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什么样的人企业永不放弃
20015300000002

第2章 选择工作就是选择身份——职场Freshman必知规则(1)

001 企业名气就是你在职场挖到的第一桶金

做鸡头还是凤尾?面对选择,建议你选择名企的五大理由

很多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大企业+低薪水VS小公司+相对高薪。进入大公司很可能只是一个低层职员,而去小公司可能开始就是主管职位,手下有一个或者两个人管。

面对这种情况,对两种选择人们有着各自的分析,很多人会说:大企业虽然名声大,但水太深,人才太多,你的才华往往如石沉大海,很难得到发挥;大企业机构复杂,不容易相处,并且初到岗位很难得到重视,等等。但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否认:做鸡头做得再成功,也只能是一只鸡,而如果你做了凤尾,绝对有机会某一天也成为凤凰头!

理由一:大企业无论在管理模式还是业务流程方面都是一棵成熟的大树,靠上它,你能得到的绝不仅仅是薪水,更多的是全面的企业经验!

有句话说得很好:三流企业做事,二流企业做市,一流企业做势。

这个分流并不是好坏之分,而是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与形式,一流的企业当然是最成熟的阶段,一流的名企拥有自己独立的“势”,拥有压倒一切竞争对手的气势,并且引领行业发展的趋势,拥有最坚实的创新队伍。这些是名企最大的优势。

以世界著名的国际性大公司宝洁为例,不仅其产品畅销全世界,其管理方法也成为业界的标杆。上世纪30年代,宝洁发展了“品牌管理”的概念,培养出一批杰出的企业管理人才,曾长期被视为美国商界的黄埔军校——通用电气公司的CEO伊梅尔特、3M公司的CEO麦克?纳尼、eBay的CEO玛格丽特?惠特曼和微软的CEO巴尔默等人均出自宝洁。

理由二:大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具典型性,你能够得到最先进的培训机会,这对你的职业发展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

先进的大公司都十分重视建设公司的人才库,甚至会早早地为一些关键性职位制定接班计划,以免在最后一刻才采取行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法国液气公司,每隔一年半就要对其“战略职位”进行综合考察,并会排列出6人作为接班人。而DRH公司的做法则是刚刚任命了一个人,就要考虑接替他的人选。埃索公司,在2万名职工中确定了大约200个关键职位,并逐个对其作了接班安排。实践证明,这种提前准备的做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根据人员流动原则,领导职务每4年至5年就要更换岗位。

成为大公司的储备人才,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你所经历的培训是无数小公司不可能具备的历练,并且,在名企经历的培训日后几乎会被所有的企业认可。

以IBM为例,有人称IBM的新员工培训是“魔鬼训练营”,因为培训过程非常艰辛。除行政管理类人员只有为期两周的培训外,IBM所有销售、市场和服务部门的员工全部要经过三个月的“魔鬼”训练,内容包括:了解IBM内部工作方式,了解自己的部门职能;了解IBM的产品和服务;专注于销售和市场,以模拟实践的形式学习IBM怎样做生意,以及团队工作和沟通技能、表达技巧等。这期间,十多种考试像跨栏一样需要新员工跨越,包括:做讲演,笔试产品性能,练习扮演客户和销售市场角色等。全部考试合格,才可成为IBM的一名新员工,有自己正式的职务和责任。

经历了这些,无论你是否最终被名企聘用,所学习的东西都受用无穷。

理由三:名企人才的确众多,在逼迫你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也为你准备了优于一般公司的人脉资源。

通用公司欧洲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迈克?汉利说:“今天,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它的人才。我们的优势在于很早就明白了这一点。”迈克尔?佩奇公司经理亨利?迪蒙也认为:我们已进入人才时代。人们看到,随着新兴企业的建立,必须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小庙容纳小沙弥,大庙容纳大和尚,名企的人才的确让很多小公司难以望其项背,很多人由于这个原因而对进入名企产生恐惧,认为竞争压力过于巨大。然而,你首先应该看到的不是压力的负面,而应该看到那个环境为你准备的人脉资源。

人脉之所以能够成为资源,不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在于你认识什么人。有句职场秘诀说得很棒: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

对于个人来说,专业是手上拿的基本工具,而人脉则是秘密武器,如果光有专业,没有人脉,个人竞争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已,很难有大的飞跃。但若加上人脉,个人竞争力将是一分耕耘,数倍收获。想要事半功倍,必须在人身上下功夫。

理由四:名企拥有宏大的立场,能够帮你拓展专业领域的视野,越是国际性的公司越具有高层次的效应,站在峰顶才能尽览全貌!

大企业拥有独立的企业文化,一部成熟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你看到世界性的行业全貌,极大开拓你的视野,避免小家子气,锻炼你的思维使其有高度也有深度。

很多人对惠普公司的经营哲学十分钦佩——“你就是公司”。有人曾去美国惠普公司的一家工厂参观,见有位工人在车间作业,热得满头大汗,当问他“为什么电风扇不朝人吹而朝着机器吹”的时候,这位工人回答道:“机器要保持清洁,避免蒙上灰尘而弄坏,所以要朝机器吹。”

如此一件小事,充分显示了大企业的大风范,以及大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关怀程度。日本日立公司更是把“开拓精神”写进公司文化标语,鼓励全体员工共同面对行业竞争,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来发展公司的事业。

理由五:大企业运营基础雄厚,较不容易出现倒闭的风险,更有利于你做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

从市场角度来看,小企业由于资金与管理等相对不够成熟,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明显高于大企业,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是这个道理。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认为小企业容易上手,自己容易被发现并重用,却没有看到小企业的风险,尤其是处于创业期的小公司。除了上述优势,更大的劣势在于你也初出茅庐,如果在最开始所接受的就不是成熟的训练模式,将会影响到你以后的职业思维。并且小公司十分容易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生破产,你一年的时间实际上随着混沌的做事方式而付诸东流。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取得必要的资源和专业人才,无论大小,这个企业领导人的愿景无疑就变成海市蜃楼。不能实现执行的设想是一个企业最悲哀的事,而小企业则十分容易面临这样的问题,有时候领导者发现了大的机会,但由于船小而根本没有能力抓到大鱼,只能望鱼兴叹而已。跟随小公司,慢慢就会影响到你对行业的判断力以及信心。

如何让企业名气提升你初入职场的个人价值

走品牌路线的企业深谙品牌效应的功力,懂得通过打造品牌而扩大公司资源。一个强大的公司品牌能够给公司创造巨大的价值,能够以更灵活和高效的方式来组织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和能力。提到国内外的名企,不论哪个行业,我们心中可以立即罗列出一排名称:微软、Google、雅虎、IBM、苹果、联想、惠普、索尼、松下、东芝、日立、宝洁、通用、诺基亚、摩托罗拉……世界五百强乃至中国企业五百强,

个个都有一条自己的品牌建设之路。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曾经发布过这样一组调查数据:59%的CEO认为公司品牌会对资本市场产生40%的影响,而77%的CEO认为品牌对股价的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2008年,世界十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明略行也曾发布调查结果,全球百强品牌的股票组合,其总体市场表现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5倍,这充分证明了强大的公司品牌完全能够使公司获得可满足且可持续的公司价值。

公司品牌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贯彻自己的品牌识别与价值主张,能够让客户认识和明确与公司发生交易和建立关系将获得何种期望利益和心理满足。同样的道理,你应该学会利用你的公司的名气来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在你与客户或者朋友圈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你所属的公司能够带给交往对象什么样的心理期待。

那么,如何让企业的名气和你的个人价值很好地成为一体?这是一个初入职场的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一,定位好自己在公司的职务,这样也就定位好了自己关系网的起点。

角色定位这个概念不是只有高管才需要考虑的,哪怕你初入公司只是一个最底层的小职员,也应该懂得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是这样的概念:认清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位置的职责、认清竞争者的位置,正视自己、正视市场,不自欺欺人、狂妄自大,要以强烈的职业意识给自己的事业以及未来确定一个角色。

你应该首先明白一个前提,公司再大都只是一个基础,也都是由每一件小事构成的,因此,绝对要管理好自己的思维,理性地面对自己的职位。假如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办公室成员,你也应该认清自己的任务内容,理顺与上级之间的关系,看清自己的竞争对手都有哪些,大致处于什么水平。这是你升职最基本的前提,而如果你仅仅以进入IBM那样的公司为骄傲,而荒废了业务和下一步的准备,那你即将面临的,无疑只能是挫败。名企不是铁饭碗,进得去的确是值得庆幸的事,但名企业同样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才流动也是很正常且频繁的,你必须得把握住机会,就从你踏入名企的那一天起。

第二,树立好资源意识,让公司的资源在你手中活起来,让客户、兄弟公司认识你。

名企最大的资源就是它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这些合作伙伴也都是很不凡的公司,利用你的职位去认识他们,并从长久的利益合作角度深入交往,展示你最干练的一面,这样积攒下的资源将使你日后的职业生涯受用无穷。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曾在对全体员工的演讲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资源能够帮助你取得竞争优势,不管你拥有什么资源,只要你在某个领域做得比别人好,你就有了竞争优势,哪怕打扫卫生都能取得竞争优势。如果你打扫的任何一个楼道,任何一间教室,任何一个厕所都比别人扫得干净,你就再也不会面临被解聘或者被开除的危险,单位会把更多的厕所,更多的楼道给你打扫,并且给你加更多的工资。所谓在某个领域比别人做得更好,并不一定是在学术领域,也并不一定在科学领域,并不一定要获得诺贝尔奖,人们才离不开你。一个人做事情做到最高境界就是你在任何位置上别人都离不开你。不管你是打扫卫生的,当秘书的,当助理的,还是当老师的,都可能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人物。再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你的离开对周围的人,对所在的机构和企业都无足轻重的话,实际上你已经把自己变得微不足道了。

不要让自己成为大公司里微不足道的人,你可以暂时是小人物,却不要永远做一个小人物。为此,你必须从开始就懂得积累资源,把你的职责百分之二百地完成,那样你离升职才会很近。

第三,切勿让公司的名气成为你自负的因由,时刻保持低调的做事风格。

很多人一旦进了某知名企业,便开始在朋友面前显得傲气十足,当然,你的朋友可能很多都还在小公司混饭吃,名片没有你的响亮,但你必须清楚一点:他们不比你差,甚至可能比你强很多,你的骄傲只会让你失去职业生涯中最好的支持者。

不要让名片成为你能力的最大见证者,而要让人感觉到你真实的能力,理智的头脑,沉稳的风格,平等的观念,这些都是你展示自己更好的名片。要时刻记住,你给别人的印象最终取决于你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取决于你来自哪里。你的轻浮只能让他人认为这个大企业聘用了一个无聊的人,而你的沉稳则会让他人赞叹大企业名不虚传。这和大学与大学生是一个道理,比如一个北大毕业生在工作上表现得十分糟糕,别人就会因此觉得北大不可思议,觉得这个人配不上北大,而如果表现得非常好,人们会认为理所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位的品牌价值和你个人的品牌价值就融合在一起了。

第四,树立起威信意识,让你的人格魅力决定你的威信,而不是你的职务。

如果你进入这个大公司是打算长久工作,你就必须考虑如何前进,因为在大公司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前进的最大推动力就是威信,威信不是只有领导才需要的特殊的东西,即便你不是领导,只要你在同辈级中拥有凝聚力,领导的职务早晚非你莫属。

人格魅力是你发展中最需要的东西,一个人长得怎样不重要,学历资历阅历有多深多丰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言语间散放出来的某些东西,在让别人感觉到你存在的同时,又可以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从主观到直观所散发出来的一种魅力。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必定是受欢迎的人,也一定是懂得体谅别人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深深地明白在他看重自己付出与得到的同时,还有一群人因他的成长或者某个契机点,在为他而竭尽全力地工作。

有句话说得很好:成功是一种生活方式,优秀则是一种品质。保持优秀,你就得到了最大的成功。上司最青睐与赏识的绝对不是单打独斗的高手,而是能够将各种各样的人团结在自己周围的那个具有凝聚力的人。如果你想做到将公司的名气和自己的价值融合为一体,你就必须具有与公司文化相符合的人格魅力,大气才会有霸气,牢记这一点。