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宝宝心理学·宝宝每一天:0-1岁宝宝不哭
19521900000025

第25章 10月龄(2)

(每个宝宝说话发育的时间不同,妈妈不必太在意早晚。而且也要看大人平时和宝宝说话多不多,说得多,宝宝吸收得多,早点说话的可能性也就大。还有些宝宝一开始一直不说话,但是一旦开口,就能说得很好。)

有意的抑或无意的

宝宝最早对大人的称呼通常是无意识的,“妈”“爸”“奶”等词是在嘴唇碰触的过程中无意识发出的。妈妈要让宝宝有意识地称呼大人。妈妈要分辨宝宝到底是无意地发音自娱还是见人称呼,要创造条件让宝宝有意识地称呼,对宝宝有意识地称呼大人要给予赞扬。

独立思考——因果智能

宝宝摸索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巧性,并且明显地带有经过思考的痕迹,人事不懂的宝宝,一旦展示出其强大的思维能力,往往会令妈妈感到欣慰。

拟定情景:纸尿裤“太难受了”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晚饭后,一家人围着宝宝一起聊天,为了营造一种适合休息的气氛,妈妈特意调暗了室内的灯光。)

宝宝:(低头专心地“对付”自己屁屁上裹着的纸尿裤,想把它摘下来。)

爸爸妈妈:(观察他的行为,看他能否达到目标。)

宝宝:(左抠抠,右抠抠,寻找突破口,忽然感觉光线太暗了看不清,一下子翻转身,这下子光线足了,看得很清楚,照着光继续抠。)

爸爸妈妈:(面面相觑,缓过劲儿来以后,开始哈哈大笑起来,为宝宝的这个行为欣喜不已。)

宝宝:(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抠,终于拽住封口的粘条一下子拉开,整个纸尿裤张开了,开心大笑。)

(妈妈不要急于代替宝宝解决问题,而是启发宝宝自己去做。在宝宝专心做事时,妈妈要尊重宝宝的自主心理,不要插手,以免引来一顿哭闹。宝宝经过自己的摸索把问题解决了,会获得成就感。)

推理能力也要训练

宝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经过了推理,有了推理这个过程,才能使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宝宝能够在新背景下利用之前的经验,而这种能力会受到宝宝学习这种技能的方式的影响。如果父母给宝宝提供了太多的信息,他反而会不知所措,不利于宝宝自主解决问题。

认识更多物品——认知智能

在不知不觉中,宝宝已经认识了很多物品。这使得妈妈与宝宝的日常沟通更加顺畅。妈妈可以扩展宝宝认知对象的内容,逐渐增加对文字、人物身份、颜色等的认知训练。指认的练习要一直继续下去。

以图片指认

10个月的宝宝不同的爱好开始表现出来,有些宝宝对交通工具感兴趣,有的对各种动物感兴趣,各种图片和图书是教宝宝认识事物比较好的工具。因为让宝宝仅指认和说出自己生活中的物品及玩具是有限的,图片的内容更加广泛,可以让宝宝认识眼前看不到的一些东西。

大人要选择那些形象逼真、准确、色彩鲜艳、图画单一清晰的识图卡片或书教宝宝指认。

宝宝最开始学指认图片时,要选择经常指认过的实物图像的一些图片,如鞋子、球、娃娃、电视机、灯等,让宝宝指认,看他是否能将实物形象和图像联系起来。

居室内的挂图

在家里也可悬挂一些挂图,上面印有皮球、苹果、太阳等,大人可随时提问:“皮球呢?”“苹果呢?”让宝宝随时可见,随时指认画片或用眼睛去寻找。

还可以挂一组不同身份人像的照片,上面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姐姐、哥哥等,经常将他们的称呼对宝宝提起。宝宝逐渐就能将不同身份人物的特点与生活中见到人物产生关联。这可能会成为宝宝未来见到年轻女性就叫阿姨而不叫奶奶,能够正确判断人物身份的基础。

居室内的挂图不宜一成不变,应该定期更换,不断扩充宝宝的视野。

使用勺子,自己进食——自理智能

宝宝想要自己使用勺子进食的意愿很强烈,但是因为吃得极不利索,以至于食物撒得到处都是。

训练宝宝使用勺子

宝宝开始拿勺子时只是用它来挥动,当他在吃饭时看到勺子插进饭中,他也把手中的勺子插入,分辨不了勺子的凸面与凹面。他看到大人用勺子能盛到食物,而他自己的勺子盛不到食物就会很生气。但有时偶尔能使凹面向上盛到东西时,由于手的劲儿还未做好持物的准备,盛到了也把持不住又掉下来。

宝宝自己用勺子进食时,肯定会弄得一身一脸、满地都是,可以事先给宝宝穿好围裙,让他坐在自己的专用餐椅上,下面铺上一些报纸或垫上一块塑料布,以便于饭后打扫。这是宝宝达到能够自主进食的必经阶段。虽然妈妈需要为此付出更多的清洗任务,但妈妈要相信,这样的情况不会维持太久。

使用勺子注意事项

尽量满足宝宝要“自己来”的愿望,让宝宝自由自在地同大家一起吃饭,享受平等和快乐。

宝宝玩耍的时候不要给他勺子玩,妈妈喂完饭了也要把宝宝手中的勺子收走,告诉他 “吃完了,妈妈要收拾了”。不分情况地给宝宝玩勺子,可能会使宝宝养成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为避免宝宝在用勺子进食时伤到自己,要选择软头勺子。这种勺子有特殊勺柄(如环形手柄、曲形手柄),容易抓握,不会经常脱手掉落,方便宝宝使用。

做妈妈的“小帮手”——认知智能

宝宝的巧手在每日摆弄玩具中与大脑的思维共进,很快就与环境“和谐相处”了,在某些方面甚至进步到了成人的水平。妈妈也是在稀里糊涂中突然发现,宝宝居然能够帮忙收拾玩具了。

拟定情景:“把球递过来”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妈妈在准备午餐;宝宝坐在地垫上,身边堆满了玩具,拿起这个,放下那个,越玩周围越乱。)

妈妈:(把专用的放置玩具的箱子拿过来。)宝宝,这里太乱了,把玩具收拾好了吃饭去,好吗?(把小鸭子先放进去。)小鸭子,放进箱子里。

宝宝:(看看妈妈,看看玩具。)

妈妈:(继续收拾玩具,看见球在宝宝身侧。)宝宝,把那个球递给妈妈。

宝宝:(转头看球,双手捧球,把它递给妈妈。)

妈妈:(接过球,把球放进去。)把球放进去。(给宝宝一个吻)宝宝能给妈妈干活了,太棒了!

宝宝:(很是欣喜呢。)

(宝宝对物品的认知与语言的理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掌握的。妈妈甚至无需特意去教,完全是在日常必要的交流与潜移默化过程中完成了教授的目的。)

放手

宝宝能根据妈妈的要求,有意识地将手中玩具放置在指定的地方。完成这个动作,需要妈妈给予示范,让其模仿。并反复地用语言示意他,比如边做边说“把小熊放下,放在小椅子上”。宝宝由握紧到放手,手的动作开始受自己的意志控制,手、眼、脑协调又进了一步。

想办法解决问题——因果智能

宝宝能够解决问题,也要依靠脑部特定区域的发育。研究表明,帮助脑部发育一个重要的方式是提供可以滋养这些区域的营养。例如,可以喂食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如DHA、花生四烯酸、ARA)的配方奶粉。

拟定情景:够取玩具小绝招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宝宝靠着沙发站着,紧紧地抓着沙发,害怕摔倒了,妈妈在身边转来转去地干着家务。)

妈妈:(不时看看宝宝)宝宝,自己先玩着,妈妈过一会儿就来陪你。

宝宝:(看看妈妈,仍旧感觉紧张,不时调整站姿,以使自己站得更稳当。)

妈妈:(把玩具鸭子放在宝宝面前的沙发上。)宝宝,给你一个玩具先玩着。

宝宝:(伸手去够取玩具,玩具太远了,够不着,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妈妈:(偷眼观察。)

宝宝:(审时度势,观察了一会儿,试探性地用手轻轻拽沙发单子,玩具跟着动了一下。)

妈妈:(忍住笑继续悄悄观察。)

宝宝:(终于下了决心,抓住沙发的单子,狠劲一拽,玩具鸭子猛地蹿到宝宝眼前。)

处于动作思维阶段

现阶段,宝宝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表现在婴儿只考虑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更不能考虑自己的动作,计划自己的动作,以及预见动作的后果。比如,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够不着就会借助凳子爬上去,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这个思维结果是在操作过程中完成的。

宝宝在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操作过程中了解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并将类似的经验不断积累下来。

感觉统合训练——大动作

爬行是最好的增进宝宝感觉统合的运动,除此之外,妈妈在家里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模仿专业的感统训练,促进宝宝的感觉统合发展。

感觉统合的作用

组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