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播音主持高考攻略
19697200000001

第1章 攻略一播音主持专业分析(1)

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

广播电视是推进近百年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出现使中国的一句古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和中国神话故事里的“顺风耳”、“千里眼”成为可能。当前,听广播、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广播电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化舆论工具。

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创办一样,我国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1905年袁世凯(清)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1906年成立了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1915年4月,袁世凯“中华民国”颁布了《电信条例》,这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从1923年至1929年,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1922美国人奥斯邦(E.G.Osborn)以日本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注册了一家《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大陆报》合办了中国第一家无线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1923年1月23日晚上首次广播,节目以音乐娱乐为主,1月26日广播了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但是由于它是违法的私立电台,4月便停止播音;美商“新孚洋行”办的电台;美商“开洛公司”办的电台。这3座电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广播电台,都是由美国人办的。此后,英、法、意等国相继在上海开办电台,日本也在东北创办电台。外国人在中国办电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使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走出了第一步。

在我国的广播发展史上,1940年12月30日这一天让人振奋。1940年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中国共产党的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报务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叫“新华广播电台”,设备由苏联供给,是柴烧锅炉发电机。1940年12月30日,革命圣地延安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这声音庄严宣告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声音。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共开办广播节目2416套,并有110套已经上星。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例,该台每天累计播出节目1079.5个小时,其中用43种语言对外广播210多个小时,听众遍布全世界。在广播事业日渐成长的同时,电视事业在1958年迈出了第一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于当年5月1日试播。

自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上星以来,到2009年底我国共有近100套电视节目上星传输,全国共开办电视频道1300套,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近2000家,其中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125家。据广电总局统计,目前全国共设立电台273座、电视台302座、教育电视台50座、广播电视台1932座,开办了1974个电视频道和138套数字付费频道,有线电视用户达1.74亿户。目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广播电视用户数和电视机、收音机社会拥有量居世界首位(全国电视机、收音机的社会拥有量分别达到4亿和5亿多台)。我国广播电视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全国13亿人口),节目生产制作能力大幅提升,传输手段不断改进和创新,安全播出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监管体系日臻完善,收入结构逐步完善,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逐步形成了广播、电影、电视并重,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对内与对外并举,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多层次、现代化、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影视综合覆盖网。目前,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96%和96.95%。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启动并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问题得以解决。

我国从2003年开始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至2009年全国已有229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整体转换,100多个城市完成了转换,广西、海南、宁夏完成了全省(区)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北京、天津、青海、贵州、吉林等省(市)转换率超过50%,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6000万户。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已经开展了网络整合工作,在推进整体转换、加快双向化改造的同时,加强本地化服务,大力开发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政务、电子支付、生活资讯等多种新业务,使电视机逐步成为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有线无线相结合,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为支撑,支持“三网融合”业务的、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网(NGB),其骨干网速率达到每秒1000千兆,接入网用户端速率达到每秒100兆,比现有用户上网速度快100倍,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清晰度电视、数字音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业务,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务等行业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信息服务遍及千家万户。2009年,地面数字电视已在全国直辖市、省会市、计划单列市及部分地级市,共100个城市开通。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振兴规划》),这是继纺织、轻工等规划之后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国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振兴规划》的每个方面都与广播影视产业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国家更加明确提出了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在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影视制作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在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方面,要继续推进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在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方面,要建设一批影视制作、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在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方面,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广电网络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推进电影院线的跨地区整合以及数字影院的建设和改造。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影视制作等领域。在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方面,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网融合等内容。

为贯彻落实好《振兴规划》,广电总局提出了制播分离方案,初步建立了事业产业统筹协调、分开运行、分类管理的科学运行机制。广电总局也明确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由事业向企业转型,以加快推进广电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并大力发展影视制作业和广播影视新媒体。广电总局更鼓励和扶持国产少儿广播电视作品和国产动画原创作品的创作、生产和播映,各级都相继建立影视动漫基地,加快了广播电视节目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与推广,继续加快国际一流媒体建设步伐。

当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国家来说,广播电视艺术和影视文化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可以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情感交流,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对个人而言,广播电视艺术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文艺术素养,也可以为展现个人艺术才华提供广阔的平台。因此,广播电视事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一是舆论引导水平显著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始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广播电视发展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工程,解决了近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三是内容创作生产更加丰富。影视剧、动画创作生产取得重要成就,广播剧、文艺节目、社教节目以及“心连心”晚会、春节联欢晚会等优秀节目成绩显著。四是广播电视产业不断壮大。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从无到有高速增长,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收视费持续增长,涌现了以网络公司、民营公司、上市公司等为代表的广播电视新的经营主体,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影视动漫制作基地建设加快。五是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广播历经了调幅、调频、数字声音的技术发展阶段,电视历经了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和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历程,电影历经了胶片、电影数字制作、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电影影片的制作放映从模拟时代迈进了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六是广播电视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央电视台节目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落地入户,入户数接近2.5亿,卫星传输信号基本实现了全球覆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形成53种语言传播,50家境外整频率电台、153家调频/中波合作电台,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播音主持专业就业前景

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正说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不断得到丰富,人们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广播电视在各类大众传媒中占有显赫的地位,它所传播的内容包罗万象,节目形态缤纷多彩,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需求。人是广播电视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和提升广播电视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推动力。随着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业对人才需求将呈现结构性的变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等方面的人才,将成为广播电视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重点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62.4万多人。在学历构成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9200多人,占1.5%;大学本专科学历人员36.07万人,占57.8%;高中及以下学历(含中专)人员25.44万人,占40.7%。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中大学本专科人数比例比较适中,但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含中专)仍偏高,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过小。这种学历构成与知识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广播电视业对人才需求很不相适应。人才缺口特别是优秀人才的缺口还很大。就世界范围而言,国际上的发达国家都在加强新闻传播和播音主持艺术研究,这方面因其具有大众传媒的开放性、舆论性和信息的前沿性而成为永远的热点。就我国来说,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万千,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也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播音主持队伍日渐庞大,但真正优秀的、在听众观众心目中有影响力的人却并不多见。这一职业将成为未来就业领域的热点和亮点,优秀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会极为抢手。现在,有许多应届高中毕业生之所以选择播音主持专业,或许有许多条理由。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选择可以也能够使他们有机会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众所周知,播音主持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民族形象、媒体形象的体现者。这个特殊的岗位为播音员、主持人戴上了耀眼的光环,许多人都向他们投去了羡慕的眼光,特别是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朋友,更是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渴望成为播音主持队伍中的一员,热切盼望能迈进播音主持艺术的神圣殿堂,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都立志于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