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力、才能及先天限制。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考力、觉察力、创造力的人。竞争教育便是在教育的各环节中以比较的方法,通过引发孩子的好胜心和表现自我的欲望,激发他们观察、思考、尝试、创新等。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孩子们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平均水平,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产生提高自己的欲望。更有价值的是,与因家长的要求而产生的学习欲望相比,孩子因希望在竞争性的学习中取胜而产生的学习欲望更具有自发性,因而孩子也更容易在其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2.在竞争教育中同时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要在竞争中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巩固他们心中的集体观念,更具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孩子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真正地当家做主。在让孩子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工明确、群众监督,力求让集体中的所有孩子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班级活动。
同时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求同存异的思想。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对象。特别有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好或有家庭问题的孩子,由于有优越感或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感,更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团结同学。竞争并不是攀比,更不是抬高自己、轻视别人。在竞争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孩子们认识到集体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缺点,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慢慢地孩子学会了接受不同个性的同伴,也更能接受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集体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当自己的集体要参与竞争时,就会把尽自己的一分力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让集体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让集体中的成员自觉、有效率地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工作,这正是团队精神的实质所在。所以,家长有必要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团体意识。
3.竞争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结合和互相促进
竞争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又可以结合和互相促进,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首先,在民主的学习气氛和个体与个体的竞争中,孩子往往在不自觉中表现、发挥出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对于个体来说的创新。当个体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参与集体间的竞争,他们个人的智慧会集中起来,完成从个体创新到集体创新的过程:个体意念+个体意念——集体讨论——反馈个体——集体调整或个体调整——得出集体意念。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思考水平又同时得到提高。再进一步看,集体之间的竞争、比较使集体各成员有更多机会合作、切磋,反过来又促进了集体内团队精神的巩固。
竞争教育在比较中触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与别人协作的能力,当他们意识到一些以前是老师、父母为他们决定的事情原来自己也有能力决定和处理时,自信就会提高,会让他们更乐于自发地学习,这样正是达到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低负担、高效率。
孩子之间的比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比较,一种是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比的是孩子之间的差异,比得好,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竞争欲,比得不好,会打击孩子的信心,严重的甚至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只爱别人家的孩子,自己一无是处,没人疼爱。纵向比较,比的是孩子自己,通过纵比,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再次成功的勇气。但是一味地看重自己的孩子,觉得他什么都好,没有缺点,则容易形成溺爱。所以,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有它的利弊,关键看父母怎么去运用和把握。
科学地比较首先要以孩子为本,要符合孩子的性格、心理、年龄、认知等特点,不要一味地从众或拔高,也不要一味地鼓励或批评。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的下一代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残酷,有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具竞争力,就抱着“学了总比没学好”的心理,让孩子利用双休日和晚上的时间,加班加点学习各项本领:钢琴、围棋、舞蹈、语言、奥数、英语多管齐下,甚至还形成了一种攀比,你家孩子学两项,我家孩子就学三项、四项,也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有没有精力,结果弄得孩子筋疲力尽不说,还对学习产生了畏惧,他们觉得学习不快乐,学习很辛苦。有这样一位母亲,却不是这样做的,她本来想培养孩子拉小提琴,可是她发现孩子每次学琴后,总是趴在隔壁围棋班的教室窗口听围棋课,舍不得走,原来孩子喜欢的是围棋。这位母亲果断地让孩子改学围棋,孩子兴趣在此,果然学得很好,小小年纪多次在全国获奖。另外有一位母亲做的,她每天坚持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写上几句鼓励地话:“你今天字写得很棒!”“你完成作业又快又好,真不错!”等等,给予了孩子极大的鼓舞。可是久而久之,孩子有些自满和骄傲了,因为他写得再不好,妈妈还是表扬他。这时,这位母亲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班上其他孩子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了做法,既保持了赏识为主的风格,又指出不足,提出希望,激励孩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孩子在这种纵比与横比的配合下,更上一层楼了。
科学地比较还要有度,纵向比较要多些,不要让孩子总处在横向比较中,否则会产生副作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说话早点,有的说话晚点,可能是因为家长之前疏于对孩子的语言启蒙,也可能是孩子自身还没有进入语言敏感期,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错误地认识孩子。可能在生活中有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都曾不经意地犯过这样的错误,总觉得孩子是人家的好,不知不觉地会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嫌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你看你的同学××多好,回回都考第一名。”“你瞧××多听话,从来不让爸爸妈妈操心。”等话语也常常出自妈妈们的嘴里,说得多了,孩子的内心就会受到伤害,使得他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不了自信心,而且对妈妈表扬过的同学非常地憎恨,无形中孩子的心灵被扭曲了,这样的后果是惨重的。所以,父母要学会正视孩子的缺点与不足,多进行纵向比较,和孩子一起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进步。
有这样一段话:当你的庄稼长得不好,你决不会去怪庄稼,而是看自己种庄稼的方法有什么不对。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孩子是有生命的个体,他是受教育者,当他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把责任全推在孩子身上,而要好好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什么不当之处。所以,伟大的家长们,请从学会科学比较开始吧,用科学的情感来爱你的孩子,正确地了解他、认识他,既不要“忽视”,也不要“期望太切”,而要让他在愉快、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塑造完美人格,获得属于他的成功。
科学地爱孩子,除了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更要正确地看待别人的孩子,把孩子们摆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之间形成合理、适度的比较,从而创造有利于孩子奋发进取又不失自信的良好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