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告别“蜗居”:“80后”购房指南
20005100000006

第6章 中国房地产现状及预测(3)

可以看出,“国进”不仅仅是货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伴生现象,更是现行经济体制和政策的必然产物。所以,“国进”将成为市场未来的重要趋势,这是每一个民营企业需要认真面对和长远考虑的问题。

我们必须对央企高价拿地的后果有足够认识。央企当地王的心态与民营企业不同,央企当了“地王”,远期效益对当时的决策约束不强,对决策者的责任约束几乎没有。大不了把土地闲置在那里,不怕赔钱,反正有“国有”二字兜着。

在这种心态下,央企拿地是志在必得,而不是考虑价格高低,所以,出现“地王”是自然的。全国央企和地方国企拿下“地王”后,大多闲置,损失很大,而企业管理层毫发无损。民营企业当“地王”的心态就大不一样了。比如中海地产以70.06亿元的天价拿下上海普陀长风地块,这么大的资金量,民营企业筹资都有困难。更为关键的是,有人估算长风地块未来楼盘售价必须接近5万元/平方米才能有合理利润,这对民营企业风险就大了,假如销售困难,没有利润,可能使民营企业出现巨大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成本、效益、利润对民营企业的硬约束使得其当“地王”时心里没底。央企当“地王”背靠的是国家实力,“慷国有之慨”,这对民营企业本身来说就是极大的不公平,是破坏市场经济的行为。

央企当“地王”推高房价,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最终酿就金融风险。每一次“地王”的诞生,都将使得一批购房者望着畸高房价而淡出市场,市场购买力逐渐削弱,最终必然使房价崩盘,套牢国家资金或银行贷款,酿成金融风险。

冷——政策降温楼市

一边是销售量“井喷”的同时房价快速上扬,一边是各主要城市“地王”频现。同时,银行信贷扩张迅猛,前四个月全国新增贷款5.17万亿,已经超过全年5万亿的计划。

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的态度开始日趋谨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节奏开始放慢。到4月份,仅出台了一项具有一定影响的刺激性政策,即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调低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这一时期宏观调控的特点处于政策观察期。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官员曾表示,在现有形势下不会再出台刺激性政策。

不久,《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物权法》司法解释陆续出台,财政部、国税总局、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携手研究开征物业税。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6月22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严格遵守第二套房贷的有关政策不动摇”,“不得自行解释‘二套房贷’认定标准,不得以任何手段变相降低首付款的比例成数”。二套房贷政策的“收紧”,在市场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不少人视其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再度转向的“风向标”。

《通知》发布后,各商业银行逐渐明确通报了关于二套房贷的收紧口径,原本购买第二套商品房可以享受的首付两成,七折优惠利率,成为了阶段性历史。仅仅几天之后,借款人贷款购买第二套房产,首付变成了四成,利率上浮了1.1倍。

这样一来,投资同样一套总价200万元、30年还贷期的房屋,按现在二套房贷政策,执行首付两成、下浮30%优惠利率(4.158%)后,买家首期款为40万元,月供为7785元,累计支付利息120万元。而二套房贷政策收紧后,变成四成首付和1.1倍利息,首期款为80万元,月供为7611元,累计支付利息为154万元。买家不但多付了40万元首期款,还要多支付30多万元的利息成本。

政策一变,买房人要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很多本来想买房的人,一下子比计划要多付出那么多钱,也只好暂时放弃买房计划。受此影响,7月,全国楼市出现区域调整的局面,全国30个城市的商品住宅总成交面积环比下降约4%,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还首次出现月成交量全部下跌的局面。以北京为例,10月1日至7日,北京期房网上签约960套,现房签约159套,总签约量为1119套。而去年同期,楼市即使在下行之中,期房网上签约量仍有1994套,现房签约260套,共签约2254套。锐减五成左右的成交量让开发商备感汗颜。

从一些城市的房产中介门店来看,前来咨询看房的人也减少了很多。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反映,6月店里还熙熙攘攘,很热闹,前来咨询看房的人不断,让他们忙个不停。进入7月后,前来看房的人越来越少了,店里又恢复了安静。

让开发商更忧心的,并不是成交量下降,而是市场又迎来新一轮观望。不少购房者认为,下半年楼市仍充满不确定因素,还是观望一段时间再考虑买房吧。

上半年,各银行把二套房贷的审批权限下放到了一些营业部,如今,营业部的审批权限被银行收回,由此造成了审批时间拉长,而且更加严格。很多售楼人员之前是拿着一堆贷款合同往银行跑,现在是从银行取回一堆被退回来的贷款合同,因为按照之前的优惠政策申请的贷款,现在都不符合要求了。售楼人员也在抱怨,很多单子谈好了,贷款做不出来,变成了空单。

但是,必须看到,谨防房地产贷款风险是监管部门的一贯态度,监管部门不可能以牺牲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市场的短期繁荣。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没有发出明显的紧缩信号,但是,阶段性的市场“过热”势必会使管理部门提高警觉、加强防范,也会增大政策“转向”的风险。

谜——说不清的房价

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在经过了意外的“小阳春”、轰轰烈烈的“地王”之争、受政策转向而冷却后,房价的涨跌又一次成了市场讨论的焦点。未来的房价何去何从,也许没有人真的知道。

1.金岩石:未来高端项目房价将突破30万元。

以2009年1月1日为基准,北京、上海的房价将在未来五年涨一倍,高端项目的房价很可能突破每平方米30万元。

第一,城市化是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的主题,中国经济要走出产能过剩危机,必须向内需导向转型,而扩大内需的源头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助推器是房地产。

第二,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土地和房产由于相对和绝对的稀缺性,具有了投资与消费两重性。对土地的投资有开发性溢价,对房产的投资有交易性溢价,目前房地产刚性需求中有相当部分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第三,从投资角度看,由于股市没有开放融资融券业务,普通投资人不能借钱投股票,而房地产的按揭融资功能补充了股市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房价的螺旋式上涨趋势。

第四,从超级城市的角度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可能形成北京、上海两大超级都市,人口数量将比目前大大增加,在高人口密度下,只能以城市土地的立体空间分割来解决生活空间的稀缺性。

2.任志强:房价暴跌不会给有房人和无房人带来任何好处。

今年1~8月份的销售增长已超过了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的任何一年,即使后四个月的销售环比不再增长,全年的销售总量也会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2007年。

如果销售量和价格都保持同比增长,那么,“拐点”从何而来?“拐点”论只会让正在恢复中的投资再次被抑制,让本来就不坚定的信心再次备受打击。如果投资不上去,过了今年还会有多少房子供市场选购?没有适度的存量支撑,又如何稳定市场以减少大起大落?

当房价出现暴跌时,必然出现经济的恶化和个人家庭资产的缩水,并不会给拥有房产的多数人带来任何好处,也不会给未购房人带来任何好处。年初价格尚未恢复时的销售低迷,恰恰说明价格下跌的危险并没有给想购房者带来任何收益。最终需求的爆发是在看到预期的涨价曙光之后,而非前景一片黑暗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