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有意人生之NLP的灵性修炼
19543000000029

第29章 换框法简述

夜无声:“我们接下来看下换框法,哲学家伊比克塔特期曾说:困扰我的并非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看待它们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一个‘框’,所谓的‘框’就是我们的BVR,框架的不同决定了一个人思维境界高低和看问题的角度。换框法是NLP的著名的技巧之一,换框法用得越好的代表着他的思维蓝图越丰富,视野越开阔,越不容易被问题所困扰。下面大家看一下这个图,你看到了什么?”

夜无声拿出一个张图展示给大家,那是一张双关图,一张双具美女和老妇人的图。大家在一边看一边讨论了起来:“是个美女!”“美女?你什么眼神,老太婆才对吧?”“……”

见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夜无声又拿出一张:“大家再看这张呢?”

这张同样也是一张双关图,看起来是一对拥抱的情人,另一个角度看的话就是多条海豚,只不过海豚的角度比较隐蔽,很难看出来。这次大家意见基本一致,因为没人看出来海豚。

夜无声:“我们看回第一张图,这其实是一张双关图,角度不同,看的则不同。如果你看到的是美女,你把美女的下巴当成老妇人的鼻子,项链看到老妇人的嘴,这么变一变,是不是就是一个老妇人,看到老妇人反过来一样。第二张图也同样是一张双关图,如果你看到是二个人,证明你已经是成人了,如果你看到的是多条海豚,证明你很单纯,如果二种你都看到,证明你以前看过。”

刘俊:“天,我这么单纯的人竟然没看到海豚,这是怎么了?”

夜无声:“哈哈,我是想通过这二个图告诉大家,我们固有BVR会影响我们看问题的框架。至于证明单纯不单纯的那是开玩笑啦,不用当真。”

刘俊:“吓死宝宝了!老板你早说啊,我还以为我不单纯了呢。”刘俊的话引起大家一阵笑声。

夜无声:“我们扯回来,继续说换框法,换框法一般分意义换框、环境换框和二者兼得法(当然NLP里还有一个高阶技巧也就是更复杂的六步换框法)。先来看第一种,意义换框法。意义换框法是‘换框法’中最常用的技巧。它的理论基础则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预设前提:我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地图看世界,所以事件本身并没有啥意义,而意义都是我们赋予的。既然意义是人加上去的,则一件事情:

第一,可以有一个意义,也可以有更多的意义;

第二,可以有不好的意义,也可以有好的意义。

同一件事情里面总有不只一个意义包含其中。找出最能帮助自己的意义,便可以把事情的价值改变,使事情由绊脚石变为踏脚石,自己因而有所提升。这便是意义换框法。比如,我们熟知《塞翁失马》就是意义换框法。我们再来看个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中学习一下苏格拉底是如何应用意义换框法的:

--------------------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其他的脏东西。

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著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花,种一畦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活活的。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也有许多好处吧!”

苏洛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是在于心境。”

--------------------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苏格拉底的框和他身边人的框明显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