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青少年卷)
20006000000003

第3章 基础篇:打好口才基本功,练就一副金口才(2)

看,自我暗示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这样类似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的表达和说话中也屡见不鲜。

不知青少年朋友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时候,其实你已经将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准备得很充分了,信心也很充足,并且事实上发挥得也很好;可是一到说完,你仍会觉得很糟糕,认为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这就是你的消极心理在作怪,把一点微不足道的瑕疵给无限地渲染和扩大了,可能是一两句话没说顺,可能是听众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你就怀疑自己说错了;还可能就是自己一句无意识的话引来大家的一阵笑声,你就认为大家是在笑话你哪句话说得不妥······

其实,有时候并非是表达上出了问题,而是你的心态影响了你。如果你能在表达中,给自己来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善于创造和运用外在的激励因素,增进自己的信心,相信你的口才一定会大有提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你不妨学学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你准备开口说话前,先给自己打打气,坚信自己的表达能力,并默念:“我一定能行”、“这没什么了不起的”等等,从给自己足够的信心来开始你的讲话。

不论何时说话,都要保持精神抖擞,因为饱满的精神可以提供给你最佳的心理暗示,哪怕你所说的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征服听者,但在精神上,你绝对已经征服了他们,这就是胜利。

始终保持灿烂的好心情,最起码你要有个自信的笑容,这不仅能驱除你的消极心理,还能让你更加信心百倍。

你还可以试着用“健忘”来对付消极的心理,如果你原来的说话经历中有过什么不愉快的记忆,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忘了它,让它永远消失在你的记忆力里,不再让它对你产生消极的影响。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谈话时尽量选择你所熟悉的话题,争取主动说话的机会,做话题的“主人”,这样才会让你更加自信。

4.树立良好的说话形象

刚进入大学校园时,一切对新生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心里的兴奋和喜悦难以掩饰。但是连续两天的新生入学教育以及冗长枯燥的“师长讲话”,真是让人有些受不了。一个接一个的训诫、讲解和劝说,听进去的能有四分之一就不错了!但是当那位系主任一走上讲台,立刻就给大家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他笑容可掬,从容地站在讲台中央,开始他的介绍。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他的声音极富变化,肢体动作也很丰富,谈吐幽默,简直让人无法不专心地听他的演讲。

可见,说话时的个人形象,对说话的效果还是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每个人都有审美的情趣,喜欢欣赏美的事物。美的东西往往能紧紧地抓住他人的目光。

良好的形象不但会使语言的表达更丰满,还能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从而记住说话者,记住说话内容。相反,要是说话者的形象糟糕,不但难以吸引听众,还会招来他人的厌恶。

对自己而言,若能保持一个完美的说话形象,就会拥有一个好心情,自然也能轻松地应对说话中遇到的各种情况。

你可以尝试从这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的说话形象:

(1)注意自己的仪表

说话时披头散发、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是很不可取的,当然也不需要盲目地追赶潮流、标新立异、打扮得哗众取宠。只要衣着干净整洁,能体现自己的风格和精神面貌就可以了。

(2)善用肢体语言

必要的肢体语言会使你说的话增色不少。但是使用肢体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万万不可过多、过频繁和过于夸张,而且还要使用得自然和适时。否则,就会变得生硬、做作,最终却弄巧成拙。

(3)做到面带笑容

说话时面带笑容不但可以化解自己心中的紧张感,还能使说话的氛围亲切和谐,让听者的心情也得到放松,更有利于彼此深入地交流。

(4)你的目光和听者交流

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但为了避免使对方产生压力,有时也可以把目光移动到对方的其他部位。自己的眼睛要有神,不要东张西望,或是一直盯着地面和天花板,否则会显得很不尊重对方。

(5)学好普通话

小馨是来自海南的学生,普通话不够标准成了她与人交往的最大困扰,由于怕自己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原来非常活泼热情的小馨不再愿意主动发言,下课也很少和同学一起交谈,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

小岳非常喜欢律师这个职业,当一名律师是他的梦想,但是糟糕的普通话水平成了他职业道路上的“拦路虎”。

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汉语表达的基础,也是语言规范化的需求,更是全国各地人们相互交流的通用语言,但如果讲不好普通话,势必会影响和他人交流的效果,影响自己将来的发展,甚至像小岳一样会贻误工作。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国家,多样化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地方语言是宝贵的语言资源。在保护好这些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尽力地学好普通话,扫除交流中的语言障碍。

怎样才能学好普通话呢?

①树立自信和勇气。

刚刚开始撇开方言学习普通话时,会感到有一些难度,这个难度一方面来自于普通话本身的难学,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周围人对你突然改变说话方式的议论。这时,你一定要坚定信心,拿出一点勇气来,克服心理障碍,走好第一步。

②为自己创造学好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会通过看英文电影、听英文广播、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对话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学习普通话也是一样的道理,听广播、看电视、找普通话说得比较好的人交流会使你进入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你更好地掌握普通话。

5.摒弃不良的口头禅

肖云说话柔声细语的,但是她讲话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爱说“那个”。平时,如果遇到她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事情时,一律用“那个”代替。渐渐地,朋友们也就习以为常,对于“那个”到底是“哪个”也只有自己去揣摩。有一次,她上台演讲,台下的老师不时地紧锁眉头。在最后点评的时候,老师说,在她演讲的二十分钟里,竟然说了一百六十多个“那个”,以至于在关键的地方,所有的老师都不明白“那个”到底是指什么。

“那个”就是肖云的口头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而口头禅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人遇到压力大的事情就喜欢说“累死了”、“我疯啦”,遇到惊奇的事情就说“天啊”、“哎呦”。每个人说话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习惯,可是如果没说两句话就来个口头禅,那倒是有些让他人难以承受。

其实,口头禅并不是什么严重的语言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妨碍语言表达的。可口头禅一旦过度,就会产生阻碍,它让语言少了顺畅感和利索感。

怎么才能戒掉自己的口头禅呢?

(1)逐步矫正法

如果一时很难完全克服自己习惯已久的口头禅,可以试着从减少字数和次数开始矫正。例如,你原来的口头禅是“那么······”现在就说“那······”再慢慢完全改掉。

(2)他人监督法

可以请你身边的人,例如,请老师和同学监督你,让他们一发现你讲口头禅就提醒你,甚至批评你。或者可以和身边的人打赌,用这种消极的办法避免自己冒出口头禅,如果“犯规”,就接受“惩罚”。

(3)同义语替代法

口头禅之所以有时招人讨厌,是因为一个词语在有限的话语里重复的频率太高了。你可以用同义语来降低这种频率。例如,你的口头禅是:“拜托!”可以试试用“求你了”、“帮帮忙”、“行行好嘛”、“做回好心人啦”等不同语句来分别替代各个“拜托”,最终用丰富的语言战胜单调的口头禅。

(4)代词还原法

要是你的口头禅是“那个”、“这个”的话,下次说话的时候不妨仔细想想“那个”和“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指代的是人,就把它还原为人称;如果指代的是事物,就还原为事物的名称。这样说话既清晰明了,又消灭了口头禅。

在青少年中,还有一类口头禅,要么是一些狂妄自大的话,要么是一些粗俗不堪的脏话。这些不良的口头禅是你沟通中的阻碍力量,小则不欢而散或无法沟通,大则与人为仇或制造事端等。比如“你不懂······”“这个我比你更清楚······”“你有问题······”“废话少说······”“笨蛋······”“你思维太幼稚了······”“我比你懂,这个不要你教······”“你什么级别,怎么乱说话······”等等。

口?头禅作为习惯,既是一种无意识的动作,又是一种在一定思想指导下的行为。一般说来,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使思维、动作和方法等趋于“自动化”的作用。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有挖鼻孔、咬指甲、掏耳屎的习惯,这常常是无意识的习惯动作。实践表明,人在某件事、某个方面一旦形成了一种不良习惯,要克服和纠正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能让习惯支配人。

要改掉不良的口语习惯,你应该充分认识到不良口语习惯的危害,使自己产生对它的厌恶感。应该看到不良的口语习惯是不文明的表现,是与青少年应有的形象不相称的,它可以折射出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反映一个青少年的文化素养。试想,如果你时常把粗话脏话挂在嘴上,并形成了口头禅,那么当你同别人交往时,开口便来粗话,有谁还能对你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又怎能不使人对你的品德产生疑问呢?再比如说,在社交场合,你新结识了一位朋友,假若他衣着得体、风度翩翩,你就会觉得赏心悦目。可是一旦在不经意的言谈中,这位仪表堂堂的朋友突然冒出几句不堪入耳的脏话来,你就会像在一盘美味佳肴里突然发现了一只死苍蝇一样,对他原有的美感马上会被一种厌恶情绪所代替。

古人说得好:“赠人之言,重于珠玉;伤人之言,重于剑戟。”因此,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思想上强化消除“语言垃圾”和克服这种不良习惯的动机。动机越强烈,行动的决心才会越大,效果也才会越明显。

倘若你已下定决心改掉不良的口头禅,就必须坚定地“痛改前非”。你可找出平时使用频率最高的粗话脏话,集中力量改掉它,并且在每次说话前,都要提醒一下自己,使说话语气暂时停顿一下,改变原有的条件反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脏话改掉了,其他粗话脏话的克服也就不难了。你还可以把自己要戒除坏习惯的想法告诉周围的朋友,求得他们的帮助和监督。许多戒除不良习惯者都深切体会到,别人的帮助和监督十分重要,是防止复发的有效手段。你讲粗话脏话,已是习惯成自然,往往讲了自己还不在意,如果旁边有人及时加以提醒、监督,将会有利于你抑制和克服讲粗话脏话的不良习惯。另外,你也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桌子上贴上或压上一张“切勿说粗话脏话”的纸条,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事事提示自己,每当粗话脏话要脱口而出的时候,要立即关上“闸门”。

总之,要改掉坏习惯关键在于决心和毅力。而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则是通过千百件的小事长期锻炼出来的,可以说改掉不良的口头禅也是对你的意志力的一种磨炼。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成功!

6.克服失败心理,磨练你的口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第一次演讲或发言没有发挥好,或是一次发言时忘了词,再或是一次交谈时说错了话,结果就对开口说话产生了恐惧感,不敢再登台了,头脑里挥之不去的始终是失败的阴影。

其实,恐惧、怯场等等也并不是某个人的特殊现象。很多大人物初次在特定场合讲话时也会产生恐惧与紧张。

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蔡特金第一次演讲时,虽然早就做过细致准备,可一登场,“要讲的话一下子从脑子里全溜掉了,大脑出现了空白。”

英迪拉·甘地夫人初次登台时,吓得连一点儿声音也发不出来。讲了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只听到一个听众在说:“她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她在一场哄堂大笑之中匆匆结束了讲话。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谈起他首次在公开场所演说时说道:“那时仿佛嘴里塞满了棉花,脉搏快得像争夺赛跑金牌。”

英国政治家路易·乔治第一次做公开演说时,舌头紧紧抵在嘴的上膛,竟不能说出一个字。

美国前总统福特初入政坛时,讲起话来结结巴巴,人们听起来很不舒服,曾有人戏称他为“结巴运动员”。

连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承认:“我不知道哪位大臣不紧张。我任首相7年半了。每当我起身发表重要讲话,我就紧张,每当我走进下议院,我也感到紧张。”

英国另一位首相狄斯端里也曾说过,他宁愿率领一队骑兵去冲锋,也不愿在下议院讲一次话。可见,害怕讲话现象很普遍。然而,人们不可能永远逃避讲话,而只能设法使自己从恐惧中走出来,用自信心来武装自己,勇敢地面对说话,就像那些终成大器的众多名人一样。

的确,在众人面前讲话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演讲高手,很多人一开始都有失败的经历,这种经历甚至是带有侮辱情绪的。但是,关键问题在于,他们没有沉溺在过去失败的阴影中,而是勇敢地向自己发出了挑战,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走出一条属于勇敢者的成功之路,最终成为能言善辩之人。

如果你能正确对待失败,勇敢地战胜自己的心理障碍,驱除心理中的失败阴影,将失败打败,那么,你同样可以勇敢地站在众人面前,自信地说出你的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