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咖啡原来是这样的啊
19521300000004

第4章 如数家珍,咖啡知识娓娓道来(4)

一种是管状中空的冰块,它能够让热咖啡迅速遇冷并与冰块充分融合产生一股奇特的混合着奶油的咖啡香,而且喝完咖啡冰块也刚好化完。

第二种是实心冰块,用这样的冰块冷却咖啡速度较慢。

第三种是用刨冰机磨出来的碎冰碴儿,倒入热咖啡后冰碴儿完全溶化成了冰水,冲淡了咖啡的味道,但确实能让咖啡迅速降温。

客人选好冰块后,小贩会把冰块倒满杯子,再把咖啡混倒进冰块中,然后在冰咖啡上浇上一层炼乳,这才完成了一杯冰咖啡的制作。

不在咖啡上下功夫,却把冰块搞出这么多花样来,不知道什么毛病。

二、不忍直视的越南咖啡馆

越南的咖啡馆有很多种类,一类是拥有固定店面的咖啡馆,客人点上一杯,就能坐一整天。

另一类是露天咖啡馆,老板会从小巷深处的家里搬出小高脚桌和几张椅子,摆在树荫下,或者支起遮阳伞在街头做起生意。

把我们本来很高雅的咖啡馆整得跟馄饨摊似的,真服了越南人!

在越南,咖啡除了存在于高档酒店或咖啡馆,以及上文说到的馄饨摊咖啡小店,还有沿街叫卖的咖啡手推车。

手推车?我怎么记得小时候我家乡的街上倒马桶的同志就整一手推车啊?现在北京卖鸡蛋煎饼的也是在手推车上卖的……推手推车卖咖啡,还沿街叫卖?这样伤我的心真的好吗?

对越南咖啡,我早就绝望了!种就种最容易养活的(越南是罗布斯塔豆的种植大国),卖就跟卖馄饨似的。种也不好好种,卖也不好好卖。真是一点追求都没有!

算了,还是不要苛求人家了,毕竟人家种咖啡的钱是从世界银行借的,罗布斯塔种的优势在于2年就有收成,早点有收成,早点还清债务。人家也不容易啊!

我挺看不上越南咖啡的,但是,在我小时候,咖啡尚且不普及,大家把喝咖啡等同于喝速溶咖啡。曾几何时,雀巢咖啡还属于高档货,我记得我亲爱的老娘买雀巢都舍不得用现金,非要等到单位发代金券的时候才去商场换上两大盒,而雀巢现在用的咖啡豆主要就产自越南。我鄙视越南咖啡,却无法鄙视自己在物质还不太丰富的年代,曾经对它有过的热切渴望!

就当是我为那一去不复返的美好岁月留个注解吧!

二、咖啡明星列传

咖啡是普通人的黄金,它像黄金一样,给每个人带来奢华高贵的享受。

——伊斯兰教徒 阿布达尔

我当初学咖啡时,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一部分,因为我热衷于动手操作,渴望在一个又一个的作品中找到成就感,对于磨磨叽叽唠唠叨叨的知识感到很不耐烦。直到后来自己当老师,开始教学生煮咖啡,这下真没办法了——学生一问,我也不能总是三言两语就打发了,毕竟我是一个有节操的老师。

所以,只好开始研究各国咖啡。

在咖啡各个重要的生产国神游了一番之后,我发现,最终学到的还不只是咖啡知识,还有地理、历史、政治……满满都是收获。

第一节 非洲

一、埃塞俄比亚咖啡:咖啡故乡,倾情奉献

据说最早的咖啡树是长在埃塞俄比亚的。

相传在埃塞俄比亚一个叫卡法(Kaffa)的山区,有个牧羊人在放羊时,发现自己饲养的羊群忽然高兴得蹦蹦跳跳,他非常惊讶,观察后发现原来这些羊是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实才变得如此亢奋。他拿着该果实分给修道院的僧侣们吃,大家吃完后都精力旺盛,能够通宵达旦地诵经。此后这种果实被用来当提神药,并逐渐传开。

15世纪左右,咖啡从埃塞俄比亚传入地中海沿岸国家和阿拉伯半岛,开始被广泛种植,而埃塞俄比亚用水煮咖啡喝的风气也逐渐迷倒众生。直到今天,埃塞俄比亚人仍然自豪地认为:“咖啡是我们送给全世界的一件礼物。”

我倒觉得,咖啡是上天赠送给埃塞俄比亚的一件礼物。老实说,咖啡种植国多半是文不成武不就的穷国,上天的分配原则向来是资源均享、便宜不能让一个国家都给占了,像埃塞俄比亚这种多年不走运的国家,就给他们点咖啡种种,并且一口气给了世界上最优质的咖啡。现在全国有咖啡园40多万公顷,咖啡豆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占该国出口总收入的60%以上,有25%的当地人以此为生。

埃塞俄比亚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咖啡生长。咖啡主要种植在海拔1100~2300米之间的南部高地上,分为野生和人工种植两大类。

埃塞俄比亚

野生的以西南的吉马(Djimma)地区为主,产量很低;人工的分布在吉马地区、东部的哈拉尔(Harar)山区和南部的阿瓦萨(Awassa)地区。

也许有人会担心,一旦发生咖啡锈病,这个国家的人民怎么办?其实咖啡锈病最容易发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以埃塞俄比亚这样的海拔,发生概率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我们不必替埃塞俄比亚的农民担心。

当地人喜欢采用传统的工艺,坚持不使用农药和其他化学肥料,所以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绝对绿色环保。他们还懒得上树摘果子,喜欢捡熟透了掉在地上的咖啡果。

我觉得咖啡种植园可以考虑和医院合作,把摘果子的工作交给得了颈椎病、肩周炎的人去做,直接当疗程之一,这样活儿有人干了,病又治好了,还不用给工钱,甚至可以收取少量治疗费!广告词我都替他们想好了:

健康采摘,快乐旅游——郊外采摘一日游

日复一日的办公室工作让我们疲惫不堪,

年复一年的亚健康状态让我们提前衰老,

不要让我们的心灵荒芜,

不要让我们的身体枯竭,

来郊外吧,

这里有最新鲜的空气,

这里有最美丽的咖啡树,

这里有最可口的农家饭。

和大自然来一个最热烈的拥抱,

释放自我,清空心灵垃圾,

让颈椎病、肩周炎见鬼去吧。

你旅游来我管饭,绿色出行好心情

郊区咖啡树采摘+农家饭+来回接送+免费烘焙+咖啡豆1公斤=××元

您还犹豫什么?速速拨打报名电话:××××××××

埃塞俄比亚人很喜欢将马的照片印在咖啡包装上,因为这个国家有世界上最好的阿拉伯血统纯种马,在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这一特产是多么令人自豪!埃塞俄比亚把这种自豪赋予咖啡,“优质咖啡应该像纯种马一样纯”——这话如果用当地语言来表达,该是多么牛气冲天呀!只是太不适合中文了,“像纯种马一样纯”、“像红苹果一样红”、“像牛人一样牛”……这个不能想,越想越别扭!

埃塞俄比亚的哈拉尔、溧木(Limu)、吉马、西达摩(Sidamo)、耶加雪啡(Yergacheffe)等地出产的咖啡都相当有名。其中,哈拉尔和耶加雪啡咖啡都堪称是埃塞俄比亚咖啡的代表,咖啡中的极品,扬名世界。

哈拉尔咖啡:生长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地上,有一种混合的风味,香气浓郁,酸度中等,干香中略带葡萄酒味,并带有巧克力的余味。咖啡因含量非常低,仅为1.13%。哈拉尔咖啡适合中浅度烘焙,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持咖啡的水果香味。哈拉尔可分为三种:长豆(Long berry)、短豆(Short berry)和单豆(Single Harrar)。其中长豆质地饱满,有浓郁的酒香,酸味明显,而且味道厚重浓郁,因此最受欢迎。

耶加雪啡咖啡:生长在海拔1500~2200米,豆形偏小,但硬度很大,有着柑橘果香、柠檬风味及花香,中度烘培能将其酸味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度烘培则尽情挥发其香味。与哈拉尔相比,耶加雪啡的巧克力味和酸味更强烈些,并伴有花香,其口感独具特色,代表了东非咖啡的最高水准。我每次喝耶加雪啡都觉得像嘴里塞了一把青草。

如果人家问你最喜欢喝什么咖啡,那回答无所谓就太没文化了,回答蓝山又太没个性了,人家说不定还会白你一眼,然后轻蔑地说:“您喝的是真蓝山吗?听说蓝山假货很多哦!”然后你就得脸红耳赤地解释个没完。

这方面我有经验,此时得说个实力非凡但略有些冷门的咖啡才显得自己学问广博、口味别致,所以别人问我时,我一般都会慢吞吞笑眯眯假惺惺地说是耶加雪啡,唬得对方一愣一愣的,效果就出来了。

耶加雪啡、哈拉尔、蓝山、瑰夏、黄金曼特宁、琥爵、肯尼亚AA等都属于咖啡世界的第一阵营,可谓群星璀璨,每一种都有其特色,只能说各领风骚,排名不分先后,地位不分轩轾,蓝山未必是王,耶加雪啡也未必最有个性,都是好样儿的。

二、肯尼亚咖啡:乞力马扎罗的咖啡

肯尼亚生产的咖啡属于上品,它带有巴西血统,不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由于地理条件和处理方式的不同,肯尼亚咖啡和巴西咖啡虽然祖上是兄弟俩,但无论是口感、香味,还是外形,都相差甚远。

肯尼亚咖啡大多种植在海拔1500~2100米的小农场中,一年中收获两次。政府对此非常重视,除了立法保护咖啡的种植和销售之外,还出资兴办水洗处理厂。当地农民收获咖啡后,就送往水洗处理厂统一加工处理,这个过程由肯尼亚咖啡委员会(Coffee Board of Kenya,简称CBK)进行监管。肯尼亚早期是英国殖民地,目前的栽培、品管制度最早是由英国人建立的,肯尼亚在独立后对此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真抱歉,我又要多嘴地插叙了。

虽然成为殖民地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但是殖民者未必没有推动世界的发展。除了像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原产地,其他生产国全靠殖民者把树种带来带去,这才有了如今欣欣向荣的咖啡产业。就肯尼亚这种国家,要是没有英国强制性地建立一些制度和规矩,咖啡早让没文化的当地人给糟蹋了,绝不会有现在的水准。一个地方咖啡品质好不好,我觉得不完全由地理风貌决定,也要看当地人对咖啡的态度,粗制滥造的情况下,再好的自然条件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像法国和意大利相比,意大利种植葡萄的条件更好些,但是法国红酒独步天下,原因是法国人爱喝红酒,更乐意在红酒上下功夫。所以说,地理环境和态度,一个是充分条件,一个是必要条件。

肯尼亚咖啡豆的分级制度非常严格,咖啡委员会根据豆的大小、形状和硬度,区分为七个等级,最高级为AA或AA+,其次依序为AB、PB、C、E、TT、T,其中AB级出口量最大。除这些级别外,另有肯尼亚圆豆,属于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在咖啡迷的心目中,肯尼亚咖啡一直有着崇高的地位,因为它的口感非常有特色。肯尼亚咖啡香气浓郁,醇度中等,酸度较高,带有浓郁的水果和葡萄酒的风味。有人认为它不像咖啡,倒像是水果酒。它适合中度烘焙,而肯尼亚AA可用深度烘焙。肯尼亚咖啡中较高的级别一般都来自小咖啡农。

最后介绍一下肯尼亚的咖啡拍卖制度,我以前一直觉得拍卖是收藏品的专利,后来了解了肯尼亚咖啡,才知道我是多么孤陋寡闻!

这是一项自1937年开始的制度,在每周二进行。肯尼亚咖啡委员会起代理作用,收集咖啡样品,将样品分发给购买商,让他们拿回去进行杯测,品评咖啡豆的质素和味道,确认心中的底价。正式在进行竞投的时候,购买商可以按按铃器出价,前面的大屏幕会显示竞投的价钱,当某一位购买商座位上的红灯亮起,并且屏幕上显示“Confirmed”(确认)的字样,就表明该项交易已经成功。这种拍卖会通常拍卖量较小(每宗3~6吨)。德国人和北欧人是肯尼亚咖啡的长期购买商。

每次说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这样的穷光蛋国家也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咖啡豆,我觉得,上帝其实并没有抛弃他们!

第二节 亚洲咖啡

一、越南咖啡:漫山遍野的罗布斯塔豆

关于越南咖啡,在前面介绍咖啡文化时已经有所涉及,再聊这个话题我也蹦不出什么好话来。国家落后就算了,搞个咖啡也属于咖啡世界的第三阵营。

我之所以愿意一而再地提及越南,一方面是咖啡生产国未必有什么文化,而有文化的国家未必产咖啡,比如欧洲列国,比如韩国,全在咖啡生产带(注:南北回归线间)之外,越南倒是又产咖啡,又多少有些咖啡文化,另一方面,从普及性这个角度来讲,越南咖啡绝对是有贡献的。

有的地区产的咖啡品质优异,产量却非常低,比如众所周知的蓝山,蓝山咖啡好是好,不过如果全世界的咖啡产地都走这种路线,那么像我这样的穷人就只好改喝白开水了。这就像时装产业,有奢侈品牌,也得有地摊货,有的以质取胜,有的就走量,“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是多彩的,也应该是多层次的。越南咖啡虽然低档,不过胜在量大而价廉,地摊货肯定比奢侈品普及率更高。

喝不起蓝山,至少我们喝得起越南咖啡,总比一辈子不知咖啡为何物强得多。

越南很穷很落后,这个国家需要一些快速致富的门道迅速让她的人民有饭吃,有衣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越南用10~15年的时间,从一个在咖啡生产领域名不见经传的国家,一跃成为仅次于巴西的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产量达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

19世纪,法国人来到了越南,开始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殖民统治,并把咖啡带到这个国家,从此咖啡便在此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