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19684600000039

第39章 电视连续剧开场戏的审美导向(2)

其三,通过观看片头歌曲的画面了解全剧的主要情节。在这方面,电视连续剧《金婚》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该剧的片头歌曲时长2分10秒,歌词是:“爱是天意天意,把我交给了你。一年一年都装在心里,只想一爱到底。爱是天意天意,把我交给了你。不求一生惊天动地,就想一爱到底。”在片头歌曲里面,这几句歌词重复唱了两遍半,第一遍按照原调唱,第二遍按照升调唱,第三遍又用原调唱,只唱了歌曲的一半就结束了。该剧的片头歌曲没有叠映歌词字幕,只叠映演职员表,把张国立、蒋雯丽的“领衔主演”和导演“郑小龙作品”的字幕放在突出位置,其余的就是主要演员和职员名单。由于歌词自然通俗易懂,且没有歌词字幕分散精神,观众就可以集中精力观看歌曲演唱时的电视画面。这部电视剧的片头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主要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并运用特技把镜头和照片内容结合起来,快速闪动变化。即使对同一个全景镜头,也使用叠化方式将其从全景变为近景或特写,所以这些画面镜头闪动的频率很快,据统计,在2分钟内电视画面共闪动变化了110次。画面内容包括了佟志和文丽谈恋爱、走在林间、跳舞、结婚、怀孕、有了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抱着儿子走出医院、“文革”中被红卫兵审讯等情节的画面;也包括佟志对李天骄的情感迷失、文丽对夏老师的暧昧走神、佟志和文丽的家庭争吵、与隔壁邻居大庄和庄嫂等纠纷的画面;还包括佟志和文丽步入老年后的生病住院,为三个姑娘的操心劳神,尤其为儿子的学习和工作费尽心血,为儿子不成器动怒光火,最后对儿子意外身亡痛苦万分。这些内容全部包含在片头主题歌演唱中的画面镜头内。最后10秒钟,运用特技将代表每一年的50幅照片重叠在一起,落款:郑小龙作品。在2分30秒的片头歌曲演唱期间,一边欣赏优美的歌曲,一边观看动感强烈的镜头组合,充分调动起了观众观看全剧的强烈意愿。

有的电视连续剧没有片头主题歌,只有片头音乐,例如《历史的天空》,该剧的片头音乐长度为2分10秒,在这个长度内除了介绍电视剧主创人员的名单之外,重点将剧中主角的特写镜头组合在一起。其组接没有按照电视剧情节的时间顺序,虽然时间顺序被打乱了,但由于是在电视剧播出开端,观众并不知道后来的情节,所以快速剪接在一起的108个特写镜头,包括了剧中全部主要角色的精彩特写镜头,再加上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造成了情节紧张、节奏快速、人物众多、冲突激烈的效果。这些人物的特写,穿着不同时期的衣服,提示人们故事涵盖了大跨度的历史时期,具有强烈的看点。

电视剧《乔家大院》也没有片头主题歌,在1分20秒的片头音乐中,将乔致庸经商道路上的几个关键时期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如他大喊“走啦!”的特写镜头,分别将他在家乡、在内蒙古、在长江边穿不同衣服喊“走啦!”的三个镜头组接在一起;以及他的驼队走在沙漠上、与土匪的遭遇、他与陆玉菡结婚、与江雪瑛分手后的痛苦时刻、入大牢、与孙茂才分手等表现他一生事业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这些镜头都是表现乔致庸大悲大喜、表演性极强的镜头,体现了全剧主要的故事情节。

其四,通过观看片头主题歌体会电视剧颂扬的精神主旨。电视剧《亮剑》的片头主题歌使用了进行曲的旋律,具有铿锵有力、坚定威武的特色。歌中唱道:“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滚滚黄河,滔滔长江,给我生命给我力量/就让鲜血染红最美的花,撒在我的胸膛上/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向前进,向前进/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向前进!向前进!/中国军魂!”这首歌热情讴歌了电视剧要表达的精神主旨,尤其反映在最后一句歌词:“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向前进!向前进!中国军魂!”配合这首歌词的画面都是电视剧里面激烈战斗场面的镜头,硝烟弥漫,炮火遍野,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这些给人无限力量的歌词,使人振奋激动的镜头,表达了电视剧颂扬的精神:像李云龙那样敢于亮剑的大无畏精神。

2008年热播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的片头主题歌,也是一首赞美李小龙的歌曲。歌词是:“每当生活是一场艰苦的竞赛/你从不抱怨/你总会奋起你的双臂/以勇猛顽强的精神/永远为捍卫你的光荣而战/不管有多苦多难多艰险/你永不放弃/啊,世界上所有的勇士/无不为这伟大的心灵而心潮澎湃/从中国的高山到海岸/我们依然能听到李小龙的呐喊!”这首歌是用英文演唱的,歌词也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因此受到两种语言文字在翻译时的限制,歌词看起来不是很流畅,但是其表达的精神却是非常清楚的,歌颂李小龙的精神,永远为捍卫自己的光荣而战。配合歌曲的画面,都是李小龙练习功夫,与各种对手比武,对手被打翻在地的画面,以及观众的欢呼,恋人拥抱这些画面,显得李小龙豪气冲天,勇猛无比。

电视剧《长征》的片头主题歌,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作为片头主题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歌是一首传唱很久的歌曲,把红军长征史诗般的历程,作了非常精辟的概括。电视画面也是用剧中每个阶段的长征的镜头画面,紧密与之呼应,音画结合歌颂了伟大的长征和长征精神。

而电视剧《延安颂》片头歌曲是郑律成谱曲的歌曲《延安颂》中的第一段歌词:“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心中奔腾。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配合着这雄壮的歌声,电视画面除了战斗场面之外,主要都是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镜头,最后的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挥手向前的镜头,主题歌歌颂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二、开场戏中的故事情节对全剧的审美导向作用

世界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在20世纪50年代说过:“如果我们自己不是内行的电影鉴赏家,那么,这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就会像某种不可抗拒的、莫名的自然力量似的来任意摆布我们。我们必须非常细致地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和它的可能性,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去掌握和支配人类文化历史上这最能影响群众的工具。”他的这个观点对于电视剧的艺术研究者说来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套用他的话说,必须非常细致地研究电视剧艺术的规律和它的可能性,否则就不可能去掌握和支配人类文化历史上这最能影响群众的工具。

曾庆瑞说:“电视剧是一种叙事性的艺术作品。像所有叙事类的文学作品一样,当它讲述人生故事的时候,它的题材一定是由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氛围构成的。”当研究电视连续剧的故事情节时,真实性问题是首要问题。电视剧的真实,也就是艺术的真实,艺术真实不是对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艺术真实包括“内涵的真实”和“假定的真实”两个方面。

“内涵的真实”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对生活真实的提炼,“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提升,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其内涵——主要是本质性的东西,并予以提炼与集中,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内涵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假定的真实”则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以假定性的艺术情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是一切艺术,包括文学创作的共同规律。……如曹禺的《雷雨》让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及一天之内,冲突的展开又那么集中而强烈,这在实际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然而正是这一假定性的艺术情景,使它成为本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都市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真实缩影。”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形容林黛玉用的文字是:“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花照水”是怎样的风情,“弱柳扶风”又是怎样的神韵,“心较比干多一窍”是聪明到何等程度等等,都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非确定因素,只有依靠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想象去想象、去补充、去创造。这是文学形象特有的不确定性。

电视剧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区别就在于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影视艺术的逼真性,首先表现在它们是一种直观的真实。这种直观真实就是视听的真实感。影视艺术借助于现代的音像实录技术,以直接的方式将物质现实诉诸于观众的视觉与听觉,从而产生真实感,给人们仿佛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因此,对于电视剧艺术而言,要在电视屏幕上再现“假定性的故事情景”,一切艺术创造都必须要经受得住观众的逼真性审美检验。电视剧故事情节的“合情合理”是重要环节,“首先,艺术情景自身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内部演进的必然性,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叫做‘把谎话说得圆’。其次,这个‘谎话’应该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者主体的情感逻辑。符合事理逻辑的艺术情景,即或时空、环境及人物关系的设定荒诞不经,也会在读者的心里唤起真实的幻觉。”前面章节里面论述过,电视剧的开场戏不止一个,而是依据电视剧的故事结构的层次数量和故事单元的数量的多少而定的,可以称为“群发性开场戏”。这些群发性开场戏都具有衡量电视剧故事情节是否真实的导向作用,观众通过开场戏,可以对电视剧故事情节质量高低情况有个大致判断,因此,处理起来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