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大城小事
19590900000010

第10章 务实主义的上海

上海南北高架

前几年因为工作关系常要出差北京,出发前都会提心吊胆,害怕交通的问题会没办法完成原定的行程。好几次站在路边一两个小时,都等不到一辆愿意停下来的出租车,最后只好拖着行李箱来回倒公交车。曾有一个段子是专门揶揄北京出租车的拒载问题,说某一个媒体人当街看到一位著名的女大模被出租车司机拒载,发出感慨“真搞不懂他们到底要什么,一不图钱,二还不图美色!”

所以每当回到上海从虹桥机场航站楼走出来,双眼被晃着绿色顶灯的出租车长龙占据时,就会从心底泛滥出安全感,有止不住热泪盈眶的冲动,“上海人民实在是太靠谱了!”

上海人是真的靠谱。很多人都评价上海人是国内最有职业精神的人,没有很多花哨的把式,但就是能把事踏实地做好。20世纪80年代,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极端的事件。

那个时候,连接浦东和浦西没有可供通行的大桥、隧道和轨道交通,市民日常往来浦江两岸只能依靠上海市轮渡公司的21条航线。1987年12月的某一天,黄浦江上骤起大雾,能见度在30米以内,按照安全航行的有关条例所有轮渡停摆。那天正值上班高峰期,在轮渡停摆的几个小时内,陆家嘴轮渡站聚集了大量前往浦西的乘客,保守估计有4万人。大约9点,大雾散去,第一班渡船顺利开航;但在第二班轮渡登船时,由于码头上的乘客着急上班,人群开始急躁,大量乘客和自行车涌向摆渡船,很多人推着自行车难以保持平衡,接二连三的乘客连着自行车摔在地上,进而引起更多的人跌到,场面失控。

这起事故造成了66人死亡,2人重伤,20多人轻伤(另有一说为17人死亡,2人重伤,70多人轻伤)。无论如何,这是解放以后发生的最严重的踩踏事故。事后,西方媒体迅速报道了这一事件,有评论道:“上海工人阶级具有军队的纪律,为了准时上班,甚至不顾生命安危。”当然,上海工人阶级并没有像西方媒体所报道的军事化纪律。酿成这出悲剧的深层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奖金制度如果职工迟到一次,不但要扣除当月的奖金,还可能会殃及季度奖和年度奖。这一事件发生后,上海迅速做出了大幅的调整:重新制定了奖金管理制度,规定凡是遇到大雾导致市轮渡停航,职工一律不算作迟到;一旦黄浦江起雾,上海电台、电视台要提前做好预报以及滚动报道。更为重要的是,上海决定立即加快浦东和浦西的交通建设延安东路隧道的建设提速,第二年隧道即宣告建成通车;同时市区范围内建造过江大桥也被迅速提上议事日程。

这起当年发生的极端事件,折射出上海在两个层面上的务实心态:对普通的上海人来说,按照规矩办事,保障收入稳定非常重要,所以在工作上总是兢兢业业,站好自己的岗位;在政府决策层面上,出现问题能及时反思不足,主动承担责任,并且能迅速且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的政策和条例做出修改。

所以上海的出租车让人省心是很自然的事。虽然司机师傅们往往都不怎么爱说话,但不管刮风闪电,还是打雷下雨,只要没有极端的天气出现,他们的出勤率都非常高,乘客被拒载和绕路的状况也不常出现。上海的出租车好打,也正与上海两个层面上的务实心态有关:上海司机师傅们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上海的出租车管理制度更为科学与人性化,而上海的路况相较而言也更加通畅。

早在1985年,上海就开始对高架进行了规划,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申”字型格局。它的核心,是南北高架与延安高架形成的十字形与内、中、外环之间形成的有效网络系统,对各个方向的车流都起到了分解作用。而国内许多城市,只是在拥挤路段上空修建高架道路,未能将高架连接成系统(北京的环线设计是典型)。

除了高效的高架系统,上海有较为通达的路况,也得益于对私车牌照的管理办法。早在1994年,当中国社会尚未进入私人小汽车时代时,上海已率先推出了机动车牌照拍卖制度。根据2011年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建设蓝皮书》数据显示,当年北京每百户私家车的拥有量已经达到60辆,而同比上海的数据则不到20辆。截至2012年底,上海注册的私家车总数约为140万辆,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员会宣布,私车牌照拍卖16年来已减少170万辆机动车的自然增长,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消费增量被控制住了。

争议一直是不断的,曾发生过上海著名律师斯伟江公开起诉,质疑这项制度的合法依据。但客观来说,“牌照拍卖”不仅对上海的私家车增长速度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对比北京后期实行的私家车牌“公开摇号”制,在制度制定方面,也更显公平合理与有据可循。公开数据显示,从1994年到2012年,上海实行车牌拍卖制度以来,累计收入已经超过300亿。2013年12月,上海政府通过微博与微信公众账号“上海发布”将车牌收入支出向公众作了简要说明,其中,2011年至2012年度上海市车牌拍卖收入共计118.12亿元,支出共计107.89亿元,支出主要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公交购车补贴、公交优惠换乘补贴、老年人免费乘车补贴、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等。

此外,上海在交通治理上的领先还体现在轨道交通的通达性上。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上海已经开通的轨道交通总长度为480公里(北京的数据为428公里),而根据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到2015年,上海市的线路总长将超过780公里(北京为660公里),其轨通长度一直排名全国第一,相对面积更大的北京,这无疑是一大领先。

平心而论,上海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交通方面的治理,不能说没有走过弯路,没有犯过错误,如何在动态中平衡执政者的业绩考核,本地普通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吸引外来人才以及资本,是相当考量一座城市管理能力的难题。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上海人以其务实的态度,已经交出了一张比较让人满意的答卷。

一座成功的城市,应该是那些同时对富人和穷人都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她应该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和消费水准,更重要的是,能够完善城市职责范围以内的公共资源,包括便捷的交通、安全的街道、充足的就业机会、优良的教育系统以及医疗卫生系统等。上海人骨子里就有的务实态度,更容易与此形成自然的对接。毕竟,再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或娱乐设施,如果没有一条舒适便捷的通勤之路,都会变得暗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