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网络青年心理分析
19687100000048

第48章 结语:网络青年必将走向国际(1)

《财星》周刊(Fortune)是美国时代华纳旗下享誉全球的著名商业杂志,其言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该杂志在2008年刊文说,2007年的某段时间,几乎全美国的州长、国会议员都在议论《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有的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建议,青年进职场前应该先读一读《世界是平的》。这说明了什么呢?

2005年,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的《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书,很快就在《纽约时报》、《财星》周刊、亚马逊读书榜上排名第一。该书把全球化分为三阶段,即1.0版—1800年前的国家全球化;2.0版—2000年前的企业全球化;3.0版—2000年以后的个人全球化。以网络为媒介的世界舞台,正在为个人彼此交流而扫除障碍,世界将变得越来越平坦。这是一个新奇而具有诱惑力的视角。它对于当今青年的诱惑或启发在于:

一是国家全球化。在网络发达、国际语言交通快捷的环境下,任何角落的网络终端都可以进行平等对话。国家之间的权属、利益与以往的外交形式会有很大的改变,因为网络的存在,国家会变得更加全球化。几乎所有的国家经济文化发展,都在通过国际间的网络信息交换而快速实现,国家的文化概念已经大大地改变了。

二是企业全球化。从19世纪欧洲推动国际贸易开始,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期的网络泡沫化,再到2008年最新的国际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哪里有最丰富的人力资源、最便捷的物流供应渠道,最活跃的产业和企业就一定会往哪里集中,全球化资源配置引导着企业跨国界发展。国际产业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是个人的国际化。网络工具和社会组织的国际化,为个人向国际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平台,这将成为21世纪的不同以往的显著标志,其主要特征是即便依靠个人的力量,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充分合作和发展的机会。

第一节 国际化

一、网络通向国际

网络文化开辟了人类文化交互影响、互相渗透的新时代。毫无疑问,原来的区域地理和政治文化概念将在网络文化冲击下自觉不自觉地发生新的适应性改变。

随着IT技术的深化和普及,互联网络技术形成的网络文化已经走向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任何人只要愿意,在瞬间就可以得到世界上同步发生的信息事件,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能够使用本种族以外的其他语言思考、能够站在其他文化的角度研究本民族和本国的问题,已经成为青年成长中新的精神追求境界,也就是国际人的境界。

借助网络成长起来的网络青年,必将成为这股浪潮的弄潮儿和幸运者。

那么,网络的未来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生活?这个话题早几年前就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根据新华网2009年2月7日的新闻消息,网络搜索巨头谷歌公司的副总裁和首席互联网专家文特·瑟夫(Wint Cerf)在接受美国硅谷《圣何塞信使报》采访时说,未来人们上网的速度将普遍加快,网速将达到每秒100兆比特至每秒1000兆比特水平;工作场所、汽车里,甚至于人们随身携带的手机之类的装置,将越来越多地具有上网功能,这些可上网的装置总数有望达到数十亿之多;未来上网界面将更多样化,多点触控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会更成熟、更普及。这位IT领域的权威人士透露,他目前正在参与未来互联网的开发,目标是使互联网的影响力突破地球的限制,走向太空。例如,通过互联网实现太空飞船的通信与控制,包括火星探测器。另据搜狐新闻频道2009年3月16日介绍说,美国另一位互联网专家史蒂夫·哈蒙(Steve Harmon)撰文称,社交网络未来将发展到自我网络(Me Networks),使用户获取的信息更加个性化,更具相关性和实时性。目前一些社交网络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个人信息,它们可以把个人状态更新、链接和照片共享设为常用功能。随着个体用户需求的升级,新的替代网络形式“自我网络”正在快速兴起。在这样的网络中,用户可以放弃所谓的电视网、广播网、报纸和其他信息来源,将一切个人需求的通道信息整合到“自我网络”中,为每一个人按照优先度、内容、相关性和价值进行排列,实现个人网络化和网络化个人。如果说目前称呼青年为网络青年还不完全准确的话,那么到自我网络化时代,青年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青年。

(二)中国在走向国际

国家的国际化,是青年个人国际化最重要的现实基础。

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中国人在国际上开始进入到了需要培养国际人格的时代。那些令人尊敬的国际化政治家、商业领袖、明星,已经成为中国在国际生活中著名的人格代表,他们的人格形象是中国人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的楷模和榜样。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开幕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迎来了全世界的青年代表。这次盛会让远方的客人了解了中国,理解了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他们纷纷赞叹:好厉害啊!中国变化真的很快!同时还深入地了解到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有悠久的文化、飞速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和大批具有国际眼光的优秀青年。可以说,奥运会是中国走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先生2009年9月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心》的评论文章,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三句话概括:一是从不平等走向平等;二是从国际体系的抗争者变为受益者;三是从国际舞台边缘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吴先生分析道,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侵略的对象、压迫的对象。今天,我们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包括与西方世界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其次,对现行国际体系的任何重大改革,中国都不可或缺,中国已经成为新国际体系的重要建设者。当初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为64国,还不到当时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一半。当时世界的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很少,世界听不到中国人的声音。到今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达到171个。与此同时,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如今,世界上任何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中国人积极参与,解决起来的难度大概就要增加。比如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8国集团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召开20国集团会议。因为20国集团包含了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胡锦涛总书记说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快速崛起,已经受到国际上广泛的重视。率领中国共产党人缔造新中国的毛泽东主席曾说,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青年一代应该相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毛泽东主席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国家在国际上获得的崇高荣耀,坚定并提升了每一个中国人走向国际、担当国际责任的自信心。取得这样的成功,与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以后长期坚持的共产主义信仰有直接的关系,是现实政治信仰的力量推动中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内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并取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2009年国庆节,是共和国60年华诞的喜庆时刻,借助这样伟大的历史时刻,强大的祖国将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面向未来、追求社会理想的精神支柱。

这种影响每时每刻都在青年的思想中生根、在青年的血液中流淌。据腾讯网2009年9月22日关于“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在线调查,认为可能建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有40515人,占被调查网民的65%;认为人民币可能取代美元成为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有34157人,占被调查网民的54%,从参加网络调查者身份看,被调查对象主要是青年。我们都知道,某个国家的币种能否充当国际货币的含义很丰富,它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综合实力的象征。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评判,这在过去是很难引起青年兴趣的话题,因为我们国家在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中的地位还很弱小,而在今天已经成为很现实的可能性,并在引起深刻的讨论。真实的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青年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这是一个青年走向国际、追求快乐生活的强大后盾。

第二节 做国际人

一、什么是国际人

在中国常用词典上没有查到对“国际人”这个词语的解释,根据日本的《广辞苑》解释,“国际人”就是在国际上广泛活跃的有名的人。虽然这个解释比较含糊,但是日本比我们更早地注意到这个词语的重要性,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中讨论得非常热烈。相对而言,我们对这个词语以及这个词语所代表的国际文化的认识讨论得不多。

很多青年是把进入联合国所属机构工作看做是进入国际社会舞台的一个标志,还有一些人以为去国外留学、接触到不同文化就可以实现国际人的梦想。如果真的是这样,花费大笔金钱去国外镀金留学就是国际人喽?不,这样想显然是错的,这只不过是浪费自己的生命追求表面光鲜,因为国际人的含义不是这样简单的。

所谓国际人应该是这样的:他的生活超越自己的物理国境,一个人作为独立的社会系统,明确自己的任务、珍惜自己的价值、关切自己随处可能去到的地球环境、感悟精神信仰和宇宙的奥妙、经常反思和批判自己的过去,包容、平和、安全地生活在世界某一个角落。

国际人应该比一般青年受过更多的良好教育,多数在国外留过学,操两种以上的语言,其中一种是国际通用语言。持有多元化伦理价值观念,通晓所属事业领域的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或在跨国公司工作,或自己创业做国际业务,行走在世界舞台,他们融入在一个国际文化体系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演变成为网络文化的国际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