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法与干法
1966300000006

第6章 有激情的状态 (2)

经济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悖论:收入越高的人越觉得自己穷。收入高往往支出也高,甚至感觉入不敷出。收入高的人常常更为理智,总觉得身份还没到顶,还可以更高。央视曾经做过调查,多数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而部分月薪超过5000元甚至8000元的人却认为自己的生活与小康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善于满足虽然可以让生活轻松,却不会让人在物质上变得富足。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会对生活有所追求,才能使我们热血沸腾,干劲冲天,才会使我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

只要安稳地过一辈子就好了,不必赚太多的钱,有这种念头的人,一辈子都赚不了大钱。安于现状是成为富翁的大敌。不满现状,奋发向上,才是赚钱发财的前提。对自己没有要求,也不作出努力,年复一年过着固定而单调的日子,就永无出头之日。

梅格·惠特曼曾任美国亿贝(eBay)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被人称为“商界魔女”,在美国也有人称她为电子商务的“教母”。她身上有许多男性钢铁般的意志;她擅长管理而又不失决断力,在涉及企业前途的关键时刻总是能力挽狂澜;她敢于站在时代浪尖,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她是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女性领袖人物;她走过风风雨雨,经历着成长与蜕变,在不断的得与失的较量中,她始终执著如一地走在世界商业领域的前沿;她不仅把一家新创的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公司发展成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的一颗耀眼明星,而且使这家以网上拍卖为主业的“虚拟”公司一枝独秀,创造出网络世界的一个奇迹。

梅格·惠特曼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她的生活也一帆风顺,但是她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己能做成想做的任何事情,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

1992年,梅格·惠特曼的丈夫格林菲斯到位于波士顿的马萨诸塞州中心医院工作,她夫唱妇随地回到了波士顿,担任了鞋业公司StrideRite(新泰莱)的总裁,不但推出了极为成功的Munchkin(麦肯齐)婴儿鞋系列,更革新了StrideRite的品牌与零售店定位。1995年到1997年,惠特曼是全球最大花卉产品公司FTD的总裁长兼CEO(首席执行官),在任期间成功地将公司从原先由各花商联合组成的协会性质,转变为营利的私人企业。此后,她加盟Hasbro(孩之宝),任学前儿童部的总经理,负责全球知名儿童玩具品牌孩之宝和土豆先生的全球管理与行销。在任期间,她重整了整个学前儿童部的组织,公司赢利也因而上升。

如果一直在这家知名玩具公司当高管,她的人生应该没有现在这么丰富,这么辉煌。她赢了很多次了,每赢一次就会找一个更有挑战性的公司。这次,她看到了亿贝。

1997年11月,她接到了硅谷猎头公司的召唤。起先惠特曼对只有19名雇员的eBay并没有什么兴趣,后来她发现,这一网站的经营策略几乎就是为互联网度身定制的。

eBay仅是一个交易市场,自己既没有商品,也没有库存,销售的只是信息,并在用户每次交易成功时收取佣金。惠特曼认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毅然离开Hasbro,于1998年加盟eBay。4个月后,惠特曼帮助该公司成功上市。

她总是不会满足,这是她的母亲在评价她的时候说的话。尽管有时候她的表现好像无所谓似的。但不管怎样,事实上,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现在她以及她领导的eBay,已经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最大赢家。

其实很多人的内心都不是真的满足于现状,只是表达的方式会有不同。有的人把野心写在脸上,仿佛要告诉所有人,我要去赢;而有的人只是把野心放在心底,默不做声,暗自积聚力量去赢一场战争。还有的人想去赢,但是怕赢不了,于是先找好失败的借口,等果然失败的时候说,我本来也就是试一下而已。相比之下,越来越多的人都到了第二类和第三类里,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野心。于是就表现出了一副知足的状态,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逃避。

能成为有钱人的人很久之前就会立下成为商人的志向,而且把目标定在1000万元以上。如果不把目标定这么高,是不可能走进富翁行列的。而且还要注意,不能赚到1000万元后就踌躇满志,小富即安,更应当努力向上,成为亿万富翁。

要想进入富翁的行列,必须有成为一流人物的抱负,因为欲望是照亮你财富之路的明灯。古人经常这样自我激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座,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是否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欲望,决定了他最终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样,一个人赚钱欲望的大小,决定了他今后赚钱的多少。

富人有着强烈的金钱欲,但他们不是幻想、空想,而是付诸行动。他们对金钱的“贪婪”,正是他们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始动力。

美特斯·邦威集团老板周成建出生在浙江青田的小山村里,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14岁那年家里买了一台缝纫机,他便自学缝纫,成了一名小裁缝,同时“倒卖”服装用的纽扣等一些小商品。1985年,20岁的周成建只身一人来到温州市,在妙果寺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前店后厂制作服装销售。他成功地赚到了“第一桶金”,到了1993年他已经成为四五百万元的款爷。

接着周成建又有了惊人之举:他将所赚的钱注册成立了美特斯·邦威公司,专门制作销售休闲服装。他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虚拟经营”的企业运作之路:将企业的生产加工“发包”出去,着力打造美特斯·邦威的品牌形象。10多年过去了,他终于创建了自己年销售额接近20亿元的“王国”,实现了多年来亿万富翁的梦想。不过他还没有满足。他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不管你目前的金钱有多少,都不要满足于现状,应该告诉自己:“我要有更多的钱。”

强烈的欲望促使人们行动起来,如果不行动,任何事物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因为人世间的事情没有一件是绝对完美的,如果要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以后才去做,就只能永远无休止地等待下去了。

有些事情往往是激情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要想获得财富,你就必须对财富充满占有的欲望,用积极的行动背负财富的欲望而努力奋斗。只有时刻想挣钱,想成为大富翁,你才有可能在致富欲望的推动下,奔向成功的殿堂。富人习惯于正面思维

世间总会有许多不公平的事情,盛衰荣枯乃人生常态,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本是无法改变的事情,古语也有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界上没有幻想出来的绝对公平的理想国,公平只是人们对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幻想出来的绝对公平的乌托邦已经脱离了现实,而作为现实的社会人,坦然接受不公平已经成为立足于社会的必修课。

然而当面对不公平的时候,人们还是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穷人们喜欢抱怨,发牢骚,自闭甚至自暴自弃,或者逃避现实;富人们则可以泰然处之,认识到这种不公平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就像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他曾经多年蝉联世界首富,他也是财富界的偶像,是众多年轻人崇拜的人物。他是一个天才,13岁开始编程,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成为百万富翁;他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能准确看到IT业的未来,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

白手起家的比尔·盖茨从20岁时便开始领导微软,31岁时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这个纪录后来被打破了),37岁时成为美国首富并获得国家科技奖章,39岁时身价一举超越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而成为世界首富,同年,以一票之差击败通用电气(GE)公司的杰克·韦尔奇,被《工业周刊》评选为“最受尊敬的CEO”。

可是这样的成就背后是一帆风顺的吗?当然不是。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公平不是总存在的,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但只要适应它,并坚持到底,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盖茨也遇到过看起来很不公平的事情,在比尔·盖茨读中学的时候,他的电脑才能已经远近闻名了。1973年,他接到全国最大的国防用品合同商TRW公司的电话,要他南下面试。原来美国国防项目承包商TRW公司要开发一套用于管理水库的电脑监督控制系统,可是老是消灭不了各种电脑bug(程序错误),进度缓慢,眼看要遭到违约处罚了。在这紧急关头,TRW公司得知盖茨和保罗·艾伦两个小电脑天才的事情后,便向他俩求援,两个男孩高兴地答应了。这是一件很专业化又很艰难的工作,而且按规定,中学生只能拿工读生的低工资。但是盖茨并不计较,他没有因为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和获得的报酬不相符就心怀不满,他觉得通过这种工作来提高和锻炼自己的软件设计能力就算很有收获了。他的学校湖滨中学也很开明,允许高年级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后去企业实习和工作。由于盖茨和保罗的加入,TRW公司终于按时完成了项目,免受巨额罚款。

然而三个月后,当比尔·盖茨回到学校,又发生了一件有点意外的事情。那时赶上期末考试,对他来说,电脑当然不在话下,他毫不担心。其他功课他也很快赶上了。最后他的电脑成绩果然不错,他考了第一名,但是他的电脑课老师只给了他一个“B”,因为电脑课的老师认为他从不去听这门课,在“学习态度”这条标准中扣了他的分。但比尔·盖茨并没有抱怨什么,而是接受了这种不公平的现实,并把这种得失置之度外,集中精力做数据的编码工作,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脑程序员,具备了编程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经验,最终成就了自己享誉全球的事业。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付出全部努力,认真工作,最后只能拿到比较少的工资,我们会安然接受吗?如果我们本身很有才华和能力,因而没有将大把的时间花费在走过场上,最后也以最高的分数通过了考核,结果却发现老师将最高的评价等级给了那些安分守己却才能平平的人,我们会觉得公平吗?可是盖茨都接受了,并且没有把这些放在心里,而是继续忙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