实践的学佛者绝不可能获得解脱。星云大师主张“人要实践”的原因也在于此。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并非要埋头死读书,读书破万卷与在读书中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如此,学习才能有所获。

红尘禅语:佛经讲:“修炼不精进,入冥才知悔。”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自悟自证,才能获得禅旨的真谛;只有在生活实践中反复验证,才能真正修成正果。世间的事正如玄奘法师所说的那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些只知道一味空想、与现实脱节的纸上谈兵之人,永远不会理解人生的真谛。

想人不能想,为人所不为

佛家注重“悟”,更看重“行”,行动胜过语言。在佛看来,一万句空话也比不上一个有力的行动。面对难为的事情,只有勇于尝试别人不敢做或不屑于做的事,才能收获辉煌,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圆满。

归省禅师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拿粮食来供养僧人,僧人们每天只能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日,归省禅师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米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米都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

法远毫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如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用的米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

归省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

法远默默地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住下来,无论刮风下雨,他向佛的决心都不曾动摇。

有一次,归省禅师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住在这里多久了?”

“已半年多了!”

“给房钱了吗?”

“没有。”

“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在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

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

归省禅师笑着对众人宣布:“法远乃肉身佛也!”

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

人生中,能够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更需要一种踏踏实实去做的精神。但是,机遇往往蕴涵在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中,正因为别人不愿意去做,机会才会被愿意做的人把握。

红尘禅语:圣严法师劝诫人们,当大多数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盲目争夺的时候,人们应该选择少有人走的路,这就是想人所不想,为人所不为,最终成人所不成的道理。我们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对任何事情都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相信机遇和成功终究会悄然而至,欢乐也将如影相随。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明朝杨梦衮说:“作之不止,可以胜天。止之不作,犹如画地。”世上的事,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去做,便能战胜一切,取得成功。但若停下来不做,则如同画饼充饥一样,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对待任何事情都锲而不舍,即使蚯蚓都可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要知道,不论对待什么事情,卓越的人总是能坚持不懈。

演培法师生性耿直,不善辞令,故自署“凡愚僧”,然讲经说法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者莫不受惠。他一生都在用行动践行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信念。

弟子们问禅师:“师父,如何才能成功呢?”

禅师对弟子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禅师示范了一遍,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次。大家能做到吗?”

弟子们疑惑地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禅师说:“一年之后做完了这件事,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

弟子们想:“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一个月之后,禅师问弟子们:“我让你们做的事,有谁坚持做了?”大部分的人都骄傲地说道:“我做了!”禅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好!”

又过了一个月,禅师问:“现在有多少人坚持了?”结果只有一半的人说:“我做了!”

一年过后,禅师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几个人坚持做?”这时,只有一人骄傲地说:“老师,我做了!”

禅师把弟子们都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曾经说过,做完这件事,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现在我想告诉你们,世间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难做的事,最难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并持之以恒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

后来,一直坚持做的那个弟子成了禅师的衣钵传人,在所有的弟子中只有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