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20005700000041

第41章 山川溪色,皆悉佛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唐)

现代社会,金钱成为判断一切好坏的标准,甚至是艺术品也未能幸免。比如,甲画家的画一千块一平方尺,乙画家的画三千块一平方尺,那么乙画家的作品肯定更好。梵高的画现在每幅都是价值连城,而他生前竟是未能卖出一幅画,贫困潦倒终生。

我们时刻被广告中的美妙幻象刺激着:美酒、钻石、汽车、别墅,所有的东西,好像都离得我们那么近,唾手可得。我们总是无法免于自己的傲慢、贪婪、期待与恐惧。我们被欲望牵着鼻子,在欲望的泥潭里艰难跋涉;在远离精神自由的地方徘徊,在为各种烦恼困扰的红尘之境中徘徊,艰难地寻找真正的心的平安与充实之境。

难道真的没有解脱之法了?

佛陀给我们指引了一种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它引导众生脱离滚滚红尘的煎熬,达到一种内心的祥和。

佛说,山川溪色,皆悉佛性,要认识自己须先忘记自己,不能让自己停留在狭隘的自我束缚中,要让自己处于空虚的状态,忘记名利,抛弃欲念,从而在大自然中得到证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儿、月亮、桂花,大自然中的一切存在,都与人的心灵相通。悄然而落的桂花、悠然唱歌的山鸟,都与人一样,是自然界的主人,在同一片佛光的照耀之下,多么亲切啊!当抛却世俗之念,澄心静气,开始用纯净的眼光看望万物时,将会有一束本性之光穿透层层的污垢。

禅宗相信大自然的灵性能够清洗尘世的污尘。所以,禅宗公案中有这样的问答出现:“如何是和尚家风?”“满目青山起白云。”“如何是灵泉境?”“枯椿花烂漫。”“如何是清静法身?”“红日照青山。”山河大地、草木瓦石,皆有佛性。“所以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举着一理,一切理皆然。见一事,见一切事,见一心,见一切心,见一道,见一切道;一切处无不是道;见一尘,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然。见一滴水,即见十方世界一切性水。”

禅并不外在于众生,而就在众生的“自然”之中。借用李泽厚先生的话,禅宗喜欢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打交道,追求的是淡远的心境,是对整个世界与自己合为一体的感受。学佛道就是认识自己。当你面对自然,从自然本身来品悟、咀嚼人生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得到心灵的平和。

据说孙传芳部下的一位将军立意放下兵刀,欲拜一老和尚为师,于是便拿着一扫把,跟在老和尚身后扫地,老和尚心如明镜,向他吟了一首偈:“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人间无处不净地。”

我们真实的本性好似裹了层层泥土的夜明珠,大自然则是清洗之泉。然后,于物我两忘,万念俱寂之间,如静如练的心境,如闲云野鹤般的自适一点一滴地从心底慢慢渗出。经过无数次的涤荡,终于泥土洗掉了,夜明珠发出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