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20013100000007

第7章 别让细节和习惯阻碍孩子的学习兴趣(1)

怎样突破孩子厌学的心理障碍

案例

一位年轻的家长满脸愁容,她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她说:我的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作为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不要落后,所以我们让孩子从3岁开始学英语、画画、唱歌和书法,可结果呢,除了画画他感兴趣,可以安静十几分钟外,别的科目上课不是做小动作就是有意捣乱,许多次都气得老师叫我们带回家。原来在家里还能写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字,现在好像什么都不愿意学了,逆反行为明显增多,叫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什么,我们真不知道该对他怎么办。尤其想到他明年就要上小学,到了学校,如果也这样,那可怎么办?

案例分析

现在的孩子被迫学这学那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孩子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这容易引起大脑神经发育过程中的多种感觉失调,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得不偿失的。学龄前儿童本应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逐渐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兴趣,逐渐促进孩子智力开发、技能发展和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此时的“学习”对他来说只能是一种游戏。否则就会形成一种“父母要我学习”的不良心理后果,这对以后的正常学习极为不利,也是小孩厌学的开端。

这个小男孩患的是典型的厌学综合征。当我们说一个孩子患了“厌学症”时,指的是他在一段重要时间里对学校怀有长期的害怕情绪,无法参与和适应学校的日常生活规律。这种看起来毫无道理的害怕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系列逃避上学的行为:孩子不愿意上学,以头痛或生病为借口,如果强迫他们上学的话,他们就哭叫吵闹,纠缠不休。

从医学上讲,厌学症也可能出现一些生理症状,如头痛、恶心、昏昏欲睡、没有胃口、心跳过速和头晕等。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待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孩子厌学有可能与学校有直接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弄清学校里有什么困扰孩子的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和周围的人的社会关系不好,不能适应学校的要求,缺乏学习动力,上学年龄太小不够成熟等。

除了学校的原因,厌学也与家庭有关,因此有必要追究一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家庭的文化观念。父母有没有急于求成,其教育的方式是否僵硬严格和缺乏灵活性,孩子是不是因为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值而感到害怕等。厌学还与某些具体的事件有关:如与父母分离,孩子的亲人生病或死亡,家庭暴力等。通常孩子都害怕考试分数低,学校的惩罚和学业失败。家长最好向那些理解并善于处理厌学问题的专家咨询,他们可以给孩子支持,并指导家庭和教师以特殊的方式处理问题。但是首先要做到的是帮助孩子消除厌学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让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弄清他们面临的困难并加以帮助。

专家支招

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中小学生的种种心理病中,近来增加最显著的就是害怕上学,不肯到学校去。以下是孩子不肯上学的几种常见原因和解决之道:

1.若孩子因焦虑而厌学,父母就不要要求过高。

孩子不喜欢上学,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一与家人分开就焦虑不安。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于家庭气氛紧张期间,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学校就读的时候。父母如果反应不当,可能令孩子焦虑加深。孩子如果是刚开始上学,家长须注意头几天上学前和孩子道别的方式。

家长必须多鼓励孩子,而且不要太注重学业成绩。只要孩子已尽了力,即使考试成绩不好,也不应苛责。父母要求不过高,孩子便无须承受过大压力,于是焦虑减少,念书也就不感到辛苦了。

2.对怕寂寞的厌学孩子,家长要多鼓励其大胆交朋友。

有些孩子不喜欢学校是因为没有朋友。如果小孩总是自己一个人,或者假装生病逃避课外活动,又或以送贵重礼物来讨好别人,很可能就是在学校没有朋友。

教孩子社交技巧可帮助孩子解决感觉寂寞的问题。应多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例如让孩子帮助老师派发本子,或者全家去餐厅吃饭时让孩子练习点菜。父母也要传授孩子一些结交朋友的技巧。

3.对常遭受欺负的厌学孩子,要鼓励其勇敢保护自己。

有些学生讨厌学校是因为害怕同学。如果孩子过分沉默焦虑,在学校没朋友,或突然自信心低落,那他可能在学校受人欺负了。解决此问题最常见的方法是向老师报告,但这是不够的。向老师报告并不能保证不会再受人欺负。最要紧的是帮助孩子采取主动,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找到防止受欺负的办法。

4.对有学习障碍的厌学孩子,家长要多鼓励帮其树立自信心。

有些孩子不肯上学是源于生理问题。有些孩子不喜欢学校可能是因为患有学习障碍。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无论他们怎么努力,进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长和老师不予体谅,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学习。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常常精神沮丧,常常没法完成学校作业,或者似乎总是不听从老师的话。他们也许无法记住简单的事情。家长要主动和学校商量解决之道。

5.对因怕老师而厌学的孩子,家长要助其克服畏惧心理。

如果孩子经常抱怨老师“太凶”、“不公平”,家长该去找老师说明孩子的个性,这通常可改善老师和孩子的关系。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教孩子自己面对困境,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孩子好学上进,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父母应找机会带孩子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让他们知道父母工作的情况,体会父母辛苦工作的样子,从而让他们了解刻苦是生活中应有的历程,只要肯努力,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轻易在孩子回避学业要求前松口。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对,但如果孩子一出现学习心理问题,就完全顺孩子非理性的思路来满足他们的要求,也是一种把孩子的问题严重化的歪曲认知,结果可能会使孩子的心理越来越脆弱。

另外,孩子上学年龄不可过早,尤其是对那些依赖性强、胆小、动作不协调、缓慢、人际交往困难、行为自立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的儿童。与其让他在小学学习中产生各种问题,不如先锻炼好其心理素质和各方面的正常学习行为,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智慧感悟

厌学是学习障碍中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它是孩子勤奋进取的阻力,它能使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情绪压抑,意志消沉,烦恼忧郁,对人生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习上的思想障碍还容易造成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加深了与家长、教师的心理鸿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精神紧张,反过来会加重心理上的不平衡。由于心理上的矛盾,情绪障碍,精神包袱过重,必然还会产生多种不适症状,比如失眠、心神不安,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不振、忧郁悲观、看不到自己的前途等。

面对孩子厌学现象,摇头叹息无济于事,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也于事无补。老师和家长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尽快地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在家庭中,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小贴士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为了孩子,家长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双休日可以不休息,为孩子辅导,陪孩子练琴、学画,孩子的心理、身体上的压力大大增加。

(2)父母陪读。造成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他们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修理地球,去扫大街。”功利性过于强烈。这样,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做是苦差事。

(4)孩子不会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学得苦,学得累,学得烦。这些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有关重要的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由于孩子不会学习,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帮助孩子认识学习

案例

一位家长十分苦恼,诉苦道:我的孩子是三年级学生,前几天帮她整理书包时,无意间发现她和同桌交流的字条,我才知道她在学校没有认真上课,常和同学溜出去玩。现在我好着急,不知该咋办?

案例分析

小学是个重要的打基础阶段,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期盼孩子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这个阶段,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信任、关爱尤其重要。当家长发现孩子没集中精力学习,爱逃课出去玩时,先不要过度担忧,要先了解孩子为何喜欢和同学溜出去玩。是由于学业成绩与学业要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不自信而使心理失衡,产生厌学情绪;还是由于受到外界影响而导致学习不认真。如果是前一种情况,父母就要以谅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无论成败都要鼓励她。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家长就要竭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纯净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斗志。

家长是在无意间发现孩子有这个问题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度不够,孩子没把学习上的苦与乐主动告诉家长。因此建立平等、沟通、和谐的家庭关系也很重要。

专家支招

孩子天性是爱玩的,也是爱学习和探索新事物的,他们原本分不清什么是玩,什么是学,可以说是玩中有学,学中有玩。但是,家长往往把学和玩对立起来,过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玩也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结果家长的焦虑和粗暴简单的督促行为,激起了孩子的逆反情绪。尤其到了青春期,越是逼迫孩子去学习,孩子反而越反感学习,经常逃课,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好像是不得不为父母而学似的。所以,家长需要自己先摆正学和玩的关系,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加以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像爱玩那样去热爱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在我这个年代最伟大的革命性发现是:你可以借由改变内在心态而改变外在世界。”只有让孩子心态改变了,才能从根本上使孩子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提升思想和认识是适应环境、获取主动的根本法则。在孩子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父母除了应该教会他们运用智力外,还应提早给孩子灌输有益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鼓励孩子应对学习中的各种压力。父母仅仅理性地说教,告知孩子上学很重要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说明,学习好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为了升级或是获得一纸文凭,学习更不是为了父母老师,学习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将伴随一个人的成长,活到老,学到老。只有知识丰富的人才有基础在社会立足,实现自我的价值,取得较大的个人成就,做出更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了,自然会转变学习态度,不再被动学习。那么家长如何加以引导和培养呢?

1.不把学习意愿强加给孩子。

家长需为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学习环境,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如果家长在没有和孩子商量及充分沟通的情况下,让孩子参加过多的培训班、辅导班,把学习的东西作为一种任务,孩子就会有厌恶情绪,学习的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甚至孩子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如果家长施予压力过重,期望过高,就会变成孩子的负担,学习劲头下降,甚至逃避。

2.扩展孩子的视野挖掘其兴趣。

孩子天性是好奇的,但如果没有机会让他们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没有开阔的视野就很难有多种兴趣爱好,父母就更无从选择对孩子学习成长有益的兴趣进行引导。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科教馆或展览会,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会让孩子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愿望,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与孩子共同分享读后的心得,激发孩子博学的欲望。

3.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并顺势引导。

有的家长对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张口结舌,甚至会不耐烦,不愿意被孩子缠得没完没了。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错过了引导孩子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打击孩子求知的积极性。应该做一个有心的家长,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引导孩子看《十万个为什么》,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对一些物理现象有感性的认识。这样不仅开动孩子敏感的思维,还能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离,使父母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兴趣,便于引导。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及时正确地加以积极引导,使孩子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有了钻研的兴趣,自然带动了学习成绩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