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13~18个月:通过丰富的经验刺激大脑
宝宝心理早知道
1.能够区分妈妈和“我”属于不同个体
这个阶段的宝宝知道“我”和“你”的区别了。以前宝宝会模糊地以为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想法和情绪都会受妈妈左右;而现在知道对妈妈说“不”,意识到“我”和“妈妈”是不一样的了。身体和妈妈分开后,内心也开始逐渐独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发育课题是形成自我意识。以对自身的认识为基础,宝宝开始探索周围的事物,尝试按自己的意志行动,所以,只要宝宝的尝试没有危险,妈妈就应该放手让他去做。
2.学走路的经历会影响性格的形成
宝宝放开手自己走的第一步,无疑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在这一刻来临前的等待,却充满了焦虑之情,颇为煎熬,尤其当看着朋友、邻居们的宝宝较早便会走路时,更难以让人释怀。
大部分宝宝在12~14月大时学会走路,学步之前,要满足4个条件:一,要有一定的体力;二,身体平衡的能力;三,摔倒时能采取保护姿势;四,应有走路的欲望。富有挑战精神的宝宝与谨慎的宝宝,会采取不同的学步方式,前者只需具备条件一与四就会锲而不舍,后者则需四条全都具备才会独自迈出那关键的人生中的第一步,这种态度上的差异会影响到宝宝性格的形成。而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宝宝自然地学会走路。
3.喜欢独占妈妈
在这个时期,宝宝的情感变化更加复杂,他已经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了,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通过哭闹来达到目的。在他的概念里,妈妈是他独有的,如果看到妈妈在抱别的宝宝,就会产生嫉妒心,非要把妈妈抢过来不可。在这个时期,宝宝的各种情绪充分地宣泄,嫉妒、喜悦、反抗、生气、委屈都会在相应的情境下充分表达,而且开始向妈妈表达自己的心情。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要妈妈抱抱,要亲亲妈妈,要紧紧贴在妈妈身上不下来,表现他“要妈妈”的意愿,努力争取妈妈的关怀。
家长应该体会到宝宝在这一时期的特点,给予他充分的关心与爱护,对“爱”的要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宝宝,会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世界观。
4.害怕外部世界
离开妈妈,刚开始探索世界的宝宝都非常胆小,想和妈妈分开,但又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因为胆小,想尝试什么的时候,只要旁边吓唬一声,就吓得连动都不敢动了。在宝宝看来,就连排便也是件令人恐惧的事情。对宝宝来说,不知道身体里出来个什么东西,扑哧一声掉到地上,简直太可怕了。
3岁前的宝宝表现出恐惧胆小都是正常的,但如果3岁后再出现类似情况,就有可能是焦虑障碍。很多情况下,在严厉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宝宝以及父母对宝宝过分控制,都会引起宝宝的焦虑障碍,父母要给予特别重视。
5.开始探索室内空间
在这个时期,宝宝的探索心理非常强烈,要逐渐开始迎接新的挑战。在家里的每个角落,都会留下宝宝的印迹。比如:翻垃圾桶、触摸开关、翻抽屉、抠洞洞(家长要把家里宝宝可以够到的墙面上的电源插座孔都封上)。宝宝的淘气行为会经常把妈妈惹火了,这只是宝宝在探索,并非故意添乱。宝宝对外界的了解与掌握就是通过这样的探索行为形成的,为了宝宝的安全,妈妈要把所有的危险品都藏起来,并要提供宝宝可以探索的新东西,满足宝宝的探索欲望,比如:涂鸦的小黑板、早教机、成套的积木等。
6.遭受挫折产生负面情绪时必须安抚
刚开始探索世界的宝宝随时准备新的尝试。但是,这些尝试并不总是成功。愿望没有实现,遭受挫折的情况也很多。宝宝年龄太小,凭自己的能力是不能克服这种负面情绪的。如果妈妈不去安抚,宝宝的失望情绪无法宣泄,就有可能出现用头撞墙、摔东西或者打人等问题行为。这时候,妈妈应该尽快帮助宝宝摆脱这种负面情绪。
通过这样的过程,宝宝可以学到调整情绪的方法。情绪不好的时候,他自己就会采用抱抱洋娃娃、把头藏到被子里躲猫猫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宝宝受挫表现得很烦躁的时候,如果父母大声训斥,宝宝就会一直用烦躁的方式解决情绪方面的问题。
7.宝宝不能断奶的真正原因
周岁以后,既要考虑宝宝营养的摄入,又要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宝宝断不了奶,妈妈自然很着急。为了更快达到目的,有些妈妈会采用在奶嘴上涂辣油,在宝宝面前扔掉奶瓶等做法来帮助宝宝断奶。此类父母一般认定:如果不坚决这么做,宝宝会越来越任性,断奶也就更难了。但是,如果从宝宝的立场出发,就会发现吃奶并不只是摄取营养的方式而已。在妈妈怀里吃奶,是宝宝切身感受母爱的最幸福、最温馨的时刻,是宝宝情绪上最稳定的瞬间。突然被剥夺这个权利,对宝宝来说是非常残忍的事情。
吮吸奶瓶或奶嘴可以获得安定感。所以,在医院等陌生场合,宝宝会更用力地嘬奶嘴或手指。而气质敏感、不安感强烈的宝宝会因为突然失去这些物品而变得情绪失控。
8.绝不允许利用恐惧心理管教宝宝
对那些好动的宝宝,大人经常会利用他们的恐惧心理对其进行管教。这种方法偶尔用一下可以,经常使用的话,会导致宝宝心理脆弱。
还有就是“再这样妈妈就不管你了”,“妈妈生气了,不要你了”之类的、以母爱为条件的管教方式也不可取。12~18个月大的宝宝对母亲的依赖性很强,宝宝最担心的就是妈妈离开自己。如果动不动就听到妈妈说“妈妈不在了”的话,宝宝的不安情绪就会加重。当宝宝无法确信妈妈是否会离开自己时,他就不敢独立探索世界,更不愿意离开妈妈,甚至那些妈妈允许做的事情也不敢去做了。所以,不能为了纠正宝宝的一个小错误,而对宝宝造成更大的伤害。
9.“不”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典型表现
这个时期,宝宝能说出由简单词汇组成的句子,虽然语言能力的发育因人而异,但大部分宝宝会对“不”情有独钟。即使是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也完全能够清晰表达出否定的意愿,头摇得像拨浪鼓。不管妈妈给什么,宝宝的回答都是“不”,这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典型表现。比如:对宝宝说“咱们出去玩吧!”宝宝会边摇头边回答“不要!”,“我们穿衣服吧!”“不要!”宝宝并非在故意刁难妈妈,他甚至没仔细听清妈妈究竟在说什么,他只是在表达要自己来独自尝试。通过语言能力的提高,宝宝会不断形成自我意识,逐渐养成实现自我主张的能力。当宝宝坚持独立做事时,妈妈不要生气或呵斥,相反要鼓励宝宝实践自己的愿望。
10.离开妈妈后的不安引发的情绪表现
恐惧和害怕都是某些事情发生时,因对痛苦的预知而产生的情感反应。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可以逐渐积累社会知识,但同时也会遇到很多让他们害怕和恐惧的事情。由于智力发育、情绪分化,宝宝才会感到恐惧。只有那些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的宝宝才会毫无顾忌地摸毒蛇或者大狗。但是,和妈妈分开的时候,宝宝出于本能也会感到害怕。宝宝总是把妈妈和自己的生存联系在一起,认为没有妈妈,自己就没有吃的,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当宝宝感到害怕的时候,妈妈首先应该把宝宝搂到怀里好好安慰,并体会宝宝的感情。还要告诉他妈妈就在身边,以此来帮助宝宝克服不安情绪,鼓起勇气去接近他觉得可怕的事物。
11.不要急于让孩子接触同龄人
这一阶段宝宝的社会性并非通过小朋友,而是通过和身边的成人形成的。刚开始对自身有所认识的孩子并不关心其他同龄人,他们既不了解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让朋友喜欢,即使让他和其他小朋友玩,也只是各玩各的,不可能有更积极的交往意识。家长要正确引导宝宝在交往过程中的方式,不要强求宝宝与同龄宝宝交朋友,因为此阶段的宝宝正处在独自游戏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会逐渐对同龄宝宝产生兴趣,从而达到共同游戏。
12.不同形式的哭,解决办法不一样
如果宝宝提出的要求有危险或侵害到他人,即使又哭又闹,也要明确告诉他“不行”。如果宝宝还是哭个不停,可以在宝宝视线范围内,稍微离开他一些,保持一定距离默默观察。宝宝明白哭不能解决问题,自然会改变做法;想做什么却不能如愿的时候,宝宝也会哭闹。对于这时的宝宝来说,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享受自由也是一种重要的成长体验。因此,宝宝因为希望达成某种目的而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能批评制止,而要积极帮助他实现愿望;如果宝宝没有任何理由地跑到妈妈身边哭,是在表达希望依赖妈妈的心情,是渴望和妈妈进行情感交流的表现。
这个阶段,宝宝的情绪表现能力是不成熟的。因此,批评不能解决问题,耐心地去了解宝宝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当宝宝不能完全通过语言来表达时,父母要帮助宝宝通过肢体或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此反复体验,宝宝会逐渐学会用别的方式替代哭声表达自己的想法。
左脑开发亲子游戏
1.对号入座——逻辑思维能力
游戏目的
训练图形知觉能力。宝宝对物体形状的感知需要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当视觉、动觉和触摸觉相结合时,对物体形状的感知效果较好。宝宝能够辨认出相同的图形,表明他已经具有归类和概念化的思维形式,为其将来表象思维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可能。
专家指导
妈妈要给宝宝足够时间,让其感知、触摸,逐渐形成对图形的准确感知。对发育缓慢的宝宝而言,妈妈的威吓只会让他变得更加迟缓。妈妈的指责会让宝宝变得急躁、不安,失去判断力和自知力。妈妈要以鼓励、称赞和等待的方式来对待发育较为迟缓的宝宝。称赞会给宝宝带来勇气,也会促进其成长。
游戏步骤
(1)妈妈把两张白色卡纸、一把尺子、一只铅笔、一只彩笔和一把剪刀放在桌子上,和宝宝坐在桌旁,告诉宝宝这四种东西的名称。
(2)在卡纸上用铅笔画出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形,用尺子和铅笔画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三角形。如果宝宝捣乱,妈妈也不用制止,妈妈边画边告诉宝宝“这个是圆形,这个是三角形”。
(3)接着妈妈把着宝宝的手,把圆形和三角形涂上红色。
(4)妈妈另用一块纸板剪下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形,拿在手里对宝宝说:“你看,这是什么形状?”
(5)再指着画了图形的卡纸对宝宝说:“你能在这里帮它找到家吗?”宝宝会拿着比对并用手指出来。
小贴士
整个游戏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宝宝也不一定能坐得住,妈妈可以把这个游戏分成三部分,选三个时间分别进行。使用剪刀对宝宝会有危险,妈妈要特别留意,对宝宝该有的提醒绝对不能少,虽然说了也可能是白说,但长期的坚持对宝宝建立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有帮助。
2.大拇哥,二拇弟——综合性语言能力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手口一致能力。歌谣配合手指动作,锻炼宝宝手口一致的动作能力,提高大脑反应水平。歌谣的节奏感非常强,经常配合游戏说歌谣,可以丰富宝宝的音乐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将会影响宝宝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专家指导
宝宝能较早地辨别音乐中的音色、音高、旋律和简单曲调。1岁半到2岁时,基本能认真倾听音乐并伴随音乐节拍做出类似“舞蹈”的动作。
游戏步骤
(1)妈妈把宝宝搂在怀里,摊开宝宝小手,一个一个地点宝宝的手指头,一边说歌谣:“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2)左右手交替进行。
(3)妈妈让宝宝的双手交叉握在一起,帮助宝宝做手指抬起的动作,“大拇哥跳一跳,二拇弟跳一跳,中三娘跳一跳,四小弟跳一跳,小妞妞出来了,大气球爆炸了,哗啦啦,哗啦啦。”
(4)说到“大气球爆炸了”时,打开宝宝双手,做“哗啦啦”的动作。
小贴士
游戏前,妈妈要把手洗干净,剪好指甲,以免划伤宝宝娇嫩皮肤。妈妈平时要经常播放旋律优美、节奏鲜明、轻柔的乐曲,培养宝宝音乐感知能力。
3.树叶游戏——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
游戏目的
动作技能训练。训练宝宝快步走、踩等动作技能,提高宝宝的运动水平,增强体质。
专家指导
玩是宝宝的天性和主要生活内容。快乐的户外游戏,可以让宝宝感受玩的愉悦,收获快乐情绪,从而形成开朗热情的性格。
游戏步骤
(1)妈妈在带宝宝出去散步或遛弯时,摘下树叶给宝宝看,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树叶,引导宝宝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妈妈可以这样描述:“银杏树叶像一把小扇子”,“枫树的叶子像一只张开手指的手,像星星,更像小公鸡的漂亮尾巴”。
(2)妈妈要用很抒情的语调说:“银杏树叶在秋天来了的时候,要从绿色变成黄色,但是枫树叶子却要从绿色变成红色”。
(3)妈妈把树叶放在宝宝手里,让宝宝仔细观察并抚摸。
(4)妈妈继续说:“我们把这些树叶收集起来,夹在书里做标本,好不好?”与宝宝一起把树叶用棉布擦干净,压平了放进书页里。
(5)以后不定时地把书拿出来给宝宝看这些树叶,等宝宝大一些了,这些都可以成为宝宝手工创作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