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19697800000001

第1章 序一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始于1993年,即中韩建交的第二年,但未引起巨大反响。直至1997年的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韩剧开始逐渐热起来,此期,随着韩国政府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制定适合竞争的文化政策,音乐、服饰等文化商品与韩剧一同敲开了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大门,“韩流”一词便从此流传开来。

作为“韩流”一部分的韩剧热的形成,既是韩国文化自身在多变的历史环境中锤炼的结果,也是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采取文化开放姿态的结果。韩国在1945年摆脱日本殖民统治以后一直处于频繁政权交替的不稳定状态,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长期军人政府执政的格局使韩剧在追求开放的话语空间中颇受周折。直至20世纪90年代金泳三“文人政府”的上台,电视剧的多元化、商业化与民主化政策才得以全面贯彻。当时,受到激励的韩剧开始大量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偶像剧与家庭剧的成功,使文化输出形成洪流。

此期,中国政府对韩剧也采取开放态度,据《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数据参考《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显示,在2002年中国大陆播放的海外电视剧中,韩国电视剧数量最多,共67部。1993年起,主要是从1997年到现在,《嫉妒》、《爱情是什么》、《星梦奇缘》、《蓝色生死恋》、《天桥风云》、《孪生兄妹》、《冬季恋歌》、《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明成皇后》、《女人天下》、《商道》、《大长今》及《医道》(又名《许浚》)等一系列韩国电视剧在中国各地先后播出,颇受中国观众欢迎。安在旭、金喜善、裴勇俊和李英爱等一批韩剧明星迅速成为大批中国年轻观众的偶像。自2002年起中国中央电视台大量播出或重播《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和《黄手帕》等剧使韩剧热在中国达到了高峰。

但韩剧在中国也并非众口皆碑,甚至有“韩剧威胁论”之说。在2005年的上海电视节上,多位赫赫有名的国内顶尖导演对中国媒体收购韩剧低价格、高频率的优惠政策予以质疑,认为此举并不利于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号召抵制韩剧大举“进攻”中国。对此,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主任汪国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目前国内引进电视剧的政策,韩剧等引进剧只能在22∶00以后播出,因此,电视台购买该时段电视剧的价格偏低。文化应该是无国界的,韩剧很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样的开始是一种压力,但也会变成动力,可以促进我们电视剧的发展。参考邱俪华《“白玉兰”聚焦韩剧央视明年‘韩流’升级》,新华网,2005年6月14日。可见,在一定时期内,韩剧确实对国内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书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促成的。

本书的主编及全体编委均为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戏曲学及相关专业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他们既是外来文化的受众,同时也是饱含研究热情的学者。目前,研究韩剧的相关学术论文颇多,此书在我看来有两方面的特点:

首先,较为系统和全面。本书从韩剧的历史、文化、产业、编剧、表导演、造型、音乐、摄影等8个层面对韩剧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细致的剖析。不仅关注了韩剧本身的价值,也深入探讨了韩剧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成因。如,对韩国儒家文化、礼仪文化、编剧制度、制播制度进行了多角度的挖掘。

其次,实证调查与例证剖析相结合。2005年在韩国汉阳大学的资助下,本书主编承担了关于韩国文化产业在中国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对韩国影视剧文化、手机文化以及网络游戏在中国的运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书附上了对热播案例的内容和艺术剖析,以及对韩剧从业人员(导演、编剧、音乐导演和MBC国际事业部长)的专题采访记录,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韩剧程式与商品化运作的思路。

当然,作为年轻学者的论集,本书在学理层面上尚缺乏规律性的探讨,也尚未论及与国产电视剧的比较和借鉴意义。但此书作为目前研究韩国电视剧较为系统深入的论著书籍,价值还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周华斌

2008年4月于中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