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朝从来不淡定3
1968200000011

第11章 李义府谋害褚遂良杜正伦敲击李义府 (2)

韦季方、李巢等人欲与长孙无忌构陷忠臣近戚(武皇后),使权归无忌,伺隙谋反,今事觉,故自杀!

长孙无忌要谋反?

李治大惊。

【情感社区】

长孙无忌:明骚易躲,暗贱难防……

韦季方:顶楼主!

许敬宗,一位以九死不悔、抛弃妻子、精卫填海的精神状告别人的官员,是如何达到自己目的的呢?

当时,李治大惊曰:“果真有此事?舅舅被小人离间,对朕有意见也算正常,怎么可能反呢?(岂有此邪!舅为小人所间,小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

许敬宗用不容置疑的口气道:“臣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推敲过了,他们谋反,铁证如山!陛下到现在还犹犹豫豫,恐怕对社稷不利啊!”

李治有些心凉,他哭着说道:“家门不幸,我亲戚之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现在舅舅又这么对我,朕如何面见天下人!”

许敬宗俯视三十度,嘴角微微上扬。

李治话锋一转,向许敬宗问计,“这事如果是真的,那该怎么办啊?(兹事若实,如之何?)”

许敬宗从容、淡定地看着李治,提示道:“往年的谋反和这次的不同!”

“为何?”

“房遗爱、高阳,乳臭味干,他们谋反,如何能成得了大事?长孙无忌此人,曾和先帝一起谋取天下,纵横捭阖,无人能敌。他当了三十年宰相,天下人都服气。他若谋反,陛下派谁去平叛?”

“……”

“陛下,如今多亏宗庙显灵,竟因为一件小事牵扯出这么大的案子,实在是天下人的幸运!臣害怕长孙无忌得知韦季方自杀后,一着急,就振臂一呼,那时恶党云集,必会颠覆我大唐社稷。臣昔日里见过宇文化及,也见过他爹宇文述,宇文述是炀帝的亲信,炀帝委之以重任。”许敬宗显得颇为严肃,“宇文述是没反,但那是因为他死得早!宇文化及虽然不才,但他在江都谋反,一呼百应,瞬间扑灭隋室社稷。这可都是刚刚过去的事情,前事不远,望陛下速速决断!”

李治浑身冒汗。

打铁要趁热,第二日一早,许敬宗就喜滋滋地杀进李治居所。

来到李治面前,他敛住笑容说:“昨天晚上,臣辛苦加班,得知韦季方已经承认他和长孙无忌一起谋反了。”

李治问他:“长孙无忌是国之至亲,两朝宠任,怎么会反?”

韦季方说:“韩瑗对长孙无忌说过,柳奭、褚遂良劝您拥护立梁王(李忠)为太子,现在梁王废了,皇上也怀疑您了,所以才把高履行贬到外地。长孙无忌听了韩瑗的话,惊慌失措,每日想着怎样自安。后来,长孙祥(长孙无忌侄子)被贬,韩瑗犯罪,长孙无忌觉得自保已经不行了,只有谋反才能安全。臣觉得事关重大,赶紧参验证据,竟然全都成立!臣不怕得罪国舅,复请逮捕长孙无忌,将其绳之以法!”

李治哇的一下哭了起来,“舅舅如果真那样,朕不忍心杀他啊!如果真杀了他,天下如何看朕!后世如何看朕!(舅若果尔,朕决不忍杀之;若果杀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

许敬宗想笑,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恶心派首领,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义薄云天地正色道:“陛下想想薄昭就是了……”

李治被许敬宗的话震慑住了,是的,薄昭。

薄昭,汉文帝的舅舅,汉朝治国,薄昭有大功,后薄昭犯法(不是谋反),汉文帝领着百官,披麻戴孝地把薄昭给杀了。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许敬宗接着说道:“陛下看看,当今天下,有谁敢说汉文帝不是明君?长孙无忌忘记两朝对他的大恩,图谋社稷,他那罪过,和薄昭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好在他的奸状因偶然而暴露,同党也都服罪了。”许敬宗加快了语速,“陛下何疑,犹不早决!古人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发。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迁延,臣恐变生肘腋,悔无及矣!”

李治完全被许敬宗的排比句震住了,他泪流满面地看着许敬宗,只说了一个字:“然。”李治为人孝悌,他起初是这样办的:先把长孙无忌贬为扬州都督,但实际上不让他在扬州待着,让他去黔州,好吃好喝供养着(一品供养)。黔州此地,比扬州差太远,李承乾同志就是在此地郁闷而终的。

李治恩威并施,扁人于无形。

但很快,大家就迎来了许敬宗的又一轮构陷。

长孙无忌被贬后,许敬宗再度趁热打铁,上奏曰:“长孙无忌谋反,其实并非完全是他自己的错,多半是褚遂良、柳奭、韩瑗煽动的。柳奭此人最为歹毒,他偷偷和内宫勾结,想毒死陛下!”许敬宗准确地抓住了李治的心思,那帮元老,该走的,一起走吧。李治惊愕地问:“他们一伙?还有谁?”许敬宗顿首,说出了一个谁都没曾想到过的名字:“于志宁!”于志宁,谋反?

哈,李治当即下诏,削褚遂良官爵,除柳奭、韩瑗名,免于志宁官。

身在越南的褚遂良没等到朝廷的任何变动,反倒听说儿子也要跟着到越南了。他这才明白,原来书上说,那些元老级别的功臣,不去隐退,必然招致杀身之祸,并不只是说说。儿子褚彦甫、褚彦冲要来爱州(越南清化)了,也算一种团圆吧!

褚遂良高兴得太早了。

李治只需要他们贬得远远的,但武皇后不需要。

半路上,褚彦甫、褚彦冲被人杀害。

褚遂良觉得再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他抑郁不已,愤恨而死。一直为中宫卖命的许敬宗高高兴兴地去领了几块骨头,但是,你要知道,当狗也是有压力的。当完武皇后的狗,人家武皇后该吃吃,该睡睡,但狗却要时时刻刻提防挨揍。许敬宗也不容易,他担心一个叫赵持满的人会杀了他。

赵持满,一个男人。

赵持满,凶悍绝伦,曾徒手搏虎,揍得老虎满地找牙。他善骑善射,力大无穷,长途奔袭,竟然能双脚追上敌方战马,一脚踹到马屁股上,将马踹得粉碎性骨折。虽说赵持满是个猛士,但他酷爱学习,尤其是能写得一手好字。他礼贤下士,长安城中,不论男女,无论老少,也不管贵贱,均爱慕他。

因屡屡建立功勋,他官至凉州刺史。

但这并不是许敬宗害怕他的主要原因,许敬宗最害怕的是下面的这层关系:

他的姑姑,是韩瑗的妻子。

他的舅舅,名叫长孙铨(长孙无忌的族弟)。

以赵持满的性格,如果从凉州赶来,肯定会先把许敬宗碎尸万段。

许敬宗一直被赵持满的存在所困扰,他害怕这次不除去此人,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他上书一封,诬陷赵持满为长孙无忌同党,共同参与谋反。李治同意让许敬宗接管此案,赵持满火速进京,被人拉进了一处秘密的地方,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地方,就是关押要犯的大理狱。遵照许敬宗的指示,大理寺官员(也基本都是李义府和许敬宗两位的亲戚)开始对赵持满刑讯逼供。

“说吧,你怎样具体参与了长孙无忌的谋反案?”

“太尉没有谋反,我何来参与?!”

“可是你参与了,说吧,具体一点。”

“构害忠良,天地共怒,士可杀,不可辱!”

“参与了谋反,还说这样的话,你不觉得你脸皮很厚吗?”

“我恨不能手戮奸臣!”

“你就是奸臣,你谋反还不是奸臣?”

(开始酷刑)

……

“说吧,你怎样具体参与了长孙无忌的谋反案?”

“身可杀也,辞不可更!”

“谋反了还嘴硬,你谋反了,是吧?”

官员看着被剥得浑身流血的赵持满,摇摇头,叹息一声,帮他写了份服罪表。

李治阅罢,大怒。

次日,赵持满被杀,暴尸于城西。

有人派出了无数打手和探员,如有敢去城西看赵持满的,均不会有好下场。长安满城豪杰,无不咬牙切齿。此时,有一个身形俊朗的人走了出来,他将赵持满的尸体收起来,背到一处干净的地方,好好安葬了。他不怕有人杀他,也不怕有人告他。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豪杰王方翼。他听说赵持满被杀,便说:“栾布哭彭越,义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义,上不失仁,不亦可乎!”

在许敬宗眼里,王方翼厚葬赵持满,更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论是长孙无忌,还是王皇后,他们谋害皇帝的罪名就能坐实了。原因就在于,赵持满代表着长孙无忌,而那个哭他的王方翼,则是王皇后的亲戚。

许敬宗还是不敢弄死王方翼的,因为皇帝喜欢他。

【关于贵族】

赵持满死后,长孙铨也到了巂州,当地官员受人指使,用棍棒将长孙铨活活打死。武皇后的任务总算圆满完成了,所有反对她的人,走的走,死的死,原来敢说话的,现在都不敢说话了。朝廷呈现出了祥和的一面,可民间不同,民间百姓一直在议论武则天的出身问题,毕竟,武家不是贵族。

贵人和富人是不同的,他们的不同在于,贵人一直都是贵人,即便贫困,也不失风度,家教严谨,一脉相承;富人三代而消,多数人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在百姓心目中,不是贵族出身的武则天,很难让人高看一眼。

为了让自己高贵,武皇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六月二十二日,李治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姓氏录》在《氏族志》的基础上做出了较大的改动,主要就是把并州武姓提成了天下第二。另外,《姓氏录》不允许山东贵族、关陇贵族之间或内部的几个小贵族通婚。

许敬宗认为,如此便可巧妙地避免他们对朝廷的威胁。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你就这么硬性地推出指标,民间是不买账的。许敬宗不甘心,又提出士卒以军功至五品及以上者,可以直接进入士族行列。这对普通人来说最好不过,充分证明了许敬宗是个不拘泥的人。但本人只能对许敬宗表示遗憾,他这么干,无非是为了自己。奇怪的是,李义府同志对许敬宗的提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李义府强烈支持许敬宗“五品及以上官员直接进入士族行列”的提案。

为什么?

因为李义府认为自己很贱。

李姓虽多,但贵族却少,每一族群的贵贱程度也不一样,李义府属于最贱的那种。所以,他曾哭着喊着要把自己提高一下。他原指望靠和别人建立婚姻关系,娶个贵族当老婆,自己就跟着沾光,但人家一看是李义府,便直接拒绝。李义府深以为恨,于是上谏:先帝说过,不许大族相互通婚,他们现在都不听了,他们瞧不起先帝!

李治怒了,此等娶不到媳妇就破坏别人幸福的做法,得到了许敬宗的大力支持。

【聊天记录】

阿Q:其实我姓赵!

赵太爷:你姓赵?你有什么资格姓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