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19696300000019

第19章 音乐舞蹈(4)

奥地利

海顿(18世纪后期)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他首先川管弦乐来演奏奏鸣曲,并使之规范,称为“交响曲”,成为音乐主流。他作有交响曲一百多部,如《告别》、《惊愕》、《时钟》,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和大量奏呜曲、协奏曲。

莫扎特(18世纪后期)被誉为“音乐神童”,去世年仅三十五岁。他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十七部歌剧(如《唐璜》、《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四十九部交响曲(如《降E大调》、《g小调》、《C大调》),另有大量乐曲。

舒伯特(19世纪初)被誉为“歌曲之王”,三十一岁去世。他一生创作歌曲六百多首,如《鳟鱼》、《小夜曲》、《魔王》、《摇篮曲》、《听,听,云雀》,还有多部歌剧、交响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19世纪后期)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的一生创作圆舞曲四百余首,如《监色的多瑙河》,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还有《维也纳森林》、《春之声》、《艺术家生活》等。另作有《蝙蝠》、《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

波兰

肖邦(19世纪前期)被誉为“钢琴诗人”。他长年侨居法国,但一直热爱祖国。他一生创作了二百余首钢琴曲和大量舞曲、练习曲,都有鲜明的波兰民族风格。代表钢琴曲有《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葬礼进行曲》等。

匈牙利

李斯特(19世纪中期)被誉为“钢琴大师”。他是浪漫派音乐家,首创交响诗体裁,有《塔索》、《前奏曲》等十三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等十九首,交响曲《但丁神曲》、《浮士德》等,以及大量协奏曲、独奏曲、练习曲等。

捷克

斯美塔那(19世纪中期)是捷克民族乐派创始人,作有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歌曲《自由之歌》等。

德沃夏克(19世纪后期)是捷克民族乐派的音乐家,擅写斯拉夫舞曲。代表作有《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F大调弦乐四重奏》、歌剧《水仙女》等。

意大利

威尔第(19世纪后期)被誉为“歌剧大师”,一生创作歌剧三十多部。代表作有《茶花女》(根据小仲马话剧改编,其中名曲为《饮酒歌》)。另有《弄臣》、《假面舞会》、《奥赛罗》、《阿伊达》等。

普契尼(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是歌剧大师,曾创作歌剧十二部。代表作《图兰朵》写一位中国公主的故事,其中用了《茉莉花》的旋律,《今夜无人入睡》为其中插曲。另有歌剧《蝴蝶夫人》、《托斯卡》等。

法国

圣—桑(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是法国“民族音乐协会”创办人。作有《天鹅之死》,组曲《动物狂欢节》,歌剧《参孙与大利拉》等。

比才(19世纪中后期)代表作为歌剧《卡门》,是世界上演出率最高的歌剧,其中的《序曲·斗牛士之歌》最为著名。另有《采珍珠者》、《波尔特的美丽姑娘》等,以及其他乐曲多部。

德彪西(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印象派的音乐家,作品有管弦乐《夜曲》、《人海》,钢琴曲《欢乐岛》、《儿童乐园》等。

俄国—苏联

格林卡(19世纪前期)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作有歌剧《伊凡·苏萨宁》(歌颂1613年抗击波兰入侵的民族英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等。他的《爱国者之歌》曾被定为90年代的俄罗斯代国歌。

柴科夫斯基(19世纪斤期)是多产的作曲家,作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三部芭蕾舞剧,《黑桃皇后》、《叶甫根尼·奥涅金》等十一部歌剧,《第四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六部交响曲,以及大量其他乐曲。

肖斯塔科维奇(20世纪)是苏联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十三部交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七交响曲》,写于二战时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时。另有清唱剧《森林之歌》,并为许多电影、话剧配写乐曲。

九、民间舞蹈

(一)民间舞蹈的定义

民间舞蹈是产生和流传于民间,风格鲜明,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舞蹈。它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反映人民的劳动、斗争、交际和爱情生活。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间舞蹈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甚至地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显现出风格特色的明显差异。

(二)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

1.自娱性。动作步法比较单纯精练,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在家族、村寨中以言传身授的独特方式继承流传,其表演性质常常和群众性的自娱活动紧密相连。许多种类的民间舞蹈都可以形成成千上万人的大型舞会。

2.即兴性。民间舞蹈动作姿态的规范性较弱,可变性较强,在大体一致的步伐、动作、节奏、韵律下,不同舞蹈者可做各种即兴的发挥。

3.稳定性。由于其常在特定范围内流传,受外界影响甚少,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但其风格特色相对比较稳定,改变缓慢。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创作的主要素材来源。

(三)中国民间舞蹈

在中国56个民族漫长的形成、发展、融合过程中,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既有中华民族共同特征又有各民族鲜明特色的各种民间舞蹈。

(四)中国民间舞蹈的特色

1.载歌载舞,自由生动。

2.巧用道具,技艺结合。

3.形象鲜明,情节生动。

4.自娱性和表演性。

(五)中国民间舞蹈的形式

秧歌:汉族民间舞。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农村,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

龙舞:汉族民间舞蹈,也叫“龙灯”,是数名演员同执龙形道具挥舞表演的形式,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聚居区。

跑旱船:汉族民间舞蹈,也叫“旱船”、“采莲船”。

筷子舞:蒙古族民间舞蹈,是节庆欢宴中由男子即兴表演的道具舞蹈。

长鼓舞:朝鲜族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朝鲜族居住区。

十、现代舞

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象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它最鲜明的特点是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伦·汤米尼斯概括现代舞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普遍的规律,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

其创始人被公认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她认为古典芭蕾的训练会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系统地为其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的是匈牙利人鲁道夫·拉,他把人体动作的构成归纳为“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等八大要素,认为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能组成各种动作。他创造的“拉班舞谱”至今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舞谱之一。

与邓肯同期的舞蹈家露丝·圣·丹尼斯是美国现代舞的先驱,她广泛吸收了埃及、希腊、印度、泰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的舞蹈文化,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表现某种宗教精神的现代舞。她的学生玛莎·格雷厄姆是当代现代舞的杰出代表。她认为人类既然有美有丑,有爱有恨,有善有恶,那么舞蹈就不能只是赞颂美好和善良,也应当表现罪恶、悔恨和嫉妒,所以她特别强调运用舞蹈把掩盖人的行为的外衣剥开,“揭露一个内在的人”。她还创造了一套舞蹈技巧,人称“格雷厄姆技巧”。

近数十年来,这一流派的舞蹈家各自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和艺术主张的派别,有的在舞蹈的创新和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有的却完全违背了早期现代舞派的基本思想和艺术主张,远离了客观社会生活,发展到离奇、怪诞、晦涩的地步,为广大观众所不能理解和接受。

十一、芭蕾舞及芭蕾舞剧

“芭蕾”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源自意大利语“跳舞”一词,指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古典舞蹈、舞剧形式,是一个综合了音乐、戏剧、哑剧、舞台美术等形式的舞蹈艺术品种。“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鼎盛于俄国,最终从俄国走向了世界各国。

芭蕾舞剧是由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并获得极大发展。最初的法国芭蕾舞剧音乐不仅有器乐,还有歌唱和朗诵,因此可看作是歌剧的前身(当时的歌剧中也有芭蕾舞,此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并影响到意大利歌剧)。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芭蕾舞剧音乐,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三种姐妹艺术的密切合作造成时空一致、视听统一的艺术效果,这正是芭蕾舞剧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音乐在芭蕾舞剧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根据舞剧脚本谱写的音乐是舞剧编导赖以编创舞蹈和戏剧动作的基础。因此,舞剧音乐既要体现完整的艺术构思,描绘戏剧性的情节进展,又要刻画鲜明的音乐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感情变化。而且,舞剧音乐往往都有节奏明确、抒情色彩浓厚的适于舞蹈的旋律,并体现出作品的时代、地域风貌。音乐素有“舞蹈的灵魂”之称,难怪我们聆听舞剧音乐时,脑海里就会有形象浮现。

包括舞台布景、服装、化装在内的舞台美术,通过逼真的实感、巧妙的色光变幻以及特技效果,创造出舞剧规定情境所需要的艺术氛围,增强了舞剧的感染力。舞台美术的重要性可以从下述情形中得到证实:即使是满台白光或漆黑一片,人们也能从中体味出某种特定的含意。

舞剧,顾名思义,舞蹈是它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舞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演员在台上不说也不唱,完全依靠形体的表现力来完成所有的戏剧要求——主题思想的阐述、矛盾冲突的展现、人物性格的塑造。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是通过优美的舞姿、和谐的韵律、高超的技巧“说话”和“唱歌”的。这里要指出的是,芭蕾舞演员作为艺术创作的体现者,其素质的高低、进行二度创作的能力大小固然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在作品诞生的全过程里,舞剧编导的才情和技巧都从根本上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当我们为一部舞剧的成功演出鼓掌喝彩时,理所当然地包括了对编导的肯定与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