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帮助孩子克服不足。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是由于自身存在某种不足而产生嫉妒情绪,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不足,帮助他努力克服。如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画画画得比自己好而产生嫉妒心,家长可帮助他提高绘画的能力。这样孩子在比较自己和其他孩子的绘画水平时,能够有足够的自信,而不会因为自己没有信心导致嫉妒他人。只要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嫉妒心就会相对减弱。
⑦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家长首先要自己养成开朗、豁达的个性,不为一些琐事而斤斤计较,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说一些嫉妒的怨言,孩子会以为爸爸妈妈也经常这样,那么嫉妒是一种正常行为。相反如果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豁达的个性,就能减少嫉妒情绪。
⑧引导孩子正确竞争。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后,家长不妨把它引导到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上来。为此,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别人领先获胜后,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生气,而是应该激发起自己的斗志,敢于和对方展开竞赛。这次你获胜了,下次我要通过努力超过你,和你比一比。同时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别的孩子获得成功了,肯定有许多优点值得你去向他学习,你要把对方的长处学到手,这样你也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3)如何纠正个性孤僻、敏感的性格倾向
①给孩子提供互敬、互爱、关系融洽的家庭气氛。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群体,利用“家庭”这个群体条件来培养孩子的合群行为。首先,让孩子和家中亲人交往。家人与她说话、聊天、做事,使她对家中的每一个人都保持亲密的关系。其次,家中的长者要爱护他,不随意训斥和打骂。此外还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去串门,走亲访友,帮助孩子锻炼胆量,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她体验交友的快乐。
②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技能。主要从礼貌、交谈、合作、助人和仪表修饰方面进行指导。在礼貌方面,教育孩子面带微笑,主动与别人问好,用商量的口吻与人说话,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在交往技能方面,教她主动热情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相互拉垃手表示友好;在合作技能方面,强调轮换角色,分享快乐,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帮助别人方面,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对别人的正当请求和困难提供帮助,从而获得伙伴的喜爱,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在仪表修饰方面,强调整洁大方,增强自信心。
③给孩子创设一个合群性格的最好情境。比如在节假日,邀请一些邻居或朋友的孩子到家里来聚会,给她们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她能够在家里和同伴们一孩子习、游戏,使他有一种做主人的感受,容易克服羞涩,消除各方面的顾虑。
④让孩子融入一个团结向上的小集体,使她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她为集体、为孩子出力。在她生日时,建议为他开一个生日Party,邀请其他小朋友参加,在活动中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和乐趣。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里组织的各项活动,为他提供多“露面”的机会,使她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孩子多接触别的孩子,在班级里去找好朋友,让孩子体验合群的愉快感。
⑤多交朋友,如果做不到跟陌生朋友交流,那就多跟现有的朋友交流,注意增加异性朋友的比重,多和异性朋友交往,尽量减少独处的时间。
⑥多跟开朗乐观的人交往。不要钻牛角尖。一有多愁善感的时候,立刻打住,到人群中去,释放一下。有空多和朋友出去走走,总是待在家里,会感觉缺少话题。到了外面,看见的东西多了,话题自然多起来。多参加多人聚会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在众人面前讲话,克服腼腆,增加自信。
(4)如何纠正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性格倾向
独生子女们从小独占着父母给他的爱,可正是中国父母的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爱,制造出了一个个“家庭小皇帝”,当孩子渐渐长大,“毛病”突显时,父母们焦急万分。请不要着急,只要您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开始。具体来讲,在纠正孩子过强的依赖性方面,建议家长从以下角度入手。
尽可能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参加家庭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从而使他们变得独立。不过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时候,要照按孩子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能力要渐渐培养,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可使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避免生活带给他的挫败感而导致自信心丧失。当孩子看到自己双手完成了许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运用一定的策略改变孩子已形成的依赖心理。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地给予纠治。首先要了解孩子依赖心理形成的原因,以此为基础,使用一定的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意志,以应付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逆境,我们必须让孩子克服依赖性。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依赖性?
①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坚信“我能行”。社会心理学家经调查得出了这样的规律性:一个把自己看得毫无用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的人,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是低下的,没有别人的指导与帮助,什么事都难做好。相反,一个对自己评价很高的人,却乐于努力工作,愿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可能性,并且认为在困难面前屈服对自己是不体面的。自信心强的孩子,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既然别人能做,我也一定能做”。而自信心差的孩子更多的所追求的行为目标是“我从来就不能做这种事”。因此,自信心差的孩子,依赖性也就强。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坚信“我能行”。
成人要求过分严格,孩子自信不足。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对待孩子往往期望过高,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赞许少,批评多。有的爸爸、妈妈还让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又不帮助他,结果,孩子常常感到失败的痛苦,缺乏自信,害怕做错事,更拿不定主意。
大多依赖性强的孩子都不太自信,遇到问题时不敢自己想办法解决,只好请求家长或老师、同学帮忙。所以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就非常重要!
②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心理学研究表明:独立自主意识是全面发展的基础,独立性越强,发展得越快越好。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通俗的《自立人之歌》:“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上不算是好汉”现在读起来仍很亲切,感到切中时弊。孩子要有作为,必须从小克服依赖性,不依赖父母、亲友,不依附权势。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克服依赖性,培养独立、好学精神的第一步。
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克服依赖性。孩子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的,一般都愿意参加一些活动。成人要尽早让孩子练习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穿衣、穿鞋、擦桌子,独立完成简单的委托任务。凡是孩子能够做到的,成人尽量不插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尝试,发现自己的能力。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就会果断地去做。开始,他们会出一些问题,但经过几次锻炼,他们会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一位奶奶训练她的小学一年级的小孙女自己收拾书包上学。有一天,她忙得忘带水瓶了,结果渴了一天,“借”了点儿孩子的水喝。第二天,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灌水瓶,装进书包里,以后就不忘了。教育理论上称它为“自然后果教育法”,非常有效。
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下决心。一个人在作出一个决定之前,需要考虑利弊得失后,再做出最佳选择。成人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孩子有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决定做什么事,如何做。如到商店给孩子选购衣服,价钱由父母选定后,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与花色。
③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学前的“清晨大战”几乎家家发生,为了赶时间父母催得浑身冒火,“快起床、快穿衣服、快吃饭”,孩子被逼的心慌意乱、情绪低落,这还不算,他们还丧失了所有的主动性。反过来教孩子自己使用闹钟主动起床(当然也学会了辨别长短针,学会了认时间),在前一天自己拨好闹钟,孩子就拥有了精神和行为上的主动性。睡眠不足,他会体会到早上爬不起来的难过滋味,起得太晚赶不上时间,他会体会到迟到的尴尬,自然而然就会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成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孩子。更为重要的是这孩子开始拥有了可贵的主动性。
④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怎么教育、帮助孩子认识和克服他们的毛病和缺点?意见、建议和办法可能提出无数条,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是各位家长在思想上、行动上、言谈中为他们做出好榜样,这是大家的共识。成年人都是从未成年人过来的,都知道未成年人十分注意仿效他们所喜欢、所尊敬的大人,譬如对父母、老师的一言一行,跟着学,跟着说,跟着做。有时,老师在课堂上不经意的一句话,学生可能记住很多年。成年人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对未成年人产生正面影响,反之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要孩子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那就应该首先克服自身的依赖毛病。做父母的、师长的和长辈的,不一定在德性方面都那么完美。考虑到自身的言行对孩子们会产生影响,应该自觉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对自己存在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方面的毛病要“补课”,实行“自我教育”,坚决改正。
(5)如何纠正娇气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倾向
人的性格形成与教育、生活环境、家庭气氛和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孩子的性格在学龄前已初步形成,但不稳定,随着年龄增长而趋于成熟,并有很大“可塑”性。所以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应该从小抓起。
①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②父母的言行要一致。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好哄、好骗,往往不假思索就许下诺言,结果实现不了,造成孩子心灵的伤害和对家长的不信任。
③不要吓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用一些可怕的事物来吓唬,久而久之,孩子使变得多疑、胆小怕事。
④在孩子犯错误时,特别是犯“滑稽”的错误,家长不要图好笑去模仿孩子的错误,应该告诉孩子错在哪儿,分析为什么错。总之,好的环境与好的教育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个活泼、可爱、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那么,孩子任性怎么办?
任性,是独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就会对孩子不满,就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表现:有的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则对孩子的要求妥协,天长日久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对此,我们提出几条建议让家长能够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
①冷处理: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②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③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④激将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⑤适当惩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影响。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各种不良性格倾向,通过采用合适合理的方法是可以纠正的,所以问题不是孩子有什么样的不良性格倾向,而是我们怎样及早就纠正这些不良倾向,从而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