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全脑开发亲子游戏大全
19519400000011

第11章 0~1岁宝宝全脑开发亲子游戏(9)

11.宝宝吹喇叭——发音能力训练

游戏目的

练习吹,口腔多做吹气的动作,可增进说话的能力。

专家指导

吹喇叭能开发宝宝的音乐潜能,还能锻炼宝宝的心肺功能,是一种广受家长和宝宝喜爱的游戏。玩具喇叭并不是乐器,因此爸爸妈妈们不必介意宝宝是否能培养乐感,只要宝宝感兴趣,就可以教会他们玩。

游戏步骤

(1)妈妈给宝宝准备两个喇叭,一大一小。妈妈首先要让宝宝学会“吹”的动作。

(2)平时吃饭的时候,刚刚盛上来的饭还冒着热气,妈妈就可以当着宝宝的面,鼓起气,用嘴巴使劲吹。由于每天吃饭喝水的次数非常多,因此这个锻炼得以经常进行,宝宝很快就能学会吹气了。

(3)妈妈用大喇叭在宝宝面前简单吹出声音,吹几下,停一下,对着空气夸张地做一下吹喇叭的嘴型,让宝宝好好看看吹喇叭的动作。这样宝宝既能看清楚口型,还能知道喇叭吹一下才可以响一下。

(4)妈妈把小喇叭递给宝宝,让他自己练习。有的宝宝可能一开始就能吹出声音,妈妈要亲亲宝宝。

(5)有的宝宝还需要指导,妈妈要和宝宝一起练习吸气——鼓腮——吹气的过程。

(6)经过几次或者几天的练习,宝宝一般都能够把喇叭吹响了。不管这个过程多长,爸爸妈妈都要耐心等待,只要鼓励宝宝努力多做尝试便可。

小贴士

妈妈要试一试,看是不是用很小的力气就可以吹响。选择声音不刺耳的喇叭。也可以用小哨子吹出高低不同的音符,激发宝宝的好奇心,然后把哨子给宝宝让宝宝试着吐气把哨子吹出声响。

12.看图识物、听故事——语言、认知能力训练

游戏目的

让宝宝从他认识的事物开始,慢慢按照相关情节去扩充,把宝宝认识的词汇连接上,这样宝宝才能听得懂,并喜欢听故事。

专家指导

听故事最容易让宝宝积累词汇,对宝宝扩充认知和学习语言都很有帮助。在宝宝认图及听故事的过程中,妈妈要积极用语言激发宝宝表达自己意愿的愿望,这是宝宝未来语言发育的基础。

游戏步骤

(1)妈妈准备用厚纸做的结实的小书让宝宝学习识物,书中每一页只有一种东西的图形。

(2)第一次学习要用实物与图片对比着教。比如:用一个苹果对着书页中的苹果图说“苹果”,使宝宝理解图形代表实物,方便日后看书易于理解。

(3)宝宝喜欢动物,如果让宝宝先认识真正的动物,比如“猫”,再认识图片中的猫,以后就可以让宝宝从图片中认识家里没有的许多动物。

(4)宝宝甚至能将卡通动物、图片动物与实物动物结合起来全部认出来。宝宝每次认出来,妈妈要称赞宝宝“真棒”,给他竖起大拇指。

(5)妈妈每天睡前要给宝宝讲故事,拿他认物的图书讲他认识的动物的故事。

(6)比如:妈妈讲“猫的鼻子很灵,最能闻出鱼的腥味。”宝宝已经认识了猫、鱼、鼻子,脑子里就有了模糊的印象。

小贴士

有些大人随便拿起一本给宝宝看的书,就打开给宝宝讲故事,说的全是新词,宝宝听不懂就拒绝听故事。所以,如何为宝宝安排有趣的开头特别重要。

13.小蜜蜂嗡嗡嗡——听觉记忆训练

游戏目的

提高语言理解力。通过有儿歌伴随的游戏可以提高宝宝节奏感,促进宝宝语言智慧发展,帮助宝宝理解语言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提高宝宝学习能力。良好的理解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促进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使其具有超凡的创造力。

专家指导

建议妈妈平时多用特定动作呈现语言,鼓励宝宝随语言做相应动作,并对宝宝行为给予积极回应。

游戏步骤

(1)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在床上或地毯上,妈妈在头上扎一个头饰,扮成小蜜蜂。

(2)妈妈一边念“一只小蜜蜂”,一边用食指做“1”的动作。

(3)念“飞到花丛中”时,伸出两只手在身侧,做“飞”的动作。

(4)念“飞到西来飞到东”时,分别向左右侧过身体,做“飞”的动作。

(5)念“飞来飞去嗡嗡嗡”时,夸张地用嘴表演“嗡嗡嗡”的动作,并将头靠近宝宝。

小贴士

游戏重点是儿歌和动作表演,头饰只是起到吸引宝宝注意力的作用,也可把丝巾扎在头上系个蝴蝶结代替。妈妈要充分意识到宝宝模仿学习的特点,为宝宝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

14.妈妈的脸遮住了——观察比较能力训练

游戏目的

通过这个游戏,宝宝得以仔细观察妈妈脸部的特征,并去注意妈妈脸部的表情,继而学着去模仿。

专家指导

妈妈要教宝宝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让宝宝一次只观察一样东西,可以引导宝宝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妈妈最好让宝宝的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以增强观察效果。

游戏步骤

(1)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在地毯上,妈妈拿一块方形手绢,两只手撑着其中一条边平举在面前,遮住自己的脸。

(2)妈妈问宝宝“看见妈妈的脸了吗?”同时慢慢往下移动手绢至露出双眼。

(3)宝宝会边笑边尖叫。妈妈接着说:“妈妈的鼻子要跑出来喽。”继续往下移动手绢至鼻子露出来。宝宝会集中注意力盯着妈妈看。

(4)妈妈问宝宝:“宝宝,妈妈脸上还有什么?”再移动手绢至整个脸露出来,并说“呀!嘴巴终于出来了。”

小贴士

妈妈的脸宝宝感到最熟悉最亲切了,是宝宝最爱看的。在宝宝注意观察妈妈脸的过程中,妈妈可以适当在脸上表达一些情绪,比如开心、愤怒等,宝宝察言观色的能力最初来自于妈妈。

右脑开发亲子游戏

1.最早的“语言”——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游戏目的

训练理解和模仿能力。

专家指导

在理解词意前,宝宝首先理解的是语调和表情。所以日常生活中成人说话语调和表情对宝宝的语言和情感学习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学习一般交际规则,交往礼仪,尊重长辈,有礼貌地与人交往,这是宝宝社会化过程需要学习的重要部分。

游戏步骤

(1)妈妈递给宝宝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当宝宝伸手拿时,妈妈在一旁说:“谢谢”,并点点头或做鞠躬动作。

(2)逗引宝宝模仿妈妈的动作,如果宝宝按照要求做了,要亲亲他表示鼓励。

(3)凡在外面有人帮妈妈拿东西或推门,妈妈都要很礼貌地说谢谢,并提示宝宝用动作表示谢谢。

(4)爸爸每日上班出门时,妈妈都抱着宝宝在门口跟爸爸挥手说再见,并挥动宝宝的小手,教他说“再见”。

(5)家里来了熟悉的客人,教宝宝拍手表示欢迎,说:“你好,欢迎。”

小贴士

交往能力是潜移默化的一个过程,宝宝凡事都会模仿妈妈,如果妈妈在社交礼仪方面做得很好,宝宝也会掌握得很好。所以,带宝宝成长的过程,也是妈妈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为了宝宝,妈妈不可以太任性随意了。

2.小船晃悠悠——空间体验

游戏目的

锻炼平衡能力。洗澡是宝宝非常喜欢的活动,划小船的形式对宝宝平衡能力的发展大有帮助,可丰富对大脑神经的刺激。

专家指导

洗完澡后,宝宝心情会变好。亲亲宝宝的脸蛋、手臂和脚,亲亲宝宝屁股和肚子、脖子和后背,妈妈可通过嘴唇的碰触,将爱的讯息传达到宝宝的身体,通过皮肤接触,宝宝也会感觉到和妈妈的充分交流。母婴交流丰富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表情丰富、发音准确,性格热情活泼,能够和他人和谐相处。

游戏步骤

(1)在宝宝的浴盆里装半盆温水,把浴盆放入盛了水的浴缸,浴缸内水的深度要使坐在浴盆内的宝宝可以飘起来。

(2)把宝宝放入浴盆中,妈妈边给宝宝洗澡边摇晃浴盆,并念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还有糍粑还有糕。”

(3)宝宝感觉像在坐小船,开始很害怕,会紧紧地抓着浴盆边缘,慢慢地就变成好奇了,最后会开心地尖叫,妈妈念歌谣的节奏要跟摇晃的节奏同步。

(4)也可以在床上用床单裹着宝宝,妈妈爸爸分别抓着两头晃,边晃边念这首童谣。

小贴士

游戏时注意不要让宝宝独自一个人坐在浴盆里,防止水盆失去平衡,造成危险。如果宝宝因害怕而不愿意配合,就应该终止游戏,多试几次宝宝就会适应了。用床单当小船晃时,不要把宝宝晃出来。

3.扔沙包,小手真有劲——肢体协调能力训练

游戏目的

上肢锻炼。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宝宝锻炼上肢肌肉力量,提高宝宝肌体控制能力,促进宝宝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加强对距离的感受。在游戏中宝宝和妈妈配合,有利于宝宝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能,促进人际交往智能的提升。

专家指导

动作技能是宝宝与外界交往的工具,宝宝如果动作笨拙、动作技能发展迟缓往往不容易和同伴打成一片,而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宝宝容易被同伴接受和受到他们的欢迎。

游戏步骤

(1)妈妈与宝宝在床上面对面坐好,距离30厘米左右。

(2)妈妈拿着沙包,对宝宝说:“宝宝,妈妈要把这个包包扔给你,你要把它还给妈妈啊”,接着轻轻地将沙包扔到宝宝面前。宝宝还没有接住沙包的能力,但他会很感兴趣地拣起沙包来看。

(3)妈妈用手给宝宝做一个勾回来手势,说“宝宝,快把它还给妈妈呀”,宝宝就会把沙包扔过来,不要期望宝宝能把沙包扔回到妈妈手里。

(4)视宝宝的兴趣重复玩几次。

小贴士

沙包不宜太大,填充物可选择米粒。这个时期的宝宝只要伸手参与了活动,并且与妈妈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动就行,不要对宝宝要求过高。

4.模仿秀,跟着妈妈做——视觉记忆力训练

游戏目的

提高模仿力。模仿是宝宝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动作、语言等,学习一些规则,然后融入自己的行为中。

专家指导

9个月大的宝宝是喜欢受表扬的,因为一方面他已能听懂你常说的赞扬的话,另一方面他的言语动作和情绪也发展了。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形成了宝宝从事智慧活动的最佳心理背景,维持着最佳的脑活动状态,这些对于宝宝成长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

游戏步骤

(1)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说:“小脑袋摇一摇。”同时做摇头动作,鼓励宝宝模仿。

(2)妈妈说:“小舌头伸一伸。”同时做伸舌头动作,对宝宝说:“宝宝乖,小舌头伸出来,小舌头缩回去。”请宝宝模仿自己的动作。

(3)也可以给宝宝看大幅图片或图书上的常见动物如鸡、鸭、猫、狗,让宝宝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

(4)平常可以教宝宝学习一些天气的声音,比如下雨,教宝宝说:“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闪电说:“啪——”、刮风了说:“呼——呼——呼”等。

小贴士

宝宝模仿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平时多给宝宝提供一些模仿的机会。爸爸、妈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宝宝无选择地全部模仿。

5.小鸟小鸟飞上天——空间智能训练

游戏目的

刺激宝宝前庭感觉的发育。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充分地与爸爸、妈妈产生身体上的接触,让宝宝感受到亲情,可以给宝宝的前庭器官以充分刺激,促进宝宝运动能力、平衡能力以及身体控制能力的提高。

专家指导

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负责人对重力的感受、判断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方向感、距离感的正确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宝宝出现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经常磕磕碰碰;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浮躁,爱发脾气,缺乏自信心;在与人交往中,不愿和他人分享玩具、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运动障碍、智力发育缓慢等现象,都是由于前庭感觉缺乏训练,发育不良所造成的。

游戏步骤

(1)爸爸、妈妈坐在床上,将双手手掌相对握在一起,两条手臂形成“秋千”,把宝宝面朝上放在秋千上,让宝宝坐在一条手臂上,背部靠在另一条手臂。

(2)爸爸、妈妈同时慢慢摇晃手臂,将宝宝荡起来,边荡边念“小鸟小鸟飞喽——!”

(3)逐渐增加摇晃的幅度,让宝宝感觉在空中飞一样。宝宝会高兴地咯咯大笑。

小贴士

妈妈要注意保护好宝宝身体,控制好双方手臂缝隙,防止宝宝滑落。爸爸妈妈的配合要非常协调,摇晃方向和幅度要一致。摇晃幅度要由小到大,让宝宝慢慢适应。

6.什么东西出来了——解决问题能力训练

游戏目的

触觉、视觉和手指运动的综合训练。

专家指导

要引导宝宝发现和注意,自己所做的事会引起外界的变化,从而对因果之间的联系有了最初的体验。常常玩这样的游戏,宝宝就会对事情的发展具备一定的预见性。

游戏步骤

(1)准备比桌子长点的绳子1根,宝宝喜欢的小玩具1个。

(2)妈妈把宝宝抱坐在桌子前,绳子的一头绑住玩具,玩具垂在桌子的另一头。

(3)妈妈拉住绳子的这一头,拉动绳子,把玩具慢慢拉到桌子上,反复2~3次。

(4)宝宝开始会很好奇,慢慢地就会参与进来,自己拉绳子玩了,妈妈要让宝宝做几次。

(5)也可以把纸箱子剪两个口,和宝宝一起把玩具从口里放进去,晃一晃,让玩具从另一个口出来。

(6)问宝宝:“这是为什么呢?宝贝我们再试一次好不好?”反复几次,引起宝宝的兴趣。

小贴士

注意拉动时用力不宜太猛,以免玩具弹回来伤到宝宝。

7.听音乐——艺术情操培养

游戏目的

节奏训练。以音乐和儿歌的感染力去激发宝宝,使宝宝在愉快情绪中进行简单的节奏训练,为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打下基础。

专家指导

让宝宝在运动中感受音乐高低感与人的沟通及语言方面的发展,并培养宝宝积极地乐于接受外界事物的态度。

游戏步骤

(1)妈妈准备一段有明显高低音区别的乐曲,对宝宝说:“陪着妈妈一起听音乐”。

(2)妈妈抱着宝宝听音乐,并不时对宝宝说:“宝宝听,音乐多好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