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巴顿和手下们开会,研究对付部落战士令人讨厌的作战方式的同时,周吉平也在索约组织了会议。 奔波了大半夜之后,周吉平一行人凌晨就抵达了索约。在经过短暂的休息调整之后,周吉平马上召开会议,会议内容是明确各部任务,传达卡贝拉港获胜的喜讯,以及宣布恩格罗将派出部队与草原部落联盟共同作战的消息。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自由军的序列里与将有布须曼等几个民族的身影。
对留守索约参加会议的人们来讲,这些消息无一不是好消息,但周吉平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前两次的大战,无论是索约保卫战,还是卡贝拉港的战斗,都是以南部联盟的完胜而告终的。无论是付出的力量,还是伤亡俘虏人数对比,南部联盟无疑是铁定的大赢家。但是,胜固然可喜,周吉平所担心的是,这两次来得过于容易的胜利,会让南部联盟的大多数人昏了头,过高的估计了自己一方的实力,在后面的战斗中会吞下可怕的苦果的。
其实细细分析不难看出,这两次的胜利根本就可以用胜之不武来形容。都是周吉平提前察觉了马苏阿里的意图,然后又在情报上走在了马苏阿里的前头。然后借着马苏阿里松懈的当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布置。真正取得胜利的那一击,根本就是由高价雇佣来的“石油工人”们干的。索约的自由军除了放了几枚铁锤,就剩下打扫战场了。(在这里算是回答了中纬度兄的疑问)
布须曼人倒是真的和北方军的登陆部队交了手,但那也是在局部占尽了优势的情况下打的。不要说什么恶仗硬仗了,连那个被尊为勇敢者之战的“马加赛战役”,也是因为港口的水雷布设出了问题,反坦克配置又不合理,这才挤兑成了一场所谓的硬仗。
卡贝拉港之战后,那辆被击毁的坦克成了马加赛和他牺牲的战友们的墓碑,陆上围歼北方军坦克部队的战斗也被尊称为“马加赛战役”。当然这个时候,周吉平可不会扫布须曼人的兴,贬低这场胜利的价值。周吉平不但不会贬低,还要大力推崇这场胜利的伟大意义,以便鼓舞整个南部联盟的士气。
在还是一个兵,或者是一个老百姓的时候,周吉平曾经对上层那些报喜不报忧行为相当不耻。但当他坐到如今的位置上时他这才发现:原来很多的时候,多报喜少报忧,甚至是只报喜不报忧,原来也是一种迫切的需要,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周吉平听说过,著名的英雄人物欧阳海因为拦惊马而牺牲后,欧阳海所在的团向上报告的时候报的是“事故”。而到师级再向上报的时候,却被一名干事发现了事故中的闪光点,于是事故成了“英雄事迹”,欧阳海的名字才能被广传于大江南北。
现在想来,周吉平还真的认为那名干事是功不可没。如果当初没有他那一改,欧阳海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岂不被埋没了?这不仅对欧阳海不公平,对这支部队也是不公平的。所以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真的很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团结所有的力量,也可以让很多事情在一个更好的环境里运行。
但是,这种舆论导向是针对大多数人而言的,像周吉平等几个南部联盟的最高领导人,他们要考虑的却是这两场大战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如实的了解自己的军事力量,冷静正确的评估对手的实力。否则,下一场战役就将是马苏阿里和北方军夸耀战绩的时候了。
至于南部联盟现在的军事实力,恐怕没有人能比周吉平更心中有数的了。虽然从表面上看,草原联盟总共拥有两万的人马,但这两万人中真正经过了像样的、系统训练的,也就是当初在索约轮训的过五千人。而这五千人中,真正有作战经验的,不过几百人而已。大多数部落战士还仅仅是用英雄事迹和原始部落战士那种自恶劣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与生俱来的勇气鼓舞着才拿起枪的。
而且就在昨天晚上周吉平一行回索约的路上,意外发生的一件事情,更是证明了周吉平的这些手下像一群乌合之众的成份更多些。
那是在周吉平一行还差一个多小时就要到达索约的时候。当时两队拖船正一前一后在索约里行驶着,忽然河岸上就有人开了枪。枪声是一声长点射,而子弹则是向着河里打的。直到枪响后,岸上才传来部落战士要求河里的船工停下来,接检查的喊话声。
直到岸上的自由军战士弄清楚船上乘座的是部落大酋长,南部联盟的老大的时候,这才知道害怕。原来,这些部落战士是为搜索达加斯等人派出来的。虽然周吉平出发之前就通知了沿河的自由军武装,但不知怎么的,这些部落战士竟然没有接到自己要通过索约河的通报。
而当周吉平问起他们为什么不先对口令,然后再开枪的时候。那几个部落战士居然想了半天,才勉强对上了当晚的口令。看到这一幕,周吉平除了胆寒,就全是恶寒了。他在想,如果马苏阿里和蒙巴顿知道自己手下的兵是这样的素质,那肯定是砸锅卖铁也要向草原进攻的。
自己手下这些兵的战斗素质,只比普通老百姓好上一些而已。如果和马苏阿里手下那些有过军阀间混战经验的士兵相比,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仅如此,如果再从数量上对比一下,周吉平就更要失眠了。马苏阿里手中的常 备兵员是五万多人,这还不包括不久前,马苏阿里以退伍名义撒下去的两万随时可以征召入伍的老兵。而且马苏阿里手中还有装甲部队和空中力量,尽管这些力量不够强大,但用来对付刚刚会用AK47的部落战士们,那是足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