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奇境
20004700000020

第20章 一念之间:做自己的心理医生(4)

其实,挫折也并不见得不好。生活中因为有了挫折,才锻炼了我们的承受能力,因为有了它才能时刻提醒着你何处跌倒,就从何处爬起来,继续往前走。这个世界上也并不缺乏因为一个大挫折而成就了一个大人物的故事。一个挫折往往可以使人们从中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明白自己的许多不足点。如果成功是一门学科,那么挫折就是一位老师,他善于用反面事例和材料教育人们明白成功的必备条件,从而使人们更好地去获得成功。

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还潜伏着种种挫折。朋友,遇到挫折就勇敢去挑战它吧!记住,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已经失去了面对挫折的勇气!

不要做一名“空心人”——空虚

【走向犯罪的白领精英们】

2005年,安徽省公安厅破获了中国淫秽色情网站第一大案——“九九情色论坛案”。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公安机关破获的注册人数最多、对未成年人危害最严重的网络色情案。

经查证,“九九情色论坛”于2003年7月始建,服务器设置在美国,由一名19岁的福建出境人员创办。至2004年11月,初步统计其点击率有4亿次之多,在线人数每10分钟达1.5万人。“九九情色论坛”在收购另一色情网站后,注册用户超过30万人。该网站有淫秽色情视频文件6000多件、图片10万多张、淫秽色情文章2万多篇。其会员以“年级”划分,管理维护人员竟自称为“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

合肥市公安局网络监察支队刘声支队长说:“在网络色情活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相当大的信仰缺失的社会空虚族。这些人学历不低,不缺乏金钱,有着受人尊敬的工作和社会地位,其违法犯罪的主要动机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填补精神的空虚。”在被抓获的“九九情色论坛”骨干分子中,不少是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大部分有正当的、受人尊敬的职业,有教师、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知名企业的白领,有的人还担任着领导职务。

史某是国内一所一流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职于国内一家大型汽车公司,月收入高达7000元。在外人眼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领精英,而在网络世界里,他却是该色情网站的“领导层人物”。他不仅对色情网站进行日常管理维护,还利用其计算机专业的优势,破译了20多个国外色情网站的密码,并在网上免费发布,号召色情网友“踊跃”点击。并且认为“几万个会员被我管理,听他们恭恭敬敬地叫我校长,心里很有自豪感。”

邵某,是该色情网站骨干分子中唯一的女性,这位芳龄28岁的年轻女性,平时大门不出,网上化名“芸”,网聊时言语谨慎尽显“淑女本色”,可是一旦遇到熟悉的“色情网友”,她的话却是最露骨的挑逗,并把自己的裸体照片在网上大量发布,经常约会网友进行淫乱活动。审讯她的合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刘杰警官说,他们患有最典型的“精神空虚族”症。

【心理分析】

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即人们常说的“没劲”,是心里不充实的表现。空虚心理其实是一种社会病,存在极为普遍。当社会失去精神支柱或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人们无所适从时,或者个人价值被抹杀时,就极易出现这种不良心理。

内心里空虚的人不思进取,没有人生的奋斗目标,自然不会有奋斗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愉。他们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常常感到生活无聊、心灵空乏虚无、寂寞难忍。空虚者常常寻求刺激,比如,抽烟、喝酒、赌博、闹事等等,以此来消遣时间、摆脱内心里的寂寞。严重情况下,空虚者会偷盗、抢劫、奸淫等,走上犯罪道路。

通常,人们是因为下述两种情景而空虚:

(1)物质条件优越,没有生活忧虑。此类人习惯了满足与享受,看不到或懒得思考人生意义所在,没有也不想有积极的生活目的,从而整日安逸奢靡、无所事事、空虚度日。

(2)人生目标不切实际,遭受现实打击。有的人心比天高,目标不切实际却又不屑追求,当目标无法实现时,感觉饱受挫折,心灵便虚无空荡,一蹶不振。

【心理调节】

如何矫正空虚心理?

(1)社会认知要现实。社会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既要看到主流发展方向,不能以偏概全,只看到消极面而不求上进、萎靡不振,又要接受现实、正视现实,并改造现实。

(2)要有一定的志向。有志向才会有追求和拼搏,才会体验到拼搏的乐趣和成就感,才会珍惜生命。但是要注意志向的现实性:志向太低了无需努力,也不会去努力;志向太高了难以奋斗,也无从奋斗,到头来仍然是没有努力和奋斗,空虚度日。所以,志向一定要与自身的实际能力相符合。

(3)要改变懒散习惯。因为懒散,不想有所追求,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就会胡思乱想、寻求消极刺激,自然空虚。因此,要在生活中消除不切合实际的幻想,逐渐养成勤劳的习惯,从劳作中获得乐趣,心灵才会充实而不空虚。

(4)要磨炼意志,提高战胜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把握自己命运和地位的能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对待失误和挫折,在逆境中锻炼成长。

(5)要培养读书兴趣。读书能使空虚者从中获得智慧、汲取力量,使心灵不断得到充实,摆脱狭窄经验的束缚,从而情绪高涨、精神饱满。要多读名人传记,以名人的奋斗史作为人生的楷模,确立“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6)要多与他人交往。与人交往,相互启示、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心灵将受到熏陶和充实。但要注意,交际对象不能也是空虚者。这样的人只能使自己更加空虚,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

(7)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习琴棋书画,陶冶情操。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

【爱斯基摩人捕猎狼】

爱斯基摩人捕猎狼的办法世代相传,很特别,也很有效。

严冬季节,他们在锋利的刀刃上涂上一层新鲜的动物血,等血冻住后,他们再往上涂第二层血;再让血冻住,然后再涂……

如此反复,很快刀刃就被冻血坨藏得严严实实了。

下一步,爱斯基摩人把血包裹住的尖刀反插在地上,刀把结实地扎在地上,刀尖朝上。当狼顺着血腥味找到这样的尖刀时,它们会兴奋地舔食刀上新鲜的冻血。融化的血液散发出强烈的气味,在血腥的刺激下,它们会越舔越快,越舔越用力,不知不觉中所有的血被舔干净,锋利的刀刃暴露出来。

但狼们这时已经嗜血如狂,它们猛舔刀锋,在血腥味的诱惑下,根本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划开的疼痛。

在北极寒冷的夜晚里,狼完全不知道它舔食的其实是自己的鲜血。它只是变得更加贪婪,舌头抽动得更快,血流得也更多,直到最后精疲力竭地倒在雪地上。

令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却往往是他自己的贪欲。

【心理分析】

“贪”的本义指爱财,“婪”的本义指爱食,“贪婪”即贪得无厌,是一种过度膨胀的利己欲。它是一种病态心理,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所得愈多,胃口就越大。贪婪并非遗传所致,它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人生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

一般而言,贪婪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错误观念支配下的侥幸心理。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拥有。这种人存在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他们会得陇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永远不知休止。

(2)行为的强化作用。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一怕引起公愤,二怕被捉。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屡屡尝到甜头后,胆子就越来越大。每一次侥幸过关都是一种条件刺激,会不断强化他的贪婪的心理。

(3)攀比心理。有些人原本也是清白之人,但是看到原来与自己境况差不多的同事、同学、战友、邻居、朋友、亲戚、下属、小辈,甚至原来那些比自己条件差得远的人都发了财,心理上就不平衡了,觉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也学着伸出了贪婪的双手。

(4)补偿心理。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损失。

(5)盲从心理。有些人认为,现在“大家都在捞,你捞我也捞”,“吃回扣”、不给好处不办事的现象很普遍,“捞”了也没事,查到的也不过那么几个,“大家都这样”,“老实人吃亏”,形成“捞了也白捞”的心理。

(6)功利心理。一些人把市场经济看成金钱社会,拜金主义成为他们的信条;一些人有失落感,认为“今天这个样,明天变个样,不知将来怎么样”;一些人滋长了占有欲,把市场等价交换原则引入教学活动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从而引发种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7)虚荣心理。有些人由于自己的地位变了,权力大了,讨好的人多了,就开始变得飘飘然起来。他们失足犯罪,往往不是为金钱所惑,而是被胜利冲昏头脑,自我膨胀,被见风使舵的人利用,牵着鼻子团团转,混淆是非,放弃原则,经受不住权力和地位的考验。

【心理调节】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古往今来,被难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可计数。

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心理状态。若欲改正,是可以做到的,具体方法如下:

(1)二十问法。这是一种自我反思法,即自己在纸上连续写出 20个“我喜欢……”写的时候不假思索,限时20秒钟。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作较深层的分析。例如,有一个人在纸上连续写下“我喜欢钱”、“我喜欢很多的钱”、“我喜欢自己是个有钱人”、“我喜欢有许多财富”、“我喜欢过有钱人的生活”……写完之后,就要思考一下,自己对钱是否有一些过分的欲望,为什么许多举动都与钱有关。接着往下想,人的生活离不开钱,但这钱应来得正,不能取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贪婪之心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然后分析自己是否有攀比、补偿、侥幸的心理呢?是不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知足常乐法。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失缺,不能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3)格言自警法。利用格言警句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不要过于贪婪。

杞人忧天是无益——焦虑

【唐娜的饥饿】

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老人唐娜得了一种怪病——她一听到“饿”字,马上就“饿得前胸贴后背”,虽然两小时前她刚刚吃过饭。她一天吃十多顿饭依然感觉饥肠辘辘。

唐娜退休后不久,就陷入饥饿感中。“感到饿就吃,才吃一点马上就不饿了,过一会儿,又感到饿。”唐娜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强。“吃完饭不到两个小时,就又饿得心慌,一听到别人说饿,马上就觉得自己腹中空空,就是晚上,也要爬起来吃上三四顿饭。”唐娜痛苦极了。

唐娜四处求医,有医生认为她患了胃溃疡,但检查结果却一切正常。

日子一天天过去,唐娜的饥饿感越来越强烈,已经达到了只要别人一说“饿”字,她就会焦虑得“头发都吓立起来”的状态。她到心理医生那里看病时,还随身携带了大量的方便面、方便粉丝等食品,只要一饿,马上就吃。这一天她吃了13顿饭。

经过心理专家诊断,唐娜患的是非常严重的焦虑障碍,主要是对“饿”很敏感,产生了焦虑心理,这也与她一饿就吃,一吃就饱,每次食量只有一点点有关。

确诊后,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来用特殊治疗方案对她进行治疗,一周后,唐娜的饥饿感不再那么强烈;两周后,饥饿感得到初步缓解;到了第三周,唐娜和“饥寒交迫”的日子彻底拜拜了。

【心理分析】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约会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都会感到焦虑。此时“焦虑”指的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凡事都有两面性,焦虑对人的影响也不仅仅只有消极的一面,它也有积极的一面。

许多专家认为,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充分调动身心潜能,使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和智力体力达到激活状态。这时,人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敏捷,心理反应加快,从而能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问题。试想,如果一个人在面临一场重大考试时,一丝紧张感也没有,那他如何能够进入考试状态,又如何能够考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