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宝宝心理学·宝宝每一天:0-1岁宝宝不哭
19521900000023

第23章 9月龄(3)

宝宝:(用嘴唇含住水杯的边上喝水,水顺着嘴角流下来。)

(目前,只能喝到进入嘴里的水,宝宝还不会向嘴里“吸溜”水。假以时日,在逐渐的摸索与模仿过程中,宝宝会自己掌握并改善喝水的技巧。)

(开始妈妈托住杯让宝宝扶着杯学习自己喝水,在宝宝的双手逐渐有劲时,妈妈拿杯的手应渐渐松开,让宝宝自己捧杯喝水,每次只倒少量,喝完再添,避免宝宝拿不稳时把水洒到身上。自己捧杯会由双手变成单手,为以后一手拿碗一手拿勺子做准备。)

良好的爬行环境——家庭教养

现在,有不少宝宝没有经过爬行阶段,直接从翻滚过渡到站立行走,这或许是自身发育的特殊性导致的结果。但是,家人没有重视宝宝的爬行问题,嫌脏乱,过度溺爱总是抱在怀里等也是影响宝宝爬行的直接原因。为了训练宝宝爬行,最好为他创造良好的爬行环境。

选择什么样的地垫

在2岁之前,地垫是宝宝玩耍与爬行训练的好场地。选择一款好质量的地垫是妈妈的责任。安全舒适、质地优良、大方美观是地垫最基本的要素。

要美观。色彩鲜艳,图案以动物、交通工具、简单字母或文字、卡通为主的地垫都是不错的选择。

要选择拼图式地垫。拼图式的地垫很容易拆卸和清洗,不会造成卫生死角。宝宝大一些以后,就可以玩地垫上的拼图了。

要选好材质。可以选择创新EVA材料,这是一种新型环保塑料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缓冲、抗震、隔热、防潮、抗化学腐蚀等优点,且对人体无毒。

妈妈在决定购买之前,最好向周围的亲友询问购买地及品牌。

爬行环境维护

舒适。宝宝平时爬来爬去的环境应该经常通风,要注意保持空气的清新。爬行是一项很耗费体力的运动,宝宝不时会因为用力而出汗,变得混浊的空气很容易使宝宝产生不适。

卫生。如果选择的是拼起来的爬行地垫,每日都要像清洁地板那样进行擦洗。最好每周进行一次消毒。

先爬后走,促进感统协调——大动作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感统失调的危害

缺乏爬行经历,易患感统失调

宝宝如果爬行练习不足或没有经历爬行,将引起对称性紧张反射的动作不成熟,表现为身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不自觉地对抗,就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症。

感统失调症是心智方面的异常,并不是所有不会爬就会走的宝宝都将影响心智,只不过出现不同程度心智异常的比例是非常高

1. 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差,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

2. 学龄前可能表现不太明显,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上和性格上慢慢表现出来:上课走神,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人际交往明显吃力。

3. 到了青年期变化明显,有的智商很高,学习成绩很好,但走上社会却无法适应,很多方面发挥不出来,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出现困难,甚至终生受限、埋没于社会。的。对于错过爬行期的宝宝,应该积极尽早补上爬行环节。

爬行过后再学走

在整个婴儿期,宝宝通过眼看、耳听、皮肤触、舌头味觉、鼻嗅等过程,脑中的各种信号路径就建立和发达起来,其中伴随着宝宝的运动能力的顺序发展,宝宝的运动发展直接影响感觉统合过程。任何一个过程都会对感统产生正面的影响,一定要宝宝先爬后走。

参与维护家庭环境——家庭教养

让宝宝自发参与维护居室的整洁与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是妈妈在育儿期遇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宝宝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大人的任务就是提供让宝宝快乐成长的条件。其实,自主参与维护居室的整洁于宝宝于家庭都是有利的。宝宝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良好习惯,能使宝宝在进入幼儿园以后得到大家的肯定,并据此赢得自信。

收拾玩具

每天在玩具时间结束以后,妈妈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宝宝一起把玩具放在固定的位置。要尽量培养宝宝自主收拾玩具的能力及习惯。

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配合这个过程。“把小猪给妈妈拿过来”“小车放到筐筐里”“小鸭子放到上面这一层”。

不乱扔垃圾

在宝宝经常活动玩耍的房间里特意配备一个垃圾桶,以收集要丢弃的物品。开始时,宝宝会将垃圾桶当作玩具,妈妈可以经常将废纸等无用的东西当着宝宝的面扔进去,并告诉宝宝:“这个没用了,要扔进垃圾桶。”逐渐要求宝宝把自己掉在地上的水果及食物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不久以后,宝宝就能理解垃圾桶的作用了,如果此时妈妈拿着宝宝心爱的玩具说“把这个小狗扔到垃圾桶吧”时,宝宝会以哭闹来抗议。

大人要以身作则

并不是为了训练宝宝保持居室整洁的时候才要保持居室的整洁,这应该是家里所有人的任务。家人都要自觉遵守物品不随意乱放、保持地面清洁、定期擦拭灰尘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刻意培养更有用。

扶着站起来了——大动作

妈妈已经不放心让会爬行的宝宝独自待着了,在干家务的时间里,不得不把宝宝放进婴儿床里,再把婴儿床推到能看见妈妈的位置。在这个小小空间里,宝宝尽情施展自己的本领。

拟定情景:扶着站起来

时间:准备晚餐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妈妈在厨房准备晚餐,宝宝在客厅的婴儿床里爬来爬去,同时嘴里咿呀有声,又在抗议妈妈的不理不睬。)

妈妈:(把婴儿床推到厨房门口,以便宝宝能看到妈妈。)宝宝,妈妈在给宝宝和爸爸准备晚餐,自己玩一会儿啊。

宝宝:(能见到妈妈,表现得很高兴。)

妈妈:(又去干活了,不时看宝宝一眼,给宝宝一个微笑。)

宝宝:(坐在婴儿床里,双手抓着护栏,穿过栏杆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在妈妈冲自己笑时,回报以甜甜的微笑。)

妈妈:(走过去扶着宝宝站起来,注意要在婴儿床内铺上厚垫子,以防宝宝突然后倾摔倒。)宝宝,站一会儿。

宝宝:(紧紧抓着栏杆,初时前仰后合,左右摇晃,很害怕。)

(刚刚可以站起,不要站久了。)

(几天以后。)

妈妈:(在厨房干活,不时和宝宝说几句话。)

宝宝:(抓着栏杆自己颤巍巍地站起来了,同时自己也在摸索平衡身体的技巧。)

妈妈:(亲亲宝宝)宝宝,真棒,自己站起来了。

要注意防护

宝宝能够扶物站起,说明他的双腿能够负重以及脊柱、肌肉发育良好。宝宝刚学站时,最好让他光着小脚丫,一定要给他一个可以扶靠的物体,如沙发、椅子等。这些物品一定要高度适合又没有棱角和凸出的坚硬零件,以免伤到宝宝。

感知音调,有助于学习语言——音乐智能

研究发现,宝宝在8个月大时,对于经常听到的长段音乐,如果稍微改变相关音符的顺序,成年人通常不会察觉,但婴儿能够发现个中的区别,较为准确地辨别出两个序列不同的乐段。他会对做了改变的乐曲给予更为专注的神情。

如果婴儿对长时间听到的相同音符感到厌倦,他的注意力也就不再集中。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婴儿的标准冲动”,即对新鲜的乐曲或者其他东西的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对已经熟悉的乐曲或者是一些事物就不太感兴趣。

有助于学说话

婴儿正是因为具有识别音符细微差别的能力,使得他在后天能够学会说话。伴随着婴儿逐渐长大成人,一旦他学习说话的过程完成,大多数人就没有了这种辨音能力。但是,如果成人刻意学习一种乐器,或者学习语调表意很强的语言来刻意培养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能够被强化的。

唱着说话

宝宝会叫出“妈妈”的声音时,有时带有简谱“5—3—”的音调;叫爸爸时会带有“2—5—”的音调。

宝宝在学猫叫时,也会出现“6—5—”的“喵喵”音调;宝宝喜欢学汽车的“嘀嘀”声,用拉长的“3—3—”音调。学小鸟叫时,会用短的“3333”发出“唧唧唧唧”的音调。

宝宝最容易发出的音调为简谱的“3、5、6”,如果妈妈同宝宝一起应和,宝宝就更喜欢唱出这几个好听的声音。所以说,有些宝宝先会唱歌后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