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宝宝心理学·宝宝每一天:0-1岁宝宝不哭
19521900000030

第30章 12月龄(2)

(在妈妈的鼓励下与爸爸的帮助下,成功爬到楼梯顶端。下楼梯也可以这样练习。如果家里没有楼梯,可以利用家里的物品给宝宝搭个“楼梯”,练习时妈妈要守在旁边,以防宝宝不慎跌落。)

注意防护

现在家庭中楼梯越来越多,一不注意,宝宝就摸爬到楼梯上,极易滚落下来。因此,这个阶段要注意防护,最好在楼梯入口处设置遮挡攀爬的东西。还要在楼梯两侧装上安全栏杆,以便宝宝能够上下楼梯时用以扶着。

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大动作

宝宝跌倒了,父母会怎么办?扶,担心产生依赖、太娇气;不扶,又担心会不会摔伤了,会不会因此变得冷漠,两边都难选择。其实,扶与不扶都有合适的做法。

扶与不扶要看情况

不扶。

宝宝明明摔得不严重,却可怜巴巴地看着妈妈暗示:现在我需要妈妈对我有个关心的表示,我要妈妈爱我一下。从第一次摔倒开始,妈妈就应该狠狠心不去抱他,而是在旁边鼓励:“自己快爬起来,你真棒!”他爬起来以后,妈妈可以把他抱起来亲亲,鼓励他的勇敢行为。有了这第一次之后,下回宝宝会自己爬起来。

扶。

如果宝宝确实摔得比较疼,或者出了一点血,一定要赶快过去充满关怀地把孩子抱起来安慰。如果这时家长态度冷漠、严肃,坚持让孩子自己站起来,疼痛和流血带给孩子的惊吓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当孩子因为疼痛而哭的时候,一定不要严厉制止。

要检查

看孩子倒地时的姿势与状态,看脸色是否异常,手脚是否能动,身上有无外伤或起青包、出血、血肿等。即使上述检查完全没有问题,还要继续观察1~2天。主要观察孩子的大小便有无变化,如是否大便变黑、小便呈血色或黑色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院,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平时需要加强对孩子手脚活动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学会应对碰撞、跌倒。

也可能是故意摔倒

在宝宝渴望得到妈妈关怀的情况下,有可能会通过假摔来达到目的。这个时候,妈妈明智的做法就是掉头就走,宝宝看这招不管用,会自己乖乖爬起来,以后再不使用。

攻击行为,注意引导——行为习惯培养

宝宝出现攻击性的行为是正常的,这是这个阶段发育的标志,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如果对宝宝的错误行为不做正确的指导,宝宝很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因此要注意合理引导。

动粗的原因

语言表达贫乏。

1岁的宝宝很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正是因为他不会说话,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只是好奇。

宝宝可能是对某个小伙伴感兴趣,想去和他玩耍,但是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手上的力度,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像是在打人。

情绪不好。

在宝宝饿了、累了、尿布湿了时,他的心情会很糟糕,这时候最容易出现互相打闹的情况。此外,学习技能遭遇挫折也会引起打人的行为。

宝宝的自卫。

打人有时是自卫行为,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反击只是一种本能。

别人的玩具比自己的好。

宝宝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时,就会出现争端。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不时会对别人手里的玩具发生兴趣,而自己手里的玩具也是其他宝宝的目标。一旦别人来抢自己的玩具时,就会守着,不允许被人拿走,打斗行为因此产生。

应对措施

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

不得不说话——语言智能

想要宝宝尽早说话,就需要加强锻炼。语言和动作能力一样,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发展起来。因此,妈妈要有效利用甚至是创造每一个需要宝宝表达的机会,引导宝宝开口。

拟定情景:表达需要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宝宝在屋子里爬来爬去,捣鼓捣鼓这个,碰碰那个。)

妈妈:(看见宝宝嘴唇发干,不停地舔嘴唇时,拿着宝宝的水壶,向着宝宝伸过来。)宝宝渴吗?要不要喝水?

宝宝:(坐稳了,直接把手伸过来接。)

妈妈:(妈妈把水壶往后缩,并摇头。)告诉妈妈,要,还是不要?

(这样可以引导宝宝回答“要”或“不要”,以训练宝宝用肯定或否定话语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

宝宝:(发急了。)妈妈,要。

妈妈:(把水壶放进宝宝手里。)对了,宝宝真棒!

(有时宝宝会以点头或摇头作答。这样的训练每日进行几次,直到宝宝准确地用“是”或“不是”的语气回答。如果宝宝不吱声,也不要逼他,多试几次,宝宝就会配合着回答了。千万不要宝宝不回答就真的不给了,这样会使宝宝产生消极心理。)

试着念错故事

睡觉前可以给宝宝念一个短小有趣的故事,宝宝常常很快就能记住。但宝宝往往是机械地模式记忆,不懂得故事的内容,却记住每一个句子。如果妈妈念错了,宝宝会马上睁大眼,盯着你,表示“你念错了”。为了“强迫”他表达,妈妈可以故意念错,而且装作没看见他的动作反应,宝宝感到越来越不对劲时,就会反驳说“不”。

开始认识颜色:红色——认知智能

对宝宝而言,颜色是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往往需要有很多的前期铺垫,宝宝逐渐才能明白什么是颜色及不同颜色的区别。妈妈平时可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培养。

拟定情景:学认红色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宝宝坐在地垫上摆弄积木,手拿两个不同形状的积木互相敲一敲,或者把垒起来的积木墙推倒。)

妈妈:(坐在宝宝身边,找出一块红色的积木。)宝宝看,这块积木是红色的,红色的。(举起积木在宝宝眼前晃一晃。)

宝宝:(看着妈妈,试图理解妈妈的意思。)

妈妈:(把身侧的红色球球拿过来,放到宝宝面前。)宝宝,红色的球球,也是红色的。

妈妈:哪个是红色的呢?

宝宝:(看看妈妈,用手指指积木。)

(在宝宝心目中,每个东西只有一个名称。目前,他会把“红色”理解为名称,不可以用一个名字去说两件东西。)

妈妈:(将一块红布与红积木及红球球放在一起,全推到宝宝面前。)看,这些都是红的。(再指指另一侧其他颜色的玩具)那些都不是红色的。

(此时,妈妈不要说那边是白色的、黄色的,以免越解释越糊涂。要让宝宝把注意力集中到红色上。)

初次接触共性概念

认识颜色是要建立一个共性概念,红色可以形容许多东西。当宝宝看到红色的一堆全是一色,其他的就不是,经过多次才能明白红色代表什么。等宝宝能把所有红色的玩具全都找出来,没有遗漏,也没有找错,才算宝宝真正学会了认识红色。在未能完全区分之前,暂时不学其他颜色,以免混淆。

下蹲站起——大动作

在宝宝逐渐掌握行走技能的过程中,肢体的协调性与承受力都在逐步提升,要不断鼓励和巩固宝宝的新技能。

拟定情景:下蹲站起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宝宝扶着沙发站定,手在拨弄着玩具,不时看着妈妈忙碌。)

妈妈:(走到宝宝身边蹲下来,握住宝宝双手腕,使宝宝与自己面对面站定。)宝宝来,我们玩蹲下来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