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什么我们努力奋斗却远离成功
1968700000027

第27章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1)

美国作家沃尔曼从2001年开始环游世界各地,采访了数百名贫困者。沃尔曼问他们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贫穷呢?”

答案很多,最多的一种是:“我命中注定要贫穷。”沃尔曼评价说:“他们和我们是平等的,不是财富方面,而是道德和精神层面。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们,告诉人们他们是不公正制度的牺牲品,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我们无意对沃尔曼的言行进行任何道德意义上的评论。只是由此联想到我们周围的这些贫困者。出身草根,曾深深体味着贫穷的我们,在感情上没有理由不偏向这个群体。我们对草根阶层身上的平和、乐观、友好、互助、淳朴等闪光的美德,应该称颂和讴歌。

但是,面对沃尔曼的问题,我一直在思索,越思考便越无法回避内心的疑惑和震撼。生而贫穷,并非我们的错,但是,后天贫穷则肯定与我们自身有关。比如那些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比如那些上班永远混日子等下班的人,比如那些只想着好吃好喝却总不想如何求上进的人,比如那些自己很认命的人,以及认为自己没文化,不聪明,注定不会富有的人。这种思想,简直是害人不浅的惰性和恶习。

有些人一辈子借钱,一辈子总在还。就如我的一个很久没有来往的高中同学,去年11月找我借了两千元钱,说是几天后就还我。随后,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拖延还钱时间。拖到现在,已经两年了,还是没有还钱。

其实,他有工作,每个月的薪水也还不错。他只要节省一个月的薪水,基本上就可以还清。可是,他总是找理由,说钱没了,说别人借他钱还没有还。实际上是因为他太爱花钱了,每个月请这个吃饭,请那个吃饭的,还特别喜欢打牌,好像几天不打牌就活不了似的,你说像这样子的人能有钱还吗?不过,这个经历也算是认清了一个人。当初借的时候,不好意思不借你,要钱的时候,我也不好意思找你要,该还的时候,你又不还我。我自认倒霉。

所以啊,朋友之间,讲究的是一个真诚,不要因为金钱而出卖了你的诚信。而这个人的诚信也就在朋友面前大打折扣,所谓“救急不救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成为富人呢?

穷人和富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头脑中的想法不同,穷人自认为自己是穷人,常常满足于能“凑合着过日子”的现状和安乐。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想让他清醒点,出息点。而富人永不满足,而且,即便是在他们穷的时候,在没有钱的时候,也认为自己是富有的人,只是暂时没有钱或钱不多。这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能否发财、摆脱贫穷,或者事业能做多大的关键因素。这是事业成功,跻身富人行列的第一定律,是铁的定律。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拥有借钱欲望,却没有自己创造财富的欲望呢?难怪你一直穷。关于怎么应对这类“人物”,后来,我总结出了一个方法。当别人找你借钱时,肯定会跟你说什么时候还,那么你借钱之前,可以先确认一遍,你能保证那个时间还我吗?他肯定会说,一定能还你。那么你可以跟他说,那你不介意立个字据吧?如果超过某个时间还没有还我钱,那么超出一天时间按两块钱利息收费,同意的话签字!

我想,这类“人物”有借钱的欲望,却没有还钱的诚意,主要是因为你没有给他压力。如果有一种不还钱后的经济压力,那么他一定会按时把钱还你。当然,以上方法主要是用于一些没有诚信的朋友,这样的好处是避免尴尬,避免因为金钱而导致感情破裂。一个人为什么贫穷?在此总结一些原因:

1.乱花钱。就跟我那个朋友一样,每个月花钱没有计划。只要薪水一发,就漫无边际地乱花,也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些人不懂得如何计划着花钱,不知道哪些地方该花,哪些地方不该花。或是花都花在一些没有投资价值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的钱,所以生活会越来越贫穷。

2.不存钱。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还年轻,正是玩的时候,没钱了父母还可以救济。另外一个就是没有生存的压力,从来不想将来如何生活,只知道现在生活得要好一点,所以没有存钱的目标。当然,如果你从不知道存钱,那么你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贫穷。

3.身边没有有钱的朋友。如果你身边都是一些有钱的老板,他们都过着一些高品质的生活。那么,在这种环境的感染下,你会有种成为其中一分子的动力,在那种环境下,你不努力挣钱,真是太惭愧见江东父老和自己的亲朋了。

4.缺乏资讯。如果你不能够及时了解一些资讯来不断巩固你的头脑那么你就很难掌握一些机会,很难适应当今生活。资讯不能够更新,你可能仍然会用原有的过时方法去做事情,那么你的生活,依然会像以前一样没有起色。

穷并不是你为所欲为的借口

几年未加薪,三年未升职,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忙来忙去却依然无力置产,甚至还要担忧养老金从何而来。英文里现在有个专有名词叫“workingpoor”,也就是所谓的“穷忙族”。那么,你是否恰恰属于这个族?

“穷忙族”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欧盟曾对其下过这样的定义:“有工作却入不敷出,甚至沦落到贫穷线以下的受雇者。”其实,也就是指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牺牲了休息日,却总也得不到加薪,不仅没有能力购置家产,甚至还要担忧养老金问题的那些人们。

随着逐渐壮大的“穷忙”队伍,“穷忙族”的定义标准也更具体了。一般定义为“每周工作时间高于社会平均工作时间,收入低于全体平均标准60%以下的人群。”但是,今天所讲的“穷忙族”已经超出了这些定义所涵盖的范围,“穷忙族”不再单单指因薪水少而穷忙的人。

那些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大肆花费,为了花费而重返空虚的“穷忙”人群,也被认为是“穷忙”一族。也就是说,“穷忙族”不一定就是指失业者或者低收入在职者,也可能是身兼数职的高薪白领。有很多全职的高薪受雇者,也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这些人或者为了养家糊口,或者为了追慕虚荣、满足消费的欲望,而牺牲了自我提升的投资甚至身体健康。结果,“穷忙”使他们的脑力退化速度越来越快,竞争力越来越弱。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怪圈,让陷进去的人们越来越不能自拔。

“最近忙什么呢?”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候语。老相识见面会这样问,亲朋好友打电话会这样问,QQ、MSN上聊天时第一句话还是这样问。“忙”似乎成了人们生活的一种状态。

“忙”,照理说应该是好事。“忙”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体现一个人生活的充实,也能体现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忙”还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可是,大多数时候,人们虽然在忙着,却不知为何而忙,不懂应该怎样忙,漫无目的地忙来忙去也见不到成效。结果,陷入了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