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宝宝心理学·宝宝每一天:0-1岁宝宝不哭
19521900000027

第27章 11月龄(1)

宝宝心理发育提示

妈妈和宝宝的气质要相互契合

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气质本身不会造成什么问题,可如果宝宝的气质和妈妈的抚养态度或性格产生冲突,就会出现问题。

例如,妈妈非常麻利能干,要求家中一尘不染,而宝宝却性格散漫、调皮捣蛋,妈妈肯定会对宝宝的行为多加干涉,在大小事情上发脾气;而宝宝会认为妈妈讨厌自己,感到愤怒且绝望,行为散漫的现象也会愈发严重。因此,针对宝宝的气质,妈妈还要正确把握自己的性格和抚养方式。妈妈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正确引导宝宝发挥出他气质上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有的孩子生来就温顺听话;有的孩子却片刻都安静不下来,非常活泼好动;有的孩子特别敏感、爱发小脾气;有的孩子却非常乐观,很爱笑;有的孩子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环境;有的孩子在陌生的地方就会很害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孩子从出生就具备的性格特征被称为“气质”。

在成长过程中,随着与妈妈、身边人以及同龄朋友关系的发展,孩子的气质会发生变化,有时就会出现气质上的问题。妈妈要学会修正孩子的气质,不要让气质成为孩子情绪发育的障碍。

宝宝笑一笑好处多多

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宝宝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爱笑的宝宝长大后多性格开朗,有乐观稳定的情绪,这非常有利于其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更乐于探索,好奇心比较强,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发展。

本月全脑开发重点

踢球

宝宝已经能够扶着床栏、凳子、沙发等由蹲着到站稳。你可在距宝宝的脚3~5厘米处放一个球让他踢。在踢来踢去的过程中,宝宝会十分开心。这样做锻炼了宝宝大脑的平衡能力,促进了眼—足—脑的协调发展,还建立了“球形物体”能滚动的形象思维。

大和小

将宝宝喜欢的大的和小的饼干各一块放在桌上,告诉宝宝“这是大的”“这是小的”。用口令让他拿大的和小的,拿对了就让他吃,拿错了就不让他吃,宝宝很快就能学会分辨大和小。

爬越障碍

宝宝已经具备了熟练的爬行技能和极强的攀高欲望。一刻不停地“攀上爬下”是这个阶段宝宝的特点,这是宝宝自我探索、自寻其乐、增强才干的动力。应创造条件和宝宝开展“爬大山”“越障碍”等游戏。

学习用勺子

用一个玩具勺子在玩具碗内学习盛起小球、枣等。有了这种练习,宝宝渐渐懂得用勺子的凹面将枣或小球盛入,放到另一个小碗内。妈妈要适时地表扬宝宝“真能干”,为以后宝宝自己吃饭打好基础。

乱涂乱画

可给宝宝笔和纸,笔以彩色蜡笔为宜。先扶着他的手学握笔,再在已经画好的金鱼的眼睛处点上小点,他看到自己“会画鱼眼睛了”十分高兴。以后他会经常练习“作画”,乐在其中。

连说带动——语言智能

宝宝的意识发展使他有了主动表达的欲望,适当的训练,能够帮助宝宝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

模仿发音

练习模仿发音要逐步扩大范围,到现在要包括人称、物品名称、人的五官及简单的动词等,争取使宝宝在主动会叫“爸爸”“妈妈”之外,还能说其他几个词,并学会模仿大人说话的最后一个音。

用食指表示1

当大人问宝宝“你几岁了”时,妈妈教他竖起食指表示1,如问“你要几块饼干”,他会竖起食指表示要1块。妈妈这时要只给他1块,让他巩固对“1”的认识。

用食指说话

1随着宝宝认识事物的增多,给宝宝讲故事可以用有情节的图文并茂的书,比如《白雪公主》《三只小猪》等。

2很长一段时间,妈妈试着在每晚宝宝睡前给他朗读同一个故事《三只小猪》。边讲边用食指指着相应的图片。

3讲故事时也不能是一个讲一个听的方式,妈妈宝宝要互动,宝宝帮妈妈翻书页,妈妈拿着宝宝的手指在图上指指点点,同时还要穿插一点故事外的语言,比如“楼下的那只小狗可爱,还是这只猪宝宝可爱?”“这个是猪老二”等。

4几天以后,又讲这个故事时,妈妈就可以问宝宝一些问题了,比如“告诉妈妈哪个猪宝宝是老大?”“猪老三建造的房子是哪个?”如果宝宝听懂了妈妈的讲的故事和提的问题,就会用食指在书上指出来。

扶着,走走——大动作

宝宝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强,在家里摸爬滚打,能把每个角落都光顾到了。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

拟定情景:转着找图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妈妈要事先准备一个40~50厘米的包装箱,在包装箱的六个面贴上图画,最好找宝宝喜欢的,如蝴蝶、苹果、汽车、猫咪等。)

(宝宝与妈妈围坐在包装箱周围,指其周围贴着的图片。)

妈妈:(指着汽车的图片)宝宝看,这是汽车,嘀嘀——

宝宝:(看图片,用手摸摸。)

妈妈:(把纸箱转个方向)汽车呢?嘀嘀呢?

宝宝:(看看妈妈,扶着箱子站起来,围着箱子转圈寻找汽车的图片,终于找到以后,站定了,用手指着高兴地叫。)

(开始记忆时,妈妈要耐心,一张一张地逐一让宝宝记忆。宝宝找对时,要及时赞扬。)

(用同样的方式要求宝宝寻找蝴蝶等其他图片,直到宝宝把六张图都记住。)

(还可以通过控制转动箱子的速度来控制宝宝扶着走的速度;同时可以随意将图片换成别的图片,训练宝宝的认知能力。)

进行选择是培养宝宝独立自主能力的开始,让宝宝自己有决定自己行动的主动权,养成独立的性格。为将来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正确对待摸“小鸡鸡”——行为习惯培养

妈妈给男宝宝洗澡时,突然发现宝宝的“小鸡鸡”勃起了,把妈妈吓了一跳:这么小的宝宝怎么就这样?

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从出生时起即具有性本能,他把性本能的发育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本时期宝宝的性发育处于第二阶段,从排便训练开始到3~4岁左右,称作“肛门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通过排泄器官得到快感。宝宝开始对自己的排泄物产生兴趣,表现出想抚摸和玩耍的意愿。

半岁以后可能会抚摸性器官

周岁前的宝宝会抚摸性器官,大多是在摸索身体的时候偶然发现并触摸到的,或者在换尿布时刺激到性器官产生快感开始的。宝宝开始只是出于淘气试着摸摸,慢慢就当成了游戏。当父母注意到宝宝的这种行为时,要通过有趣的游戏,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正常对待

有的妈妈怕抚弄到儿子的阴茎引起勃起,洗澡时不给宝宝洗阴部。实际上,宝宝勃起没有关系,但不洗阴茎会使阴茎和包皮内藏污纳垢,引起炎症。

其实,婴儿的勃起属自然反应,在宝宝尿急时、睡觉时,都可能发生勃起。洗澡时,宝宝的小阴茎不再受尿布包裹,又受到热水的冲击,这个特别敏感的器官自然就勃起了。宝宝的性器官敏感,是正常反应,妈妈应当放心。

真正有危害性的,是妈妈的多虑,会影响到日益懂事的宝宝,反倒会给宝宝的性心理留下阴影。

见过卡通,识得实物——认知智能

宝宝已经时时会向妈妈展示他的聪慧。除了逐渐掌握妈妈刻意教授的内容,宝宝也在悄悄积累着自己对生活的见解,而这种小见解一旦表现出来,妈妈会被吓一跳。

拟定情景:卡通版,实物版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宝宝在地垫上摆弄着自己的动物小玩具,分别是小鸭子、小猪、小老鼠,这些形象都是卡通版的,与实物有一定的差异。妈妈选取几本动物实物图册、绘本故事书,与宝宝坐在一起翻看。这个阶段,宝宝已经能认识很多动物了。)

妈妈:(打开图册,翻到有鸭子实物图片的一面。)宝宝,鸭子呢?

宝宝:(在众多的小动物中,认出鸭子,用手指指出。)

妈妈:(拍拍宝宝的头)嗯,对了,宝宝真棒。(把图册拿在手里)给妈妈把鸭子捡出来。

宝宝:(端详片刻,把小鸭子的卡通玩具捡出来,露出得意的神色。)

妈妈:(翻开绘本故事书,一页页翻下去。)宝宝,找找鸭子。

宝宝:(手指指在线条版的鸭子身上)。

妈妈:(亲亲宝宝)宝宝太棒了!

(在带着宝宝外出时,或看电视时,一旦遇到宝宝认识的动物,宝宝都会两眼发光,很兴奋地指给妈妈看。)

宝宝天性爱动物,对动物特征的捕捉能力甚至超过大人。妈妈可以不教授,但是要宝宝多接触,凡见过的,都会对宝宝的意识产生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以后逐渐表现出来。

宝宝学步要点——大动作

如果经过扶栏的站立已能扶着床栏横步走了,这就是宝宝学走的开始,但从扶走到独自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无疑要起到辅助作用,同时,父母还要学习一些宝宝动作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做到科学合理地辅助孩子学走路。

picture

学步进阶表

学步教养误区:过度保护——家庭教养

学步的宝宝在学步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作为家长,在宝宝遇到挫折时要采取正确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对宝宝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利于独立性培养

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常常自主或不自主地过分保护。比如宝宝刚刚学会走路,还不能走得很稳,常常摔跤。家长一看见就迫不及待地把孩子抱起来,本来摔得不重,宝宝也没有哭的反应,经过家长一番“保护”性诱导,宝宝反而会哭起来。经过这样的保护,几次以后,只要跌倒了或有一点委屈宝宝就哭,遇到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久而久之养成任性的毛病,反而不利于宝宝独立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主动探索

宝宝是在自我摸索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独立行走的,家长要为宝宝提供这种锻炼机会。因为担心他碰着、磕着而限制宝宝自由探索的行为是得不偿失的。学走路过程中,摔跤、疼这些体验也是成长的一部分,甚至是不应缺少的一部分,过多的保护会使宝宝失去一些自我保护的能力,长大后更容易摔跤。

必要时要“视而不见”

当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无关紧要的“委屈”时,家长应“视而不见”,让其自己处理。比如摔倒的宝宝会回头看大人,如果大人没有反应,他就会左看右看,自己爬起来再走。如果此时家长鼓励宝宝站起来,他会有成功和自豪感,时间长了将会养成独立、坚毅的性格,遇挫折不会怨天尤人。

探索,更进一步——因果智能

妈妈只要留心观察宝宝,就会发现一个爱琢磨的宝宝。在宝宝认真琢磨时,给他留出足够多的自由空间,不要打扰他。

(准备两个空纸盒子,分别在上面各开一个洞,再把其中之一的底部角落再开一个洞。)

(宝宝与妈妈一起坐在地垫上,摆弄这两个纸盒子玩。)

妈妈:(拿着底部也开了洞的盒子,把一个小球从上方的小洞投入。)宝宝,妈妈变个魔术,你看,球球不见了,跑到哪里去了?(用手摇摇盒子,小球从侧面的洞口掉出来。)咦,怎么从下面跑出来了?

宝宝:(捡起小球,很迷惑的样子。)

妈妈:(把纸盒子送到宝宝眼前。)你来玩。

(这时的宝宝开始有探索问题的本领,

拟定情景:两个出口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他把两个出口来回看,甚至用手指去抠小盒的洞。)

宝宝:(把小球投入上面的洞,把盒子摇动使小球掉出;宝宝兴奋异常,会高兴地尖叫。)

(宝宝还会用食指从侧面的出口把小球抠出;或者把盒子翻过来,从侧面的小洞塞入小球,摇动小盒使小球掉下来。)

妈妈:(拿起盒子把洞口放在眼前观察一下。)看看里面有什么。

宝宝:(强烈要求自己也要看一看,看到另一个出口处有亮光。)

妈妈:里面很亮吧?(把另外一个盒子拿给宝宝看。)宝宝看见什么了?黑洞洞的,是吧?

妈妈:(把球投进底侧没洞的纸盒子,摇了一会儿,小球没有掉出来。)小球出不来,因为没有洞。

(要让宝宝明白,洞口看进去很黑的盒子投入小球后摇不出来,洞口看到光的才能摇出来。这需要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

学会交往,懂得分享——人际交往

宝宝拿着好吃的先送到妈妈嘴边,这样温馨的场面在生活中可以时常出现,关键在于大人的示范与以身作则。善解人意、关心他人的宝宝人见人爱。

形成固定的交往圈

妈妈要有意识地给宝宝寻找固定的交往对象,在整个童年,这个交往圈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宝宝会用招手、微笑、点头等姿势同人打招呼,喜欢模仿别人的活动和发音,这是良好社交的开端。会用动作和表情与人交流的宝宝很受人欢迎,大人会积极地用语言和姿势应答宝宝,宝宝就会学得更积极,动作也就会做得越来越好。这种语言之外的交流十分重要,有助于培养宝宝开朗、外向的性格。

养成分享的习惯

这个阶段的宝宝可能显示出强烈的占有欲,最早的分享教育可以从这时开始。让宝宝从盘子里拿一个橘子给爸爸,再拿一个给妈妈,然后自己再拿一个。有时宝宝舍不得把第一个分给别人,可以把次序倒过来,先让宝宝自己拿一个,然后再分给别人。经过多次练习后,可以递一个给爷爷,再递一个给奶奶,最后让宝宝递东西给客人。练习递东西给别人,可以让宝宝学会与人分享,养成不自私的品格。

对于宝宝分享意识的形成不要操之过急,一两岁的宝宝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分享。在目前这个阶段,当宝宝之间出现对物品的争执时,用语言教育效果并不好,因为你所说的道理宝宝理解不了。不用给宝宝讲太多道理,只需用宝宝更感兴趣的活动或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