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汇率战争
20005200000012

第12章 一场有关汇率的博弈——从英镑到美元(4)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以此为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早在大战前夕,各参战国为了准备这次战争,不约而同地加紧对黄金的掠夺,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军费开支猛烈增加,各国纷纷停止了金币铸造和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也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就从根本上破环了金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黄金自由流通的停止,英国黄金储备的减少,也直接导致了英镑价值的信任危机。而雪上加霜的是,到1918年11月停战之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已经在战争中士兵伤亡约80万,军费开支近100亿英镑,国民财富损失了三分之一。对外贸易方面,1918年达到13.16亿英镑,同时英国的出口额仅为进口的二分之一。巨额的贸易逆差,迫使英国变卖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即10亿英镑,去补偿贸易的巨额逆差,这场战争使得英国变成了一个债务国,只能通过举借外债解决财政困难和贸易逆差,战前美国欠英国国债约30亿美元,战后英国反过来倒欠了美国47亿美元,同时,英国内债因战争而直线上升,战前英国内债为6.45亿英镑,战后猛增为66亿英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日不落帝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衰退,英镑的强势地位也遭到了质疑。一战期间,迫于战争局势和军费开支剧增的压力,英国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已经延续了一百年的金本位制。

此消彼长,一战大大削弱了英国,另一个竞争对手德国也面临着被瓜分和盘剥的命运,不过在大洋彼岸,风景却这边独好。战争对于欧洲人是无比凄惨的苦难,在炮火中大量财富和生命化作乌有,整个欧罗巴就像一个人间炼狱。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似乎不那么可怕,遥远的硝烟根本影响不到美国人田园诗一般的富裕生活,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普遍繁荣,此时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基础十分雄厚,欧洲各国大规模的战争物质采购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各行业的生产和服务,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总值,世界经济因为一战而完全改变,天平完全倾斜到了美国这一方。而成立于1913年的美联储,更是以雄厚的美国国力为支撑,在随后几年里,实际上承担了世界央行的职责,美元开始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称霸世界一百年的英国人是不愿意看见金本位崩溃的,他们不断地做着努力,一战结束后,英国在经过短暂的休战后就准备以金本位制为突破口,重振它在货币世界中的雄风了。其实,早在1918年1月,战争结局尚未明朗时,英国政府就任命战后货币与外汇委员会由英格兰银行行长孔立夫领导,制定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兑1盎司0.917纯度黄金的旧汇率,以恢复英镑同黄金的可兑换性。战争结束后,由于物价上涨及黄金相对短缺,人们认识到完全追随之前的金本位制度是不可能的,此时有人提议可以实施“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不过不论哪种金本位制度,本质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一旦实施,英镑便可能咸鱼翻生,其世界货币的领袖地位也可能借此保住。因此,在1922年春天的热那亚会议上,英格兰银行力图说服全世界都采用这个制度。

在这次由英法两国发起的,但美国缺席的热那亚会议上,确定了恢复金本位制的方案:为了节省黄金,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市场上将不再允许黄金作为货币流通,只在各国中央银行保持一定量的黄金和外汇作为货币发行之准备金。由于战后的欧洲各国受战时混乱的国际汇率体系之苦,也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于是,这次会议毫无争议地重新认同了金本位制,并以此开始作为经济恢复的突破口。

理所当然地,英国也非常乐意承担这样的重任,1925年4月25日,英国财政部长温斯顿·丘吉尔在预算演讲中宣布,恢复金本位制,英国依照战前汇率平价1英镑兑4.86美元,恢复金本位制,即时生效。在随后的20世纪20年代,很多国家重新将国家储备的形式从黄金转变为英镑。于是,在这样一种类似“黄袍加身”、“欲拒还迎”的特殊历史氛围中,英镑再次登上了世界货币之王的宝座。

三、在经济危机和二战的左右夹击下,英镑奄奄一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用了8年重新建立起了自信和霸主地位,不过,这一次,连英国人自己也感觉到有些底气不足。在美国超强的经济压力面前,连把英镑重新推上王位的丘吉尔也不得不强打精神“威胁”整个世界:“我们不仅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我们也是一个广阔的帝国中心……如果英镑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和可以信赖的,每个国家每个人都理解并可以信任的本位,那么,不仅大英帝国的经济,而且欧洲的经济,可能都得应用美元而不是运用英镑,我以为那将是一大不幸。”

英国用金本位制作为最后的王牌,苟延残喘着“日不落帝国”最后的落日余晖,时刻环顾四周,谨慎而又凶恶地提防着任何可能威胁英镑领袖地位的不利因素。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英国人也许只能哀叹,是上帝抛弃了他们。

刚刚从一战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欧洲各国经济,还没等喘口气,一场由美国发端,蔓延至全球的经济危机便来到了面前。这次以生产过剩、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泡沫经济破裂为主要原因的经济大崩溃,直接把世界各国推到了悬崖边上。经济危机在1930年初蔓延到英国,工农商业的萎缩直接导致英国1932年失业率上升到25.5%。经济危机还使英国对外贸易进一步萎缩,贸易逆差从1930年的3.9亿英镑增加到1931年的4.1亿英镑,与此同时投资利润回流却从4.1亿英镑减至3亿英镑,也就是说1931年英国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英镑地位的稳定性也因此受到猛烈震荡。不过此时,更可怕的是萧条、恐慌与崩溃,蔓延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似乎一眼望不到边,从政府、银行家,到普通民众,谁也不愿意在经济危机中沉沦,都在千方百计寻找救命的稻草,世界经济格局变得更加混乱,也不再唯哪个国家马首是瞻。经济危机完全打乱了英镑的复兴计划,一切都朝着英国无法掌控的方向演变,英镑也失去了调控的力量。

遇到经济危机,人们的本能反应就是保护一切自己的财产,而存放于银行的钱又是最不让人放心的一类,所以,但凡经济萧条,到银行取出所有存款几乎是所有人的一致举动,这也就引发了挤兑狂潮。开始,英格兰银行还在各国银行间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后来连英镑自己也开始遭到挤兑,为了英镑的王冠,英格兰银行可谓损失惨重。从1931年初开始,黄金从英国滚滚外流,前3个月净外流黄金达700万英镑,7到9月更达到3400万英镑,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此时,端坐于世界货币之王的宝座上的英镑如坐针毡,而黄金更成了烫手的山药。如果再不斩断和黄金之间的一切联系,英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1931年9月,在国内通货收缩和失业的压力下,巴黎的私人银行又把英镑持有量从4000万减持到1000万,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绷紧了的金本位制最终断了弦。当年9月20日,英国正式宣布废除英镑金本位,并将英镑贬值30%,以改善其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改善对外贸易,作为克服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由此,英镑仓皇逃离金本位制,此时英国的黄金与外汇储备已减少了2亿英镑。英国开始逃避责任,而让人瞠目结舌的近三成的英镑贬值幅度,更是使许多国家的央行损失惨重,其中荷兰央行的行长更是自杀以谢国人。英国开了这个恶头,随后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国际货币贬值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很多国家甚至产生了诸如“以邻为壑、竞相贬值”这样的恶性贬值竞赛的做法。

其实,没有谁比英国更对1929年的经济崩溃捶胸顿足。金本位制崩溃,英镑脱离了金本位制度,从此英镑再也找不到恢复绝对强势地位的机会,它标志着英镑作为世界的主要货币开始走向衰落。而这次经济危机引发的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速了英镑的衰落,彻底埋葬了“日不落帝国”。

德国在经济危机中本来行将就木,马上彻底崩溃,巨额战争赔款加上经济危机,已经使这个国家走到了爆发革命的前沿。此时,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害怕了,他们绝不希望在欧洲中心腹地出现一个新苏联。1929年前后,英美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杨计划来帮助德国走出困境。仅仅从1924年到1931年,德国就得到了1380亿马克的巨额贷款,依靠这笔资金,德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时纳粹上台,希特勒政权对外取消债务,对内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使德国的工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经济迅速发展,失业率迅速下降。到了二战前夕,德国重新回到了世界一流强国的行列,而其军事实力更是无人匹敌。终于,在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闪电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世界再次陷入恐怖阴云,其规模之大、伤害之多、损失之惨,比一战有过之而无不及。6年间,世界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5000万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

与一战相比,二战变化的只是规模,而不变的却是参战国的命运,除了本土没有战火的美国,所有参战国的经济几乎瘫痪。战争就是一种疯狂的花钱行为,而且只出不进,越打越穷,盟国不得不又重蹈一战的覆辙,以透支未来经济的昂贵代价向美国索要军事物资与贷款。事实上,在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国法案》,规定美国不得向交战国出售武器、不得提供任何贷款。但在财富诱惑面前,国会很快改变了注意,1939年11月,国会修改条款,规定交战国可以用黄金、美元或美元债券向美国购买武器。为了把美国的生产力发挥到极致,美国还专门成立了总部在华盛顿的战时生产委员会。到1945年,战时生产委员会成为美国战时最大的军事办公机构,有25万雇员。没有委员会的批准,擅自生产一个曲别针都是违法的。美国的军事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1941年7月至1945年7月,美国用于军火生产的开支达1860亿美元,4年内生产坦克86338辆、飞机297000架、登陆艇64500艘。

离开美国,欧洲的命运非常明确,那就是在希特勒的铁蹄下呻吟,说不定今天所谓的欧盟在希特勒的手中就可以完成,当然,有本质不同,这种欧洲的一统是完全不平等的。所以,美国再次成为了欧洲的救星、世界的工厂,到1945年战争结束,美国拥有西方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0%,对外贸易的1/3,同盟国的大量黄金及存款也储存在美国本土,仅英国就有价值18亿的黄金和债券输送到美国及加拿大的银行,1945年美国拥有世界3/4的黄金储备。

在这样的实力对比下,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北极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句话形象地描述出当时英国的国际地位。曾经不可一世的英国人终于低下了他们高昂了几百年的头颅。而随着二战之后的1945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正式确立。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汇率制度维系着世界经济命脉。英镑作为世界结算货币逐渐被美元所取代,在王冠的交接过后,世界货币开始进入美元世纪。

5.索罗斯的最后一击

实际上,褪去昔日帝国光辉的英国并没有无所事事,而是积极利用传统优势来保持强国地位。为了阻止美元替代英镑的霸主地位,英国在二战后期就开始参与设计战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负责方案设计的是经济学大师凯恩斯。英国人知道英镑已经无法呼风唤雨了,但深知世界货币奥妙的英国人显然不希望美国人也得到这种巨大的利益。大师凯恩斯同样不想看到美元凌驾于英镑之上,他想创立一个没有主权色彩的世界货币,以达到遏制美元霸权地位的作用。不过,形势比人强,凯恩斯一厢情愿的梦想很快就被现实政治经济格局打破,布雷顿森林协议最终确立了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

从那之后,英镑开始逐步贬值,1949年9月,英国宣布英镑贬值30.5%,将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到2.80美元;1967年11月,英镑再次贬值,兑美元汇率降至2.40美元,英镑含金量也降为2.13281克。最终,英镑在70年代尾随美元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