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远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他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习惯,就是每天提前一刻钟上班,推后一刻钟下班。自从工作以来,他一直保持这个习惯,从不间断。他说:“这样将会为有效利用时间做很好的规划。每天都提前一刻钟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当别人还在考虑当天该做什么时,你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
“而推后一刻钟下班,对今天的事情做个彻底的总结,对明天要做的事情预先做个准备,如此一来,工作条理就会更加清晰。”
文远正是利用这经常被别人忽视的两个一刻钟为自己赢得机会的。他刚开始来到公司工作时,职位很普通,但是现在已经成为这家公司某个下属分公司的总经理。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快速的升迁,文远自然有他的秘诀,那就是两个一刻钟的威力。
刚来公司时,每天下班后所有的员工都回家了,而他总是留下来整理当天的事情,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准备。而他的老板下班之后也仍在公司工作,老板需要下属帮助的时候其他下属却都回了家,唯独文远还在努力工作。老板开始注意到文远,并且常常让他帮忙。很快,老板养成了随时招呼文远的习惯,文远自然也就得到了重用。
任何人都应当学会有效地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工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3000名经理做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凡成绩优异的经理都能够非常合理地利用时间,让时间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假如现在给你一分钟,你能在一分钟内完成什么?
很多人都会说,一分钟根本做不成什么。但是,生活中就存在靠短暂的一分钟时间来工作的人。
美国有个保险业务员自创了“一分钟守则”,他只要求客户给予一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的工作服务项目,一分钟一到,他自动停止自己的话题,感谢对方给予他一分钟的时间。他严格遵守自己的“一分钟守则”,总是充分地珍惜这一分钟,并且努力在一分钟之内让客户对他的业务感兴趣。结果,他大获成功。
信守一分钟的承诺,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尊严,同时增加了别人对自己的兴趣,而且还让对方对这一分钟产生了好奇并珍惜他这一分钟的服务。
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是像这位保险业务员那样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为自己赢得机会的。
曾有一位老板为了提高开会的效率,买了一只闹钟,开会时用来计时,规定每个人发言时间只有5分钟。这一措施使得开会效率大大提高,员工们变得分外珍惜开会时间,能更好地把握发言时间。
有效利用时间,不仅要利用好全部的工作时间,更要利用好琐碎的时间。成功的人都是善于利用琐碎时间的人,也许这些平时让你忽略的琐碎的时间积累起来就会让你大吃一惊。只要每天能够多利用10分钟,一个月就是6个小时,而一年就是72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你完全可以创造相当高的价值。
每一个纵横职场的成功的员工,都是善于寻找隐藏的琐碎时间,并能够合理利用的员工。就算是停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那段短暂的时间,也有人把它很好地利用起来。
佩佩是一家顾问公司的业务经理,一年要接上百个案子。她很善于利用空当时间,即使在等红绿灯或者塞车时,也会拿出客户的资料翻阅,以加深印象。她在车上放着一把拆信用的剪刀,有时开车时带着一沓信件,利用等红绿灯的时间看信。她认为,这段时间正是可以用来淘汰垃圾信件的时间,所以她每天在到达办公室之前就先进行一番筛选,这样一来,她一进办公室,就可以把垃圾信件处理掉了。
佩佩每年还要各地奔波,很多时间就花在坐飞机上。她常常利用飞机上的时间给客户写短签。
她经常告诉她的下属:“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白白浪费这些琐碎的时间,要时刻想着为客户做点什么。”
员工之所以业绩优秀,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有效利用每一分钟,珍惜每一分钟,他们使得每一分钟都具有价值。这样的员工是高效率的员工,也是当今老板所器重的员工,他们迟早会成为纵横职场的核心人物。
删繁就简,要事第一
只有养成做要事的习惯,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工作中的要事才不会被无限期地拖延。这样,工作对你来说就不会是一场无止境、永远也赢不了的赛跑,而是可以带来丰厚收益的活动。
二战结束后不久,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副校长安排他听有关部门汇报,考虑到系主任一级人员太多,只安排会见各学院的院长及相关学科的联合部主任,每天见两三位,每位谈半个钟头。
在听了十几位先生的汇报后,艾森豪威尔把副校长找来,不耐烦地问他总共要听多少人的汇报,回答说共有63位。艾森豪威尔大惊:“天啊,太多了!先生,你知道我从前做盟军总司令,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军队,而我只需接见三位直接指挥的将军,他们的手下我完全不用过问,更不需接见。想不到,做一个大学的校长,竟要接见63位主要的首长。他们谈的,我大部分不懂,但又不能不耐心地听他们说下去,这实在是糟蹋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对学校也没有好处。你定的那张日程表,是不是可以取消呢?”
艾森豪威尔后来又当选美国总统。一次,他正在打高尔夫球,白宫送来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拟定了“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只待他挑一个签名即可。谁知艾森豪威尔一时不能决定,便在两个批示后各签了一个名,说道:“请狄克(即副总统尼克松)帮我批一个吧。”然后,若无其事地去打球了。
艾森豪威尔能够从司令、校长一路晋升到美国总统,究其原因,就是他没有陷入琐事的汪洋和泥塘,而是删繁就简,只抓要事。
工作效率最高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却对那些较重要的事情无法无动于衷的人。一个人如果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那他可能什么事也做不好。
霍普金斯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亲密顾问和朋友,二战期间曾担任华盛顿的红衣主教。虽然身患重病,每两天只能工作几个小时,但是由于他把所有精力都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同时抛开一切次要的事务,因此他所取得的成效连常人都无法比拟。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理查斯·舒瓦普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忧虑,于是去向效率专家艾维·李寻求帮助,希望李能卖给他一套思维方法,告诉他如何在短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
艾维·李说:“好!我10分钟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提高50%的效率的最佳方法。
“把你明天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最重要的排在首位,以此类推。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直到你下班为止。即使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第一项工作,那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每一天都要这样做。在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做。
“这套方法你愿意试多久就试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并填上你认为合适的数字。”
舒瓦普认为这个思维方式很有用,不久就填了一张25000美元的支票给艾维·李。舒瓦普后来坚持使用艾维·李教给他的那套方法。五年后,伯利恒钢铁公司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最大的不需要外援的钢铁生产企业。舒瓦普常对朋友说:“我和整个团队坚持拣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认为这是我的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要事第一的观念如此重要,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我们必须让这个重要的观念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每当一项新工作开始时,都必须先让自己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什么是我们应该花最大精力去重点做的事。
分清什么是最重要的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紧迫的事情当做最重要的事情。
紧迫只是意味着必须立即处理,比如电话铃响了,尽管你正忙得焦头烂额,也不得不放下手边的工作去接听。紧迫的事通常是显而易见的,它们会给我们造成压力,逼迫我们马上采取行动,但它们往往是令人愉快的、容易完成的、有意思的,却不一定是很重要的。
重要的事情通常是与目标有密切关联的并且会对你的使命、价值观、优先的目标有帮助的事。这里有5个标准可以参照:
1.完成这些任务可使我更接近自己的主要目标(年度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
2.完成这些任务有助于我为实现组织、部门、工作小组的整体目标作出最大贡献。
3.我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同时也可以解决其他许多问题。
4.完成这些任务能使我获得短期或长期的最大利益,比如得到公司的认可或赢得公司的股票,等等。
5.这些任务一旦完不成,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生气、责备、干扰,等等。
根据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可以将每天面对的事情分为四类,即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只有合理高效地解决了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你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复命。而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要求我们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早早准备,防患于未然。剩下的两类事或许有一点价值,但对目标的完成没有太大的影响。
你在平时的工作中,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哪类事情上?如果你长期把大量时间花在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上,可以想象你每天的忙乱程度,一个又一个问题会像海浪一样向你冲来,你只能十分被动地一一解决。长此以往,你早晚有一天会被击倒、压垮,相信老板再也不敢把重要的任务交付给你。
只有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才是需花大量时间去做的事。它虽然并不紧急,但决定了我们的工作业绩。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复命时取得卓越成果的员工都是这样把时间用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地方。
只有养成做要事的习惯,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工作中的重要的事才不会被无限期地拖延。这样,工作对你来说就不会是一场无止境、永远也赢不了的赛跑,而是可以带来丰厚收益,创造业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