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美术设计
19699500000020

第20章 场景设计(2)

2.场地外景方式

也称“场地景”。这种方式是指在电影制片厂或电视制作部门的专用场地,或为了拍摄某部电影和电视剧选用的场地,搭建的临时性的或永久性的外景。

场地景一般主要是搭的外景,也可以在一系列外景中包括若干室内景。

影片或电视剧中的外景往往规模大、包括的范围广,在高度和面积上在棚内无法容纳或难以达到拍摄的特殊需要时,就可以采取场地外景的方式。

场地景有棚内景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可以利用自然景色、真实环境和景物做背景,取得真实、自然的效果。

例如电影《谭嗣同》中“菜市口”、“五牌楼”等场景是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专用场地搭建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铜雀台”、“蜀街”是在涿州电视拍摄基地搭建的。电影《大转折》中表现羊山集战斗场面的规模宏大的综合景鲁西南村庄是在河北怀来县卧牛山搭建的场地外景。

场地景可以是一次性的、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永久性的景在原景基础上,做局部加工或增或减或改建可以适应不同的影视剧拍摄。

例如被称为“东南亚最大花园布景”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大水法场景”就属于一次性大型场地外景。该场景利用了北京远郊永陵的自然环境为背景,搭建了“占地一万多平方米,耗资64万元,用了400多立方米木料,雕花装饰2600多块”等高难制作的外景。场景设计(美术师:宋洪荣)注意了在局部上与史实相似、相符,形成历史感的烘托,同时,又符合电影拍摄手段和人物调度的需要,取得了满意的银幕造型效果。

3.内景外搭

内景外搭是指把室内景搭在自然环境中的场景构成方式和设计方法。

一般情况,室内景是搭在摄影棚内,作为中、远景的背景,是由绘景师喷、绘在单片或天片上的,为了加强纵深层次,虽然可以用幻灯及照明光效的办法,也可以采取背景放映或用大幅照片作为后景或大远景,可以造成后景的变化和天空的层次,但是这种背景是静止的,缺乏运动感和真实性的。

内景外搭综合利用了实景和搭内景两种方式,可以加强环境的真实感,创造富有纵深层次变化和运动感的环境气氛。

例如电影《大转折》中的“刘邓指挥部”就是在大型综合场地外景中套搭的。

电影《马可·波罗》中忽必烈行宫和寝宫的内景搭在承德避暑山庄,山庄的自然景色与行宫布景相互映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内景外搭与棚内景在技术要求上是有很大差别的,尤其是照明、录音、置景等要解决特殊的技术性问题。

4.实景加工方式

这种方式是对实景进行加工、改造、装饰等的工作。

实景加工方式是近年来在电影或电视剧拍摄中普遍采用,也是用得最多的方式。尤其是在现代题材的影视剧中,全部场景都是采取实景加工的方式也是很普遍的。这种方式的工作量往往是很大的,加工的难度也不小。但由于是在真实的、有特点的实景大框架的基础上的加工,所以一般来讲效果比全部搭景要好。

“加工”可以是在场地种植花草、树木、作物,如《红高粱》中的高粱地,《城南旧事》中台湾义地场景,在香山制作墓碑并增置树木枝叶等。也可以改变、增减原建筑物的局部结构和装饰,或增加前景以达到“改头换面”,以符合影片特定内容对外景的要求。

实景加工还包括对实景中的室内景的加工、改装。如改变空间关系,对色彩、气氛进行改观,或撤换全部的道具,重新布置、陈设以适合影片或电视剧的需要。如电影《重庆谈判》中的宋庆龄家、陈立夫公馆、张澜家、谈判厅等场景是对实景中的房屋进行彻底搬迁,进行装修、布置、陈设道具,达到恢复历史原貌的真实景况的。

另外,对实景的加工是局部的改建或是环境色彩、装饰、道具的更换等往往要与棚内景或场地景综合利用,因此,从造型构思和设计制作上要注意加工部分与其他场景在造型、色调、形式或在建筑结构、风格等方面的衔接和统一,以达到逼真和可信的效果。

对于加工量大而且又复杂的场景,需要画出效果图、气氛图和制作图。

5.特技合成方式

在进行场景设计中,由于剧情需要或造型上的特殊要求,或由于历史、地理、经费、安全等拍摄条件的限制,用一般的搭景和实景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选择用特技合成的方式来解决。

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三维动画等高科技进入影视剧制作领域,特技得到了惊人的飞速发展,影视特技涉及的方面很多,范围也极其广泛。

在本章节里也只能简单地介绍与场景有关的常规的特技合成方式。

常规的特技合成手段是根据透视原理和特技摄影镜头的性能完成的场景构成方式。

“合成”或称“接景”是特技方式的基本方法,电影特技合成具体讲是用模型、绘画、照片及形象资料与实景或布景相衔接,在符合透视原理的前提下,形成一体被拍摄在同一画面中的合成方法。

常规的特技合成方法,主要是模型合成、绘画合成、照片合成、透镜合成、混合透视合成等方法,下面做一简要说明。

模型合成,亦称模型接景,用景或物的模型替代实景或布景的一部分,或者延长、扩大原场景的范围,用模型摄影方法使模型与实景或布景成像于一个画面中的方法。例如电影《骆驼祥子》中“西四一条街”场景中的牌楼就是典型的模型合成:牌楼下部分在场地按实大(1∶1比例)搭建了柱基和柱干,而顶部是按比例缩小的模型,摄影机按固定位置拍摄,使模型与布景准确衔接,形成完整的西四牌楼的形象,有轨电车、黄包车和行人可以从牌楼下穿行,与街道、商店、铺面有机结合构成特定的场景气氛。

绘画合成,亦称绘画接景,此方法是用绘制的景物来替代、延伸、扩大或遮掩实景或布景的一部分,在拍摄现场中使两部分准确合成,衔接为一整体,拍摄后,形成于完整画面中。绘画合成的绘画形象一般画在玻璃上,也可以画在纸板或三合板上,可以在现场采用一次曝光方法,也可以用后期制作二次曝光完成合成。

照片合成,亦称照片接景,这种方法与绘画合成是属于同一类方法,既可以用绘画方法进行合成,也可以用照片的方法进行,因此,其工艺和做法基本一样。照片或绘画接景都可以采取多层合成,使合成后的画面效果层次感更丰富、真实感更强。

透视合成,亦称空间成像法,即在玻璃上(透镜)画出景物的局部与通过放映机或幻灯机放映在透镜面上的场景影像相衔接、合成,再用摄影机拍摄下来,成像为一个完整的电影画面。透镜上的景物形象既可以用绘画方法,也可以用照片或在透镜前摆放模型来拍摄,方法的选择要视特定的条件和场景气氛的要求而定。

混合透视合成,亦称混合接景法,这种合成方法是在符合透视原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模型、绘画、照片等与实景或布景相合成的方法。

例如电影《停战以后》中“三座门”场景,表现的是1947年人民解放军谈判代表到北平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乘坐小轿车经过天安门广场穿过“三座门”。影片需要通过这一场景体现时代气氛,烘托特定的社会风貌,但“三座门”已经拆除,有轨电车也已废除,为了再现这一历史环境,影片拍摄时采用了混合透视合成方法,用“模型”(电车、电线杆、轨道等)、绘画、照片(“三座门”建筑的上部分)与搭建的布景(“三座门”下部底座)与场地的自然实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合成,在银幕上成功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景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在影视特技制作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运用。不少国家在这个领域更是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科研,尤其是好莱坞在电脑特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电影数字化的进程要晚大概十年左右。轰动一时的电影《星球大战》、《骇客帝国》、《指环王》、《泰坦尼克号》、《刀锋战士》等以其数字特技的高效率、高科技,取得的精彩、奇妙、如梦如幻的视觉特效是单靠传统特技制作不可能达到的水平。我国在数字特技技术的运用同样取得喜人的成果,如《紧急迫降》、《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都取得了成功经验。数字图像技术、CG图形、合成、MoCo系统等技术不断引进和在影视特技上的运用,必将使特技制作技术如虎添翼,达到更高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数字特技的制作和运用并不排斥传统特技技术在许多方面的应用,而且往往是二者有机、巧妙的结合,才是唯一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6.利用实景方式

电影或电视剧中实景的利用,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地、不需进行大量的加工和改造地利用现实中存在的真实场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进行拍摄的场景。

现代电影或电视剧中的实景既包括自然环境、野外风光,包括建筑物的室外部分如广场、集市、街道、庙会、飞机场等,也包括室内环境的利用,各种类型的影视场景都可以利用实景来拍摄。

实景是直接取自生活的,它具有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及岁月流逝所遗留下的生动、自然的种种痕迹和瞬息即逝的景象,这是棚内搭景、外景加工等人工场景很难或不可能达到的。

实景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是为创造典型环境的造型表现手段之一,美术师根据剧情内容、题材、时代背景、人物及拍摄条件等诸种因素来采取实景。它运用在不同的影片或电视剧的环境构成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现代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可以是“全用实景解决的”,也可以绝大部分场景用实景,个别场景采用人工搭景相配合解决,如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邻居》、《樱》、《秋菊打官司》、《青春祭》、《警察的故事》、《找乐》等。实景的利用往往与棚内布景、场地外景等方式结合而取得完整、统一的环境造型。

实景也不无局限性。其一,历史题材的,特别是反映远古历史时代的影视剧,可以说已经没有“实景”保存下来,就谈不上利用实景了。但是,有的影片如《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是反映清代宫廷生活的“宫闱片”,那个年代的“实景”犹存,因此,该片除了“大水法”是搭建的布景之外,全部是运用实景,包括在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地实地拍摄的场景。

其二,由于实景的建筑格局已定,不可能对建筑物本身做较大更动,因此,在实景内,对场面调度、人物动作及摄影机的运动等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美术师在场景造型和结构的处理上也不可能为所欲为。

其三,运用实景的内景拍摄,依据剧本对时代特征,人物性格、身份、家庭生活等以及剧作规定情境的要求,往往要变更实景内的环境色彩,更换全部装饰物,在实景的空壳内布置,陈设符合特定人物或环境所要求的道具,以取得典型环境气氛的要求。

第二节设计要点

一、分析剧本、掌握资料

美术师拿到将要准备拍摄的文学剧本,进入筹备阶段的第一位的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剧本和进行资料的搜集。

对文学剧本的研究和分析要做到对主要的、重点的问题,如主题思想、结构形式、风格样式、人物等要有明确的看法,并要与导演取得一致意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对其他具体的问题,如场景的数量、时间、地点、季节、时代特征、地方、民族特色等则要细微分类,做到了如指掌。

1.对主题思想的把握

美术师对未来要拍摄的影片或电视剧的主题是什么,要体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要达到的目标,追求的艺术境界是什么,要有明确的认识。

主题可以有各种形态,有位理论家从主题和思想的角度把电影分为:动作主题、思想主题、动作与思想主题三种形态。不管是侧重哪种形态,都要有其明确的、可概括的主题意念,对这一问题的把握必须与导演取得共识。关于主题的重要性已讲过,在此不再重复。

2.剧作的结构形式

是指剧作特定的叙述方法和总体的构成形式。剧作结构由于着眼点和侧重的方面不同会有不同的形式,如从时空的把握和处理来结构剧本可以分为时空顺序式和时空交错式类型;从叙述方式上可以分为主观叙述或客观叙述方式以及戏剧式、小说式、散文式结构形式等。

结构形式无固定划一的模式,更无不可越逾的界线,我们要对将要拍摄的影视剧本做具体的分析,掌握其结构形式的特征。

“电影创作的结构形式,在实际的创作实践中,表现得并不那么单纯。它往往在一种结构形式之中,交错、渗透进其他的结构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从电影剧作家的角度来说,是出于他所要表达的内容的需要和他所追求的风格的需要,于是,他就不可能受这种或那种结构形式的限制。他为了能够更完美地适应和表达他所需要表达的内容,自然而然地便会产生出并不那么纯净的种种结构形式来”。

分析剧本要理解和把握剧作的意图,了解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剧作结构形式,剧作结构有何特色,如何处理时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