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区域发展与公共治理:未完的读书笔记
19527400000023

第23章 经验与实践(12)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学位制度发展到现在,其内部已经演变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形成了一种比较独特的社会现象。学位类型呈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状态。比如,既有学术型学位,也有职业型学位;既有科学型学位,也有专业型学位;既有荣誉型学位,也有攻获型学位;既有过渡型学位,也有终结型学位;既有校内学位,也有校外学位;既有哲学学位,也有学科学位;既有论文学位,也有课程学位,等等。学位除了类型和种类之分外,学位还有等级和层次之分。比如学士、硕士和博士。当今世界各国的学位体系,基本上以学士、硕士和博士组成的三级学位结构为主线,但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又有一些变化和差异。比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立副学士学位制度,就是一个比较显著的和典型的特点和变化(康翠萍,2005)。不同的学位,对应着不同的制度,同时也对应着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当然也就意味着不同的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和学术水平。

副学士(associate degree), 有叫专士的,也有叫准学士的,还有叫协士的。不管怎样,副学士只是学位之一种,而且是一种非常初级的学位,一种比较低层次的学位,但却是一种高等教育学位。据考察,副学士学位最早出现在英国。1873年,英国达勒姆大学新成立的物理科学学院,对完成两年制学业的学生颁授自然科学副学士学位(刘会胜,王运来,2003;康翠萍,2005)。美国的副学士学位制度是随着美国社区学院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189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首开记录,决定仿效英国的做法也设置副学士学位,以授予完成初级学院学习的学生这种学位。在芝加哥大学的带动下,美国一大批初级学院和社区学院很快建立起来,从而形成了由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所组成的高等教育体系,相应的学位制度则由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等四级学位制度构成,并成为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建立的标志(张金辉,2005)。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加快发展提出了现实而紧迫的要求,加之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要求愈来愈强烈,从而极大的刺激了社区学院的快速发展,进而进一步推动了副学士学位的发展和丰富。目前,美国成为世界上推行副学士学位制度最普遍和最典型的国家。

鉴于副学士学位制度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以及终身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借鉴美英做法,先后建立并推行副学士学位制度。比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副学士学位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一种蔓延推广的态势(刘会胜,王运来,2003)。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副学士学位制度已经成长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世界性的学位制度。综观世界各国的做法,副学士学位具有入学要求低,学制短,收费低廉,课程实用,目标灵活,符合社会需求等特点。概括起来,副学士学位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和好处:一是提供终结性的短期高等教育次级学位资格;二是为继续进行深入学习从而获得学士学位或者更高学位做准备;三是为转入企业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就业工作的专门人才所需的高级专科文凭提供便利和通道。

三、香港副学士学位制度及其构建

世纪之交,香港经济向知识经济密集的服务产业转型,迫切需要大量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才作为支撑,但是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远远不能满足经济转型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因此,香港特区政府决定改革高等教育体系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引入副学士学位制度,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开设各种副学士学位课程,为许多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创造入学机会,以维持和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粟莉,2005)。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在2000-2001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出了在10年内香港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高中毕业生从30%增加到60%的目标,以期实现香港地区的高等教育能够由大众化阶段进入到普及化阶段。为了推动这个目标的实现,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副学士学位制度(张金辉,2005)。随着近年来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修读副学士学位课程学生的不断增加,香港特区政府确定的高等教育普及率60%的目标事实上已经如期实现。

副学士学位制度虽然首先在英国产生,但却在美国得到了相当普遍的发展,并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香港在引进副学士学位过程中,象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并没有完全照搬照抄这项制度,而是针对自己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与特点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参考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香港本地的实际情况,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为香港的副学士学位计划,专门制定了一套通用指标,包括设立副学士学位课程计划和项目的宗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结构安排,入学要求,结业资格和毕业出路等等。

副学士学位课程计划,按照特区政府要求应当提供内容更深更广的专上程度的教育,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按照要求,具有自行评审资格的高校和机构开办副学士学位课程,必须和学校的正规学位课程一样,通过校内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关机制的评审。不具备自行评审资格的高校和机构要开办副学士学位课程计划,则必须经过诸如香港学术评审局等具有认可和认证教学质量保证机构的评估和鉴定。

副学士学位课程,按规定可以是两年制课程,也可以是三年制课程,主要取决于录取学生接受初等教育的程度。修读副学士学位课程一般采取“宽进严出”的原则。但是,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对修读两年制副学士学位课程和三年制副学士学位课程的准入条件和结业资格都有非常明确和严格的要求。没有达到最低要求的学生,显然不能修读相关课程。没有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要想获得学位也是非常困难的。

副学士学位,在香港是一个独立而有价值的结业资格,具备这个资格的人士可以投身基层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助理岗位。副学士学位毕业生既可以直接走向社会参加就业,也可以继续升学或修读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既可以采取全日制形式,也可以采取兼读制形式。学习方式相当灵活。香港的副学士学位获得者,可以衔接北美四年大学学位课程的第三年,或者英国三年大学学位课程的第二年。香港的大部分高等学校都与海外高等教育机构有直接的升学联系。目前,香港约有120多个副学士学位课程的资历,获得1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0多家高等学校和机构的承认,并且可以作为申请入读学位课程或学分转移的资格。如果选择就业,副学士学位课程资历,按照香港学术评审局的规定,可等同于高级文凭,可以报考一般入职条件为高级文凭程度的公务员和非公务员职位。据了解,香港有13个公务员职系可以接受副学士学位资历者的申请(张金辉,2005;谢媛媛,2006)。

在香港,可以提供副学士学位课程的高等学校或机构,既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非高等学校和机构或者海外的副学士学位课程提供者,要进入香港的副学士学位课程市场,则面临一个竞争性副学士学位课程市场的准入资质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由香港学术评审局组织的评审和鉴定。因此,可以说,在香港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多渠道和多元化的副学士学位课程提供体系(粟莉,2005)。截至2005-2006学年,香港共有15所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和机构开设128门副学士学位课程(谢媛媛,2006)。据了解,在香港修读副学士学位课程,主要集中在商业管理、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等学科。

符合条件的香港各高等学校和机构,虽然引入了副学士学位制度,但是并没有引入社区学院这一制度安排。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并在高等教育市场中获得先机,赢得有利的竞争地位,香港一些高等学校还创造性的提供一年制的前学位课程,以帮助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副学士学位课程的学习(粟莉,2005)。

在推进实施高等教育普及化目标过程中,香港特区政府大幅度的增加副学士学位,以便为更多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了推动副学士学位课程修读市场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不但加大了资金投入,而且不断创新投入机制,改善投入方式。从最初对学校的直接资金投入,为学校建立新校区提供免息贷款,到对新增的副学士学位课程的评审工作进行资助,再到制定新的助学金和低息贷款计划和政策,充分体现了香港特区政府在提高香港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和普及化率方面所做出的极大努力。

在引入副学士学位制度的早期(2001-2002年间)阶段,香港特区政府为开设副学士学位课程的学校提供免息贷款,以支持其扩建新校园,增添新设备,以满足增加和扩大副学士学位课程修读学生的需要。进入全职并自费修读副学士学位的学生,可以得到特区政府提供的助学金和低息贷款。香港特区政府由资助学校到资助学生的转变,其目的在于刺激需求,减轻社会负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其兴趣和经济能力,以提高其事业目标的专业和课程(粟莉,2005)。

据了解,为了减轻自费就读副学士学位课程学生的经济负担,香港特区政府还将研究制定着力改善专上学生(副学士)经济状况的资助计划。根据计划,香港特区政府将增加相关助学金支出,预计将超过5亿港元,增幅达1.5倍,受益学生将超过18200人。通过改善“副学士”资助计划,让就读自费课程的学生和就读公费课程的学生能享受到均等化的高等教育服务。

四、香港副学士学位制度及其绩效

从2001年开设副学士学位课程以来,香港专上教育普及率由2000—2001年的33%提升至2004—2005年的66%,提前五年实现专上教育普及率指标。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再次提高专上教育10年的普及率,从原来的66%调增至80%(谢媛媛,2006)。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8所高等学校2002-2003学年学生总人数为68825人,其中修读副学士学位课程人数为11046人,占到了学生总人数的16%(刘晖,2005)。不难看出,香港特区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进展,其中副学士学位制度及其课程计划的实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香港特区政府引入副学士学位制度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