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咖啡原来是这样的啊
19521300000006

第6章 如数家珍,咖啡知识娓娓道来(6)

五、摩卡咖啡:我很丑,可是我却很好喝

和曼特宁咖啡一样,又一款相貌平平却个性鲜明的咖啡豆。只不过曼特宁咖啡身材高大,显得比较有男子气,颇有大侠的气质,摩卡咖啡则是短小精悍,内藏万分激情。

摩卡咖啡是世界上已知的古老的咖啡品种之一,也是世界上风味宜人的咖啡之一。产于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共和国,因其主要通过也门南部的海港摩卡运往欧洲各地而得名。在一百多年以前,大部分产自非洲的咖啡都是先运输到摩卡港再送到欧洲地区,但摩卡咖啡指的是产自也门的咖啡。如今的摩卡港因为泥沙沉淀而被废弃不用,但人们仍以“摩卡”命名也门生产的咖啡。

以上这段说明文字估计大家看得晕头转向,一会儿非洲,一会儿欧洲,一会儿亚洲,到底是什么和什么嘛?我当年也是糊里糊涂,再加上地理知识欠缺,一直没搞明白摩卡咖啡到底是谁家的。简单地说,它是我们亚洲人民的骄傲,来自一个不太有钱的国家叫也门的,人家也门由于在GDP上拖了全亚洲的后腿,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所以贡献好咖啡一款作为补偿。也门有一个港口叫摩卡,一直用来运咖啡,他们思前想后,觉得摩卡这名字听起来很屌,就决定把当地产的咖啡叫摩卡咖啡了。

摩卡咖啡属于优质的阿拉比卡种。也门人对咖啡的种植和制作方式一直沿用了传统的方法——咖啡树的幼苗先在苗圃培育,再移植到海拔900~2400米陡峭的山侧地带(非要在这么危险的地方种咖啡,也不怕出人命),不施农药和化肥,用石磨去壳后,最后用人工的方式来选出饱满的豆粒,最后得到的咖啡豆豆形整齐,大小均匀。整个种植和处理过程显示了也门人对咖啡的虔诚之心。

也门相对干燥的土壤和空气使得摩卡咖啡豆粒小而硬(这是区别于埃塞俄比亚咖啡的重要特征),而且生豆有一种苍白的淡淡的绿色或黄色。由于豆质偏硬,烘焙摩卡咖啡需要更长时间,咖啡豆味道会随烘焙程度的加深而体现得更为醇厚。由于摩卡咖啡是用非常自然的日晒法处理的,因而烘焙后的摩卡咖啡豆的颜色不太均匀,即使是同时烘焙,豆子和豆子之间的颜色也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说起日晒法和水洗法,我看到有些朋友在用死记硬背的办法来记忆哪些国家用日晒法,哪些国家用水洗法,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用哪种方法处理刚摘下来的咖啡豆,绝对是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就也门这种干得要死、水比金贵的国家,当地人洗澡的水还不够呢,怎么舍得用来洗豆子?至于那些热带雨林气候国家,那是断然不可能用日晒法的——刚摆出来晒上,突然天降瓢泼大雨,那不全瞎了吗?

摩卡咖啡口感特点鲜明,有辛辣的酸味,也略带有酒的浓烈香味,似乎显出狂野不羁的气质。对摩卡咖啡,我一向深有好感,哥伦比亚咖啡酸味也比较突出,但明显不如摩卡咖啡这么热烈并且充满个性。

第三节中南美洲

一、蓝山咖啡:万凰之王

我记得微博上有个不懂咖啡的人写过世界十大知名咖啡,居然没有蓝山,我当即反驳了一通。这就像评选最知名的10位华人明星没有章子怡、本土的10位超级富豪没有李嘉诚、最牛的10所国内大学没有我们浙大一样……这样的评选太不权威了!

蓝山因为优质且稀少而稳坐咖啡世界的第一把交椅,名声盖过其他任何一位咖啡明星。

有人这样评价:“它是集所有好咖啡优点于一身的‘咖啡美人’”。

蓝山NO.1圆豆

唉,我感到很崩溃!我刚解释完前面那个咖啡男人,这下又跑来个咖啡美人,而这咖啡男人在咖啡美人出现之前,居然还是世界第一的咖啡牛人!

这都什么关系啊?不扯了,说蓝山。

牙买加的蓝山山脉最高峰海拔2256米,也是加勒比海地区最高的山峰。当阳光直射在海面上,山峰反射出海水璀璨的蓝色光芒,群山笼罩在蓝色云雾中,故而得名“蓝山”。蓝山!真的是蓝色的山哎。这里拥有肥沃的火山土壤,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很低,咖啡树生长缓慢,能够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营养。每天午后,云雾笼罩整个山顶,避免了咖啡树为阳光直晒。如此优越的种植条件只能说是老天爷的礼物了。

如我前文所述,光有好的种植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当地人认真积极的态度。牙买加政府对咖啡业相当重视,他们并没有像大多数咖啡生产国那样,为了提高产量而大规模种植产量高、能抗病虫害但是品质差的罗布斯塔豆。牙买加是世界上咖啡生产量较少的国家之一。对比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出口国巴西,每年要生产3000万袋(每袋60公斤)咖啡,蓝山咖啡每年仅产4万袋左右,走的就是奢侈品路线。另外,政府对蓝山咖啡加工、烘焙、包装等都制定了严格详细的标准,具体到成长期需要使用什么有机肥料都有规定。收获时全部人工采收。牙买加也是最后一个仍使用传统木桶包装运输咖啡的国家。

1960年,牙买加蓝山区域遭受飓风侵袭,多数庄园的设施和咖啡树被摧毁。这让我们想起可怜的斯里兰卡和爪哇,但蓝山咖啡始终是幸运的,其铁杆粉丝日本人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话说当年日本经济刚好处于腾飞期,人们温饱之余也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日本人轻视生命,但对有品质的事物又有一种发乎内心的尊重和珍爱——想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疯狂地打砸抢,除了摔不坏的金银铜铁锡,所有珍贵瓷器、玉器全都打了个稀巴烂,真是令人发指!连法国作家雨果都看不下去了,专门写文章谴责这种破坏人类文明的行为。只有日本鬼子只抢不砸,到手的每一件文物都小心收藏了——当然抢东西也是混蛋行为,但混蛋也要分档次,人家明白“爱护文物、人人有责”,就算档次略高的混蛋了。日本人的经济支持使蓝山咖啡重新振作,直到现在,蓝山咖啡每年产量的80%仍然销往日本。

如果蓝山的危机早十年爆发,日本人自己还穷得叮当响、正咬紧牙关进行战后重建呢,很难想象蓝山咖啡还会不会有贵人相助,它的命运是否像爪哇咖啡那样从此万劫不复?不得不感慨一句,成为王者是要讲命的!

牙买加蓝山地区的咖啡有三个等级:

注:一号比二号更高贵。

蓝山咖啡树的树种是“Geisha High Bred”种,全部长在崎岖的斜坡上,采摘很不容易,让我们想起同样生长在危险地带的摩卡咖啡,看来好东西都来之不易。

蓝山咖啡豆形偏大,酸味、苦味、甘味均衡,醇度浓郁,优质新鲜的蓝山咖啡风味特别持久,中度烘焙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它的风采,一般作为单品咖啡饮用。最好的蓝山咖啡豆是NO.1 Peaberry,也称为珍珠豆,是生长在海拔2100米的产品中精挑细选的小颗圆豆。

蓝山咖啡的咖啡因含量较低,非常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

再次申明,蓝山其实未必是最好的咖啡,我还是觉得众位咖啡明星各有妙处,况且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欧阳锋说他武功最高,黄药师不服,那就放马过来,打一场就有结果,得第二的搞不好直接挂了;文的就很难讲,除非双方实力相差太悬殊,牙买加的农民说蓝山最牛,巴拿马的农民说不对,瑰夏最好。这能说明什么呀?什么都说明不了,最多也就说明这两款咖啡都有价值。

但论知名度和品牌吸引力,蓝山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再不了解咖啡的人对蓝山咖啡也充满了向往,蓝山咖啡大概算得上咖啡界的兰博基尼。并且它的产量非常稀少,日本人还毫不客气地拿走一大半,这就显得它更珍贵了。当然啦,现在日本人的购买力在降低,所以有更多的蓝山流入其他国家市场。

最后,我友好地奉劝各位一句:不要去咖啡馆喝蓝山咖啡,99%以上都是西贝货!蓝山咖啡每年一共就那么点儿,普通咖啡馆上哪儿搞蓝山去?我记得有一家媒体曾经很激动地曝光上岛咖啡卖假蓝山,还找了律师咨询,商家卖假蓝山,消费者怎么办……巴拉巴拉。

我靠!要不是人类的虚荣心作怪,大家非要矫情地喝蓝山,咖啡馆至于折腾假蓝山吗?全中国的咖啡馆几乎都在卖假蓝山,那也就是给商务人士在谈判对手面前显派头用的、初次约会的男人在女朋友面前显品位用的。真要认真追究,这事就没完了。

好在人家就对上岛咖啡感兴趣,毕竟给知名咖啡馆搞点丑闻出来,那才有成就感,普通咖啡馆人家是看都不要看一眼的。就像明星吵个架约个会一起看场球,都是头条猛料,普通人的恋爱再惊天地泣鬼神,也只能上《读者》,大家娱乐完了,还要来一句:“真矫情!”

“上岛”,不要痛苦!有人骂恰恰说明你名气大!

2010年杭州有机构开始代理蓝山咖啡,国内有真蓝山,但并不广泛存在于咖啡馆中。

二、哥伦比亚咖啡:实力派绅士

哥伦比亚咖啡豆是阿拉比卡豆中一个优良品种,是当地人除了足球之外另一件引以为豪的瑰宝。

哥伦比亚的咖啡区以中部最佳,一年有两次雨季,所以一年有两个收获季节,分别是每年的4~5月和9~12月。中部山脉属于火山灰土壤,里面的酸度比较强,所以生产的咖啡含有丰富的果酸和浓郁的香气,最知名的咖啡产区为麦德林(Medellin)、阿曼尼亚(Armenia)和马尼札雷斯(Manizalez),我们称为“MAM”。中部的部分土壤是沉积岩土壤,这里生产的咖啡醇度比较高,酸度会低一点。

南部土壤也多为火山灰土壤,种植高度最高,主要收获季节是在上半年,以“那玲珑咖啡”(Narino)为精品,星巴克拥有那玲珑咖啡特级的独家拥有权。

咖啡、鲜花、黄金和绿宝石被誉为哥伦比亚的“四宝”,政府非常重视咖啡的生产。当地法律明确规定,出口的咖啡豆里每3000颗不能超过20颗瑕疵豆,此外,只有持联合会许可证的私商才能出口咖啡,目的是维护哥伦比亚咖啡在世界上的形象,同时也保证政府在咖啡贸易中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所有进入该国的车辆必须喷雾消毒,以免无意中带来疾病,伤害咖啡树。

哥伦比亚咖啡总的特点是豆形饱满整齐,香气浓郁而厚实,有的带水果香,有的则是巧克力香,看具体种在哪里了,口感方面酸性较强,绵软顺滑,滋味鲜美,以特选级(Supremo)为最上等。

每次写到各种咖啡的独特味道,我都感到很为难,我们的厨祖伊尹说过:“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用文字来描述味道,犹如隔靴搔痒——不得劲啊!

这就像美景应该用照片、影视片来展现,而不是用语言来描述,高中时代我最讨厌的课文是《天山景物记》,通篇都是力不从心的风景描写和多得要用卡车来装的病句,看得我连死的心都有!其实拍几张照片就全搞定了,写这么多有什么用啊?我现在就光记得乌克兰大白猪了。

人的感官各有用途,不能什么都靠想象,文字是有它的局限性的。不过,既然是写咖啡的书,描述味道在所难免,大家将就着读吧。我不建议大家死记硬背这些味道,我希望大家按图索骥,喝完之后,再来和本书的文字进行比对。

哥伦比亚最出名的咖啡品牌叫Juan Valdez?,是哥伦比亚全国联盟的自有品牌。Juan Valdez?是哥伦比亚咖啡种植

者的人物代表形象,是哥伦比亚咖啡的标志,2005年纽约《时代周刊》确认了Juan Valdez?品牌在美国的重要性,因为其商标认识度已经超过了很多的世界领先品牌,逐步成为了世界知名品牌。

三、巴西咖啡:粗生粗养

又一个让人恨铁不成钢的咖啡生产国。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数量庞大不过总体水准不高,优质的咖啡并不多,巴西咖啡多用来拼配综合咖啡。

1720年,法国人将咖啡从法属圭亚那带到了巴西,后来巴西又从圭亚那弄到了一些成熟的咖啡豆和五棵咖啡树苗,开始大张旗鼓地种咖啡。

在19世纪的欧洲,咖啡不再是贵族的专有饮品,变得日益平民化,于是需求量大增,而巴西的巴拉那州、圣保罗州、米拉斯吉拉斯州和圣埃斯皮里图州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咖啡。

市场焦虑地呼唤着:质量不用太好、价格一定不能太贵的咖啡,你在哪里呀在哪里?俺们是平民,票子不多,黄金曼特宁什么的都喝不起,实惠最重要啦!

巴西回答:我在这里……在这里……

大家是否记得法国的咖啡馆是什么时候热闹起来的?

是19世纪下半叶。

大家是否记得法国人喝咖啡最注重什么?

喝咖啡时的环境、感觉,而不是咖啡味道本身,所以选用次一点的咖啡豆并不影响人们去咖啡馆的热情。试想一下,连长年需要弟弟救济的梵·高都能去得起的地方,用的咖啡豆还能讲究到哪里去?

还有盛产音乐家的奥地利,也是一回事儿,咖啡馆就是一个艺术家的据点,吃什么喝什么人们根本都不在乎。

我就接待过很多这样的客人,人家来咖啡馆喝情调,至于我提供的是早市买的10元钱/公斤的瓜子,还是超市买的洽洽瓜子,人家根本不在乎,人家就喜欢咖啡馆的小情小调小温馨小浪漫……

就这样,巴西咖啡的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在巴西,由于咖啡种植面积非常大,机械化生产程度也比较高,人们使用机器采收,收获时容易将成熟和青涩的果实混杂在一起,通常不再进行分拣,有时咖啡果实中甚至还混有咖啡枝叶。人们还采用机器烘干,效率很高,但会影响咖啡豆的风味。

能省事尽量省事,能不操心就不操心,这都什么工作态度啊?

看见农民不好好种地、工人不好好生产、咖啡师不好好煮咖啡,我就气不打一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