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畅游法国
19520700000014

第14章 游览篇(5)

facing 93 Quai d’Orsay

乘公交车42、63、80、92路可到达;地铁Pont de l’Alma Alma Marceau站下;RER快线Pont del’Alma站下

01 47 05 10 29

传真:01 47 05 34 78

5~9月 周六至周三11:00~17:00;10~次年3月,周六至周三,11:00~16:00(周四、周五与1月的最后3个星期不开放)

成人3.81欧元, 5~12岁儿童2.28欧元

巴黎地下墓穴 Catacombes de Paris

在巴黎熙熙攘攘的街道下面,有一个堆积着700万具白骨的潮湿黑暗地下墓穴。这个恐怖的墓地又称“死亡帝国” 。地下墓穴距离地面约20米,现经估算总长度约为300千米,主要分布在巴黎4区、5区、15区蒙马特高地地下。这里一片漆黑,到处都是死人的遗骸。这些尸骨都是一些无名无姓的人,找不到任何能证明他们身份的东西。部分墓穴现已对公众开放,人们看到的墓穴都经过了艺术加工。它们被堆成各种形状,有由头骨组成的洞穴、走廊和拱桥,还有由人体其他骨架堆砌的骨头墙。

举世闻名的巴黎地下墓穴原来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站在铁塔顶端眺望,会发现巴黎的颜色如此单一,建筑、人行道与桥梁,基本上都由灰色石灰石砌成,这些石头并不是远方运来的,而是地下开采的。整个地下墓穴占地1.1万平方米,1994年,巴黎政府将300千米地下隧道中的1.7千米开放为参观区域。阴森、潮湿且昏暗的地道高2~3米,一边是石墙,另一边就是成堆的骨头,当中宽度仅约2米。

这些遗骨究竟是什么时间,什么原因被放在这里的呢?一直以来,巴黎公墓容纳了巴黎20个教区的所有死者。到了18世纪,巴黎爆发天花疫症和瘟疫,大批居民死亡,地面的公墓面积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墓地不足和公共卫生问题,人们开始计划给尸骨搬家,位于城市地下一处挖空的石灰岩采石场成了理想的选择。1786年春天,尸骨大搬迁开始了。起初,人们只是把骨头随意地扔进这些巨大的隧道。直到19世纪后期,人们才决定将它们进行有序排列。没有人知道到底移动了多少尸体,当然更没有人知道这里又掩埋了多少新尸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些错综复杂的地下通道被用于自由法国的秘密指挥部,著名的地下大厅也曾被用于战时避难所。尸骨大搬迁结束之后,19世纪早期,地下墓穴开始对外开放,受到游客欢迎,除了缘于人们对死者和黑暗的好奇之外,还有他们为自己可以从黑暗中走出来的窃喜。

Catacomb tours, 1 Place Denfert-Rochereau, 14th arrondissement, 75014 Paris

乘公交车38、68路可到达;地铁和RER快线到Denfert-Rochereau地铁站出口

01 43 22 47 63

周二至周五 2:00~16:00;周六至周日 9:00~11:00, 14:00~16:00

约5欧元/人

凡尔赛荣耀的艺术之旅

凡尔赛是伊夫林省的省会,位于巴黎西南15千米处,它是法国巴黎的卫星城,曾经作为法兰西王朝的行政中心。这座城市因凡尔赛宫而享誉世界,凡尔赛宫也是法兰西艺术的明珠。

1979年,凡尔赛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欧洲最大的王宫,原本只是个小村落。路易十三于1624年在凡尔赛的树林中建造了一座狩猎宫,1661年时,由路易十四进行了改造,变成一座豪华的王宫。在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的精心设计下,凡尔赛宫成为一座奢华的宫殿,外观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和装潢富有艺术魅力。

1689年,整座宫殿全部竣工,至今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111万平方米,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大殿的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连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内壁还用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进行装饰,配有17~18世纪超绝且工艺精湛的家具。宫顶的设计摒弃了巴洛克式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主要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格外端正而雄浑。宫殿的外壁上端,林立着造型优美且栩栩如生的大理石人物雕像。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而来的中国古代精美瓷器。

正宫的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近处有两池碧波,沿池而塑的铜雕多姿多态,美不胜收。1789年,路易十六当权时,凡尔赛宫的富丽堂皇和奢侈豪华达到了登峰造极且无以复加的程度,终于引来人民的不满。法国大革命时期,凡尔赛宫遭到致命性的毁坏,几乎荒废。直至1837年,路易·菲利浦才对其重新修缮,将它改为法兰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美术与雕刻等许多艺术品。

19世纪下半叶,凡尔赛宫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1870年,普鲁士军队占领了凡尔赛。第二年德皇在此举行了加冕典礼。1871年,梯也尔政府盘踞在凡尔赛宫,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1871-1878年,法国国民议会设在这里。1875年,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了法兰西共和国。1919年6月28日,法英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布结束。

凡尔赛宫如今已是举世闻名,各国游人慕名来到这个游览胜地,参观人数每年多达200多万人次。除供参观游览之外,法国总统和其他领导人也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首脑与外交使节。

凡尔赛宫的旅游咨询处信息 Offiee de Tourisme

2bis,av.de Paris

01 39 24 88 88 传真: 01 39 24 88 89

9:00~18:00 ;5~9月9:00~19:00

来到这里看什么?

凡尔赛宫内部

凡尔赛宫长400米,立面分三段处理,是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的典范,对17~18世纪的欧洲建筑产生重大影响。主体建筑构架由卢浮宫首席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规划,室内的雕塑、家具和壁画由崇尚罗马艺术风格的画家勒布伦任总设计并监督。

凡尔赛宫大规模扩建由芒萨尔负责,著名的“镜厅”和大特里亚农宫是他最杰出的作品。镜厅长76米,高13米,宽约10米。绘画、雕塑、大理石、水晶、青铜与丝绸饰品均是宫廷装饰的不朽之作,是路易十四执意追求华丽壮观的体现,尽显路易王朝的奢华。镜厅长度和凡尔赛宫中厅一致,17个巨大拱形窗门外面是大花园,与由483块镜片组成的17面大镜子相对。勒布伦设计的花格镶板则描绘了法国国王对荷兰和西班牙等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的胜利。

凡尔赛宫内非常讲究礼节和仪式,据说当时的朝臣都积极争取在国王起床和就寝的时候陪伴的恩典,金色和红色装潢的国王寝宫目前恢复成1715年9月1日国王驾崩时的模样。

王后的寝宫更奢华,共有两位王后、两位公主与国王长子的妻子在此居住过,这些女人共生育了19名王室后裔,王室每个新生儿的诞生都会引起公众的瞩目。

大理石庭院

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处,是一个三面围合的小广场。中央建筑原本是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路易十四对其进行了改造,保留了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庭院的地面上采用红色大理石装饰。庭院的正面一层,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私室和沙龙举办地,二层为国王的寝室。

海格立斯厅

海格立斯厅位于主楼二层东北角与北翼的连接处,连接着中路宫殿、北翼与王家教堂。在路易十四时期,这里曾是王家小教堂,后来改用成为国王接见厅。

丰收厅

丰收厅在海格立斯厅的西面,北面是花园中的拉冬娜喷泉,前临楼梯。丰收厅为大臣入宫觐见国王的主要通道,厅内存放了大量历代国王的奖章及珍宝。

维纳斯厅

维纳斯厅又称金星厅,在丰收厅的西侧。路易十四时期,厅内放有台球桌和一整套纯银铸造、精工镂刻的家具。后来这些家具被熔化,铸造成银币,用来弥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开支。

狄安娜厅

狄安娜厅又叫月神厅,位于主楼二层北侧,维纳斯厅的西侧。墙壁用各种内景摄影图和精美瓷器进行装饰。

玛尔斯厅

玛尔斯厅又称战神厅或火星厅,位于狄安娜厅的西侧。天花板是奥德朗的油画《战神驾驶狼驭战车》。大厅内壁炉的两端有大理石平台,曾经是台球桌。波旁王朝时,国王就经常在此地召开宫廷音乐会或进行赌博活动等。

墨丘利厅

墨丘利厅又称水星厅或御床厅,位于玛尔斯厅的西侧。厅内有一张大床,周围是银质的栏杆,还有一座纯银的大壁橱。墙壁上围着金色和银色的锦缎。路易十四的幼子安茹公爵,就曾在此居住。

阿波罗厅

阿波罗厅又称太阳神厅,是法国国王的御座厅。殿内布置极为奢华,天花板有镀金雕花浅浮雕,墙壁为深红色金银丝镶边天鹅绒,殿中央为铺有深红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上面是用纯银铸造的御座,高2.6米。由于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 ,所以凡尔赛宫内主要的大厅均以环绕太阳的行星来命名。

战争厅

战争厅位于主楼的西北角,阿波罗厅的西侧,北面和西面各是花园,南面通向镜厅。整个战争厅内的装饰由孟莎和勒布伦设计完成,用于装饰的油画主要反映的是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与尼德兰等功绩。镀金的壁炉上有路易十四骑马的浮雕像。

镜厅

镜厅位于战争厅的南面,又叫镜廊。它是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由敞廊改建而成。厅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则是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组成的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的图案为双翼的太阳,表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的波西米亚水晶吊灯与歌颂太阳王功德的油画,极尽奢华。大厅东面正中央是四扇通往国王寝宫的大门。路易十四时期,镜廊的装饰大都是用纯银打造的,这里也经常举办大型的宴会。

和平厅

和平厅位于主楼的西南角,镜厅的南面,装饰风格与镜厅很相似。壁炉上的油画主题是“路易十五创造和平” 。厅内装饰主要以罗马帝王像、狮子、法国和纳瓦拉王国国徽为主。

凡尔赛宫花园

凡尔赛宫园林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宫廷园林,它是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花园占地6.7万平方米,纵轴长3千米,由勒诺特尔设计。园内的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和喷泉等均呈几何形状,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和对景,构筑整齐划一,带有明显的人工修凿的痕迹,同时也表现出路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和规范。园中道路宽敞,绿树成荫,草坪树木都修剪得整整齐齐;喷泉随处可见,雕塑比比皆是,多为美丽的神话或对传说的描绘。长宽分别为1650米和62米以及1070米和80米,呈十字交叉的大小运河,为皇家花园增添了几多天然氛围。

占据凡尔赛宫及其园林水中轴线的,是两座著名的水池——拉多娜池(Bassin de Latone)和阿波罗池(Apollo Basin)。据说,水池的设计和雕塑者是从神话故事《变形》中获得的灵感,通过雕塑向人们叙述美丽的神话和传说。拉多娜是太阳神阿波罗和月神迪安娜之母,因被朱庇特之妻诅咒,在精疲力竭的漂泊途中,停留于里西的池塘边,但里西人不仅不让她饮水解渴,还把水污染了。拉多娜一气之下把他们变成了青蛙。1670年建造的拉多娜像站在一块岩石上,面对宫殿,周围是6只变成青蛙的里西农人。1687-1689年对喷泉作了重新设计。水池里,一座5层同心圆,叠罗汉似的托起扶儿携女的拉多娜像,里西农人变成的青蛙匍匐脚下。

Tips

如何参观凡尔赛宫

要在一天内深度逛完凡尔赛宫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凡尔赛宫有几个不同的入口,从入口A进去,可以参观主要景点:镜厅、国王寝宫与王后寝宫。这里会经常出现排长队的现象,所以也可以选择从别的入口进去,不过票价会相对贵一些。其他入口出售的门票包含宫内其他地点,如太子寝宫、歌剧厅、礼拜堂与小提亚侬宫。不想步行的人可乘坐从凡尔赛宫到大小提亚侬宫的小火车,花园是免费参观的,但在举行“大水法”表演时除外。表演时,32座水池和喷泉会同时运转,成为音乐表演的一部分。

里 昂 文化建筑之旅

里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建于公元前43年,在罗马帝国之前就已繁荣,曾经长期作为法国的政治中心,工业发展始于19世纪,曾经是西方丝织业中心。

关于里昂的城市名字来源十分有趣,据说有一条叫“罗纳” (Le Rhone)的男人河与一条叫“索恩” (La Saone)的女人河在这里交汇,于是就有了一个叫“里昂”的小男孩。里昂是法国东南部的大城市,也是法国的第三大城市,被誉为“丝绸之都”和“美食之都” 。旧城中心布满了中世纪的建筑和教堂,这也让它获得了“拥有一颗粉红心脏之城”的美称。1998 年,里昂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里昂人更骄傲地声称,10%的城市面积都是世界遗产。

里昂城内分为三个区域,新城区在罗纳河的东岸,是里昂的新区,工业化的高楼大厦,街道规划整齐,呈现出强烈的现代气息。半岛区(Presquile)坐落于索恩河与罗讷河之间,是里昂的市中心,也是商业、文化和政治的聚集地,这里贵族气派的建筑风格和巴黎非常相像。“旧城区(Vieus Lyon)”则坐落在索恩河西岸,古老的豪宅、竖格窗、空中花园、瞭望塔、螺旋楼梯以及有顶的小步道等,每处细节都流露出文艺复兴的风格与迷人的气质。旧城拥有大大小小的街巷400余条,建筑物上还有精美的壁画、小巷中随性的涂鸦与地道的“软木塞”餐厅,都彰显着里昂最本色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