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源与流:西方文化中经济观念的演进
19662000000028

第28章 经济思维范式的开启(6)

笛卡尔把一切驱赶到理性的审判台前,他宣称:人的理性可以怀疑一切,包括怀疑上帝。然而,怀疑一切并不是哲学的结果,而是哲学的序幕。怀疑“只是要为自己寻求确信的理由,把浮土和砂子排除,以便找出岩石和粘土来。”39 通过怀疑,笛卡尔最终达到了这一点:“我确实知道了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但是我不是因此也就知道了我需要具备什么,才能使我确实知道什么事情吗?在这个初步的认识里,只有我认识的一个清楚、明白的知觉。” 简言之,“我思,故我在”。然而,思考一个事物,需要一个东西去进行思考;怀疑一个事物,需要一个东西去进行怀疑;否定一个事物,需要一个东西去进行否定。因此,“我思”本身具有自明性和无因性,它是全部知识的出发点。

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这就是说,我是一个在怀疑,在肯定,在否定,知道的很少,不知道的很多,在爱、在恨、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即使我所感觉和想象的东西也许决不是在我以外,在它们自己以内的,然而我确实知道我称之为感觉和想象的这种思维方式,就其仅仅是思维方式来说,一定是存在和出现在我心里的。

笛卡尔的命题肯定了人的理性思维是最高的存在。其他的一切,包括上帝的存在都表现为理性的结果。笛卡尔这样论证上帝的存在:我为什么要怀疑?因为我不完善,我有限。我为什么有不完善的观念?因为世上还存在完善和无限的观念。什么是完善和无限?那就是上帝。简言之,由于我们有上帝的观念,所以上帝存在。在论证中,上帝不是“第一原因”,理性才是“第一原因”。这样笛卡尔实际上就将人的理性置于上帝之上,或者说,用理性的权威取代了上帝的权威。这是思想上的颠倒。

应该指出,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并非完全否定人类理性,它否定的是个人理性,是个人独立思考的精神。笛卡尔认为在经院哲学体系中,没有一件事不是可疑的,这种哲学从本质上排除一切怀疑倾向和个人理性,而靠宗教法庭维持着不容置疑的“天启真理”,因此它必然是虚假的。笛卡尔的原则是“我怀疑、我思考、我存在”。如果说在宗教改革中,路德将教会的经院信仰转变为个人信仰。这里,笛卡尔则把教会的经院理性转化为个人理性。这种转化的前提就是用怀疑取代了盲从。于是,从中世纪“上帝的羊群”到文艺复兴的“热情的个人”,经过宗教改革后成为“信仰的个人”,现在哲学中转变为“理性的个人”,近代意义的个人主义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 [英]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卷[M].奚瑞森,亚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4.

2 [美]保罗·奥斯卡·克利斯特勒.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八个哲学家[M].姚鹏,陶建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5.

3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25.

4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潘汉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74-75.

5 [前苏联]克雷维列夫.宗教史:上卷[M].王先睿,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25-226.

6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461.

7 [英]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下卷[M].奚瑞森,亚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8.

8 新约·罗马书.1:17.

9 [德]保罗·阿尔托依钦.马丁·路德的神学[M].段琦,孙善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131.

10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78.

11 [德]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M].海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42.

12 [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钢,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79.

13 新约·罗马书.8:29-30.

14 赵立行.商人阶层的形成与西欧社会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20.

15 李平晔.宗教改革与西方近代社会思潮[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172.

16 [英]麦克格拉斯.科学与宗教引论[M].王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9.

17 [美]托马斯·库恩.哥白尼革命[M].吴国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9.

18 [法]亚历山大·柯瓦雷.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M].邬波涛,张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3.

19 [英]E.A.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徐向东,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48.

20 [英]E.A.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徐向东,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53.

21 [英]E.A.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徐向东,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65.

22 [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M].李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95.

23 [英]E.A.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徐向东,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62.

24 旧约·创世纪.1:2-5.

25 [英]E.A.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徐向东,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9.

26 [美]H.S.塞耶.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M].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3-6.

27 [英]E.A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徐向东,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243.

28 [美]H.S.塞耶.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M].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51.

29 [德]E.卡西勒.启蒙哲学[M].顾伟铭,杨光仲,郑楚宣,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40-41.

30 赋税论[M]//配第经济著作选集.陈冬野,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5.

31 北京大学西语系资料组.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74-75.

32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六世纪~十八世纪的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1.

33 [英]培根.新工具[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7.

34 [英]培根.新工具[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6.

35 [英]培根.新工具[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3.

36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28.

37 [法]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6.

38 [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9.

39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146.

40 [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4-35.

41 [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