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和孩子分清界限
20012200000018

第18章 怎样与孩子分清界限(2)

3.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

此外,父母要注意教育方法,要有耐心。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让孩子感到,他的哭闹吓唬不了谁,让他渐渐安静下来。有的孩子自尊心太强,父母可适当给他一个“台阶”,帮他“收场”,然后再通过“拥抱——对视——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

拥抱,可使孩子感受到,虽然他做了错事,父母还是爱他的,使孩子对父母不产生抵触情绪。

对视,可让孩子从父母的眼神中,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和对他任性的不喜欢。

谈话,要简短明了,使孩子在保持自尊心的前提下,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今后该怎么做。

5.4 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苗苗和表哥在游乐场玩了一上午,可是苗苗玩得意犹未尽,力邀表哥到她家玩,表哥欣然同意了。整个下午,表兄妹玩得翻天覆地,妈妈说破了嘴皮也没能让这两个小家伙睡上个午觉。

没想到玩得好好的表兄妹到了傍晚出乱子了。表哥跑来告状说:“苗苗不让我打电话回家。”

妈妈到客厅一看,苗苗正死死地抱着电话机,一副胜利的表情看着表哥,那架势就像在说:“来呀,来呀,我就是不让你打。”

妈妈细声询问:“苗苗,怎么不让表哥打电话回家呀?”她说:“我想表哥在咱们家吃饭。”

哦,原来如此。但表哥一听急了,大喊:“我不想在这吃,我要回家吃。”表兄妹俩争持不下,各执己见。表哥争不过苗苗,都快哭了。

妈妈耐心相劝:“苗苗不可以这样呀,你可以先问问表哥,愿不愿意留下来吃饭,要是表哥不愿意的话,你是不可以勉强表哥的。”苗苗开始抽泣了:“我好想表哥在咱们家吃饭。”

“但要是表哥不愿意的话,我们也没办法呀。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和不喜欢做的事,要是你不喜欢做的事我们要求你去做,你也会不高兴呀,你不喜欢吃的东西我们要求你吃,你还是不吃,对吧?”

苗苗似懂非懂地看着妈妈,满脸不舍地说:“可是我真的好想表哥在咱们家吃饭呀。”“我们可以再向表哥争取一下,让他留下来吃饭呀,但是不可以这样为了让表哥在咱们家吃饭而强迫不让表哥打电话呀。”

苗苗继而可怜巴巴地边抽泣边问表哥:“表哥,你在我们家吃饭啦,我想你在我们家吃饭,好吗?”表哥此时也变得大度了:“我打电话问问妈妈吧。”总算是有转机了。苗苗也让出了电话。最后苗苗如愿以偿了。

尊重别人,是孩子的一种必须具备的品德。只有尊重别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别人的意见,才有可能接受别人的教育;不尊重别人,就没有人愿意指点他、教育他。别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听进去。这样的孩子,很难不断地进步,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

尊重,也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人际关系之间就会有许多摩擦,就会失去许多的朋友,就会在人生的路上,失去许多帮助,失去许多支持。因此,尊重别人不是件小事情,孩子们从小就应该学会这种品德。

尊重别人这种品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良好的教育的结果。只要认真培养,你的孩子也一定能学会尊重别人。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让他学会尊重别人?

1.父母要先学会尊重别人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孩子的模仿力很强,有的父母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嘲笑别人的短处;还有的父母喜欢叫别人的外号。于是,孩子也会学,会去效仿。

这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想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首先父母自己要先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孩子。

2.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权威

父母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孩子的长辈而不是朋友。如果要求孩子做什么事,应简单地发指令给孩子。例如对3岁的孩子说:“把玩具放到一边去,现在该吃饭了。”不需要罗列各种理由,也不要和孩子讨价还价。

如果孩子不愿意服从指示,父母应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多数孩子一旦发现争吵没有作用,他们就会自我约束了。

合理的限制不会压制孩子的天性,在家里无法无天的孩子很难适应外部世界的限制。相反,权威能使孩子感到安慰——虽然有时孩子会不遗余力地反对它,但权威使孩子感到家里有人掌着舵,他们知道更成熟更有能力的成人会帮助他们处理问题。

3.要求孩子用尊重的语气讲话

有的父母认为,自我表达意识强是一种健康行为,便允许孩子用大哭大闹的手段来发泄情绪。其实,多数孩子在顶撞了父母后会感到愧疚甚至害怕,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无理行为无动于衷,渐渐地孩子就不再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别人。

同时,要明确地向孩子表达“应尊重他人”的想法,要跟孩子说:“我不喜欢你用语言去伤害别人”或“应为你说过的伤人的话道歉”等。

4.给孩子示范尊重人的方式

要获得孩子的尊重,自己先要尊重长辈。我们得承认,并不是所有的长辈都值得我们去尊重,但是当父母公开地贬低长辈的时候,孩子就得到了可以挑战权威的信息。

因此,父母应让孩子懂得,表现出感激之情是显示对他人尊重的一种方式。例如当着孩子的面,称赞他的班主任老师主题班会组织得很好;还可以联合其他父母一起为生病的老师制作问候卡,并让孩子签上名。这些小小的表示和认可,向孩子传达的是:孩子心中的权威人物都在为了孩子努力工作,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5.让孩子尝到不尊重人的后果

在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出现不尊重人的举动时应及时适当惩罚,或制止他正在进行中的游戏,或把已经放在购物车内的糖果退回货架。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也应让他稍后体会到不尊重人的后果,例如:“你今天说了不尊重人的话,今晚就不能看动画片了。”或者说:“因为你的态度问题,今天晚上你不能玩游戏,也不能看电视。”父母在行使惩戒职能时一定要做到言出必行。

5.5 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一位老师回忆起教育孩子的经历时,说到这样一个故事:

上课铃声响了,我拿着语文课本向教室走去。

还没有到教室门口,我就听见教室里面叽叽喳喳的声音一大片,乱哄哄的。我想:肯定是几个捣蛋鬼在捣乱,连上课了都不知道,真气死我了!今天,我一定得好好地教训教训他们,让他们接受教训,看谁以后上课铃声响了还不安静下来……

正这样想着,我已经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于是,我用手使劲拍了拍讲台,同学听到声音后马上安静了下来。“你们怎么回事,难道连上课都不知道吗?”

我大声地说道。小伟站起来说道:“老师,还没有上课啊!铃声还没有响呢!”“谁说铃声没有响?我早就听到铃声了,是你们太吵闹了,所以听不到铃声了!还狡辩!”“没有!我们真的没有听到铃声!”小伟又大叫起来。“明明自己做错了,还一定要给自己找个借口,你给我站着上课!”我有些火了……就这样,小伟站了十多分钟后,我才让他坐下去上课。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这节课的时间怎么这么长?我正感觉到奇怪呢,教室外面却开始热闹起来。原来,早已经下课了,是我们教室的铃声坏了。哦!原来我错怪小伟了。

事情已经过去一个礼拜了,我也已经向小伟道歉了,但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我没有那么武断,当时我听听小伟的话,我就不会错怪他了。

其实,我们平时也有这样的情况: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当一个孩子太会找借口时,当我们只看到一件事情的结果时,我们都只会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感觉,也不愿听听孩子的解释了,直接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事情。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解释。但愿类似的“小伟事件”不再出现。

由这个故事我们不禁联想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也会犯相同的错误。当孩子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时,作为父母,我们能否给他解释的机会?

如果我们不管孩子是否做错了事情,不去问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把责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一味地批评和处罚孩子,那么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导致父母不喜欢什么、他偏要去做什么的结果。

因此,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做了不顺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劈头盖脸地斥责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一定要先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然后再下结论。

一所教育咨询机构曾经对两千名在校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住口!”两个字,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听到父母说的话之一。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单凭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和责备;当孩子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父母就会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

于是,对孩子大喊一声:“住口!”你能想象孩子这个时候该有多么委屈吗?即使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无法弥补。

经常被喝令“你不用解释”的孩子,渐渐放弃了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他们背负着很多的委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多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不仅仅是父母赏识孩子的体现,更是孩子应得的基本权利,也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

当父母认为孩子做错了事情,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和结论,而要首先倾听孩子的解释。你可以说:“好吧,和妈妈说说当时的情况。”

当孩子对一件你曾经认为错误的事情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时,你应该说:“原来你有自己的想法,妈妈明白了!”

5.6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当父母们在为孩子规划未来,希望他将来成才、成名时,却很少教育孩子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担负起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最起码的责任。

再加上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祖辈父辈双重的呵护之中,只知道自己不能缺吃缺穿,不能少玩少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想到还会有孩子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呢?

孩子因为生活琐事负气出走,甚至因偶然失败就自杀,这都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父母的不负责任。因为,他心目中只有自己,现在的“自己”没有了,那还有什么让他不能舍弃的呢?所以,应对独生子女加强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懂得,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的成长不仅是身体和智力方面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格和人品方面的。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各方面的条件以及正确的引导,使其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因而,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当孩子摔倒时,只要他有能力自己爬起来就不要轻易去帮助他,而应该鼓励他自己站起来拍拍灰,并且为他的勇敢而叫好;当孩子打碎了东西,先告诉他要爱惜东西下次小心,然后让孩子拿扫帚、簸箕、抹布之类没有危险性的器具参与收拾。

当孩子与人发生争执或冲突时,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委才可表态,一味地袒护或责骂自己的孩子的办法,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非常不利的。

有位妈妈这样说:“记得儿子小时候很爱坐儿童乐园的转椅、小火车、宇宙飞船等,每次我都带他买一次票坐一次。经一位朋友的指点,为了培养儿子的责任心,一次,我一下子买了许多票,交给他保管,我只负责带他到入口处。”

结果,他坐完转椅后却找不到其余的票了。我至今仍忘不了他看着我时的那种期许的眼神,如果重新买票也不过几元的事,而且孩子会很高兴,但是为了让他学会承担责任,我没有去买票,而是故作轻松地说:‘找不到就不坐了,妈妈今天带的钱是买今天的票的。下次要把票放好啊。’

我没有责怪他,因为让一个才六岁的孩子保管票还是第一次,他还没有经验。如果使他因感到受委屈而想法推卸责任,那么这次教育就失败了。我也没有再去买票,因为票已经交到他手中就应该由他负责,他需要承担责任。

“这次经历对培养他的责任心无疑是很有用处的。此后,无论交给他什么东西保管,他都没有遗失过。他很小就自己整理书包和抽屉,不会因为父母的疏忽而回家取作业本或满世界找不到他要的东西。”

有位儿童教育学家说:“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样引导他。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并不说明是父母的失职;而若教养出一个人格低下、没有责任感的人,才是父母在教育上的最大失败。因此,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从小养成自强自立的习惯

教育孩子对他们自己负责,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强自立的习惯。例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自觉完成家庭作业,信守自己的承诺,到一定年龄时打工挣自己的零花钱,等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