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19518400000028

第28章 九型人格(9)

7号总是在别人津津有味地谈着某件事的时候,在说到高兴处时,冷不防地半路杀进来,让别人猝不及防,不得不偃旗息鼓而退。他们不会预先告诉你,说他要插话了。他插话时有时会不管你说的是什么,而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有时是代替你把结论说出,以此得意扬扬地炫耀自己的光彩。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别人顿生厌恶之感,因为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尊重别人。

培根曾说:“打断别人、乱插话的人,甚至比发言冗长者更令人生厌。”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无礼的行为。但是在社交场合中,要想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插话。

如何恰当地参与他人的谈话,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7号需掌握以下技巧:

1.发言适时

发言要善于见缝插针,首先要抓住交谈节拍。抓住节拍,插话就显得协调、合拍,就等于驾驭了交谈局面。其次要把握时机,等别人把话说完后,在交谈的空隙处及时发话。

2.恰当自然

交谈是多边的交流活动,作为谈话中的一员,谈话内容应服从统一话题,不能岔开话题,兀自弹琴。插话可以从前面的谈话中抓住一点作为源头,将别人的话做一小结,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话题推向实质性阶段。

3.以商谈的口气

插话应以交换意见的语气进行,谈自己的认识多用“我以为”、“我觉得”等词语,可以增加交谈的探讨气氛。

4.观点独到

插话应选择独特角度,发表独到的见解,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插话能激起大家的兴趣,并把话题引向纵深,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你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吗

8号保护者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对自己喜欢的人十分看重,无论对方做什么,他都认为是对的;而对自己看不惯的人,则不屑与其交往。

“佳佳,咱们去叔叔那儿买点水果。”妈妈带着女儿下了公交车后,指着不远处的水果摊对女儿说。

“妈妈,为什么您每次都要到这儿来买水果呢?咱们小区门口就有水果摊,从那儿买多方便呀!”

“佳佳,天快黑了,那位叔叔在这儿卖水果挺不容易的,走,咱们一起去。”

“我不去!”

“为什么?”

“我讨厌他,听珍珍说,这个人以前是小偷,他是从监狱里出来的。”

“是的,这位叔叔以前的确做过坏事,但他现在已经改过自新了,你应该尊重他,怎么能用老眼光看他呢?你不能因为不喜欢他就不买他的水果呀!”

“妈妈,我不喜欢他,为什么还要尊重他呢?”

“佳佳,喜欢与尊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可以不喜欢很多人,但你一定要尊重所有人。就像你不喜欢小区打扫卫生的阿姨,抱怨她们身上沾满灰尘,但你想过没有,她们身上沾满灰尘,却换来了小区环境的整洁、干净,所以你没有理由不尊重她们。同样的道理,那位叔叔在这里卖水果,能方便很多人,而且他现在是通过诚实的劳动养活自己,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尊重他呢?”

听完妈妈的一番话后,佳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妈妈一起来到水果摊前,礼貌地说:“叔叔,我们买水果。”

“好的,你们挑吧。”

买完水果,临走之前,佳佳礼貌地说:“叔叔,再见!”

“小朋友,再见!”卖水果的中年人热情地说。

不管是喜欢的人,还是不喜欢的人,都应该尊重他们,这是人和人之间交往时最基本的准则。我们可以不喜欢某个人,但没有理由不尊重他,除非他是一个品德败坏的人。

当你发现自己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时,可以这样提醒自己:

1.喜欢与尊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可以不喜欢很多人,但你一定要尊重所有人。

2.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3.除了要尊重家里的长辈、学校的老师、亲戚朋友,还要尊重那些为我们提供各种服务的人。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应该对他们表示尊重。

如何礼貌地倾听各种批评与指责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倾诉对象,也希望别人了解自己,但是,如果两个人都希望倾诉和被了解,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听对方的话,这样,两个人就很难达成共识。认识到这点的9号,常常成为一个倾听者,其中也包括他人的批评和指责。

玫琳凯在《玫琳凯谈人的管理》一书中,对倾听的影响做了如此说明:“我认为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是自己最大的疏忽。”玫琳凯经营的企业能够迅速发展壮大,其成功秘诀之一是她相当重视每个人的价值,而且很清楚员工除了需要金钱、地位外,还需要一个真正能“倾听”他们意见的知心人。因此,她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让所有的下属铭记这条金科玉律:倾听,是最优先的事,绝对不可轻视倾听的能力。

倾听各种批评与指责时,9号人格者认为:

1.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不是一味地盲从,不是别人说什么你就要做什么,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从中选择正确的意见。

2.当别人向你提意见的时候,应该用眼睛望着对方认真倾听,不时地点头微笑,必要时最好用纸笔记下来。

3.如果你觉得别人的意见不对,也要听对方把话说完,明白对方的意思,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4.听取别人的意见,不一定是你最崇拜的人,可以是你的父母、亲友、同事等。

趣味专栏

礼仪之道需要深入骨髓

礼仪、礼节、礼貌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由于礼仪规范是人的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现代的社会生活、工作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礼仪能够起到美化形象的作用,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礼貌、礼节和仪容、仪表美两个部分。如仪表整洁大方,待人有礼貌,谈吐文雅,举止端庄,服饰得体,尊重他人等。总之,只有自己的仪表举止合乎文明礼仪,才能使人乐于与你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趋于融洽。

礼仪能够起到融洽人际关系的作用。人际关系之所以能够维持,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双方在心理上能够得到满足。在交往中懂礼仪、有礼貌、知礼节,会令对方体会到一种被尊重感,取得一种心理愉悦,自然能够为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铺平道路。

礼仪就像一座桥梁或一条纽带,使彼此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瞬间消失。礼仪的不同形式就是各种“沟通语言”,它比一般的沟通语言显得更高雅、含蓄,更容易让人接受。

人格养生堂

现代人把一个“忙”字作为口头禅。朝九晚五的白领们,四季恒温,一个格子间,一台电脑,一大堆文件,总有做不完的事情。由于工作紧张、人际关系淡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的身心压力越来越大,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生活和学习中,自己觉得不堪重负的时候,应当学会做一下“减法”,减去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有时候简单一点,人生反而会更踏实、更快乐。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养生之道

1号讲究完美,凡事求全,遇到一点事就以为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事,甚至会以为大难当头,不可收拾,结果常常使自己处于焦虑、恐慌之中。

为此,心理学家建议,1号人格者对非原则性的不中听的话或看不惯的事,可以装作没听见、没看见,不去计较。这种“小事糊涂”的做法,既可消除矛盾,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还对身心健康有益,这就叫做“难得糊涂”。

其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纠纷常常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聪明的人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常常采取视而不见、糊涂处之的态度小事化无,矛盾也随之化解。倘若过分热衷于搞清谁是谁非,一味地斤斤计较,或只顾发泄心中的怨恨,结果使矛盾激化,对身心健康也是有害无益的。

由此可见,人们在处理某些感情冲突时,在适当的情况下,“糊涂”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当你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的时候,糊涂更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它会帮助你消除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甚至跨过难以逾越的鸿沟。糊涂也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

当然,这里所说的糊涂绝非事事糊涂,处处糊涂。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分青红皂白,不讲原则,那就成了真正的糊涂虫了。在生活中,要“抓大放小”,大事明白,小事糊涂,能使你经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

你会不假思索就答应他人请求吗

2号给予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往往对别人提出的请求不假思索就答应下来。还记得郭冬林表演的那个买火车票的小品吗?舞台上的男主角为了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认可,从来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对上级提出的请求一一答应,自己大半夜跑去排队买票,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付出便要求回报的2号来说,当他们为自己的付出贡献的力量越大、费的周折越多时,心里对别人回报的期望值也便越高。当这个期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心里的疙瘩自然而然就生成了,而且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结果,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给健康带来隐患。

1.压力太大会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如抑郁、亚健康等),其表现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后悔,对过去很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兴趣来,不愿见人,把自己封闭起来等。

2.严重的精神压力会引发身心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疾病等病症。

3.压力过大最大的危害是会造成免疫体系紊乱。研究表明,极端和长期的压力会降低血液中的血小板,从而使人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例如,肺炎疫苗在长期压力下会失去免疫的效果。

4.压力大会损伤大脑。压力大的人常常感到精神紧张或失眠,同时大脑无法正常运转,会出现剧烈的头痛、记忆力丧失等不良反应。随着激素在身体里的急剧上升,会使人的大脑出现问题。

2号长期承受超负荷的压力,就会耗尽恢复元气的能力,中医上很早就有“抑郁成疾”、“气滞血淤、肝气不舒”等说法。所以,医学专家建议2号在帮助别人时要量力而行,这是减轻心理压力、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

谁最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在九型人格中,奉行工作至上的3号实干者最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其实,人生就像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行,如果你的脚步太过匆忙,就会错过很多美丽的风景。对于实干者来说,放慢脚步,学会享受生活是他们最需要学习的人生哲学。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人生的目的除了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

林语堂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说:“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此外,还有诗歌、音乐、沉思、友情、谈天、读书、体育运动、喜庆的节日……

我们说享受生活,不是说要去花天酒地,也不是要去过懒汉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这样的“享受生活”其实是糟蹋生活。享受生活,是要努力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情重现。用乔治?吉辛的话说,是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

许多人会工作、会学习,但还不会真正享受生活,而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学会享受生活吧,真正领会生活的诗意、生活的无穷乐趣,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学习起来,也就会感到更有意义。不要太过计较生活的得失,也不要总让自己那么辛苦、劳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除了应该努力创造之外,还要学会休息与享受。这一点,3号确实应该向7号享受主义者取经,互补优势,不要让自己的脑神经绷得太紧,放轻松,体会生命的美妙与生活的悠闲。

4号最易患哪种病

“如果我能采取另一种方式……”

“如果我能再有一次机会,那就好了。”

浪漫主义者的脑袋里反复出现一个词“如果,如果”。他们总是在哀悼生活中失去的东西,他们的整个思想都被这种悲伤情绪所笼罩,以至于很难去关注眼前更积极的事情。

一个人适当怀旧是正常的,但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而否定现在和将来,就会陷入病态。

患了这种怀旧病的人,会丧失追寻新生活的自信。我们常听到人们如此哀叹:“要是××就好了!”这是一种明显的怀旧情绪,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时地发出这种哀叹。实际上,这种沉重的情绪是徒劳无益的,它不但不能改变你的过去,反而会影响你现在所做的一切。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自己避免患上怀旧病呢?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转变重点,用振奋的词句取代那些令人退缩的泄气话。例如,不要再用“如果,只要”,而用“下次”来代替。

因为“如果,只要”的态度只能使人迟钝而不能使人振奋,而“下次”却表示对时间积极的、勇敢的出击态度。排除“如果,只要”的观念,采取“下次”看法,你就会拥有把事情做到最好的能力,而且不论什么挫折都不能够阻碍你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