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影片《生命因你而动听》(Mr.Holland`s Opus),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影片,其插曲“昨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也早已经选入了奥斯卡百年金曲之中,优美伤感的音乐由卡兰·卡彭特首唱,世界上喜爱音乐的人们,百听不厌,传唱不已。
以前听这首金曲,我想到的是影片演绎的那段罗蜜殴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故事,而今,旋律想起,我想到的却是70多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以及一个少年,和他的那本史诗般的著作——《光荣与梦想》。
1929至1933年的大萧条是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一场噩梦,它给美国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创9年来的新高,这是真真正正的昨日重现啊!
也因此,美国人的巨著《光荣与梦想》此刻被更多的人翻阅,人们想从中预知大萧条时代的生活。
《光荣与梦想》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1932年,当《光荣与梦想》实录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年仅十岁,作为一个马萨诸塞州工人的儿子,他切身体会到了经济大萧条的痛苦:
“因为觉得人穷丢脸,所以大家总是遮遮掩掩,不让邻居知道,而且也常常能瞒得过去。对门人家的底细,谁也识不透。那位衣冠楚楚、每天早上按时出门的青年律师,说不定是拣个偏僻地方去挨门挨户兜售杂志、便宜领带、真空吸尘器、高压锅、‘二合一’牌鞋油之类的东西的。他甚至可能干脆换一套破衣服,在另一个市区向路人行乞。他也可能像千人万人那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找不到工作,眼看着孩子日渐消瘦,只有彻夜同绝望交战的份儿……”
风光无限了3/4个世纪之后,一些美国人觉得,现在的情况或许不比1929年好,一夜之间,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变成了哀鸿遍野的屠宰场。短短几个月时间,贝尔斯登破产、美国政府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被吞并、华盛顿互助银行告急、AIG国有化、大摩身陷困境、高盛进退维谷,次贷的蝴蝶效应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空间,更多的金融机构,仍在破产悬崖边徘徊。虽然这一次,美国人不会像70多年前那样“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但是,其影响让全世界都跟着哭泣。人们不免疑问:为什么聪明的美国人会在不同的时间里踏进同一条河流呢?
因为他们一贯都如此自信!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是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经历了1920年年中至1921年年末短暂的经济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这一繁荣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表面看,战后的经济繁荣似乎有着很坚实的基础。汽车、化工、电气是这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力量。美国的汽车产量达到平均每6人一辆汽车的水平,其产值占到全国总产值的8%。发电量增长一倍以上,各种电机及电器日益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已成为日常用品。。炼油业和化学工业发展迅速,人造丝、化肥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
这个时代,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享乐主义和投机活动盛行,政治极端腐败。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后来曾说,美国20年代的实利主义使人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随着美国由债务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纽约也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带来的是股市一派牛气,对于股民来说,一个黄金时代来到了。
但是,盛相之下却又潜伏着深刻的矛盾。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导致了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但这一切,并没有被自信的美国人意识到,每个人都很陶醉,胆子也越来越大,1926年,70%的汽车是通过赊销实现的。信贷的快速增长加快形成了金融市场的泡沫。虽然金融巨头在证券投机行为中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大量资金没有被投入再生产过程,而是被继续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1927年,纽约股市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股票交易额达到了破天荒的5·75亿股。股市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在地铁中,人们纷纷指责地铁公司没有在车厢里装上电传打字电报机,以致人们在乘车途中无法炒股。在波士顿的一家工厂,所有的车间都安放有大黑板,并有专人每隔一小时就用粉笔写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德克萨斯州的大牧场上,牛仔们通过高音喇叭收听电台的消息,实时了解行情,就连宾馆门口擦皮鞋的小童也会向顾客介绍当天的热门股。尽管在1928年年初的几周里,证券市场已显现出崩盘的隐患,但没有人理会。
1929年年初,股市的狂热已失去控制。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度崩盘。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达10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纽约股市跌暴后,美国经济陷入危机。于是,就出现了《光荣与梦想》里记载的那一幕幕。
其实,说到底,美国人的光荣与梦想,无非是过体面日子。
说起来,政府带领国民集体自信并没有什么不好,过衣着光鲜,吃喝富足的体面日子,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只是,自信不是一朵空开的花,她必须有所附丽。提前透支几十年后的金钱这样的胆量,恐怕只有美国人有。
虽然我们知道美利坚是个爱开玩笑的民族,可是这一次,他们真的玩大了。
就连总统先生也看到了这一切,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上,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正置身危机核心,我国正在与四处蔓延的暴力和憎恨作战。我们的经济元气大伤——这既是某些人贪婪且不负责任的后果,也是大众未能做出艰难的选择,对国家进入新时代做准备不足所致。许多人失去房子,丢了工作,生意萧条。我们的医疗太昂贵,学校教育让人失望。每天都有更多证据显示,我们利用能源的方式壮大我们的对敌,威胁我们的星球。”
看来,无论何时何地,光有梦想是不行的,还是让梦想照进现实,才能真的光荣起来。
寅吃卯粮总是要还的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美国人的再次失意让我们想起了11年前的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之久的美元联系汇率制度,改行自由浮动汇制。泰铢当日应声而贬20%,并由此引发一场历时两年席卷除中国大陆以外的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金融风波。
对于上个世纪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纷繁复杂,显然与金融“坏小子”索罗斯的游资入侵有关,但锈由铁生而伤铁,和本次华尔街危机的原因一样,外部问题仅仅是导火索,真正的原因在于内国。套用时下流行的小沈阳的那句经典台词:
金融危机的原因其实可简单了,和居家过日子是一样一样地——借钱消费,还得起,就发达,还不起,就倒下!
对比这两次金融危机,香港证监会前主席、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在一次论坛上详细地分析指出,过度借贷是造成这两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分析说,亚洲金融危机中,银行拿存款借贷给企业,企业过度借贷出了危机,银行就出了危机;而次贷危机中,银行将房屋抵押贷款批发出去,给另外的机构去承担,更多银行也买了这种产品,就感染到整个危机出现。
而泰国中央银行行长塔莉莎在曼谷向出席东南亚澳纽央行行长会议的亚洲央行官员发表讲话时说,“乍看之下,两起事件的根本原因明显地相似……在缺乏谨慎金融政策的情况下,投资者承担很大的风险,并制造资产价格泡沫。”
当然,口说无凭,还是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分析上面,当时,发展中国家“出口替代”型增长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为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当国内促使经济增长的条件不充分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同时,国内放松的资本市场管制与发育不成熟的市场体制,使国际游资进出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入侵提供了通道和机会。可以说,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是危机爆发的主因,而国际游资的介入为危机的最终爆发点燃了导火索。
与之相类的是,本世纪初美国次贷问题点燃的金融危机也可以看作是其内在负债发展模式的危机。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通过将美元与石油捆绑,确保了美元在国际上作为主要清算货币的地位,通过巨额贸易赤字向全世界大量输出美元纸钞,而贸易盈余国则把贸易美元、石油美元这些储备货币又投回到美国资本市场上寻求保值增值。美国凭借其雄厚的国力为信用,以未来的许诺向全世界借钱消费借钱投资,以一种负债发展模式维持经济繁荣。同样,美国国内也是奉行借贷消费,信用大行其道。而各种无节制的金融创新使信用规模无节制地扩张,危险也随之四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