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心悟
20004300000001

第1章 紧守心斋,生命不能太负重(1)

我们的心往往都是向外追逐,追逐许多东西而不知道回头。我们的心如果充满各种欲望的话,它就是乱糟糟的;把所有的欲望都排除掉之后,它自然就虚了,虚了之后它自然就静下来。静下来有什么好处呢?水如果静下来,就可以当镜子来用,照出一个人长什么样子。我们的心也是一样,从虚到静再到明,心若澄明的话,宇宙万物皆在我心中,一眼就能看到真相。

专访一:给生活减减肥

【引子】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鹐,子知之乎?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鹐,你知道吗?鹓鹐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鹐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鹐,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专访】

不入仕途,追求逍遥,庄周想忘记人世的一切,达到“忘物忘己”的最高境界,不悦生,不厌死,任性发展。不过,这是很难办到的。尽管他有随遇而安的旷达态度,但他总还有不安的时候、不可逍遥的时候、躲不开人世间矛盾的时候。自己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抱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放聪明一些好,还是装得糊涂一些好?他总是在考虑。

然而,对于当今的人来说,想要做到这样并非人人皆可,因为当今社会的很多不确定因素困扰着人的生活,有时候又往往将人的生活载入一种欲望的漩涡而不能自拔。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优游自适,心逍遥于万物之上。

什么是逍遥呢?

逍遥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潇洒,它是一种心灵上的悟性,是让心灵进入到一种自由和快乐的状态中去,抛开那些所谓的烦恼,让自己感到轻松、自然。逍遥人生的生命风格,首先是对人身心劳苦的一种解脱、一种处世风格上的拨正,从人生的本来意义上,使人回到贵真全性的真人品格上来。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逍遥于万物之上呢?

庄子曾经在《逍遥游》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意思是,在空中自由遨游,在风中翱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方可逍遥畅游。鲲要化为鹏,必须借助风力,但又要在最紧要关头弃风而飞翔,否则会被风力控制。然而,很多的时候,说与做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其中的难度往往也相差很多,所以,如果我们仅仅是这样空谈“逍遥”,那么很多人也许会感到茫然,因此,我们来深入地解读一下逍遥的四层境界。

逍遥游的第一层境地是:待风。鲲虽然从小鱼变成了大鱼,但并不表示它可以自由自在像鸟儿一样飞翔,因为它还欠缺一样东西,就是风。由此可见,风是鲲能够展翅高飞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如果将这个道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一起来解读,那么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人生就如同鲲一样,需要不断地积累,只有条件充足了,人才会取得成就。正所谓“伏久者飞必高”。

逍遥游的第二层境界是:乘风。乘风的意思很直白,就是风来了,我就可以飞翔了。经过待风这一段时间的等待,此时,风终于来了,终于可以飞翔。但飞翔并不等于见风就可以飞,此时,你需要具备的是辨别风的能力。你要看懂风向,同时你还要看清这种风的大小,而不能贸然前行,认为只要是风就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此外,懂得了辨风,下一步你就可以乘风了,在那时候,鲲必须全力一搏,飞腾而起,趁风的运动、趁海的运动飞起来,就可以变成鹏,昂首天外。而这种道理用现代的观点来说就是要具有慧眼,要善于发现并把握机会,这样,你才能达到理想的飞翔高度。

逍遥游的第三层境界是:背风。背风是在鹏乘风之后而发展到的一个阶段。此阶段,鹏与风已经融合到一起,鹏随风而飞翔,一直飞行了9万里。但随着飞翔的里程越来越远,鹏也渐渐开始对自身有了新的看法,它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脱离风的主宰,拥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空间。于是,它一个侧身,借风的弹力飞到了风的上面。这时,鹏在风上。而这种道理,用现在的观点来说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积蓄,很多人不断成长,并且在成长中不断产生自己的新思想,伴随着这种新思想的产生以及对事物认识能力的提高,那么,人也就开始渐渐想要谋求独立,谋求发展。

逍遥游的第四层境界是:弃风。弃风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摆脱风的控制,将其抛开。但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这样的,虽然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的思想意识已经提高了很多,但这并不表示,你就完全可以摆脱掉原来依附的东西,因此,它现在还要跟着你,所以,很难摆脱。然而,依风而行,不是真正的飞翔。真正的飞翔是静止的飞翔。群星都是本身不动,而投身于轨道中,自然可以随天运行。凡有翅膀的都飞不快。要想真正地飞翔就不能靠自己飞,要借助更大的力,那就是大道之运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时。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的是更大的风,那就是天时。只有借助天时,鹏才可以真正飞翔。此时,不再因乘风而狂乱,以一颗宁静的心进入永恒。

【专访总结】

逍遥人生是很多人内心所期望的,但这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因为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首先需要满足的就是基本的衣食住行,而使得这些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满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还会遇到许多困境,这些困境需要人的隐忍。由此可见,想要逍遥,这又是何等艰难。但是,人总是生活在追求中,所以,从古至今关于逍遥人生的追求都从未间断过。逍遥人生,更重要的是要把人们从心造的笼子里解救出来。是的,人生在世,生存尚且不易,生存之外又要背上人际关系、等级观念、繁文缛节等重负。人为什么不想想,在当初一声赤子坠地的啼哭里,大家不都是一样的人吗?往后,为什么不能真诚相见、开颜谈笑、逍遥一下呢?

专访二:虚名终是人生的羁绊

【引子】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他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而小小的火炬还不熄灭,用它的微弱光亮与太阳和月亮相比,不是很没道理吗?雨适时普降,可是人们还靠人力来浇水灌溉,这样的人工灌溉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果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能获得大治;而我空居其位,我自认为能力不强,请允许我将天下交给您。”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大治,而让我去替代你,是图名声吗?‘名’不过是‘实’衍生而来的次要东西,我所追求的是这样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只占用一根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也只不过是装满肚子。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天下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与执礼的人也不会越位去代他来烹调。”

【专访】

从这里,我们可以对庄子的人生哲学有一定的了解。在他看来,人间的是是非非、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庄子说:“‘名’不过是‘实’衍生而来的次要东西,我所追求的是这样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只占用一根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也只不过是装满肚子。”用一句话来概括也就是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所拥有的不过是其中的一点点罢了,而这些也往往被虚名所笼罩,导致人们仅仅看到其中虚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中的实的一面。人在成名以后,就会丧失原本自由的权力,而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就随之消失了。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就要尽量躲避虚名的牵绊。

可以说,荣辱二字也好像试金石,将人生百态、高低贵贱都划分出来。然而,这种试金石往往会给人带来无限的烦恼,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外部的虚名来划分荣辱的人,虽然没有具体的标准,但他们对利益的看重方式都是相同的,他们所追求的往往仅仅是表象,而忽略了主观、内在、可变的因素,从而导致很多事情往往发生了扭曲,使得人们对虚名过分地关注,而忽略了其他生活中的美好,这样,最终得到的将永远是烦恼和难以抹去的悲苦。

庄子在《徐无鬼》篇中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其意思是说,如果你过分追求钱财,那么你就会因为钱财永远达不到你的要求而忧虑,因为你的贪心是永远难以用钱财来添满的;而追求地位的人常常因为自己的职位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伤感;追求权势的人,常常因为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而充满野心。对此种状况,庄子予以的回答是:“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其大意是,人生存在这个世间,不要总是对外界的官爵耿耿于怀,要懂得拥有一种达观的心态,让这种心态主宰自己的人生,而这样你也就不会被外物羁绊。

那么,针对这种现象,庄子又提倡什么呢?

针对于此,庄子提出了“至誉无誉”的主张。什么意思呢?庄子认为,人生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将荣誉看淡、看轻,不要总是为了一点点的名誉而斤斤计较,就像当今很多人捐了钱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捐钱一样,非要大张旗鼓,弄得满城风雨。庄子说,这都是不应该的。地位、名声算得了什么,即使你做了好事,也不要常常挂在嘴边,让所有人都知晓。《庄子·刻意》篇中说:“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意思是说,如果你看重小小的利益,那么你就是平庸之辈;如果你看重名声,你就是清廉的人;而如果你看重节志,说明你是贤德之人;而如果你看重纯正,那么你就堪称是圣洁之人。因此,在庄子的意识中,他提倡隐居,提倡过悠闲自在的生活,不希望人们总是将荣辱挂在嘴边,对这些有着狂热而执著的追求。追求恬淡的人,不会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没有强烈的物欲,于是邪恶就不会侵袭他的身心。

尽管庄子的“无欲”和“无誉”观有很多偏激之处,但当人们为金钱所诱惑,为官爵所累的时候,何不从庄子的训喻中挖掘一点值得效法和借鉴的东西呢?

【专访总结】

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做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一切全是过眼烟云,荣誉已成过去时,没必要夸耀,更不足以留恋,这才叫潇洒自如,顺其自然。一个人,当你凭自己的努力和实干,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应得的荣誉、奖赏、爱戴、夸赞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切莫受宠若惊,飘飘然,自觉霞光万道。

专访三:面对欲望需淡然

【引子】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远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庄子·山木》庄子在雕陵栗树林里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翅膀宽达七尺,眼睛大若一寸,碰着庄子的额头而停歇在果树林里。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却不远飞,眼睛大视力却不敏锐,撞到了我的额头都没有注意到?”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这时庄子突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形体的存在;那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

庄子正要拉开弹弓瞄准它,又突然惊恐而警惕地说:“啊,事物之间原来就是如此地互相牵连,背后竟有这么多的隐患!”于是庄子扔掉弹弓转身快步而去看守栗园的人大惑不解地在后面追着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